魏文娟 朱姣姣
摘? 要:語言是通往心靈的窗口,只有學生用清晰的語言表達自己的發現和想法,他們才能理解并釋放學習的本質。數學教師應當注重學生的表達能力訓練,并將其作為數學課上的重要數學任務來完成。同時,教師應鼓勵學生以有組織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思想,交流他們的邏輯思考過程。綜上所述,教師應當努力提高所有學生的數學語言表達能力,以促進學生更充分地參與數學學習。本文立足于小學數學教學角度,分析了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表達能力培養策略,希望具有一定參考價值。
關鍵詞:小學數學;表達能力;課堂教學
在當前新課改的要求下,小學數學教師需要在進行知識教學時做好提高學生表達能力的教學工作,幫助學生具備充分的語言表達能力。語言,是人類所具備的一種表達意思、進行思想交流的一種工具,是一種特殊的社會現象。在進行數學知識教學的時候融入表達能力,符合了義務教育的相關標準規定,也能夠為學生更進一步學習發展帶來了強有力的幫助。對此,本文進行了簡要的分析,并且提出了相關表達能力訓練的策略,希望能夠為廣大教育事業工作者提供更多的有效幫助。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學生能力培養越發重要,因此,對于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表達能力培養策略的研究有著鮮明的現實意義。
一、小學數學學生表達能力培養的意義
首先,在小學數學知識教學中培養學生自身的表達能力,能夠使學生自身的邏輯思維能力得到有效提高。通過教師在課堂知識教學中進行學生表達能力的培養訓練,能夠使學生在進行知識學習的時候,更加主動積極地進行知識的學習,在感性材料的基礎上進行理性數學知識學習,并且能夠通過語言進行表達,從而使自身的邏輯思維能力能夠得到更好的鍛煉和提高。
其次,在小學數學知識教學中融入對學生表達能力的培養,能夠讓學生對相關數學知識的概念、性質等內容進行學習。小學階段的學生自身學習能力較弱,不具備更高的學習能力,而數學知識則大部分都具備了抽象的特點,所以學生學習起來十分困難。對此,通過培養學生自身的表達能力,通過各種教學工具來進行知識的教學,就能夠讓抽象的數學知識變得更加形象立體,使學生更好地進行吸收和學習。
最后,培養學生數學表達能力,可以讓學生在進行數學知識學習時具備更加精煉準確的語言表達能力。雖然在很大程度上講,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在語文學科中十分的常見,但是語文學科中的表達能力培養只是讓學生在說話的時候變得更加生動形象,開展數學知識的教學就能夠做好互補,讓學生說話時更加準確和精煉。
二、當前小學高年級學生數學學習現狀
小學生依靠觸摸和視覺來理解數學并使用數學語言來表達教學內容,因此小學生數學能力的發展是基礎教育過程中不容忽視的問題。然而在目前的教育實踐中,小學高年級部分學生對于數學的表達能力仍然存在著不正確的問題。
(一)數學語言使用錯誤
數學是一門科學嚴謹的學科。數學語言中的每個數學符號和術語都有其自身的含義以及準確性和邏輯特征。然而,通過對教育實踐進行研究,在當前小學高年級數學教育中,學生數學表達能力最明顯的問題是他們對數學語言的理解不夠準確。數學語言的理解是數學表達的最基本的能力,對數學語言的理解主要來自教師的知識教學,而教師的數學表達能力與學生對數學語言的理解直接相關。數學的語言理解問題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首先是學生在課堂上沒有正確理解教師的數學語言,導致無法使用數學表達式。其次是數學表達式中未使用數學語言的問題,有些學生在表達式中不使用數學術語,而是使用原始語言加以臨時解釋。這些現象在小學高年級中尤為明顯,并成為訓練數學技能教學中的主要問題。
(二)思維模式僵化,風格單一
以往,部分教師使用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對學生進行填鴨式教育,并在課后布置作業進行整合練習。這種教學方式一方面簡化了課堂的備課工作,另一方面為學生提供了更多的實際解題經驗知識,從而使成績和升學率保持一定的水平。但是,采用這種單一的教學形式,課堂教學會出現一些問題:第一,課堂氣氛十分沉悶,缺乏活力;第二,當面對數學問題和公式時,學生的思維模式是單一的,形成了機械思維。這些問題看似和學生的數學表達能力無關,但實際上與受傳統模式教學的學生相比,受多樣化教學的學生具有更靈活的思維和更優秀的數學表達能力。由此可見,單一的教育形式對學生的數學表達能力的發展非常不利,我們應強調多樣化的教育方法,訓練學生的靈活思維能力。
三、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表達能力培養策略
(一)營造良好氛圍培養數學表達能力
學習氛圍對學習效果有著重要的影響,尤其是對環境較敏感的小學生,他們在數學課堂上的表達,需要教師營造濃厚的解決數學問題的活動氛圍。在學生與教師和諧互動解決數學問題時,每個學生皆應受著良好的學習氛圍的激勵,通過比、學、趕、幫良好的數學課堂氛圍,可促進學生樂于表達,為學生會表達和善于表達奠定基礎。良好的數學課堂氛圍的營造,需要教師拿捏好課堂活動的“度”:過于嚴肅的課堂氛圍會壓抑學生愛表達的天性,而輕松、民主的課堂氛圍會使學生心里感到安全和足夠的自由,能促使他們積極主動地進行數學表達,創造性地闡述自己的觀點和方法。
例如在講解“圖形的運動——平移和旋轉”時,營造有利于學生開展數學表達的課堂氛圍,可以運用多媒體向學生提供豐富的生活例子,如國旗升降的畫面、火車行駛的動圖、墻上掛著的鐘表、棚頂正在轉動的風扇等。然后以問題“旋轉的物體運動是順時針方向還是逆時針方向?平移的物體運動方向是怎樣的?”引導學生運用規范化的數學語言進行表達。由側重引導,幫助學生規范數學表達用語的準確性。學生借助事例進行比較,開始熱烈地表達自己的觀點。最后教師提問:“平移和旋轉在大小、形狀、位置、方向上具有哪些特征?”各小組討論后匯總觀點:“物體平移運動時,大小、形狀、方向不會發生變化,但位置發生了變化;物體旋轉運動時,大小、形狀不變,但方向和位置都發生了變化。”通過營造有利于表達的良好氛圍,極大地提高學生開展數學表達的積極性。
(二)運用任務驅動培養數學表達能力
在傳統的教學中,教學形式相對來說比較單調乏味,教學活動也比較老套,缺乏創新。以任務開展促進學生數學表達,是提高學生數學表達能力的有效手段。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為了激發學生更好地進行數學表達,教師應將學習內容設計成“表達任務包”,通過一個個任務來驅動學生主動地進行數學表達,切實不斷地提高學生的數學表達能力。
例如教學“3的倍數的特征”時,因為之前已經學習了“2和5的倍數特征”,受此影響,學生會很自然地運用“個位識別法”對3的倍數進行認定,認為個位數是3的數可被3整除。為了讓學生深刻地認識到2和5的倍數與3的倍數的區別,可以設置以下任務來引導學生進行正確的數學表達。
任務1,按照自己的想法,在百數表上用圈畫出3的倍數,然后對比分析這些數:個位數是3的數一定是3的倍數嗎?10以內3的倍數有哪些?
任務2,將3的倍數都列舉出來,并認真思考它們之間有什么樣的聯系,有什么共同的特點。
任務3,給學生提供點子圖,讓學生根據點子圖探索3的倍數的特征。在多樣化的任務驅動下,能力較強的學生可以使用表達式來輔助自己進行數學表達,通過論證等式的成立來表述3的倍數的特征;還有的學生可以利用點子圖表達自己的想法,等等。教師別出心裁的任務使學生的思維逐漸變得靈活起來,能夠更主動、更積極地進行數學表達。
(三)運用教學反思培養數學表達能力
“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反思對學習效果能起到良好的鞏固強化作用。在教學反思環節中,應指導學生對新知概念、公式、定理等理論的認知進行深刻表達,對呈現新知的數學問題的解決思路、方法等進行深刻的闡述。這一過程中讓學生發揮思維能動性組織語言,以數學視角進行表達,有效提高反思的效果,同時教學反思還能有效促進學生數學表達能力的提升。
例如在學習“三角形的三邊關系”時,在講解完理論知識后,教師可以帶領學生運用木棒做三角形的實驗,然后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反思:“兩根木棒的長度之和小于第三根木棒的長度時,為什么不能組成三角形呢?a、b、c三根木棒的長度要滿足什么條件,才能順利組成一個三角形?”學生結合實驗反思后,運用數學語言表達組成三角形的條件:“a+b必須大于c,a+c必須大于b,b+c必須大于a,也就是三角形任意兩邊之和都必須大于第三邊。”這時,教師應再引導學生進行創造性地表達靜態化的、壓縮化的數學知識,培養學生的動態性思維。一個重要的方式就是教師的數學教學要“變靜態為動態”,也就是說,教師應當讓教材知識動態化。動態化的數學知識,能有效地培育學生的通透性思維。如果說“化抽象為具體”著力解決的是學生形象思維與抽象數學之間的矛盾,那么“化靜態為動態”著力解決的就是教材靜態與思維動態發展之間的矛盾。比如“三角形的面積”這一部分內容,教材中的問題是開放性的,即“如何求三角形狀的流動紅旗的面積?”“如何將三角形轉化成已學過的圖形?”關于如何轉化,教材中只是提供了一個靜態的導圖。
為此,筆者引導學生動手操作。在操作的過程中,有學生運用“倍拼法”將兩個完全相同的三角形拼接成平行四邊形;有學生將三角形沿著高剪開,分成兩個直角三角形,然后運用“倍拼法”將三角形轉化成長方形;有學生直接用“剪拼法”將三角形轉化成長方形,等等。靜態的數學知識經由學生動態的操作,變得靈動起來。
(四)激發學生的表達興趣
在進行知識教學的時候,小學數學教師應該注意對學生語言表達興趣進行培養,讓學生能夠在進行知識學習的時候,變得更加主動積極。在課下的時候,學生和學生間會討論一些不屬于學習的、學生十分感興趣的話題內容,而在課堂上卻沉默寡言,這就是因為學生缺乏對數學知識見解的表達興趣。對此,需要教師激發學生的表達興趣,讓學生在課堂知識學習的時候能夠充滿興趣地進行表達和交流。例如教師在開展“三角形、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知識教學時,可以通過展示一些圖形,其中包含了長方形、梯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和各種多邊形,讓學生講一講哪些是三角形,哪些是平行四邊形,然后將這些圖形的基本性質進行講解,這就能讓學生在學習的時候更加順暢地交流知識,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能夠主動表達自己的見解,在提高數學知識的同時,還能夠將自身的語言表達能力進行良好的提高,鍛煉自身的邏輯思維能力,以達到在學習中激發學生表達興趣和思考的目的。
四、結語
總而言之,在進行小學數學知識教學的時候,教師應該注意自身所使用的教學方法和教育理念,不斷進行創新整改,讓學生能夠在進行知識學習的時候,不斷提高自身的語言表達能力,為今后的發展和進步提供更多的有效幫助。本文對此進行了簡要分析,并且針對當前教育中存在著的部分缺陷指出了相關的教學策略,希望能夠為提高小學生的表達能力提供更多有效的幫助。
參考文獻:
[1]任美暇. 能說會道巧分析——小學低年級學生數學語言表達能力培養策略[J]. 新智慧,2019(21):136-137.
[2]鄭利,張廣敏. 在小學數學課堂中培養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研究[J]. 天天愛科學(教育前沿),2019(07):102.
[3]孫紅婷. 扎實日常課堂培養,提升學生數學表達能力[J]. 教育界(教師培訓),2019(07):98-99.
[4]宋昭敏.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學生數學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策略[J]. 數學大世界(下旬),2019(06):36.
(責任編輯:胡甜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