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鏡鋒
摘 要:當前城鄉發展不平衡,農村的體育器材與場所的供給和需求的不匹配,無論是城市還是農村學校舉辦運動會時,每一個體育項目中所參與的都是擅長或者喜歡該項目的學生,導致其他學生缺少鍛煉的機會?!叭珕T運動會”的落實可以普遍提高農村中小學生的身體素質。文章根據現階段下推動“全員運動會”落地農村中小學校園以及落實“全員運動會”的開發路徑展開研究。
關鍵詞:“全員運動會”;推廣實踐;開發路徑
一、研究目的
學校運動會是校園文化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也是校內體育運動競賽的主要形式。于教師而言,校園運動會可以拉近與學生之間的距離,教師本身也可以得到放松。對于學生自身而言,校園運動會是個展現自己、鍛煉自己的大平臺,促進自身養成勤鍛煉的好習慣。而對部分學生而言,校園運動會并不能促進他們的良性發展。隨著時代的快速發展,傳統運動會暴露出缺少趣味性、競技性等問題,農村本身與城市教育就存在差距,如此恐怕會繼續拉大差距。為此,我國下發“全員運動會”落實農村中小學的通知,以期為農村中小學體育教育發展增添趣味性。
二、農村中小學傳統運動會存在的問題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我國國民越來越重視健康體質問題,為了實現可持續發展,我國相關部門下發了全員健身的通知。而在農村中小學校園中,運動會幾乎是中小學生體育鍛煉的全部,傳統運動會所存在的問題也不容忽視。
(一)師生對于運動會的認識不夠全面
校園運動會與競技性體育運動會不同,它本身是娛樂而放松的集體活動,而學校的重結果無疑增加了它本身的功利性。傳統運動會受到傳統思維的束縛,項目過于個人化,運動會氛圍比較呆板,運動會內容過于嚴肅,缺少放松和歡樂,大部分學生對其興趣不大,積極性不高。
(二)運動會項目的競技性較高,參與學生范圍小
目前校園運動會所囊括的項目大多摘自競技性比賽,這對專業性要求較高,例如鉛球、田徑等運動項目,大部分學生接觸較少,不敢在師生面前嶄露頭角,即便被強推到賽場上,也可能會出現臨時退賽等狀況,那么參與這些項目的只能是少數的體育生。而且大部分學生并不了解這些項目的評判標準,只能依靠站臺上裁判給出的解讀,裁判的誤判與否都不得而知,真正的公平正義也難以細究。所以真正到場上認真觀看的學生寥寥無幾。
(三)運動會的獎項激勵強度不夠
企業激勵機制是企業實現目標的強大動力,其實也適用于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據筆者所知,部分學校在進行諸如運動會頒獎典禮、考試頒獎大會時通常會將不同價位的筆記本頒給不同名次的學生,學校頒布的榮譽固然重于尋常得到的,但是筆記本于學生而言缺少紀念意義。學生雖然得到了適合這一階段的獎勵,但獎勵帶給學生的激勵難以持續,這可能會打擊學生的積極性。學校的激勵機制尚且有待提高。
(四)學校運動會所有項目與體育教育項目關聯不大
對于中小學生來說,體育時間相對寬裕,但是學生本身的身體素質以及師資力量不夠雄厚,他們平時所能接觸到的運動和運動會上的相差甚遠。例如運動會項目有一千五百米的長跑,而在體育課上教師不會讓學生進行如此高強度的訓練,學生也不會愿意接受,中小學體育課內容為做操、自由活動這類讓學生感到放松的課程,參加一千五百米的長跑項目需要長期的訓練,并不是在運動會報名之后一朝一夕的訓練就能達到效果,更何況一千五百米的長跑本就會讓不少學生心生退意。這樣的運動會非但不會促進體育教育教學,還會打擊學生的積極性。
三、“全員運動會”在農村中小學校實施現狀
由于農村中小學體育課程教學的特殊性,在教學過程中以實踐練習、教師現場指導的形式為主,學生參與互動程度高,容易產生思想上的共鳴,這也是體育教學中融入思政教育的特有優勢。多數農村中小學體育課程教學只停留在體育技能教學上,未能充分挖掘體育思政教育的功能,教學形式比較單一,課程培養目標注重運動技能學習和體能練習,缺乏學生的健康意識、行為習慣的培養和體育文化素養的培養,缺乏體育教學培養學生的思想品格方面的核心素養,很難促進學生健康、全面的發展,無法發揮體育思政教育的優勢。
四、落實“全員運動會”的開發路徑與實踐
校園運動會旨在檢驗學生的身體素質和運動水平。隨著新課改的發展,全員運動會逐漸走進師生的視線,校園體育的主體是學生本身,校園運動會是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活動,而全員運動會是將校園運動會的范圍再度擴大,是一個全體學生都參與的大型活動,是在課堂之余舒緩身心的大型文化活動,主要體現在全體師生參與、強身健體。農村體育教育存在師資力量與教育內容的不匹配、學校自身運動器材的不完備、學生由于某些原因對校園運動會的認識不夠充分等現狀,如何推動農村中小學校落實“全員運動會”的發展至關重要。
(一)突出“全員運動會”的特殊性
“全員性”意味著全體師生參與在內,讓學生都能參與在內,獲得參與感。校園運動會不是為了選拔出冠軍,而是讓所有學生都參與進來,讓他們從學業壓力中得到充分的放松。師長的參與可以拉近與學生的距離。千人千面,學生的優秀品質不只于表現在學習上,中小學時期是一段渴望得到陪伴的時期,師長主動去發現每一個學生身上的閃光點,推動學生將優秀品質發揚光大。
“趣味性”意味著把學生從枯燥的傳統運動會中“解救”出來,無論是中學還是小學,傳統運動會中的比賽項目大都一脈相承,播放傳統的運動會音樂,教師們講解戰況播報,其中的比賽項目也并不完全適合各年級學生。中學生有中學生的樂趣,小學生有小學生的樂趣,中學與小學之間的共同點就是前兩者。運動會的背景音樂可以替換成當下流行的搖滾音樂,讓人聽起來熱血沸騰;站臺上教師的演說充滿對操場上情況的關注,裁判的激情澎湃才能激起學生對于比賽境況的關注。也可以詢問學生的意見,取其精華,去其糟粕,讓學生真正愿意走進校園運動會的會場,例如將兩人三足、拔河、投包入筐等趣味活動引入校園運動會中,但也要有一定的運動強度,否則起不到鍛煉身體的作用?!叭珕T運動會”的趣味性、健身性能更好地調動廣大中小學生的積極性,推動中小學生的身心得到更好的發展。
(二)全員運動會在學校的自身定位
學校舉辦的運動會是校園運動會而不是區域性或是國際性的競技類比賽,一些學者通過研究外國校園運動會,認為某些國家的校園運動會已經完全摒棄了競技化的模式,完全沒有了優勝劣汰的影子,絕對競技性的項目屈指可數,運動項目以趣味性和娛樂性較強的項目為主,團隊合作的項目所占比重也不少。由此可見,全新的校園運動會也可以更好地培養學生的集體意識。而且,外國的“全員運動會”也邀請了學生的家長參加,可以更好地促進親子關系。在很多農村地區,留守兒童現象很普遍。孩子長年累月見不到父母,逢年過節驟然見到父母難免生疏,和他們適當地進行趣味游戲,可以拉近親子關系,也可以讓家長得到適當的放松,不僅體現出“全員參與”的特性,還可以讓學生樂在其中。
(三)全員運動會創新教學形式
優化體育思政教學形式,將素質拓展項目融入體育教學中。素質拓展的主要意義就是通過思想情境的設計,在拓展活動中影響情緒,起到一定思想的認知和共鳴,最終起到思想教育的目的。通過團隊的創建,建立團隊間的信任,從而達到團結協作精神的培養。在個人項目中,通過挑戰中高空項目,克服了心理恐懼、突破了自我,從而培養勇于突破、敢于拼搏的精神。全員運動會的參與對象,除了學生全員參與以外,教職工、家長都可參與。例如,通過學校的體育組以及相關部門一起精心制定,基于學生的實際情況、育人現狀等因素設計全員運動會方案。在全員運動會育人實施路徑中,不僅要保留學校特色運動項目,更要推陳出新,將學生感興趣的、時下的流行元素且具有新時代教育意義的項目引入全員運動會中。包括運動項目的靈活性、可操作性,具備體現運動會的團隊協助、互幫互助等。以期創設一個全面、有意義的全員運動會,讓每一個學生、教師、家長都能真正參與其中,提高運動會的參與度。
(四)全員運動會打破農村中小學自身條件的局限性
當前校園運動會的機制過于呆板,學校運動器材也跟不上時代潮流的發展腳步,只有打破傳統觀念,立足自身,改變學校運動會的項目,找到適合自己的運動理念,將趣味性運動和競技性項目相結合,適當增加獲獎名額和獎項,獎項上也可以增添當地的特色,加強趣味性,以此來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活躍運動會氣氛。農村中小學的“全員運動會”更要因地制宜、因人而異,既要體現比賽的競爭性和公平性,還可以充分考驗學生的運動素養。農村條件比較特殊,學校要設身處地,不要一味模仿照搬其他學校的評判標準,明確自身的特殊性和與他校的共同點,求同存異,也可以得到更好的發展。
運動會之所以得到長久的發展,就是因為它所具有的運動精神:友誼第一,比賽第二;相互理解公平競爭;團結至上;等等。這些精神體現在每一次的運動會中。奧林匹克運動會頒獎獎項都是獎牌紀念品等等,校園運動會的獎項局限于學生所需要的東西,例如書本、鋼筆一類,學生無法體會到贏得比賽的欣喜,學校可以定做一些獎牌、獎杯、紀念品等作為獎項,提高學生的參與感,同時設立團隊榮譽獎增強學生的團隊意識,助推學生更好地發展。
五、結語
學校根據自身情況制定評判標準,學校要認識到運動會對于學生的重要性,聆聽學生心聲,創建良好的賽事氛圍,開展內容豐富、趣味的校園活動;家長作為堅實的后盾,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也要配合學校的部署,與孩子進行溝通,走進孩子內心。無論何時何地,都要不斷地主動提升自己,明確合理運動之于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重要性,通過中小學校優化落實“全員運動會”的戰略部署,激發學生對于運動的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更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時代新青年奠定基礎,這對于我國未來教育事業的發展至關重要。
參考文獻:
[1]何源,王少俠.全國學校體育聯盟模式下中小學“全員運動會”的發展策略研究[J].才智,2020(21).
[2]車純,李田生,羅清華.對小學“全員運動會”改革的實踐探究——以廣東省廣州市荔灣區為例[J].中國學校體育,2017(07).
[3]郭淇,丁博.基于“金水模式”的小學“全員運動會”的革新設計和實施[J].中國學校體育,2017(07).
[4]史文生,王宏.新課標下中小學校運動會的再認識[J].榆林學院學報,2006(06).
[*本文系廣州教育學會2021年科研課題《中小學全員體育運動會的德育功能研究——以增城區為例》(課題編號:202113753)的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