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志琴 郭玉祥
【摘 要】逆商是新時代中小學生成長成才的必備素質,“逆商課程”作為一門前瞻性課程,對提升學生綜合素養特別是提高學生抗挫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歷練式逆商課程”包括體驗式課程、拓展類課程和知識類課程,實踐基地要利用自身便利條件因勢利導地實施好“逆商課程”,為學生的健康成長助力。
【關鍵詞】逆商;課程設計;綜合實踐活動
【中圖分類號】G423?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5-6009(2022)55-0054-03
【作者簡介】1.殷志琴,江蘇省鹽城未成年人社會實踐基地(江蘇鹽城,224000)主任,高級教師;2.郭玉祥,江蘇省鹽城未成年人社會實踐基地(江蘇鹽城,224000)副主任,一級教師。
逆商指人面對逆境承受壓力的能力。當代中小學生大部分是獨生子女,成長環境舒適安逸,吃苦較少,依賴性強,缺乏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或多或少有逃避和消極的“佛系”思想。加之當今社會競爭日益激烈,各方面的壓力和挑戰較多,如果不能及時正確面對和處理好這些問題,學生很可能陷入消極、迷茫情緒,有可能引發焦慮、抑郁甚至更嚴重的后果。因此,全面提升廣大中小學生的逆商越來越重要。
實踐基地在提高學生逆商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條件,實施“逆商課程”大有可為。一項面向教師的調查顯示,56%的人認為“逆商課程”可以培養學生信心,使學生在困難與挫折面前能積極樂觀地應對挑戰,自主自信地克服逆境的影響;57%的人認為“逆商課程”能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讓學生認識到自身不足,補齊素質的“短板”,提升走向社會的綜合能力;還有50%的人認為“逆商課程”可以培養學生戰勝逆境的勇氣。
江蘇省鹽城未成年人社會實踐基地(以下簡稱“鹽城基地”)根據中小學生心理、生理特點,設計了“歷練式逆商課程”,包括體驗式課程、拓展類課程和知識類課程。課程將逆商教育與體驗、游戲、競賽結合起來,將趣味性與教育性融合起來,強調了積極的心態和解決問題的方式在學生克服逆境中的作用,體現了一切為了學生發展的理念。課程的實施使學生從獲得知識和技能的單一過程向學會學習、有效學習和形成正確價值觀的過程轉變,促進了學生身心的健康發展,提高了學生應對學習和生活中遇到的挫折和挑戰的能力。
一、逆商課程的實施重點
逆商是可以被訓練的,通過訓練可以讓人以一種全新的方式思考、說話和行動,積極面對日常挑戰、挫折和失意。“逆商課程”努力提高學生的逆商,并通過逆商教育釋放學生的潛能,促進學生身心的全面發展
1.引導學生合理認知、準確定位,培養積極、樂觀、開放的心態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只有了解自己的短處,積極用行動彌補自己缺點的人才是強者。許多學生心里非常希望擺脫以分數為重的枯燥學習生活,渴望接觸社會、感知社會,對實踐基地充滿期待。“逆商課程”根據這個特點,關注學生的需求,發揮學生的熱情,針對學生自我認知不足、自身定位不準的問題,設計各類直觀體驗活動,讓學生更好地成長。如“職業體驗——最美清潔師”課程,讓學生在80分鐘內,將餐廳所有的餐具、餐桌、餐椅及周邊環境打掃干凈,體驗食堂師傅們的辛苦。學生埋頭苦干,將近千雙筷子、近千個碗、近千個餐盤“一清、二洗、三消毒”……這種“歷練式”課堂,讓學生深刻體驗到食堂師傅的艱辛,發現自身平時浪費行為的不妥,感受父母長輩的不易。實踐基地圍繞“衣食住行”開發課程,讓學生通過親身“接觸”其中的困難和挫折,積累“受挫”經驗,提高直面挫折、擺脫困境和戰勝困難的能力。
在實踐中,鹽城基地還創新教育方式,如與江蘇省沿海地區農業科學研究所新洋試驗站、市屬農業龍頭企業銀寶集團、市屬現代農業示范園等合作開發現代勞動教育研學項目,拓展勞動空間,豐富勞動內涵,引導學生邊勞動邊思考,邊實踐邊探索,提高自主探究能力,提升現場學習力,形成積極、樂觀、開放的心態。
2.引導學生學會歸因,建立積極合理的歸因模式
美國心理學家伯納德·韋納認為,人的個性差異和成敗經驗等影響著他的歸因,人對前次成就的歸因將會影響到他對下一次成就行為的期望、情緒和努力程度等。逆商與個人的期望、情緒和努力等高度相關,可見歸因對于人的逆商影響很深。因此,通過“逆商課程”引導學生建構一個積極合理的歸因模式十分重要。
在實施逆商課程中,實踐基地特別重視學生的評價,研究設計了“逆商評價單”。如設計了“個性化評價”,引導學生自我分析;設計了“過程性評價”,注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發展;設計了“激勵性評價”,提升學生克服困難的自信心。這些評價方式都在引導學生正確認識世界與自我,形成科學歸因。
在勞動教育“詩情采菊”活動過程中,重點突出“教學做合一”,不讓學生“聽”勞動、“看”勞動、“躲”勞動,而是“教”勞動、“學”勞動、“做”勞動、“玩”勞動,通過這些評價,引導學生在艱辛的勞動體驗中,分析、歸納、總結自身的不足,正確歸因,接受真正勞動的錘打與鍛造,從而讓他們體會到克服困難帶來的快樂,提高自身的逆商。
3.引導學生建立合理的目標動機,提高自我效能感
每一個學生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逆商課程”通過多種方式引導學生確定屬于自己的不同發展目標,找到成功的發展方向,有效提高學生的逆商。鹽城基地在設計“逆商課程”時,注重引導學生建立合理的目標動機,通過多種活動,進行“我能行”的思維暗示,讓其獲得成功的經驗,提高自我效能感,從而提高自身的逆商。如“空中斷橋”課程,為學生設計了“一步”距離的目標,利用8米高空帶來的壓力,鼓勵學生頂住壓力,堅持在逆境中鍛煉自身意志,利用多種方式主動克服恐懼,最終完成“斷橋一小步,人生一大步”的自我超越。特別是最終的分享環節,教師引導學生了解重壓之下智商、情商的短暫丟失是逆商的不足,戰勝恐懼的最好辦法不是別人的鼓勵,而是“雞蛋效應”,從而明白有時候人生追求的往往是確定目標、戰勝自我。這些環節貫穿學生體驗式教育的全過程,以全過程教育來培養學生“逆商”的寬度和深度,最終為學生鋪就一條精彩的成功之路。
二、“逆商課程”教育的前景展望
“逆商課程”作為學生現場學習力提升的三大主題之一,有著廣闊的發展前景,需要實踐基地在課程的設計中多關注,實實在在地提升學生的現場學習力。
一是在挫折教育中更多關注“逆商課程”。當前,各地實踐基地在開展挫折教育過程中多以挑戰類活動為主,鮮有開設綜合性“逆商課程”。因此,在挫折教育實施的過程中,要以提高當代中小學生的逆商為落腳點,強化課程目標設計,強化學生提升逆商的內生動力,幫助學生建立積極心態以及面對困難與挫折時的應對能力,正確引導學生面對種種逆境的思維反應方式,完成優良意志品質的建構、升華和積淀。
二是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更多關注“逆商課程”。結合逆商影響因素,多方位多角度實施心理干預。高逆境商數是克服逆境的積極力量,教師要通過發現分析心理行為,引導、鼓勵學生主動參與公益活動、社會實踐活動等,從而提升學生抗逆境能力。
三是在學生管理中更多關注“逆商課程”。逆商教育要納入學生全程管理體系中,要對學生進行動態的教育與管理,有針對性地做出輔導,從而有效提升學生的信心與恒心,并通過個體逆商表現及時做出心理干預,幫助學生擺脫成長過程中面臨的心理困境。
四是在社會層面更多關注“逆商課程”。包括實踐基地在內的教育系統要引導全社會營造敢于嘗試、不怕失敗的氛圍,充分保護學生的激情,鼓勵暫時遭遇挫折的學生,給予有針對性的心理輔導與專業指導,提升學生的逆商。
作為新時代的基地人,我們要牢記使命,堅持“立德樹人、實踐育人”宗旨,盡心盡力為學生搭建好人生舞臺,在課程設計及實施過程中重視提升廣大中小學生的逆商,鍛煉意志品質,完善人格塑造,幫助他們以積極的心態面對自己生活中的各種困難,從而培養出更多有理想、有才干、敢擔當、勇打拼的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參考文獻】
[1]保羅·史托茲.逆商:我們該如何應對壞事件[M].石盼盼,譯.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9.
[2]皇甫倩,王后雄.新時期高中生逆商水平發展現狀的調查與分析[J].教育科學研究,2015(8):48-54.
[3]錢晨露.初中生逆商現狀及干預研究[D].揚州:揚州大學,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