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舒
[摘 要] “個性化作業”既是順應“雙減”政策的需要,又是謀求學生個性發展的重要舉措。初中英語課后作業正是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從單元主題語境入手,在作業中滲透傳統文化,用英語傳遞中國聲音,進而實現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初中英語課后作業個性化設計研究在這方面進行了一系列的探索。
[關鍵詞] 初中英語;課后作業;個性化
契訶夫說過:“人們厭煩了寂靜,就希望來一場暴風雨;厭煩了規規矩矩氣度莊嚴地坐著,就希望鬧出點亂子來。”個性化作業既是順應“雙減”政策的需要,也是謀求個性發展的重要舉措。初中英語課后作業正是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從單元主題語境入手,在作業中滲透傳統文化,用英語傳遞中國聲音,進而實現課后作業的個性化發展。
一、課后作業之閱讀專題——傳遞中國聲音,體現時代性和地域性
課后作業之閱讀專題要充分體現時代性、教育性、地域性,貼近當前的社會生活實際。例如:閱讀材料可以包括“H1N1 flu”等信息,充分體現課后作業的時代性;還有“Mochou lake park of Nanjing”“Nanjing Museum”等,無一不跳動著地方特色和人文風情。這樣一來,課后作業就增添了趣味性和靈動性。學生能在真情實感中運用語言,從而達到課后作業個性化的目的。
學生從閱讀文本中體會中國文化,感受時代精神,也是用英語傳遞中國聲音。閱讀材料的選擇要從學生的學情和實際出發,在實施過程中,體現個性化和趣味性非常重要。學生在“比一比”作業的氛圍中,不僅了解了中國傳統文化,實現了自我挑戰,還記住了新知識。這種成功體驗更容易激發他們躍躍欲試的欲望,閱讀作為課后作業不再是他們的學習負擔,而是他們證明自己并體驗成功的自覺行為。
二、課后作業之寫作專題——傳遞中國聲音,體現學科核心素養
新英語課程標準提出培養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對英語教學有較強的指導作用,使教師充分認識到英語教學不能只注重記憶單詞、死摳語法,一定要注重語言在語境中的實際運用。
課后作業可以布置“The person who influenced me most”的作文。寫作之前先讓學生讀一篇文章,了解一名默默無聞的鄉村教師無私奉獻,是時代的楷模。學生在閱讀文本之后,聯想到自己老師的辛勤付出,學會感恩身邊的人,對自己的人生有了更深入的思考。學生學會在語境中靈活地運用語言,同時實現了學科育人的目的。
此外,課后作業還可以結合現在社會的熱點,布置學生寫一篇申請信——申請認養動物園的動物。這篇作文體現了對學生的尊重,給了學生充分的自主選擇權。學生以流程圖的形式,先選擇自己要認領的動物,再陳述選擇這種動物的理由,最后表達個人觀點及可以為這些動物做的貢獻等。整個過程指向明確,循序漸進,學生可以很清晰地了解到寫作的內容。同時,這次的寫作結合了牛津教材里“保護野生動物”的話題,學生記憶比較深刻,所以有話可寫。
寫作專題如果能讓學生學以致用,與時事結合,學生在小練筆的過程中,眼界和思路都能得以拓寬,寫作的能力也會在不知不覺中有所提高,這才是真正培養學生的英語學科素養。
三、課后作業之畫思維導圖專題——傳遞中國聲音,彰顯立德樹人
課后作業要緊扣《全日制義務教育? ? 普通高級中學英語課程標準(實驗稿)》,以立德樹人、學生的全面發展為目標,選材廣泛、體裁多樣、語言地道,內容充滿正能量,充分體現學科育人的特點。
在課后讓學生自由分組,小組成員共同閱讀牛津教材8B Unit 3 Online Tour 有關在線旅游的文章后,完成課后作業。讀完之后,小組內部先對文本進行討論,主要討論作者的寫作意圖,并以思維導圖的形式畫出這篇文章的框架和脈絡。這樣小組的氣氛就被調動起來了,大家集思廣益、群策群力,思想在互相碰撞,這樣每個人的個性特點在這次課后作業中都得到了充分彰顯。
四、課后作業之聽說專題——傳遞中國聲音,傳承世界文化
課后作業也是文化的橋梁,可傳遞中國聲音,傳承世界文化。比如,在布置Asia這節聽說課的課后作業之前,以任務單的形式先通過猜謎游戲的方式導入,讓學生了解中國傳統的事物名稱。接著幫助學生進一步了解中國事物,如舞龍、京劇、中國剪紙、中國結等。其目的是讓學生小組合作,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從而推動任務的完成。然后請一些小組上臺展示,在研討的氛圍中互助互學,先討論中國傳統的物品,再討論最愛的亞洲國家,進而討論最愛的中國城市及喜歡的理由。最后指導學生小組合作,討論自己的出行計劃,讓語言真正運用于生活實踐中。
課后聽說作業以任務單的形式,鼓勵學生小組合作,先提出問題,然后自主探究,組長充分發揮領頭羊的作用,幫助組內基礎較弱的同學,達到全員共同進步的目的。任務的設定具有層次性,學生先掌握單詞,再掌握句子,最后進階到語篇,整個過程由易到難、層層遞進。
五、總結
在“雙減”背景下讓課后作業體現個性,傳承世界文化,傳遞中國聲音,可以從以下四個方面著手。
第一,課后作業的內容要精選和打磨。作業呈現的視角既要考慮到中國文化的主體意識,將中國故事趣味化展現,又要有時代的特征。教師可根據學生的學情和興趣,設計不同的有層次性、趣味性的英語課后作業任務單。個性化課后作業的內容應當化繁為簡,切中目標,在夯實學生的基礎上,將任務的量和任務難度進行分層,讓學生“跳一跳”就能夠得著,體會到學習成功的喜悅。
第二,課后作業的內容要用科學的方法進行單元系統整合,既要培養學生的語言能力,又要考慮學生個性化的特點。在課后作業的設置中,我們應當把學生的興趣考慮進去,利用網絡教學平臺,將聽說任務單作業穿插在課堂及課后,讓更多的學生參與進去,讓他們的能力在不同程度上得到提高。
第三,課后作業也可以與傳統文化結合,形式多樣化,給學生充分自主的權利。我們可以把課后作業細分一下:課后作業之中華文化閱讀、課后作業之中華文化寫作、課后作業之中華文化閱讀填空、課后作業之中華文化首字母、課后作業之中華文化演講等。這樣可以讓課后作業系列化,貫穿初一到初三的學生。可以根據難度進行分級,讓學生自主選擇,這才是屬于學生自己的個性化的課后作業。
第四,課后作業要集合班級優質資源,取長補短、博采眾長。我們可以集合班級學生中的優質資源,有的學生善于聽說,同時表演能力強,可以讓他們做聽說和表演作業。有的學生閱讀能力比較強,可以讓他們挑選合適的閱讀文本并布置閱讀作業。這樣集中大家的力量和智慧,取長補短,也是資源的優化整合。
目前,筆者在課后作業個性化研究的道路上,雖然有了一些成功的經驗和體會,但是還會有一些困惑。例如:如何在課后作業中評價學生傳播中華文化的能力?如何讓初中英語的課后作業更具挑戰性和實效性?如何在課后作業設計中既強調過程評價又考慮到增值評價?諸如此類的問題,還需要繼續探索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