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欽
[摘 要] 在小學音樂課堂中,微課符合核心素養的培養要求,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音樂知識技能,而且可以培養學生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文章通過分析當前微課對小學音樂教學的影響,并提出參考建議,以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整個音樂教學水平。
[關鍵詞] 核心素養;小學音樂;課堂教學;優化策略
隨著我國課程改革的持續推進,核心素養的培養成為廣大教師普遍關注的焦點。在音樂教學過程中,教師逐漸注重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學生不再一味地學習理論知識,而是不斷豐富自身的興趣。教師通過采用不同的教學模式,為學生提供更加廣闊的學習空間,進而提高教學效率。
一、小學音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教師缺少對音樂教學的重視
教師缺少對音樂教學的重視,過于注重學生的主科學習成績和升學率。教師難以認識到音樂學科的重要性,在實際教學中側重講解樂理知識,缺少對個人熏陶及學生自主學習的重視,使學生逐漸失去了學習興趣,無法讓學生積極參與到音樂學習中,教學效率顯著下降。
(二)單一的教學方式
小學音樂教學是培養學生素質的方式之一,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和綜合能力。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部分教師缺少對音樂學科的重視,無法從根本上綜合考慮相應的教學方式,采用傳統的教學理念對學生進行“填鴨式”教學,缺少創新,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僅有的一點興趣消失殆盡,音樂教學質量大打折扣。
(三)教師對微課的誤解和偏見
對于年長的教師來說,他們難以抽出大量時間學習微課,對微課產生抵觸心理,導致微課很難應用于小學音樂教學中。大部分教師認為微課的表現形式過于花哨,過多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不關注知識的學習而只關注網絡設備的學習,且傳統的教學模式效果依然良好,教師不愿引入新的教學模式增加教學風險。
二、微課對小學音樂教學的影響
小學階段是學生學習音樂的最佳階段,而音樂能夠激發學生的興趣。教師在開展音樂教學活動時,可以將不同的樂器融入音樂教學中,讓學生充分感受音樂獨特的魅力。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核心素養逐漸成為學科教學的主要目的。微課是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重要手段。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認識到核心素養對小學音樂教學的重要性,利用微課使學生掌握一定的音樂知識,提高學生的音樂技能和技巧,陶冶學生的情操。音樂教學有助于學生釋放主要學科帶來的巨大壓力,學生通過唱歌與聽音樂的方式緩解壓力。核心素養的培養與音樂教學具有緊密的聯系,學生通過音樂提升審美能力,陶冶情操。在此過程中,教師不能只采用傳統的教學方式,可以開展創新型與多樣化的教學活動,逐漸引導學生深入感知音樂。
三、微課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優勢及應用現狀
(一)微課的優勢
微課是以信息技術為依托,以具體學科知識為核心,以短視頻為表現形式的全新的教學模式。微課的核心技術是依靠信息技術的便捷性建立一整套即時互動的交互式教學環境,學生通過這一教學方式更便捷地學習知識,及時有效地進行效果反饋。微課契合學生對新鮮事物的好奇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且微課內容表現形式具有多樣化、立體化的特點,在簡短的課時內保證了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記憶,具有良好的教學效果。微課因其特殊的技術表現形式,在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豐富學生的課外知識等方面相較于傳統教學模式都更有優勢。
(二)微課的應用現狀
大部分教師缺乏對微課的認識,對微課的使用方法也疏于了解,僅把微課作為調節課堂氛圍的工具使用,在上課時偶爾插入一段微課,并未把微課作為一種全新的教學模式引入教學中。尤其是年長的教師普遍對微課持有抵觸態度,認為自身的教學模式已經足夠完善,不需要引入微課增加教學負擔。學生對微課的了解也相對較少,他們所處的環境較為封閉,信息來源較少,對外界信息缺乏辨別能力,對微課的認識較為淺顯。
四、微課在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的優化策略
(一)優化音樂學科的教學設計
教師應該結合音樂教材不斷挖掘學生的音樂興趣,根據學生的性格特點和實際情況設置音樂教學環節,實現音樂教學中實用性與趣味性并存的目標。在音樂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將學生作為中心點,使學生始終保持學習音樂的熱情與激情,這樣可以讓學生充分掌握音樂知識與理論知識,并結合音樂實踐活動來提高教學效果。例如,在教學《七子之歌》時,教師通過多媒體設備播放音樂,讓學生欣賞其中真正的含義,并講解歌曲的創作背景、樂譜知識和理論知識,使學生充分地表達出自己的想法與感受。課后,教師積極鼓勵學生學習這首歌曲,尋找相似的歌曲并與其他同學分享。
(二)促進學生表現能力的提升
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逐漸引導學生參與學習活動,采用小組合作的方式使學生深刻了解音樂蘊含的文化底蘊。音樂教學需要學生與教師、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流與互動,從而營造一個活躍的教學氛圍。另外,教師應該從多方面綜合考慮,采用不同的音樂素材與音樂風格,使學生直觀感受音樂的廣泛性特點。例如,在教學《采茶舞曲》時,教師可以要求學生互相討論歌曲的歷史背景,通過交流使學生對音樂有一個全新的認識,培養學生的音樂感知能力。
(三)學校組織學習活動
微課相較于傳統教學模式具有不可替代的優勢。學校可以組織專題講座為教師答疑解惑,系統地講解微課的使用方式,通過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進一步建立完整的新型教學模式,為教師建構傳統與信息相結合的教學框架,從而有效地將微課引入小學音樂課堂。為了應對微課教學效果乏善可陳的問題,教師可以活用微課的技術優勢,組織微課實驗項目,將微課放在課后,作為補充環節輔助學生對課堂知識的理解與記憶。為了讓學生更加深刻地理解音樂課堂的內涵,教師可以將講解的音樂內容作為課后練習布置給學生,學生的練習結果可以及時反饋給教師,教師也可以直觀地感受微課的教學效果,從而實現微課的普及與應用。
優化小學音樂課堂教學的具體策略是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需要,也是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需要。音樂教學作為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具有十分重要的影響。教師應通過轉變教學模式,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從而創設多元化的教學模式,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為學生今后的學習提供保障。
參考文獻
[1]黃夏影.微課在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的運用[J].當代教研論叢,2017(10):112-113.
[2]韓雅楠.微課在銀川市小學音樂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銀川:寧夏大學,2017.
[3]王如敏.微課在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的運用[J].中小學電教(下半月),2017(6):50.
[4]汪海濤.談微課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應用[J].中小學音樂教育,2017(6):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