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瑞
摘 要:素質教育改革視野下,高中語文新課標中核心素養的內涵得到進一步凝練,地位得到進一步提升,可以說培養學生語文核心素養已成為教師重要教學任務。但在應試教育思想等因素影響下,教學中存在語文核心素養內涵不夠廣泛等諸多問題,培養核心素養的教學效率較為低下,進而影響了學生與教學的全面發展。基于此本文分析了高中語文核心素養的基本特征,并提出培養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策略。
關鍵詞:高中語文;核心素養;培養策略
在素質教育改革視野下,高中語文新課標凝練并提出“語言建構與運用”“思維發展與提升”“審美鑒賞與創造”“文化傳承與理解”這四大核心素養,并對教學提出了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等全新要求,這便要求教師進一步深化培養學生語文核心素養。但在應試教育思想等因素影響下,教師對核心素養的理解較為片面,培養核心素養的手段及評價的體系較為傳統,多側重培養知識與技能,多以學生的學習成績為主要評價原則,學生也更加關注自身學習成績,不關注自身情感態度價值觀養成,進而導致學生的核心素養無法得到有效培養。因此在素質教育改革視野下,以多元教學手段創新教學,深度拓展核心素養理念,深度培養學生核心素養,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已成為教師重要教學任務[1]。
一、高中語文核心素養基本特征
學科核心素養是學生在學科學習的過程中逐步形成的、具有學科特色的正確價值觀、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是學科本質觀和學科教育價值觀的反映。語文學科核心素養是學生在學習語文學科的過程中,逐步形成的滿足個體終身發展的需要、順應社會發展要求的、具有語文學科本質特點的必備品格與關鍵能力,主要包括四個方面:“語言建構與運用”“思維發展與提升”“審美鑒賞與創造”“文化傳承與理解”。語文核心素養不僅包括知識與技能,還包括學生在學習中的心理等要素,是學生在實際生活運用中表現出來的語言能力及語言品質,是學生在語文學習的過程中所發展的語言知識及能力、思維方法及品質、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綜合體現。同時,高中語文新課標也具有一定的時代性,能夠在不斷適應社會新形勢的過程中得到發展與提升[2]。
二、核心素養培養的重要性
首先,在培養核心素養視野下,語文教學目標由提高學生的學業成績轉變為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這就要求教師立足核心素養的內涵,將教學目標及方案的設計重點優化為培養核心素養,在課堂教學環節更加注重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及思維品質。在這一過程中教師的教育理念得到有效更新,教學能力得到進一步發展,語文教學有效性的進一步提升也隨之得到保障。其次,在培養核心素養視野下,學生是教學的主體,教學中更側重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參與,注重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在這一自主實踐的過程中,學生所學的知識與技能得到進一步鞏固與提升,實踐能力等核心素養得到進一步發展,且能夠逐步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及學習方法,進而實現自身全面發展。最后,通過培養學生核心素養,學生能夠通過課文中豐富的人文精神及核心素養內涵形成科學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精神世界更為豐富,德育素養也能夠得到有效提升。同時,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語文核心素養也在紅色精神等思想內涵的推動下得到進一步拓展,且能夠與教學實現有機融合,學生由此發展的必備品質和關鍵能力也因此能夠更加順應時代發展的趨勢,這對學生未來的發展意義非凡[3]。
三、學科素養發展遇到的挑戰
受制于繁重的課業壓力及應試教育思想影響,部分高中語文教師并未尊重學生的教學主體地位,教學中只重視知識與技能培養,并不重視學生心理素養等層面的發展,進而導致培養核心素養的教學效率十分低下,影響了學生核心素養的有效生成。一是體現在教師培養核心素養的手段較為傳統,課堂教學中多以教師為中心組織教學,在拋出問題后并未以多元教學手段組織學生進行深度討論,僅在點撥思維、講解思路后就直接將鑒賞結論等內容告知學生,并未給學生預留理解的時間,忽視了對學生實踐能力、自主實踐能力等層面的有效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也因此無法通過教學得到全面發展[4]。二是體現在部分教師并未結合核心素養視野下的教學目標要求創新對學生的評價體系,評價的重點仍偏重學習成績,評價的語言較為機械且不夠準確,也并未尊重學生在評價中的主體地位。這種評價體系無法全面評價學生的能力素養,打消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同時也無法引導學生進一步關注自身情感態度、價值觀等能力素養的自我生成,進而導致學生的核心素養全面發展得不到來自評價體系層面的保障。三是體現在部分教師忽視了核心素養的時代性特點,并未將當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念等時代先進思想融入教學,進而導致學生所發展的能力素養不能夠滿足時代發展的需求,這也為學生后續全面發展帶來阻礙[5]。
四、高中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策略分析
(一)科學設計教學方案,建立培養核心素養的有效教學基礎
教學設計是教學的重要前提,能夠從整體上幫助教師統籌教學,同時也可以幫助教師更新教育理念,合理把握教材內容,實施課堂教學,從而促進培養核心素養視野下教學效率的有效提高。因此為有效培養學生核心素養,教師要科學設計教學方案,以此建立培養核心素養的有效教學基礎。為此,教師要以教材為基礎,緊扣以學生為本的教育思想,深度挖掘教材中的學習內容,結合單元整體語文要素、學生性格特點、認知能力等基本學情科學設計教學方案,并結合核心素養教學目標要求細化語文課程三維目標,以此為培養核心素養視野下語文教學的有效開展打下良好的基礎。以學習《中國人民站起來了》為例,在三維目標層面不僅要使學生深度理解“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這一歷史結論,還要結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國家發展之路對這一歷史結論進行深度剖析,以此深化培養學生熱愛祖國及民族自豪感等情感態度價值觀[6]。
(二)創新課堂教學方法,提升培養核心素養教學效率
不同的教學內容適用于不同的教學方法,培養不同的能力素養也需要不同的學習情境。因此為有效培養學生語文核心素養,教師要以教材為基礎,結合核心素養視野下的教學目標要求創新課堂教學方法,以此全面培養學生各項能力素養,使學生在多元學習情境中生成語文核心素養,進而實現學生全面發展。為此教師一方面可以游戲、案例、生活元素等要素為基礎設計教學情境,以此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學習思維,使學生在趣味化、形象化的情境中深化對語用知識、文章情感元素、古文鑒賞等教學內容的理解,并生成閱讀能力等核心素養[7]。另一方面教師可結合課標中學習任務群這一概念,緊扣以學生為本教育思想,以語文要素為基礎整合教學資源及教學方案,并以問題導學、合作探究、群文閱讀等學生自主合作學習為主的教學模式組織教學,使學生在體驗自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這一學習的過程中生成語文實踐能力、探究能力等核心素養。同時學生在學習能力等層面存在著一定差異,因此教師也可采取分層教學模式,緊扣培養核心素養的教學目標要求,綜合分析學生學習態度、學習成績等因素,將學生科學地劃分為多個層級,針對性地為每一層級布置稍高于其能力范圍的學習任務及學習目標,以此實現培養核心素養視野下全體學生能力范圍內的有效提高。以學習《燭之武退秦師》為例,在課前導入環節教師可以歷史故事將學生迅速帶入教學情境之中,在課堂教學環節教師可拋出問題“燭之武的辯論是否是秦軍撤退的充分必要條件”,并組織學生分組進行討論,引導學生結合具體的學習內容、歷史背景故事等要素,討論得出燭之武的辯論并不是秦軍撤退的充分必要條件,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審辯式思維等核心素養也會在討論中得到有效發展,培養核心素養的教學任務也隨之得到完成[8]。
(三)結合時代先進理念,拓展核心素養內涵
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背景下,如新時代紅色精神等先進理念、精神、思想內涵日漸增多,這些內容對學生未來的發展十分重要。另一方面在素質教育改革背景下,各類校園問題使生命教育等思想精神愈發受到重視。這就要求教師立足教材為基礎,結合時代先進理念拓展核心素養的內涵,以此深度培養學生核心素養,學生與教學都將得到進一步發展。以學習《我與地壇》為例,教師便可通過文中作者作為殘疾人對生命的感悟及對生與死的思考,引申出生命教育理念,以此激發學生對生命的尊重與熱愛之情。在課下教師可以生命教育為主題,進一步引申出珍愛自己、尊重他人生命、拒絕暴力等更為豐富的內涵,以此幫助學生樹立對待自我及他人的正確的情感態度價值觀,進而使學生核心素養得到拓展。
(四)創新課后實踐方式,進一步拓展學生核心素養
語文是一門實踐性的學科,生活實踐是語文學習的源頭活水。另一方面素質教育視野下語文新課標也要求教師將語文教學與生活實踐相聯系,以此進一步培養學生實踐能力等核心素養。因此,為有效培養學生核心素養,教師要創新課后實踐方式,提升課后實踐效率,以此進一步拓展學生核心素養。為此,教師首先要創新語文課后作業的形式,減少重復性作業數量,增加探究性、實踐性作業數量,使學生能夠在遷移與鞏固所學知識與技能的同時生成核心素養。如:在學習《我與地壇》后,可為學生布置閱讀史鐵生其他文章的群文閱讀任務,深化對作者寫作風格等內容的理解,以此達到進一步提升學生閱讀能力等素養的重要目標。其次,在課后教師可圍繞閱讀、口語交際等多個教學重點組織如劇本表演、閱讀交流大會等豐富實踐活動,以此為學生營造更為和諧的語文學習氛圍,進一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學生的各項知識與技能也將在實踐中得到進一步鍛煉與提升,并能夠在實踐活動體驗中生成如協助能力、創新思維等語文學科核心素養。同時,學校也要加強活動中的保障工作,以建造語文圖書館、布置校園文化墻等手段進一步營造語文學習的氛圍,實踐活動效率也隨之得到進一步提高,語文實踐活動的優勢也將得到進一步展現[9]。
(五)以核心素養為基礎創新評價體系,為深度培養核心素養提供保障
一方面,語文學科素養不僅包括知識與技能,還包括學生在學習中的心理等要素。另一方面,伴隨著素質教育的改革發展及教育現代化技術發展,人才培養的模式發生變化,個性化學習模式發展日新月異,人才培養的標準也發生變化。因此,為有效培養學生語文核心素養,教師要以核心素養為基礎創新評價體系,為深度培養核心素養提供保障。為此,教師一是要以核心素養為導向升級評價原則,將原有單純關注結果的評價原則轉變為“尊重學生在評價中的主體性,過程性評價與結果性評價并舉”的評價原則,將對學生核心素養的評價貫穿教學的整個過程,進而為學生的全面發展提供保障。二是教師要豐富評價要素,以多元評價方法及評價主體全面收集學生學習、生活等層面的反饋,及時了解學生的不足之處,并提出針對性提升方案,進而促進學生全面發展。要豐富評價的內容,除基礎知識外,要重點關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批判性思維、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學生的學習方法、學習的主動性、能動性等核心素養。三是要豐富評價的主體,除學生外,還要將教師、家長,甚至是社會引入評價體系。四是要創新評價方案,除學生自評、教師評價外,還要引入如師生互評、學生互評、家長評價等多種評價方案。五是教師要注意評價的藝術,以表達準確的語言使學生清晰地認識自我,以富有情感、趣味性的評價語言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與學習信心,針對不同性格的學生采取不同的評價語言,進而使學生能夠更加接受教師的評價,以此為評價體系的平穩高效運轉提供保障[10]。
結束語
培養學生語文核心素養已成為高中語文教師的重要教學任務,具有提升學生能力素養,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等重要作用。高中語文教師要立足核心素養內涵為基礎,升級教學方案與評價體系,創新教學模式,組織豐富實踐活動,并結合時代先進理念豐富核心素養的內涵,以多元教學手段全面、深度培養學生核心素養,進而實現學生全面發展。未來伴隨著教育現代化進一步發展,教師也要進一步運用信息化教學工具組織教學,提高培養核心素養的教學效率,實現學生核心素養的進一步提升。
參考文獻
[1]劉利.高中語文教學中學生核心素養培養的策略與實踐[J].甘肅教育研究,2022(1):135-137.
[2]何小元.核心素養下的高中語文課堂教學策略研究[J].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學與研究,2022(1):77-79.
[3]孫鑫.核心素養視域下高中語文教學探究[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21(8):274-275.
[4]張振.核心素養語境下高中語文課堂評價探析[J].文學教育(上),2021(5):98-99.
[5]秦歌.學科核心素養背景下高中語文教學設計研究[D].曲阜:曲阜師范大學,2021.
[6]肖冬.淺議高中語文教學中學生核心素養的培育與塑造[J].中外交流,2021,28(4):245.
[7]王穎.高中語文教學中學生核心素養培養途徑分析[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2019(43):118.
[8]姚姍姍.高中語文教學中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路徑研究[J].散文百家,2020(5):30.
[9]徐翮.高中語文教學中學生核心素養培養的有機滲透[J].課外語文(上),2019(11):165,167.
[10]林清嬌.淺談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學生核心素養的培育[J].語文課內外,2020(1):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