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丹丹 王蕊



摘? 要:趙州橋建筑本身具有很豐富的內涵,探索趙州橋結構美在文化創意產品中的設計應用,既可以對趙州橋進行保護與傳承,又能為國家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添磚加瓦。目前有關趙州橋的文化創意產品甚少。通過對趙州橋民俗文化內涵與結構美內涵的梳理與探索,采用實用性、創新性和本土化的設計原則,將趙州橋結構美應用到現代文創產品設計中。通過對趙州橋文化內涵和結構美內涵的深入梳理與探索,將趙州橋結構美與現代科學技術相結合,提出趙州橋結構美在文化創意產品中應用的具體方法。
關鍵詞:趙州橋;文化內涵;結構美;桌面文創
隨著國家文化創意產業政策的出臺,發展文化創意產業不僅有利于提高我國的文化自信,增強對本民族的文化認同感,還賦予產品創意價值。文化創意產業是創新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新的時代背景下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蒸蒸日上,并且具有高知識性、高增值性等特征。趙州橋在1961年被國務院列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我國寶貴的物質文化遺產。雖然傳播繼承趙州橋文化的政策不斷出臺,但其傳承情況并不樂觀。學屆對于趙州橋的研究僅僅集中在對于建造歷史、民俗文化和趙州橋課文內容的創新拓展方面,尤其對于趙州橋在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方面研究較少。只有深入理解趙州橋的歷史內涵和建造美,引起人們對本土文化的關注與思考,才能設計出獨具趙州橋特色的文創產品。
一、趙州橋的文化內涵
(一)趙州橋傳說的民俗文化內涵
趙州橋位于河北趙縣的洨河上,它不僅是一座有著1400多年歷史的古橋,還是連接南北交通的要道。在歷史長河的發展過程中,趙州橋傳說體系應運而生,形成了獨具趙州橋特色的民俗文化,在其傳承過程中呈現出獨特的文化內涵。趙州橋傳說體系中孕育的豐富的民俗文化內涵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
1.天地位移:神仙的在地化表現。所謂的“在地化”本意即本土化。趙州橋本土化體現在“神仙的在地化演變”。是民眾給予想象具有浪漫主義的色彩。橋這個名詞在文人筆墨下大多是溝通天地之間交流的中介,在流傳下來的歷代詩詞中,歌贊趙州橋連接天地的詩句如“橋形通漢上,峰勢接云危、“水從碧玉環中過,人在蒼龍背上行”都賦予了趙州橋神化的色彩。民謠《小放牛》是由趙州橋故事傳說改編的,其中魯班造橋、張果老騎驢過橋、柴王爺試石橋是否堅固等具有浪漫主義色彩的故事深入人心。這實質上也反映了民眾對于探索天地規律的積極心理。趙州橋的“神仙在地化”是基于這些傳說體系得以形成,并流傳千古。
2.龍神崇拜:趙州橋又一傳說體系。龍在傳統的農業社會中有著至高無上的地位,由于當時生產水平低下,人們對于自然界出現的不可解釋的力量轉化到龍的身上,希望借以龍之身而達到人類美好期盼的目的。而趙州橋橋身上雕刻的龍紋,蛟龍、蟠龍等神獸化身“神”,正是民眾美好希望的化身,民眾希望借助“龍”橋來祈求平安、福報。
3.神圣記憶:民眾的真實歷史記憶。趙州橋雖然有著豐富的傳說體系,但是也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趙州橋上的“神仙”、橋上的“龍神”雖然都帶有浪漫主義色彩,但是這些神化故事的傳承都是基于民間真實事件歷史的基礎之上而升華的,并不是被憑空捏造出來的,是民眾將情與景結合,表達民眾對古代工匠的崇高敬意以及希望改進生產技術“提高勞動效率”實現美好生活的強烈愿望。融入了民眾美好的愿望,正是傳說使趙州橋具有了強烈的藝術的感染力,為大眾所知并流傳千古。
4.村落凝聚:精神的慰藉與維系。傳說故事有一種獨特的向心力可以使民眾之間更加團結,增強本民族對本地域文化的認同感,雖然傳說有一部分是帶有神化色彩的,但是建構的基礎確實反映著建造趙州橋真實的人和故事的過程。本質是增強對民族的自我認同感、維系情感紐帶,從而在更廣的范圍內平等的共享地域傳統文化。
(二)趙州橋結構美內涵
我國橋梁文化絢麗多彩,石拱橋技術有頗深的造詣,其中,作為名橋之一的趙州橋具有很大影響力。修建的起因為趙縣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古城,是南北交通重鎮。據史料記載,在隋開煌十一年至十九年趙州橋被建筑在洨河,洨河是一個洪水易泛濫的河流,對于連接著南北交通要道的趙州古官道來說產生了巨大的威脅,只有修建一座橋才能保證南北交通暢通無阻。這便是趙州橋修建的地理背景。經過1400年的變遷,趙州橋至今仍熊居于洨河之上,堪稱奇跡。趙州橋的建造也促進了隋代經濟文化的發展,是一項利國利民的大工程。
趙州橋的建造方法采用縱向并列砌筑法,好處在于每道拱圈都能獨立承擔荷載。橫向上設置一個力以增加穩固性。趙州橋前后共花費了十余年并最終在公元605年建成。趙州橋橋梁總長50.83米,總寬9米。拱腹線半徑27.31米,拱中心夾角85°20′33″,可以判斷出趙州橋是一座比較平緩的圓弧石拱橋。從外觀形態上來看,在趙州橋的主拱券之上,空腹段處鋪滿護拱石,而實腹段僅鑲于橋寬的兩側。趙州橋的水文地質條件不穩定,但是自建橋以來趙州橋共經歷了多次地震,卻沒有被地震破壞,足以證明建筑技藝的精巧。但同時也和各朝各代的及時修護有很大的關系。
由此可以看出,趙州橋不僅歷史悠久、文化底蘊豐富,其杰出的建造技藝在當今也讓人嘆為觀止。
二、趙州橋結構美分析
趙州橋民俗文化內涵和結構內涵豐富多彩,現有的研究中對于趙州橋的民俗文化和建筑特點關注較多,來表達人們對于趙州橋的保護與傳承。下面主要從趙州橋的橋梁美學普遍準則、趙州橋外觀形態中的對稱式結構和空腹式結構來進行結構美的分析。
(一)橋梁美學普遍準則
美學在設計中對于認知、感受和反應具有舉足輕重的影響。美學是進行藝術鑒賞的重要因素,是藝術作品的美轉化到現實中的理論基礎之一,也是連接藝術作品與觀眾間的橋梁。美具有普遍的、穩定的審查規則,探究審美標準將會對文化創意產品橋梁的結構美設計具有重要意義。
首先是多樣和統一。多樣和統一是對立的關系,多樣代表著形式上的變化,而統一代表著變化中的規律,兩個相輔相成,互為基礎,趙州橋兩對大小不一的肩洞與整個橋形成鮮明的變化卻又不突兀。
其次是協調和和諧。看似相近的兩個詞,實則協調是手段,和諧是目的,兩個方面缺一不可,決定了橋是否與周圍環境相適應。之后是比例和尺度,橋梁美學中的比例和尺度是整體和局部建立起來的重要法則,在趙州橋設計中,橋梁的粗細、高度、寬度、挖空率等都是比例和尺度要考慮的問題。
最后是節奏、韻律和對稱。給設計錦上添花,更具有靈動感,趙州橋遵循了這些原則,秀麗且彷徨,具有節奏美又不單一,符合人機和心理需求。總的來說,只有遵循了多樣和統一、協調和和諧、比例和尺度、對稱、節奏和韻律等基本設計美則,才能更加真實地還原趙州橋本來的面貌,實現文化創意產品的意義,使人印象深刻。
(二)趙州橋結構美設計
趙州橋設計結合了南北方設計橋梁的特點,既有北方的雄渾壯麗,又有南方的薄墩薄拱顯得輕盈秀麗。趙州橋比例合理,層次分明,輕盈秀麗,其建造本身采用對稱式結構(如圖1)。對稱結構不僅清晰可見建造結構,整個弧型也更加優美與堅固。空腹式結構從美學上來說增加了虛實、空透的變化,使結構顯得輪廓分明。
三、趙州橋結構美的創新應用
趙州橋在時代的變遷中,已然成為我國物質文化遺產中的璀璨瑰寶。目前對于趙州橋的結構美進行的產品設計幾乎很少,相關產品的設計都是偏向對平面圖形的創新。根據市場調研,兼具實用性、創新性和本土化原則的文創產品更容易被大眾所接受。在現存的資料中開展文創產品設計的流程分析,按照人體工程學的要求,達到最佳“人-機-環境”的協調,使得對趙州橋結構美的創新具有實用與美觀意義。下面主要從文創產品設計原則和元素提取與轉化、產品創新設計過程三方面進行創新設計分析。
(一)實用性原則
實用功能是產品的屬性之一。真正的產品是為顧客的設計。良好的外觀固然是組成產品的重要一部分,但是實用性是決定產品可以存在多久的重要因素。只有文化創意產品同時具有審美價值和使用價值,才能真正意義上成為一件產品,并會有大的發展空間。所以趙州橋文化創意產品的設計在注重美觀性的同時,實用性也要兼備,所以定位上增加了桌面文創功能。
(二)創新性原則
創新是產品活的靈魂,是區別于其他產品最本質的特征,創新性的產品不僅會讓人耳目一新,而且也會給文化創意產業注入新的活力。創新性設計包括多方面的創新,外觀、功能、材料、工藝,甚至是文創銷售模式、市場模式方面的創新。創新性原則要遵循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杜絕“一刀切”和“全盤接受”。趙州橋文化創意產品使趙州橋結構美與現代科技工藝結合,從產品的功能、造型等方面來展現一個具有趙州橋結構美的桌面創意產品,提高趙州橋形象辨識度,促進傳統文化的傳播。
(三)本土化原則
本土化又稱本地化,響應當地能力、當地經營,基于本土展開系列活動。善于利用本土的文化符號,形成具有本土特色的文化創意產品。只有在本土得到了認可和發展,才能在國際、在未來受到追捧與認可。在設計中,趙州橋文化創意產品要始終遵循本土化原則,嚴格按照趙州橋形態來設計,在此基礎上進行功能創新,將本土文化發揮淋漓盡致應用到產品中,才能形成辨識度高的的文化形象,促進本土文化的傳播,提高在文化創意產業中的競爭力,為提升中國文化軟實力添磚加瓦。
四、趙州橋結構美的創新應用過程
(一)元素提取與轉化
如圖2趙州橋結構圖所示,直接提取橋本身結構,外觀形態上提取趙州橋結構元素,主要采用空腹式結構和對稱式結構作為桌面文創的主要部分,其中主要部分包含主拱、腹拱、肩圈、帽石部分等結構,這樣弧形的橋的就具有了穩定性,按比例規定趙州橋尺寸,長300mm、寬100mm、高150mm,利用犀牛軟件按趙州橋原型建模(如圖3)
(二)產品創新設計
提取趙州橋本身結構元素作為符號進行文化產品創新設計,設計一款含有趙州橋元素的文創產品—桌面筆插,既利用趙州橋作為桌面裝飾品,又具有桌面文創的功能。材質采用橋本身材質-石頭材質,更符合趙州橋本身特征,拱圈下面設計一個透明的負型,材質是透明塑料材質,功能是作為筆插,可以單獨拿出來放置筆。打造文創產品不僅具有審美價值即擺飾功能,更具有實用價值,收納桌面文具、組合部分作為筆插,打造既有傳承價值又有消費意義的文化創意產品(如圖4)。
產品一共分為兩部分:橋本身和透明塑料筆插。透明的負型可以直接拿出來,不用的時候可以再放進去,當作擺式。圖5為趙州橋文創產品結構圖,圖6為筆插圖,圖7為趙州橋文創設計產品圖。
五、結語
國家出臺了相關文化創意產業政策,這對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不僅可以促進本民族文化的傳播,還可以增強文化自信,傳播我國優秀文化。趙州橋是一座具有千年歷史的古橋,文化底蘊豐富。在趙州橋民俗文化與結構美文化內涵的基礎之上,充分挖掘趙州橋結構美的特征,并與現代科學技術相結合,創造出獨特的具有趙州橋特色的桌面文化創意產品。
參考文獻:
[1]汪慧嫻.北京旅游文創產品的設計研究[D].北京:北京建筑大學,2020.
[2]張力溥.地方戲蒲劇文化元素的文創產品設計應用研究[D].太原:中北大學,2020.
[3]陳雨琪.敦煌花鳥圖案研究及在文創設計中的應用[D].北京:北京林業大學,2020.
[4]然樂.湖南紅色精神的視覺化設計及傳播研究[D].長沙:湖南師范大學,2020.
[5]周天成.淺析趙州橋的建筑特點與文化內涵[J].門窗,2019(2):112-113.
[6]袁群.宋錦文創產品設計研究[D].青島:青島大學,2020.
[7]李家燕.唐陵文創產品的視覺化設計與應用[D].西安:西安理工大學,2020.
[8]王煦炎.烏拉特刺繡圖案在文創產品設計中的應用研究[D].呼和浩特:內蒙古師范大學,2020.
[9]方圓.湘西翁草村文創旅游策劃中的IP形象設計[D].武漢:湖北美術學院,2020.
[10]渠勝恩.趙州橋傳說的民俗文化內涵淺識[J].青海社會科學,2012(3):190-194.
[11]于博洋.新媒體環境下植物科普文創產品的設計研究[D].北京:北京林業大學,2020.
[12]翁偉.基于趙州橋勘察研究結果探析石拱橋的建造技術及特點[D].北京:北京建筑大學,2016.
[13]渠勝恩.趙州橋傳說的民俗文化研究[D].西寧:青海師范大學,2011.
作者簡介:
鄭丹丹,河北科技大學藝術學院碩士研究生。
王蕊,河北科技大學藝術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