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婷婷 李慎華
摘? 要: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在經歷了漫長的歷史時間里,逐漸凝聚成為中華民族的精神追求,是中華民族的精神財富、靈魂、精髓。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也成為當代中小學生德育教育的重要內容。綜觀傳統文化的歷史痕跡及當代傳統文化教育工作的開展,弘揚愛國主義精神是中華民族凝聚力的源泉。因此,在中小學生傳統文化教育的過程中,必須重視愛國主義教育,促進學生樹立民族自信心,培養學生的愛國精神。
關鍵詞:愛國主義;傳統文化;德育教育
愛國主義教育對于當代學生的素質教育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在進行傳統文化教學時,教師潛移默化地引導學生發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精神魅力,有利于學生愛國主義精神的培養。基于此,下面主要闡述愛國主義教育有效滲透于傳統文化教學中的策略。
一、營造傳統文化的學習場景
在教學中,教師應該為學生營造一種良好的學習氛圍,避免枯燥單一的理論教學。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具有歷史性和華夏的文明特色,內容豐富多彩,蘊含著深厚的歷史底蘊。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創設豐富的情境,將久遠的傳統文化以視頻、圖片、音頻的形式展示出來,并在展示的過程中講述其中的文化特色,促進學生熱愛中華傳統文化,熱愛祖國,進而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懷。
例如,在教學統編版《義務教育教科書·語文》(以下統稱“教材”)四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的習作課“游? ? ? ”時,教師為學生介紹了趵突泉這一景點。教師利用多媒體播放趵突泉的3D景觀視頻,將泉池內三泉噴涌的奇景及觀景的景象展示出來,帶領學生一起觀賞“天下第一泉”,并詢問學生是否去過趵突泉這個景點,讓去過的學生講述自己看到趵突泉時的感想,活躍課堂學習氛圍。之后,教師向學生講述趵突泉的具體地理位置、形成原因及相關文學作品,并結合多媒體圖片展示趵突泉周邊的濼源堂、觀瀾亭、尚志堂、李清照紀念堂等歷史文化背景。觀瀾亭的名字取自《孟子·盡心上》中“觀水有術,必觀其瀾”中的“觀”和“瀾”二字。教師講述趵突泉的一座麟石在“七七事變”時被炸毀,表達惋惜之情,讓學生了解歷史,激發學生熱愛祖國人文古跡和愛國情懷,培養學生在寫作前養成搜集資料,了解景點的歷史背景、人文故事等傳統文化的習慣。這樣既能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又能滲透愛國主義教育。
二、善用傳統文化典故
小學階段,學生的心智尚不成熟,部分小學生分辨意識差,可能會受到負面信息的影響,不利于小學生身心的健康發展。育人先立德。因此,教師除了要關注對學生基礎知識的教育,更應該注重對傳統文化的宣揚,并在傳統文化教學中融入愛國主義教育。教師可以利用一些傳統文化中的愛國故事,幫助學生去偽存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提升學生的愛國意識,弘揚中華民族的浩然正氣。
例如,在學習了教材五年級下冊《從軍行》《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聞官軍收河南河北》這三首古詩之后,教師開設了一節拓展課,圍繞南宋抗金名將岳飛開展愛國主義教育。教師先帶領學生了解岳飛的生平,以及岳飛力主抗金,收復建康、率師北伐、收復襄陽六郡等成就。期間,教師聲情并茂地講述岳飛從軍時“岳母刺字”的典故,配合背景音樂《精忠報國》,讓學生感悟岳飛將軍的愛國精神,促進學生學習岳飛的愛國情操。之后,教師展示岳飛的古詩詞《滿江紅·寫懷》,帶領學生從“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等詩句中感受岳飛精忠報國的英雄之志,提升學生的愛國意識。
三、組織傳統文化相關的實踐活動
愛國主義情感不能僅靠理論知識進行滲透,更應該體現在學生的日常學習和生活中。 因此,教師需要組織一些相關的實踐活動,讓學生在實踐中獲得真實的情感體驗。教師可以組織一些傳統文化的宣傳活動、競賽活動和參觀活動等,在活動中融入愛國主義教育的內容,讓學生在活動中感知樹立愛國主義精神的重要性,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是非觀,增強學生對國家的責任感。在傳承和弘揚中華傳統文化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愛國精神。
例如,在教學教材六年級下冊第一單元《家鄉的風俗》一文時,教師組織學生收集有關中秋節、國慶節的風俗習慣和詩句等,并制作成卡片、手抄報等張貼在校園文化角。教師鼓勵學生想出更多具有創意的“雙節”宣傳。有的學生舉辦了關于“雙節”的照片展。之后,教師組織名為“好詩好詞好句”的比賽,讓每名學生展開聯想,將中秋節與國慶節結合起來寫一句宣傳語,如“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萬家共國慶,夜掛明月圓”等,體現團圓和愛國主義精神,并讓學生投票哪個句子更好。學生在思考的過程中既傳承了傳統文化,又培養了愛國精神。
綜上所述,通過營造傳統文化的學習場景,善用傳統文化典故,組織傳統文化相關的實踐活動,可以有效地將愛國主義教育融入傳統文化教學中,促進小學生在了解祖國燦爛的傳統文化的同時,培養愛國主義精神。
參考文獻:
[1]劉永恭. 傳統文化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滲透探析[J]. 語文課內外,2018(10).
[2]白娥. 在小學教育中滲透傳統文化的重要性[J].讀與寫,2018,15(5).
[3]曲增福. 對傳統文化教學中滲透愛國主義教育的思考[J]. 學周刊,201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