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劍峰
摘? 要:在教學的各種環節之中,課堂是最主要的,也是學生獲得知識的主要途徑。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為了提高學生的數學水平,教師就要建構一個高效的數學課堂。文章就如何構建高效數學課堂進行策略淺談,以期能夠讓學生在高效的數學課堂當中學習知識、培養思維、養成能力。
關鍵詞:小學數學;高效課堂;教學策略
一、深度探究課本教材,充實課堂教學安排
教材是教學發展的重要內容運輸工具,是學生直接獲得學科知識的載體,所以教師在課前要深入教材研究,解讀教材的教學目標和教學發展內容,才能夠更好地設計課堂教學的安排。教師在進行課堂講學時主要根據課本內容來開展,因此探究課本教材可以讓教師明確知識體系之間的邏輯聯系,掌握如何幫助學生進行知識點的銜接以及怎樣更好地培養發展學生的數學能力。
例如數學教學中會有幾何單元的知識,教材中首先介紹的是三角形的基本內容,因為三角形的結構簡單,并且作為基礎圖形之一,再學習三角形的內容后可以幫助學生學習其他圖形。根據教材設計的發展,在學習完三角形之后,教師在向學生講解平行四邊形的時候就會用到三角形的圖形特點來推導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數學課本中知識是以一種潛在的邏輯關系發展成立的知識系統,各單元知識之間都有邏輯聯系,每一個章節和每一個單元都是環環相扣的,這種階梯式的教學發展要求每一步的教學都要完成基本教學目標。就上述的舉例而言,如果學生連三角形的基礎知識都沒有掌握好,那么對于推導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學生也不能很好地理解運用。知識之間既是新舊關系也是推動關系,教師要在課堂教學中掌握好這種知識間的邏輯關系,做出適當的教學鋪墊和安排,站在教材發展的大局上設計課堂教學,讓數學課堂的目標更加明確。課前教師要把握好教材,才能夠利用好教材,才能讓課堂教學的進程更具聯系性,讓知識內容體系通過課堂高效建構,教師也能更恰當合理安排教學進度,完成課堂教學要求。
在深入探究教材后,教師還能從教材當中提煉整合,結合各知識間的發展進行內容拓展,讓教師在課堂使用教材時,不僅能夠完成基礎知識的講學,更能組織發展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這就要求教師對教材和教學目標的思考調整要敢于突破創造,充分利用教材,合理安排課堂。
二、深度挖掘課堂問題,豐富學生思維發展
學生在課堂上能夠有效利用的學習時間并不會完全滿足40分鐘的課堂時間,心理學研究證明,學生會在開課10分鐘后進入狀態,在課堂最后15分鐘精神不集中。所以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為調動學生的思考,讓學生的思維盡可能地投入課堂當中,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堂中注意學習問題得到提出,利用知識問題結合思考發展,讓學生在課堂中討論,并讓學生回答問題。這樣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課堂中,讓學生的大腦活躍起來,更能推動課堂環節的進行,讓課堂推向高潮。
比如教師在課堂上講題時,例如“小明周末去買蘿卜,胡蘿卜買了15個,知道胡蘿卜3元一個,白蘿卜比胡蘿卜便宜1元,一共花了65元,請問小明買了多少個白蘿卜?”,這是一道關于方程思想的應用題,但是在解題的時候可以用算數的方法,教師在課堂教學的時候就可以以課堂練習的方式讓學生先自我思考,再讓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學生會發現不同的解決方法都能算出結果。這時,教師就可以根據學生的思考和體會,向學生深入講解方程解應用題就是根據算數方法的另一種解題思維,利用課堂問題的設置,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激發學生的思考和討論,加強學生讓學生的理解,教師再結合問題進行知識鞏固分析,立足學生的學習體驗后再講解內容,會使學生的理解更加清晰,也讓學生更好地掌握內容要點。
三、深度感受課堂節奏,運用多元教學手段
(一)和諧師生關系,建構課堂互動
教師不一定在學生面前只以老師的身份出現,當教師和學生之間建立和諧的相處關系的時候,學生和教師之間的關系才會和諧、平等,在課堂教學中學生才會和教師進行有機的活動合作,在其樂融融的師生關系中,學生才會在教師面前沒有顧忌地展現自我,也不會害怕在教師面前犯錯。學生是教學發展的本位,教師要堅持教學只是幫助學生學習的理念,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自主成長。
(二)創設學習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數學學習的過程中學生會面對各種難題,如果沒有興趣的推動,學生會很快對數學學習喪失信心,阻礙學生的數學學習成長。教師就要利用課堂活動設計,設計多元的課堂活動,幫助學生建立學習興趣,讓學生在課堂中能夠“沉浸式”學習。所以教師在課堂中可以利用情景學習法,根據學生的學習心理建造合適的學習情景,讓學生帶著興趣在課堂中學習,有助于開發學生對于課堂學習內容的思考,幫助學生消化理解知識。教師圍繞課堂內容,努力創設貼近學生生活學習的教學情境,利用這種教學方法引導參與課堂學習環節,讓學生在興趣下對所學知識產生好奇心,積極投入課堂中去探索新知,不斷進步,從而感受到學習數學的樂趣,更好融入數學課堂。
(三)善于合作組織,加強課堂活動
一個人的思維是局限的,當頭腦風暴才會有多種想法的生成。課堂教學,特別針對小學數學此類學科,內容思維豐富,邏輯想法復雜,課堂中利用小組合作討論解決數學問題,學生之間交流問題想法,可以培養學生自我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學生自我教育成長,能夠讓學生在課堂中數學知識點深入理解和思考。并且小組合作不僅限于討論交流,還能有效提高課堂任務的完成效率,比如課堂游戲的完成、課堂討論的完成等。教師要構建高效的學習課堂,任務的完成效率在一定程度上是一個重要因素,所以教師要善于利用課堂學習小組,幫助課堂內容有效完成。
四、深度利用課后總結,完善課堂整體效果
由于學生在每節課的尾端容易出現注意力渙散的情況,因此,教師要避免將課程核心知識點安排在這段時間內。教師在設計課程內容時,就應提前做好時間規劃,而不是受每節課課程時間的限制,急于去完成教學任務。對于這段時間,最好的處理方法是進行課程總結,即回顧整節課的內容。這樣既幫助學生梳理了課堂知識,又能留出時間讓學生去尋找疑問、發散思維。
課堂總結環節可分兩個部分進行,一是教師的知識脈絡梳理,關鍵在于向學生傳達本節課的教學思路,讓學生知道課程是如何一步一步深入的,對于一些重點的內容,教師可以反復強調,從而強化學生的記憶點;二是學生的問詢環節,在此環節中,學生處于一個主動地位,他們可以向老師提出自己在本節課沒有聽懂的地方,由老師或者是其他同學來答疑解惑,彼此之間相互交流想法,以實現思維的活躍碰撞。為了鼓勵學生積極提問,教師可以給予提出優秀問題的學生口頭獎勵等,他們的提問也許是教師在授課時忽略的知識點;或是一種教師也未曾考慮到的奇思妙想,這樣的環節既提升了學生的能力,也給授課教師提供了新的靈感。
五、結語
教學是服務學生的,所以學生的學習課堂必須高效,這對教師提出了新的考驗。教師在教學中要不斷地改革課堂教學模式,立足學生的角度審視課堂的發展需要,深入教材解讀設計課堂教學、利用課堂設問幫助學生思考、運用多種教學手段提高課堂效率。高效課堂的構建是需要教師不斷在教學過程中總結教學經驗,不斷在課后進行教學反思,根據學生的學習實情改良教學方法,學習先進的教學理念。教師構建出高效的小學數學課堂,可有效幫助學生收獲知識、培養能力、提高素養。
參考文獻:
[1]張舒思. 核心素養背景下小學數學課堂實施問題化教學的實踐研究[J]. 試題與研究,2020(32):75-76.
[2]楊紅梅. 借助有效數學活動促進課堂深度學習的發生——以小學數學課堂為例[J]. 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21,37(04):14-17.
(責任編輯:鄒宇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