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紅
摘? 要:學習就是不斷地運用舊知識建構新知識的過程,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關注到小學這個建構知識的關鍵時期,通過結構性的關聯幫助學生進行對數學知識的深入理解,讓學生能夠在數學學習的過程中掌握核心要素,通過挖掘知識之間的聯系和內在結構,促進數學知識的有效建構與重組。結構關聯能夠讓學生在知識結構的影響下,形成特定的思維方式,從而實現數學知識的聯系與統一,并在此過程中提高數學知識的理解與記憶能力,數學教師要關注到小學數學單元整體教學中知識的整合與優化,利用關聯性和結構性兩個屬性,讓學生在數學學習的過程中更加輕松。
關鍵詞:小學數學;結構關聯;單元整體教學
單元整體教學強調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關注到整個單元的教學,在設定教學目標時,也要強調整個單元課程目標的達成,而不是某一課的教學。單元整體教學要求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積極的探索活動的整體結構和評價體系的實施方案,要站在單元視角下,通過對知識進行系統化和結構化的分析,了解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困難,通過整合教學目標加深學生的記憶,在優化教學方案和整合教學資源的基礎上,實現知識的重組和知識結構的優化。單元整合教學一方面能夠培養學生的整體性思維,讓學生在數學學習的過程中能夠獲得認知心理和思維結構三方面的同步發展;另一方面,單元整合教學目標也有助于加深學生的記憶,將知識系統化、嚴密化的方式呈現給學生,使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能夠更加深刻,在頭腦中形成整體的知識框架,在學習方法之間建構起新的橋梁,不會因為課時而忽略知識與知識之間的關系,真正地達到整體觀念的形成。
一、結構關聯在單元整體教學中的內涵及作用
(一)內涵分析
首先,從內涵上來看,結構關聯是指將某一課時的知識內容與其他課時的知識內容相結合,或將同一領域同一方面的知識內容進行結合。通過這樣的方式,學生能夠將知識與知識之間進行密切的聯系,形成完整的結構,促進學生認知結構的深入發展,從而達到單元整體教學目標的要求。正如哲學所言,事物與事物之間是相互聯系的,知識與知識之間、學生的學習方法和學習方法之間也有著密切的聯系,任何人都不能把知識和學習方法孤立看待。為此,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如果能夠采取單元整體教學的模式,就能夠讓學生在學習時將同一種問題解決方式應用到不同的知識體系之中,從而實現知識體系之間的內化。
(二)作用和價值
眾所周知,數學知識具有較強的抽象性和邏輯性,教師在對學生進行教學時,要深刻把握數學知識的抽象性和邏輯性特點,不要將知識割裂開來,反而要對時間的先后和主次之間的關系有深刻的認識,只有這樣才能以整體性和系統性的方式對學生進行教育,促進學生認知能力的長遠發展。
首先,結構關聯有助于推動數學知識從部分走向整體。對于小學生而言,他們對知識的掌握往往停留在表面層次,也就是片面的。數學知識的學習和數學思維的形成,要想實現有效的內化就必須通過將嚴密的邏輯體系作為橋梁來實現,而在數學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如果能夠將結構關聯的方式應用其中,就能夠將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和教學手段進行整體上的建構,將知識串聯成線。其次,結構關聯有助于學生在數學知識的思考過程中,從割裂走向知識的遷移。從聯系的角度來看,知識的整體目標和教學方法應當是統一的,而在當前階段,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有些教師往往只關注到了某一課內容知識的講解,這就導致知識無法形成內在的關聯,學習方法也不能得到遷移,而在整體教學的背景下,數學教師就可以找到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圍繞教學目標等內容進行知識的遷移,并讓學生進行方法的遷移。此外,小學數學單元整體教學中的結構關聯,有助于提高學生的數學思維,讓學生的數學思維從斷層朝著延續化的方向發展。通過數學知識的整體性教學,教師需要不斷地拉長學生探究的過程,幫助學生建立起清晰的思路,而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對知識的理解也會更加的透徹,通過猜想與轉化,學生能夠推導和驗證自己的學習方法,從而實現知識的延續性發展。
二、基于結構關聯的小學數學單元整體教學策略
在數學教學中,結構關聯能夠將孤立的知識系列化,將抽象的知識具體化,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因此,廣大教師應當用整體的觀點和聯系的觀點去分析教材、解讀教材,將教材內容進行串聯,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讓學生感受到知識之間的聯系,從而實現發散思維的目的。
(一)建立學生知識體系的內在聯系
實現小學數學教學中的結構關聯,教師需要對學生頭腦中已經掌握的知識進行系統的分析與解讀,從而幫助學生建立起數學知識體系之間的內在聯系。教師可以借助縱向貫通的方式,在同一領域中,將數學知識在不同的階段呈現出來,讓學生能夠在挖掘新知識和舊知識之間聯系的基礎之上,學會將探究性的教學方法應用到數學學習的過程中,提高自身的認知能力和學習能力。當然,在這一過程中,教師需要將數學思想貫穿始終,實現同一時期知識的連接,將知識由點到線,由線到面,逐步連接成一個知識網絡。
在實現知識縱向聯結時,教師需要關注到兩個方面。首先,知識體系是存在內在聯系和多重關系的,教師只有深入挖掘知識和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并將其整合成一個體系,才能夠利用整合效應實現知識網絡構建。另一方面,教師也要關注到學生活動諸多方面之間的內在聯系,通過相互協調和整體性發展,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的提升。教師要關注到知識的內在聯系和整合效應,準確地把握知識生長的序列,從而讓同一類的知識能夠貫穿于學生學習過程的始終,在發揮新知識和舊知識之間相互作用的過程中,促進學生能力提升。
例如,三年級上冊《分數的初步認識》和五年級下冊《分數的意義和性質》這兩個內容之間就有非常密切的聯系,教師在講解這兩個內容時就可以將知識點關聯起來,在學習分數的性質和意義的時候,教師應當帶學生復習一下分數的基礎知識,幫助學生加深印象。
(二)挖掘數學知識之間的內在關系
美國的著名教育家布魯納曾說,獲得的知識如果沒有完整的結構連結在一起,那是會遺忘的知識。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關注到單元整體教學模式的應用,就應當建立知識與知識之間的聯系,從而加深學生的記憶。
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挖掘知識的生長點。只有關注到了知識發展的來龍去脈,才能夠喚醒學生頭腦中已有的認知,利用頭腦中的知識經驗,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并在新知識的學習中找到新的數學模型,實現新舊知識的有效溝通。
同時,教師也應當引導學生合理利用知識的連接點。新知識和舊知識之間的連接并不是隨意的,而要找到一個合理的連接點,只有在新知識和舊知識之間找到了連接點才能夠加深學生的記憶,從根本上讓學生認識到知識與知識之間是有密切關系的。
三、結語
總之,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當適當地將整體教學的觀念應用其中,利用數學知識之間結構性的內在關聯,幫助學生加深對知識的理解與記憶,通過數學學科的內在邏輯應用結構化的教學模式。當然,在此過程中,數學教師必須圍繞數學知識和教學方法進行深入的理解,要將其有效的關聯,形成知識結構和體系,在學生思維發展方面發揮更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布魯納. 教育過程[M]. 邵瑞珍,譯. 北京:文化教育出版社,1982:48.
[2]高子林. 基于學力提升的小學數學單元整體教學[J]. 教學與管理,2018(26):42-44.
[3]KAPUR J N. 數學家談數學本質[M]. 王慶,譯. 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89:254.
[4]顏春紅,吳玉國. 結構化學習的活動設計與組織[J]. 江蘇教育研究,2018(01):35-39.
[5]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S]. 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責任編輯:鄒宇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