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威 楊俊輝
摘? 要:在課程改革不斷深化的背景下,培養學生的高階思維能力越來越得到關注。數學學習是一個提出問題不斷解決的過程,傳統教學方式下,數學教師通過例子計算得出數學公式或數學理論,小學學生學習數學時大部分都死記硬背書上提到的公式再去進行相應計算,這種教學方式不利于培養學生的高階思維能力。為更好地達到社會對學生的要求,教師負責指導,明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讓學生更加積極主動地去完成教師安排的學習任務。應關注每個學生,讓學生搭配合作,共同進步,提高每個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學會分享,找到自己的不足,提高表達能力,更好地提高自己的數學素養。本文就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高階思維能力的培養展開論述。
關鍵詞:小學數學;高階思維能力;培養
一、小學數學教學中高階思維能力培養的現狀與困難
小學學生上課時注意力集中時間不長,對學習不感興趣,自控能力不夠,這會影響小學學生培養高階思維能力。教師授課時需要改善傳授方式,以便于學生理解,提高學生學習興趣,這對教師的自身教學素養有極大要求。小學數學課堂上,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差異性進行相應的教學方式,授課時不用拘泥于課本知識,合理運用課堂條件豐富課堂內容,提高學生數學素養。加強師生互動,讓學生在課堂上表達出自己的意見,讓學生發揮出自己的作用。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創新授課方式,提高小學數學課堂質量,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需要學習的內容。
二、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高階思維能力的重要性
小學是學生學習過程的重要階段,是以后學習的基石,數學又是小學學習的重要學科,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培養小學學生高階思維能力是小學數學教學的重要目標和關鍵教學任務。許多教師和學生沒有認識到數學在小學學習階段的重要性。教師采用的傳統教學模式讓學生感到學習的枯燥,無法激發學習熱情,因此教師需要改變傳統教學觀念小學數學教學要引導學生積極探索,獨立思考。讓學生參與到課堂中,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三、探究小學數學教學中高階思維能力培養的策略
(一)創設情境,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
學生在學習時注意力集中持續時間較短,尤其是小學生,上課時課堂氛圍較嚴肅,學生容易感到疲倦,導致學習效率降低。教師開始新課時,要創設情境去導入新課,有利于幫助學生理解數學學習的現實意義。小學生的數學學習基本停留在理論方面,僅靠教師講解后去記憶背誦定理和公式,教師應創設情境,教師采用符合小學生認知的事例引入課程,讓學生從面臨的現實問題出發,不斷探索,解決問題。
例如在學習北師大版本小學數學五年級上冊《軸對稱和平移》的課程時,教師可以先用生活中的例子引入,教師可以詢問學生:同學們肯定看過升旗吧,那國旗在一點點向上升的時候是一種什么現象呢?同學們有坐過火車或者看過火車行駛嗎?火車在向前行駛的時候是什么現象呢?同學們打開書,可以看到書的左右兩邊是一樣的吧,這又是一種什么現象呢?飛機的左右兩邊,蝴蝶的左右兩邊也都是一樣的,這是什么現象呢?然后引入今天要講的內容,告訴學生這就是生活中的平移和軸對稱現象。再根據課本內容進行相關內容的講解。在課程最后詢問學生在生活中還能看到哪些軸對稱和平移現象,讓學生自己舉出例子。
(二)自主探究,培養思維的獨創性
小學是培養學習能力的關鍵時期,學生大部分時間都是跟著教師的進度,完成教師布置安排的任務和學習要求,沒有自主探究的意識,長期這樣下去,學生的學習能力很難得到提升,遇到問題也不知道該如何解決。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要求學生改變傳統盲目接受知識的方式,學會自主學習,根據自身實際情況不斷調整學習方式,更多地與老師進行溝通。必要時可以讓學生以小組討論的方式發表出自己的意見,同學之間相互溝通學習,也能夠幫助培養學生的高階思維能力。
例如在學習北師大版本小學數學五年級上冊《組合圖形的面積》的課程時,教師在課堂講解時,告訴學生這節課要學習的是對組合圖形求面積,再利用多媒體技術像學生展示組合圖形的圖片,給時間讓學生自己思考該怎么求這個組合圖形的面積,然后詢問學生有沒有想法怎么去求面積,之后教師講解可以把不會求面積的組合圖形拆分成幾個之前學過的圖形,分別求面積再進行計算。教師把本節課關鍵知識講解完后,再展示幾張組合圖形的圖片讓學生去思考怎么求面積,等學生思考并在本上計算后,讓同學之間分小組討論結果,對結果不同的題目,每個學生都要發表自己的意見,說明自己是怎么思考的,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提高學生的高階思維能力。
(三)交流匯報,培養思維嚴密性
許多教師和學生都認為,數學學習就是會用公式計算即可,但是數學學科也需要關注學生的表達能力。如果學生自己可以做出一道題,但是有別的同學來問問題的時候,自己無法把自己的想法很好地表達出來,其實還是知識掌握得不夠扎實,學生可以在課上分享自己的學習結果,提高自己的表達能力。小學數學課堂應該是開放的、師生關系和諧的高效、民主課堂。教師要嘗試多種方法或者技術,為學生營造課堂氛圍良好的學習環境。合作共贏的意識需要從小培養,形成學習小組,讓學生彼此之間互幫互助。課堂上讓學生積極發表自己的意見,增強合作意識。學生可以在交流過程中向其他同學學習,對于自己的數學題目,別的同學可能會有更簡單的解決方法,提高自己的數學學習能力,獲得數學學習經驗,促進學習能力全面提高。
例如在學習北師大版本小學數學六年級下冊《分數加減法》的課程時,教師在將課本知識講解完成后,給學生布置幾道相關例題,讓學生先自己進行計算。待學生計算完成后,讓學生小組內討論答案,然后給每個小組安排一道題,在組內派出一人在講臺上講這道題,講解完成后如果別的同學有不同意見,可以直接發表自己的意見,然后討論不同方法哪個比較好。在掌握有效學法的基礎上,讓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科素養獲得全面性提升,培養學生的高階思維能力。
(四)開拓創造,培養思維創新性
傳統的教學方式下,小學數學教師重點關注課本上的相關公式和定理,對課本知識進行講解后,學生再對數學公式和定理進行背誦和應用。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舉范例引導學生得出結論,讓學生深入理解相關知識,可以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程度,教師課堂講課不要局限于課本知識,爭取發揮學生的創新意識,讓學生自己得出結論。
例如在學習北師大版本小學數學六年級下冊《圓柱與圓錐》的課程時,教師先提出問題:同學們認為圓柱和圓錐的表面積該怎么求呢?能不能用我們之前學過的圖形求面積得到圓柱和圓錐的表面積呢?讓學生先自己進行思考,然后利用多媒體技術像學生展示將長方形旋轉后可以得到圓柱形,將扇形旋轉后可以得到圓錐,最后得到圓柱和圓錐的表面積公式。這種教學方式可以讓學生對知識理解更加深刻,學生的創新思維也能得到發展,有助于培養學生的高階思維能力。
綜上所述,小學數學教師要通過幫助學生學習數學知識來幫助學生形成嚴謹的學習態度,培養學生的高階思維能力。在課堂上學好數學不僅能在考試中取得好成績,也能解決實際生活的一些問題。課堂上讓學生積極發表自己的意見,自己先思考然后小組討論,學習別人的優點,更好地掌握所學知識,全面提高學生的高階思維能力。
參考文獻:
[1]李培英. 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高階思維能力培養探討[J]. 創新創業理論研究與實踐,2019,2(20):58-59.
[2]葉勝全. 趣談學生高階思維能力培養[J]. 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18(26):34-35.
(責任編輯:胡甜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