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明玉 湯長會
摘? 要:數學作為小學階段的重要課程,對學生的理解能力、邏輯思維的能力提升有著重要作用。然而,由于數學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復雜性,學生在理解上會存在一定難度。因此,為了進一步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有效性,數學教師需結合教學實際,從學生角度出發,不斷探索、實踐尋找有效的教學策略,以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數學知識,實現小學數學教學任務。
關鍵詞:小學數學;課堂有效性;教學策略
課堂是教學活動的主要場所,雖然近年來教學理念不斷更新,小學數學課堂較為豐富多彩,但由于部分數學教師過度追求課堂高效率、知識速成等,導致數學課堂氛圍枯燥、乏味,從而失去靈氣,嚴重降低了小學數學教學有效性。部分數學教師開始意識到這一問題,在教學探索中,有數學教師認為課堂教學有效性與學生興趣、是否結合教學實際密切相關。對此,本文就這一有效性提升進行探究,并提出以“問題”“實踐”“情境”“思維”等導向的教學策略,以進一步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有效性。
一、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出現的問題
課堂,是教師教學和學生獲得知識的主陣地。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是數學教師有待解決的問題,縱觀小學數學課堂,主要存在以下幾點問題:第一,因傳統應試教學影響,現階段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方式較為單一,教學活動多為模仿、死記硬背,會嚴重降低學生的學習興趣。雖然近年來素質教育的不斷深入,教學活動也逐漸變多,但在教學活動中,學生對學習本質的重視程度不高,導致教學活動效果不理想,不僅會降低課堂教學有效性,還會引起課堂秩序混亂。第二,在課堂教學中,提問是數學教師常用的教學手段,但現階段的數學課堂提問方式較為單一,且缺乏針對性,導致提問難以發揮良好的引導作用,最終降低課堂教學有效性。
二、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
(一)以“問題”為導向,幫助學生理清數學概念
在數學學習中,理解數學概念最基本的要求,但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而言,其理解水平較差,在理解數學概念上極易出現混淆的情況。若學生未能準確理清、理解數學概念,則會嚴重影響其后續學習,并降低教學效率。若在數學概念教學時以“問題”為導向,讓學生通過分析、解決針對性的問題來深入理解相關概念知識,并理清數學概念,則能為后續的學習奠定基礎。以“三角形分類”相關概念知識教學為例,等腰三角形具體概念為有兩條邊相等的三角形叫作等腰三角形。在課堂即將結束的幾分鐘,教師提問學生:“什么樣的三角形稱為等腰三角形”,結合前面學習,學生指出“兩個腰長度一樣的三角形為等腰三角形”。學生的答案雖然與概念相似,且學生也認為這兩種解釋都一樣,但等腰三角形的概念重點主要在兩條邊相等。根據這一情況,數學教師再次設問:“你們說的腰是指的是什么?”學生:“一樣長度的兩條邊為腰。”以此為基礎,數學教師進行解釋:“在等腰三角形中,它的腰是兩條長度一樣的邊,有這樣的三角形才有腰。”在解釋下學生清楚“等腰三角形是兩腰長度一樣的三角形”這一理解并不完全正確,并結合數學教師解釋更好地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概念。通過針對性問題的提出,讓學生自主探究問題,既能加深學生的理解,又能理清數學概念。
(二)以“實踐”為導向,增強學生立體空間觀念
邏輯性和抽象性強是數學知識的特點,故邏輯思維、空間聯想等能力在此類知識學習中會得到培養。對于空間觀念的建立和發展,部分學生會明顯感到吃力,而為了解決這一難題,數學教師要以“實踐”為導向,讓學生在實踐獲得豐富體驗,從而更好地形成空間觀念。以“觀察物體”相關教學知識為例,教學前,數學教師將各類空間立體圖形在多媒體上播放,使學生初步了解空間立體圖形。接著,數學教師將課堂準備好的空間立體圖形模具,即正方體、長方體,讓學生利用這些模具進行“動手搭一搭”活動。在學生開展活動過程中,數學教師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圖形的各個面,并讓學生說出從不同的方向看立體圖形,它的正面、左面和右面等有什么不同。經過這樣的活動,學生已具備一定的空間觀念,數學教師布置任務:“一共有6個正方體,你能搭出多少個立體圖形?在畫紙上將搭出來的立體圖形畫出來?!毕茸寣W生搭一搭,再畫一畫,能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循序漸進地掌握空間立體圖形概念,同時要求學生以觀察的角度分解空間立體圖形,使其在感知立體圖形的同時增強自身的空間觀念。
(三)以“情境”為導向,激發學生數學學習興趣
在講解數學知識時數學教師要花費較多時間,極易導致課堂氛圍枯燥、乏味,降低學生學習興趣。而當學生對數學學習沒有多大興趣時,就會降低教學效率。因此,學生的興趣是提高教學效率的關鍵。情境創設主要是指為學生創設直觀、形象的教學情境,以達到活躍課堂氛圍目的,繼而激發學生興趣。以“對稱圖形”相關內容教學為例,在課前,數學教師收集相關對稱圖形的圖片,如蝴蝶、窗花、相關對稱建筑物等。課堂教學中,數學教師通過多媒體給學生觀看對稱圖形圖片,創設“對稱圖形世界”情境,指導學生觀察對稱圖形的特點。隨后,數學教師播放蝴蝶飛、對稱建筑物旋轉等視頻,讓學生在觀看中從多方位觀察對稱圖形。待觀看完成后,數學教師引導學生在情境中制作對稱圖形,并將制作好的圖形與同學進行分享、交流。在有趣的情境下學生注意力會被吸引,同時豐富多彩的圖片能有效激發學生對稱圖形的學習興趣,而在數學教師引導下動手制作對稱圖形,能進一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有助于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提升。
(四)以“思維”為導向,提升學生數學邏輯思維
數學思維主要包括數學思想方法、數學思維方式等內容,其對學生的數學學習效果提升起到關鍵作用。若學生的數學思維在數學課堂中得到有效的培養,則能進一步提升其學習有效性。因此,數學教師要以“思維”為導向,在思維角度下挖掘數學思想方法,以實現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任務。以“雞兔同籠”相關知識教學為例,這一問題是小學數學課堂的典型問題,其包含了轉化思想、分類思想及假設思想等內容,若學生有效解出“雞兔同籠”問題,則能提升自身的數學思維。教學中,數學教師教授學生列表法,但在解題過程中,學生會面臨較大的數據,此時極易出現計算錯誤的情況。對此,要求學生開展自主思考,尋找其他解題方法,有學生發現用列表法獲取數據后,可利用取中法處理數據。在學生不斷的嘗試、思考下順利解決這一數學問題。然而,通過這樣的教學,能讓學生在自主思考中收獲不同解決過程的體驗,且嘗試多種解題策略,能真正體現“雞兔同籠”的本質。因此,數學教師通過掌握“雞兔同籠”的本質,并引導學生進行解題,則能更好地鍛煉學生的轉化思想、分類思想及假設思想,使得數學思維得到進一步培養。
總之,只有通過教學探索、實踐獲得符合課堂教學需求的教學策略,才能提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同時,要關注學生的興趣,使其能真正融入課堂中,從而更好地掌握數學知識。此外,在現階段新課改的不斷深入下,數學教師還要積極更新自身的教學理念,與時俱進,使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得到最大程度上的提升。
參考文獻:
[1]趙彥梅. 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研究[J]. 學周刊.2020(19):35-36.
[2]劉茂明. 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實踐探索[J]. 數學學習與研究.2020(07):99.
[3]楊清秀.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問題設置探究[J]. 試題與研究,2022(12):170-171.
[4]王昌虎.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活動的有效性探索[J]. 讀寫算,2022(08):115-117.
[5]張香.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如何創設有效情境[J]. 亞太教育,2022(04):35-37.
[6]王錫寶.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滲透數學文化初探[J]. 青海教育,2022(Z1):81.
(責任編輯:胡甜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