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新課程標準的指導下,高中英語教學既要讓學生習得必要的語言知識,也要重視對學生情感態度、學習策略和文化意識的培養,這就要求教師從學生實際出發,定位教學起點,注重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不斷優化高中英語課堂教學模式。對話式教學改變了傳統的教師“獨白”式單向講授的被動課堂局面,通過教師和教材對話、學生與教材對話、師生對話、生生對話等,使學生充分參與課堂活動,在對話中學習語言知識、發展語言技能、提高思維品質。
關鍵詞:高中英語;對話式教學;運用策略
《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指出,英語學科核心素養包括語言能力、文化意識、思維品質和學習能力。其中,語言能力是指“在社會情境中,以聽、說、讀、看、寫等方式理解和表達意義的能力”。隨著新課標的推行,高中英語教師在對學生進行知識傳授的同時也要注重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對話式教學避免把學生當成一個被動接受知識的容器,避免教學的主客體關系絕對化,可以幫助學生在行動和思維之間搭建必要的橋梁,是基于“交流與溝通”的教學模式。它詮釋了二語習得理論,強調學習者的內在因素和社會文化因素之間的互動。在二語習得的過程中,學習者與環境及周圍的人都在進行互動,對話式教學可以使語言的使用和學習同時進行,可以使教師以學生為本,調整教學節奏,實施分層教學。對于學困生的“補償式”對話和對于學優生的“拓展性”對話實際上是對學生進行恰當的語言輸入,促進二語習得,使學生的語用能力得到快速發展。
一、高中英語課堂教學現狀
知識的獲得應該是主動理解和建構的過程,而目前受到升學等因素制約,教師的教學方式單一化,即便是師生互動的對話也是止步于簡單機械的問答,學生的回答缺乏深度思考。在教學中,教師忽視了思維能力的培養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學生也放棄自主思考,甘于被動接受,未能積極參與情境化的語言表達活動。學生因缺乏主體參與意識而很難融入教學,進而出現了學生知識遷移困難,同伴交流意識淡薄,評價機制單一等高中英語課堂教學失衡現象。
二、對話式教學中教師的適應性轉變
(一)教師應起到的作用
由于教學方式的變化,教師所發揮的作用也產生了變化。在高中英語課對話式教學中,教師以好朋友和知識引導者的身份與學生交流,教師給予學生更多的支持與關懷,逐漸消除與學生間的隔閡,并搭建師生心靈溝通的橋梁。
(二)教師對學生學習過程的控制程度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投入到學習中。在學生完成任務的過程中,教師的身份是指導者與督促者,結合單元和模塊的教學目標,挖掘主題意義,確立教學目標。因此,教師要根據自身的身份,注意對學生學習過程的控制程度,幫助學生進行自主學習,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三)教師對教學內容的控制程度
在對話式教學中,教師要重視對教學內容的控制程度,可以和學生商討完成任務的時間,使學生認識到完成這個任務的重要性。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教師要先對學生的認知水平有所了解,才能促進學生更好地完成任務,更好地掌握知識點,從而提升課堂教學效果。教師在上課之前可以讓學生先進行預習,激活相關背景知識,之后再根據學生自己的理解和教學大綱的要求對教學內容進行相關任務的設定,以此來調動學生對完成課堂任務的積極性。
(四)師生間、生生間的互動模式
在對話式教學過程中,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增加之間的交流,以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學生間彼此交流,共同完成學習任務。在學生完成任務過程中,教師對學生出現的問題進行了幫助。而在課堂教學中,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師則扮演輔助者的角色。師生在對話的過程中互相傾訴和理解,教師賦予對話內容更多內涵,使對話成為學生、教師、教材之間的重要媒介。
三、高中英語課堂對話式教學運用策略
(一)在平等的師生關系下實現優質提問
在傳統教學模式下,教師為提高教學質量,將自己塑造成權威的形象,教師在課堂中總是擁有絕對的權力。這樣盡管能夠保證課堂秩序,可是學生在和教師對話時害怕出現錯誤,遭到指責,肯定會畏手畏腳。所以,為了進行高效的對話式教學,首先要建立和睦的師生關系。而隨著新課改的深入,教師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主體地位和教師主導地位,以學生的認知能力為課堂教學的前提,從而營造和諧的課堂教學環境。
加強學生與文本進行對話,精心備好教材。讓學生通過與文本對話,意識到語言要素是如何通過宏觀組織模式、微觀邏輯銜接共同構建和組成的。通過與文本的對話,學生學會觀察和分析不同體裁文本的特征,避免被動接受語篇知識。
創設問題導學模式,做個巧問的智者。“問答”是最基本的對話模式,在對話式教學中,教師創設語境,使學生感受人物的身份和角色,從而提高有效運用英語的能力和靈活應變的能力。復述和理解型問題可以幫助學生梳理出教材的具體信息,而分析、探究型問題是針對某個現象進行追問式對話,使知識遷移到具體語境中,實現知識的內化。
【教學片段1】
譯林版高中英語選擇性必修第一冊Unit1屬于“人與社會”主題語境,教師圍繞單元話題“飲食文化”創設情境,展開一系列具有綜合性、關聯性和實踐性的對話活動。
對話1:Before reading the article ,can you guess what comfort food is?
Comfort food may be a type of food that makes us feel comfortable and happy.
對話2:What does“positive emotions”refer to in paragraph3?
They refer to the memories of a time when we were loved and looked after ,which cheers us up.
Why does the author mention the chicken soup here?
Chicken soup is used as a typical example to explain foods often linked with positive emotions.
(二)精心設計小組合作學習活動,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小組互動是生生對話的重要途徑,在高中英語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精心設計小組合作學習活動,有利于學生之間相互溝通,取長補短。小組成員分工明確,學習和探究中所承擔的責任不同,充分體現了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教師只是扮演指導者的角色。教師可以根據學生在課堂上所學的知識,布置一些相應的課后作業來鞏固學生在課堂上所學的知識。小組成員間的合作有利于增進師生、生生之間的關系,構建融洽的課堂氛圍。
【教學片段2】
譯林版高中英語選擇性必修第一冊Unit2屬于“人與社會”主題語境,教師圍繞單元話題“音樂”創設情境,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通過合作學習收集英語歌曲信息,并制作一份相關簡介。教師組織對話活動,引導學生運用元認知策略進行總結。教師讓學生介紹所在組最喜歡的英文歌曲(Which song do your group like to research ?)并陳述理由(Why do you choose this song?),在任務的實施階段以關鍵詞的形式展示對話內容(Key words on the blackboard: Singer/Band; Background; Lyrics; Style; Meaning )。對話式教學讓學生之間通過合作對話的方式走進文本,使學生與編者產生強烈的共鳴。在合作討論中,學生對英語課本中的知識進行辯證的理解,自主解構文本、建構語言。學生主動尋找可用的語言模式來學習模仿,才能達到英語對話式教學的目的。
(三)將教學融入實際生活,加強學生對知識的理解
英語作為一門語言學科,與實際生活有著密不可分的關聯,因此高中英語教材必須把英語教學和實際生活緊密結合起來。高中英語教材利用一些日常生活材料創設英語應用情境,有助于改善英語教學總體質量,培養學生的英語學習能力。另外,英語教師應把生活元素融入英語教學中,從而增強學生對所學知識點的掌握程度,讓學生融入實際情境,從而增強教學效果,縮短英語課堂和實際生活之間的距離。當學生覺得他們在課堂中所接觸到的內容,就是他們在現實生活中常常遇到的內容時,他們會覺得很親切,從而積極投入英語學習。
【教學片段3】
譯林版高中英語必修第一冊Unit4屬于“人與自我”主題語境,教師圍繞單元話題“青少年身心健康”創設情境,設計符合生活實際的對話,鼓勵學生以“健康生活方式”為主題設計一款App,并與多模態文本相結合,幫助青少年樹立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第一步,組織對話,對“健康生活方式”進行討論。第二步,確定小組構想的App的名稱、功能、目標受眾等。第三步,參考第一課時的Reading文本進行模仿并遷移,針對健康的生活方式提出建議。
(四)引入音頻、視頻開展教學,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眾所周知,音樂能夠幫人緩解情緒、放松心境,所以高中英語教師應在教學過程中合理地導入音樂和視頻資源,以達到提高學生英語學習興趣的目的。一首好聽的英文歌曲或者一部好看的英文影片都可以激起學生對英語學習的濃厚興趣。除此以外,音頻視頻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學生的感覺,從而增強學生在英語課堂上的專注能力, 從而促使學生能夠更加主動地投入探索,英語學習效果也就可以大大提高。學生根據學習的目的和需要選擇最合適的資源,拓展思維的渠道。
【教學片段4】
譯林版高中英語必修第一冊Unit3中的Welcome to the unit板塊屬于“人與社會”主題語境,教師圍繞單元話題“友誼”創設情境,教學活動是觀看一段三位青少年自述在交友中遇到問題的視頻。通過對話,學生表達自己和朋友相處時的感受,分析矛盾產生的原因,為整個單元的學習做好準備。第一步,觀看視頻,找出視頻中三個青少年遇到的問題。第二步,給出建議,針對不同的問題給出適當的建議。第三步, 聯系本人的生活實際,講述自己在與人相處的過程中所遇到的問題及解決辦法。通過對話活動,培養學生人際溝通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五)構建完善的評價體系,實現和諧對話
評價是英語課堂的重要組成部分,科學合理的對話評價對于英語教學起到了很好的反撥作用。在課堂教學中,教師不能忽視反思和評價的重要性。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定期總結教學經驗,反思與學生的對話中需要改進的地方,依據學生的反饋改進教學方式方法,更好地引導學生成長。在評價過程中,除了教師對活動的評價外,還應當注重同學及學生自身的評價,教師時刻關注學生的生活經驗和認知水平,發展學生表達性技能的同時也要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師生互評、生生互評、學生自評等多種方式相結合。此外,教師還要從家長處得到對學生的評價,這樣才能全面看待學生的優缺點。評價內容也不能只包括學習狀況,還應當涵蓋學生的興趣、愛好等,這樣才能依據學生的特點進行指導,實現高效互動。
總而言之,高中階段是學生成長的關鍵時期。英語作為一門基礎課程,恰當的英語教學方式對學生未來的思維和學習有著重要的影響。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為了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教師必須改進傳統教學方法。在教學過程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在精彩的對話互動中體驗學習的樂趣,品嘗獲得知識的喜悅。
參考文獻:
[1]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何雪蓮.多元對話:高中英語課本劇教學實施原則與策略[J].教師博覽(科研版),2017(2):4-7.
[3]陳則航,王薔.在小學英語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J].中小學外語教學(小學篇),2016(5):1-5.
[4]趙俊.高中英語課堂中對話教學應用現狀及改進方法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5.
基金項目:本文系江蘇省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課題“指向高階思維的高中英語文本解讀與教學行動研究”(立項編號:D/2021/02/447)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劉慧敏(1978.02-),女,吉林人,江蘇省鎮江第一中學,中學一級教師,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高中英語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