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光華
摘要:數學文化羅列了數學發展史,也包含數學規律、圖表、思維等各個元素,將數學文化融入小學數學課堂教育,能夠將抽象性的數學知識點以更直觀的方式呈現,更能幫助學生正確梳理數學規律,使學生明確數學現象,了解數學知識應用方法。從以往教學情況來看,教師忽略對學生數學文化的培養,限制學生思維邏輯發展,導致數學課堂流于表面,未能向學生全面展示數學文化內涵。為促進數學文化傳承,讓學生感受到數學課程的魅力,有必要實現數學文化和小學數學教學的融合教育,在拓展學生數學知識范圍的同時,使每位學生的數學素養得到穩步提升,為未來小學數學課堂順利開展提供助力。
關鍵詞:數學文化;小學數學;教學策略
素質教育的不斷推進,對教師提出了全新要求,以往的教學觀念已經無法滿足學生多樣化的發展需求,需要在提高學生文化素養的同時,培養學生學科知識掌握能力,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對于小學生來說,數學課堂學習的是學生在成長階段需要掌握的基礎知識,而合理滲透數學文化,更能在強化學生數學學習能力的前提下,提高學生數學素養,保障數學課堂教學質量和效率,使每位學生都能正視數學問題,端正學習態度,秉持良好的心態參與數學課堂活動。因此,在小學數學課堂中滲透數學文化勢在必行。
1? ? ?數學文化融入小學數學教學的價值
1.1美育價值
素質教育下單純提高學生學科知識能力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在教學中滲透學科文化,讓學生形成良好的品格,促進學生價值觀念的形成,這也有助于提高學生綜合能力,使學生以良好的心態面對學習和生活。數學文化具有較強的美育價值,能夠對學生審美素養起到培育作用,還能拓寬學生視野,使學生在學習課程知識的同時,達到個人素養的穩步提高。除此之外,數學文化還帶有較強的數學美感,無論從數學概念的角度分析,還是從數學符號的方面來看,無不透露出理性之美。因此,在小學數學課堂中融入數學文化,更能將數學知識本身帶有的簡潔美和抽象美以更直觀的方式呈現,讓學生明確學習數學的意義,感受數學文化帶有的美感,促進學生自主學習意識的形成,使每位學生都能在數學課堂中實現綜合能力的提高。另外,數學文化也有助于教學情境的構建,幫助教師營造真實的教學氛圍,打造帶有美感的數學世界,緩解學生對數學課堂的排斥心理,使學生真正被數學所吸引,并在內化數學知識的同時塑造個人品格,形成數學素養,達到美育的教育價值。
1.2智育價值
智育更強調對學生智力水平的培養,通過提高學生思維能力、激發學生創造能力的方式,使學生更輕松地掌握學科知識,形成數學核心素養。而數學文化中具有較強的智育價值,通過小學數學知識與文化的融合教學模式,能夠在鍛煉學生數學思維的基礎上,使學生對問題的分析能力得到穩步提高,并在此期間形成良好的數學素養。眾所周知,數學知識體系較為復雜,有多個分支,而這些分支也是影響學生學習進度的主要原因。數學文化能夠以層層遞進的方式帶領學生探索數學內涵,形成正確的數學學習觀念,構建數學知識結構,掌握體系分支下的數學知識特點。可以說,數學文化帶領學生走進更深層次的數學世界,讓學生受到數學背景和故事所感染,更積極地探索生活中潛在的數學文化,有助于學生數學學科學習,促進學生對數學知識的運用,達到深度學習的目標。
1.3德育價值
素質教育環境下,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成為小學數學教師需要踐行的準則,不但要在數學課堂中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還要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提高學生在數學課堂中的感受和體驗,使學生真正收獲來自數學學習的快樂。而數學文化具有較強的德育價值,能將學生放在教學首要位置,尊重學生個體差異,以培養學生階段性能力為主,讓不同性格特點、不同學習能力的學生都擁有展現自我、切實參與學習活動的機會。從數學學科特點來看,蘊含豐富的學科文化,有助于對學生道德品質的培養。經過多年發展,數學學科已經具有豐富的歷史背景,許多數學故事都可供學生學習和教師講解,加之無數數學家和愛好者的研究,彰顯堅忍的意志品格和優秀的科學精神,這些都是培養學生思想道德品質的重要途徑。而實現數學文化與小學數學課堂的融合,更能凸顯數學學科中的德育教育價值,使學生在情感上認同,為學生帶來數學文化沖擊,使學生能夠學習數學家的優秀品質,形成堅忍不拔的品格,更努力且全身心投入課堂學習活動中。
2? ? 數學文化融入小學數學教學的踐行策略
2.1基于教師角度實現數學文化滲透
就教學過程而言,教師作為教學過程中的引導者,若想切實使學生明確教學過程中的相關內容,還需要做到具備較強的文化素養、對數學知識及其所包含的文化知識內容有所了解,使學生從實際角度感受到教師所講解知識的重要性,于教學過程中實現文化融入的同時助力學生學習。還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既能了解教學方面的知識,亦能在教學過程中基于教材實現深度挖掘,從教材知識中實現拓展延伸,于教學過程中保證相關知識與教材本身知識的連接。簡而言之,若想實現教師在數學文化融入中的有效教學,還需教師在教學研究中扎根于教材,做到有的放矢的同時更實現從基礎展開、從學生角度分析,以小學生能夠理解、能夠切實實現文化觀念培養的角度實現數學學習。
另外,為保證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的文化元素符合教學內容,切實實現數學課堂教學中文化融入的教學目的,教師還需要從文化觀念角度出發,結合小學生學習數學中的常見問題,由客觀學情角度出發,不斷提升自身文化執教能力。所謂文化執教能力,便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僅了解數學學科知識,而且能夠從教育學、心理學、歷史學等多個角度出發,為學生選擇適合他們的、符合當前時代發展的文化內容,做到去蕪存菁的同時將自身文化修養轉變為教學能力,即在教學過程中既了解相關知識,也能將相關知識與教材的數學知識結合,切實實現文化融入。如在“認識人民幣”一課的教學中,教師除需要了解、理解教學目的——以人民幣作為實際形式,引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了解其中所包含的數學知識以外,還需要對人民幣的歷史沿革有所了解,在引導學生認識人民幣的過程中,從其中所包含的數學知識著手,基于實際引導學生思考、分析人民幣的面額設計是否蘊含數學知識,在不斷調整中確定當下面額。在這種情況下,學生既能通過教師的引導、啟發了解數學知識,也能在教師所提供的文化教學中了解人民幣在我國發展過程中的不斷演變,從數學知識、文化知識兩個角度實現學習,為未來的數學知識學習打好基礎。
2.2延伸知識范圍,細化教學環節
數學教材中涵蓋學生需要掌握的數學基礎知識,也帶有強烈的數學文化元素,以教材為基準開展數學課堂教學,不但能讓學生了解數學產生的背景,還能透過一些數學家的趣味故事,豐富教學氛圍,打造和諧歡快的數學課堂,有助于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使學生形成正確的學習觀念。雖然教材中蘊含豐富的數學文化元素,但教材內容始終有限,如果僅憑借教材內容,并不足以達到教學目標,甚至會使學生被局限在固有的學習框架內,不利于學生學習范圍的拓展。為讓學生接觸到盡可能多的數學知識,也為使學生受到數學文化所感染產生學習興趣,教師應將教材作為基礎做好數學文化的延伸,增加學生數學文化閱讀范圍,保障學生在掌握數學知識運用的同時,對數學文化形成新的認識,以便于實現數學能力和數學素養的雙項提高。
以往小學數學課堂常以教師講、學生聽的模式為主,而這一模式也是降低學生學習熱情的主要原因。為符合學生成長特點,使學生對數學課堂保持新鮮感,教師應不斷挖掘教材中蘊含的數學文化,以拓展為主為學生收集更多的數學文化故事,以此激發學生學習主動性,喚醒學生學習欲望。信息技術的發展,為教師提供了更多可以收集數學教學資料的渠道,教師應利用信息技術和多媒體設備,總結并展現數學文化內容,創新教學模式,以個性化的教學方案滿足不同階段學生對知識的訴求,使每位學生都能在高質量且高效率的教學課堂中實現數學解題能力和數學文化素養的雙項提高。如教師在進行“數學廣角”的課程教學時,可為學生介紹一些關于“雞兔同籠”的文化背景,使學生對數學著作《孫子算經》有一定了解,明確該著作的歷史地位,以此方式帶動學生情感,使學生被著作中的內容所震撼,從而提高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達到延伸數學文化和知識范圍的教學目的。
課堂教學環節會直接影響最終的教學效果,其承載的不僅是教師的教學行為,還決定著學生的學習效果。素質教育下,強硬的教學模式并不能達成教學目標,反而會阻礙學生個性化發展。因此,教師需要在積累教學經驗的同時,不斷摸索更為新型的教學模式,通過對學生學習情況的觀察,調整教學手段,打造良好的教學情境,讓每位學生都保持良好學習狀態。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根據不同課程的教學內容和數學文化,打造相對真實的數學情境,以情境作為興趣點,引導學生學習,幫助學生建立生活和數學之間的聯系,讓學生利用課堂所學知識解決生活問題,如此不但為學生提供可以自主實踐的機會,也縮短學生與知識之間的距離,緩解學生對知識的陌生感。如在“圓的相關知識”教學過程中,教師可先從實際生活角度著手,進而以此作為引導,進行數學文化知識的融入,引導學生快速理解,便于后續教學環節的展開。如教師把小學生生活中隨處可見的內容作為引入,以下雨時雨滴落下出現漣漪的現象引導學生認識圓,基于生活中隨處可見的現象實現理解。隨后,教師從圓的相關知識著手,在引導學生分析的過程中以我國古代數學家對圓的認知展開,于教學過程中實現文化融入,如我國古代名著《墨經》中記載“圓一中同長也”,是指圓上任意一點到圓心的距離都等于半徑。引導學生動手操作、實踐,進而在分析過程中以生活為基礎,由生活引入文化,引導學生在快速理解的同時從實踐角度展開學習,在理解知識的同時增強印象。
2.3作業鞏固教學成果,評價提升融入效率
作業與評價是教學過程中的兩類主要內容,其不僅意味著教學的延伸與檢驗,而且能夠直觀展現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實際成果、分析下一階段如何展開訓練。就將數學文化知識融入教學的實際情況而言,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做出改變的同時也必須重視此類活動,尤其是課堂中的評價與課后完成作業的評價。
從評價角度展開分析,以往常常出現成績唯一的評價方式,而隨著教育的不斷發展、教師教學能力與教育水平的提升,這種方式已經逐漸被更多元化、更重視學習素質的評價方式所取代。就這一點而言,將學科文化融入數學教學過程中不妨以此類方式展開,以課上、課下評價結合的方式,從更為綜合、多元化的角度分析學生在學習后是否能夠切實具備學習素質。教師可從評價角度將課上、課下學生表現情況整合,在各自相對獨立的同時將課上表現作為定量、課下表現作為變量,在對學生進行評價的同時整體地看待學生的實際情況。如學生在課上表現較為良好,但課下作業方面出現問題,那么便意味著課下作業或是其他內容需要調整,而相反,若是課上表現欠佳,課下作業完成后學生的學習能力、表現沒有提升,那么便意味著教師需要重新調整教學內容,基于實際以學生學得會、聽得懂、能掌握的方式展開教學。就這一點而言,教學過程中還需要教師主動觀察、分析,基于實際在評價展開的過程中進行反思,不斷優化現階段教育方式。如在關于可能性的教學過程中,此類教學內容較為抽象,而學生常常難以理解。在這一過程中,教師除布置相關內容作為作業以外,還應從學生的課堂表現展開分析,基于每一位學生的客觀情況,分層布置相關內容、縱向實施評價對比,以此保證評價的科學、合理,更避免學生因教師評價欠佳而心生沮喪,影響后續學習。
綜上所述,數學文化在數學教學中若能實現有效融入、基于相關策略進行融入,可保證學生在教學過程中除學習知識以外,也具備較強的文化素質,在綜合素質發展方面具有較強的優勢,于未來發展中作為積累,實現小學生未來對數學知識的進一步學習與理解。除此以外,數學文化的融入也能使小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快速理解相關概念,從不同角度著手學習,增強閱歷、形成靈活思考的習慣。但需要注意的是,若想實現這一目的,還需要教師結合學情,從教材著手,基于對自身素質的強化,對課堂教學、評價及作業布置等一系列教學活動的優化創新而展開研究,以實際舉措促進學生學習、發展。
參考文獻:
[1]張艷艷.深度學習視域下小學數學教學中數學文化的作用探究[J].數學學習與研究,2021(29):124-125.
[2]茅婷婷.淺談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滲透數學文化[J].學生之友,2013(02):41.
[3]雷清花.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數學文化興趣的思考[J].新一代:理論版,2021(13):25-26.
[4][1]趙雙存.初探小學數學文化滲透的教學策略[J].小學科學:教師,2016(10):79.
[5]姜浩.數學文化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滲透研究[J]. 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4,11(5):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