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婷婷
摘 要:智慧課堂教學是信息技術在課前、課中和課后全方位應用的新型教學模式。當前基于智慧課堂的高中英語教學存在智慧課堂教學研究不深、智慧教學軟硬件應用不熟、智慧課堂教學設計效果不佳等問題。通過對安徽省淮南市E中學高一英語公開課Virtual Tourism進行案例分析,總結出智慧課堂教學需要通過激發興趣,提高參與的效度;呈現過程,降低教學的難度;揭示規律,拓展思維的深度;擴充信息,增加教學的密度;在克服時間和空間的限制等方面下功夫。本文據此進一步提出了創設良好的智慧教學環境、在合作學習中激發學習積極性、利用智慧課堂發展高階能力、開展科學合理的學習評價等高中英語教學設計策略,希望能夠推動高中英語教學改革,提升高中英語教學質量。
關鍵詞:智慧課堂;高中英語;教學設計;實踐案例
當前,人工智能、大數據、移動互聯網等新技術發展對教育教學產生巨大影響,隨之而生的智慧課堂已成為學校教學改革的重要抓手。智慧課堂改變了傳統的課堂教學方式、教學評價方法,以及師生互動形式,提高了教育教學效率,助推了教育事業的發展。
一、智慧課堂的內涵
智慧課堂是由英文Intelligent Classroom或Smart Classroom翻譯而來,是對PPT、音視頻、教學軟件、攝影攝像等媒體和素材的綜合運用,是信息技術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的高效應用,是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有效方式,是信息技術在課前、課中和課后全方位應用的新型教學模式[1]。智慧課堂教學強調學生從被動學習到主動學習,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利用各種軟硬件設施,幫助教師快速了解學情,掌握學習動態;提倡討論交流,在師生、生生互動過程中培養學生高階思維能力。在高中英語教學過程中,智慧課堂能夠解決傳統課堂教學過程中的很多難題,幫助教師和學生共同提高學習效率和質量。
二、基于智慧課堂的高中英語教學現狀
(一)智慧課堂教學研究不深。大部分高中英語教師都承擔至少兩個班的教學任務,有的還兼任班主任,工作量較大,面對智慧課堂教學這個全新的概念,無法投入過多的精力進行研究與探索。另外,智慧課堂對教師信息技術水平以及教學方式、方法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教師具備信息技術與課程融合的能力,這也給教師進行智慧課堂教學增加了難度。因此,大部分教師在英語教學過程中依然沿用傳統的教學模式,深度學習不夠,在教學過程中,智慧課堂教學的應用更是少之又少。
(二)智慧教學軟硬件應用不熟。智慧課堂教學需要教師和學生都具有一定的信息技術能力,但學校很難組織教師和學生進行有效的信息技術教與學的培訓,更難以組織教師和學生進行智慧教學軟硬件設備使用的培訓,這就造成教師在智慧教學過程中,只是利用自己熟悉的少數軟件完善教學工作,或在軟硬件使用的過程中出現卡殼、停頓、不流暢等情況,影響教學效果和智慧課堂教學積極性。長此以往,教師又回到傳統教學模式,學校智慧教室和相關軟硬件使用率低。
(三)智慧課堂教學設計效果不佳。智慧課堂教學設計需要包括課前、課中、課后三個階段。課前需要做好學習分析,布置學生課前的學習任務;課中需要充分地應用智慧教學軟硬件以提高教學效率;課后需要布置相應的學習任務進行鞏固提高。相比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同樣上一節課,教師的工作量和學生的學習任務量都有所“增加”,這使得在實際的智慧課堂教學應用過程中,有的教師忽視課前學生的學習任務設計,造成課前、課中教學內容銜接不上[2],有的教師把課中的教學設計按照傳統模式設計,對教學重點、難點的處理不到位,有的教師忽略課后學習鞏固的重要性,導致虎頭蛇尾,效果不佳。
三、基于智慧課堂的高中英語教學實踐案例分析
(一)課例教學設計概述
本研究選取安徽省淮南市E中學高一的一節英語公開課為研究對象,授課內容是北師大版高一英語模塊二第四單元Virtual Tourism。使用的智慧教學設備主要有鴻合智能一體機、科大訊飛智慧教室和AVA錄播教室。教學設計的流程可以分為課前、課中、課后三個階段:1.課前使用“輕智慧課堂”作業平臺布置了英語口語評測和書面表達寫作任務,學生較好地完成了課前學習任務。2.課中用平板設備的全班作答和搶答功能回答問題,調動了學生學習積極性;利用平板設備統計分析功能對學生做的選擇題進行數據統計,有利于解決重難點問題;用平板討論開放問題,學生之間能夠分享自己的觀點;用批注答題功能進行連線主題選擇;用拍照答題功能進行作文自評、互評、討論和修改,提高了教學效率。3.課后作業通過作業平臺布置英語書面和背誦作業,有利于教師實現翻轉課堂教學,把課堂真正地“還給”學生。主要的教學活動目標、媒體功能應用及分析如下。
活動目標1:對家庭作業(作文:描寫家鄉淮南)進行點評,自查和互查,為下一步課堂寫作提供資料。媒體功能應用:利用平板“輕智慧課堂”作業平臺完成了課前英語口語評測和書面表達寫作任務,激發學生興趣,提高參與的廣度和效度。
活動目標2:學生用英語對城市“淮南”的描述不夠準確,引出課文話題,通過課文講解,解決學生寫作中對地點表達的難題。媒體功能應用:多媒體播放奧克蘭城市視頻,克服學生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形象化展示,易于學生接受和理解。
活動目標3:通過生詞展示講解,解決閱讀中詞匯理解難題。媒體功能應用:通過平板操作,單詞閱讀和“PK”板,呈現過程,降低教學的難度。
活動目標4:通過閱讀策略的教學和主題搭配的練習,解決學生不會讀和讀得慢的問題。媒體功能應用:通過平板批注答題功能進行連線主題選擇操作,揭示規律,拓展思維的深度。
活動目標5:通過單選題,考查學生對課文整體和細節的理解。媒體功能應用:利用平板準確統計分析功能做選擇題,有效進行數據統計分析,大大提高了教學的準確性和效率。
活動目標6:通過完成圖表,教會學生對地點描述的具體信息,為下一步修改作文做好準備。媒體功能應用:利用平板上的全班作答和搶答功能,擴充信息,增加教學的密度。
活動目標7:通過學生小組合作完成對作文的修改,達到對地點正確貼切描述的寫作目的。媒體功能應用:利用平板拍照答題功能進行作文自評、互評、討論和修改,體現反饋的深度和廣度。
活動目標8:布置作業。媒體功能應用:通過作業平臺發送作業,進行及時反饋和監督。
(二)應用新媒體技術的關鍵事件
經過分析,案例在教學活動應用新媒體技術的關鍵事件主要有三點:1.學生用平板設備對英語選擇題進行選擇,教師可準確和高效地統計學生的答題情況,教師清晰地把握課堂重難點,并做出有效精準的分析和解答。2.學生可自主在平板電腦上進行批注答題,通過畫筆連線對話題匹配題精細考查,通過集體答題和搶答方式對英語閱讀策略進行反饋,教師有效地對英語閱讀學習策略進行準確學情分析。3.學生通過平板拍照上傳修改后的作品,教師進行全班作品點評,每位同學通過及時接收的信息進行自查、互查和糾正,保證了課程目標的準確達成,大大提高了學習效率,增強了學習效果。
(三)課例述評
本節課將新技術應用于英語課堂教學,在教學組織形式上,以小組討論為主;在教學設計上以學生為中心,采用基于問題的教學方式,將文字、聲音、圖像融于一體,幫助教師突破重點,解決了難點;通過形象、生動的感官刺激,學生最大限度地發揮出潛能,在有限的時間里,全方位地感知更多的信息,提高教學效率,激活學習內因。其中,新技術應用于教學的創新點及效果可以概況為以下五點:
1.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參與度
教師在課前、課中和課后,恰當地選用不同的教學媒體(平板、白板等多媒體設備)和媒介,更好地把知識技能傳授給學生,加快師生間的信息傳遞,優化教學過程,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與單一的語言和文字媒體相比,這不但使課堂的教學容量增大,使教學質量提高,而且在課外,學生能自發、自主地利用師生網絡學習平臺等進行再學習,在知識的深度、廣度方面也能得到拓展。
2.呈現過程,降低教學的難度
如英語課堂單詞記憶,借助其豐富的媒體不僅能把單詞發音、詞根、詞綴、詞源解釋清楚,通過對學生的視覺、聽覺各方面較強的刺激學習,有助于其理解單詞的本質屬性,獲得更有效的學習信息。學生心理活動處于積極狀態,其大容量、高效率的特點,使學生的自主學習和創造性思維方式有了時間上的保證。
3.揭示規律,拓展思維的深度
閱讀教學是本節課的主要任務。通過對文本內容的深加工,教師自主設計了五個閱讀理解的問題,通過平臺呈現給學生,學生帶著問題閱讀文章,訓練了學生閱讀理解能力。通過對平板上學生作答的內容做統計分析,教師進行有針對性的講解,有效地解決了教學重難點。
4.擴充信息,增加教學的容量
新技術教學可進行大容量的知識傳授,對信息進行優化處理,這有利于豐富學生的信息量,拓寬學生視野,為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創新能力的提高準備豐富的背景材料。學生了解自己學習結果比不了解積極性要高,通過反饋,他們既看到自己的進步,又知道了自己的不足,促使自我激勵,獲得“獨立發現的愉快體驗”,不斷提高內驅力。
5.克服時間和空間的限制
英語教學中常有一些自然現象、異域文化或需長時間才能感知的事物,因受時間和空間的制約,學生無法親眼看見,而新技術為學生提供了形象生動、內容豐富、直觀具體、感染力強的感性認識材料,真情實感取代了憑空想象,難題無須多講,“百聞不如一見”。學生通過聽、視、評、悟,能充分感知較為抽象的英語教學內容,適應了學生從具體到抽象的認識規律,保證了教學活動的順利進行。
(四)對新技術教學適用性的思考
1.學生需要具備一定的信息素養,并要熟悉新技術的運用,但高一學生的信息技術水平參差不齊,影響了教學效果。建議在信息技術課程中增加新技術運用的內容。
2.英語教學過程中經常會運用到選擇題、連線題、填空題、作文題等,建議在技術開發過程中,更形象直觀地表達這些模塊。這樣教師和學生都能自如運用。
3.攝像頭很難捕捉學生平板的操作過程,也很難緊跟教師的教學節奏,建議快速地在教師、學生、電子白板、屏幕中切換。
四、智慧課堂下的高中英語閱讀課程教學設計策略
(一)創設良好的智慧教學環境。智慧教學環境不僅是智慧教室的建設、智慧平臺的搭建和智慧軟件的使用,更是要針對具體的學科教學,豐富學科教學資源,創新教學方式,培養核心素養[3]。就高中英語教學來說,可以利用智慧課堂創設良好的英語學習環境,如提供豐富的英語聽、說、讀、寫教學資源,創設新型的教學方式以幫助提高學生閱讀英語文章的技巧和方法,學生通過應用智慧課堂的平臺和軟件,獲取自身需要的英語知識。
(二)在合作學習中激發學習積極性。在傳統的英語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在課堂教學中講授基礎的英語知識,教學模式比較單一,課堂互動較少,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不高。智慧課堂教學需要克服這一弊端,將基礎知識的學習作為課前學習任務安排給學生,課中積極開展分組合作學習,引導學生利用智慧教室里的各種軟硬件設施,進行討論交流,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培養團隊意識,提高學習的積極性,提高英語語言能力[4]。
(三)利用智慧課堂發展高階能力。以高中英語閱讀課教學為例,學生閱讀能力的變現并不僅僅是會做幾題閱讀理解,其閱讀能力的培養僅靠課堂教學是遠遠不夠的,必須進行長期的閱讀訓練。在智慧課堂教學設計過程中,課前和課后可以向學生提供豐富的閱讀材料,通過閱讀訓練,開闊學生的眼界,提高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在課中也適時地進行閱讀訓練,但要提高閱讀難度,對閱讀材料進行深度理解,改變學生對閱讀內容淺嘗輒止、熟讀閱讀不夠的現狀。
(四)開展科學合理的學習評價。傳統的英語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只能在課堂中通過個別提問的方式,檢驗學生的學習成果,不能全面地了解學生學習狀況。但在智慧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批注答題功能進行連線主題選擇操作,揭示規律,拓展思維的深度;可以通過設計利用拍照答題功能進行作文自評、互評、討論和修改,體現反饋的深度和廣度;可以利用討論開放問題,幫助學生認識到從具體到抽象再到具體的認識和寫作規律;可以利用全班作答和搶答功能,擴充信息,增加教學的容量。這些方式方法都有助于教師開展科學合理的學習評價。
結束語
研究表明,智慧教學在增加師生互動、提高教育教學效率、提升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等方面,效果明顯。在此背景下,高中英語課堂必須主動做出相應的變革和創新,將人工智能、大數據、移動互聯網等新技術應用于教學實踐中,利用智慧課堂的各種優勢功能,提高學生的英語學習能力,提升學生的英語文化水平和英語素養。可以預見,智慧課堂環境下,隨著個性化的學習資源越來越豐富,教師教學設計能力、學生學習興趣和學習能力也將不斷提高,智慧教育將向縱深發展。
參考文獻
[1]閻瑋.“智慧課堂”下的高中英語閱讀課程設計分析[J].中國新通信,2021(7):227-228.
[2]陸少娜.基于智慧課堂的高中英語教學模式的構建:以潮州市金山中學為例[J].江西電力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1(5):37-38.
[3]楊現民,余勝泉.智慧教育體系架構與關鍵支撐技術[J].中國電化教育,2015(1):77-83,130.
[4]莫橋苗,周曉玲.論基于智慧教學的高中英語交互式教學模式構建[J].科教文匯(上),2018(5):117-118.
本文系2019年安徽省教育信息技術研究課題研究基金項目:基于智慧課堂的高中英語閱讀課教學設計及應用研究(AH2019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