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金苗
摘要:中職學生正處于青春期,心理方面由于社會交往較少,經歷尚淺,容易出現一些心理障礙,因心理障礙引發的事故屢見不鮮,比如,逆反、厭學、抑郁、偷竊、吸煙、醉酒、打架等等。家長感到難管,教師感到難教,因此,對中職生加強心理健康教育引導,是必要和急需的。
[關鍵詞]:心理健康教育? ? 引導? ? ?減緩
如何做好中職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引導學生學會與人交往,養成好的學習、生活習慣,減少或避免一些心理問題發生,順利度過青春期至關重要。
一、中職生常見心理問題:
1、抑郁:總覺得苦悶、無精打采、提不起干勁。
2、焦慮:總感到莫名其妙的緊張、坐立不安心情煩躁、不踏實。
3、人際關系敏感:總感覺別人對自己不好,不理解、不同情自己;與異性在一起時感到不自在。
4、情緒不穩定:心情時好時壞,學習勁頭時高時低,對同伴、家長和老師一會兒親近,一會兒疏遠。
5、心理不平衡:如果同學成績比自己好、比自己有錢或穿得好就不舒服,總覺得別人對自己不公平。
6、適應不良:對學校的各種科目都不喜歡,對學校生活不適應,學習困難。
7、強迫癥:總在想一些沒有必要的事情,如總想考不好該怎么辦、說錯了話該怎么辦;女孩總擔心自己服裝不整潔,愛照鏡子等。
8、對抗傾向:常發脾氣、摔東西、大喊大叫、愛抬杠、有理不讓人,沒理攪三分,控制不住自己。
9、厭學:對學習失去興趣,厭煩到學校上課,沒有明確的學習目標,不會提前做計劃。
10、自閉癥:將自己封閉起來,不愿意與社會交往,接觸,最后越來越難以適應社會。
二、中職生心理健康教育引導應對策略:
1、開學之初
我們要指導學生了解各專業的特點、需要具備的能力,教學生分析自己性格和長處,引導學生根據自己意愿、家庭情況選擇合適的學習專業。
2、學期中間
邀請當地法律專家,邀請醫院的專科醫生,給學生普及相關知識,通過案例講述讓學生知道傷人的話不能說、傷人的事不能做,掌握與異性交往的尺度,防性侵犯,抵制性誘惑,保護自己,學會正常交往。
3、課外社團:引導學生自由結合,老師輔導,組成社團,如陽光籃球、毽球飛舞、手工制作、音樂社團、美術社團,暖心心理社團、培養學生的課余愛好,培養自信心、社會交往能力,傳播正能量。
4、趣味運動會:由學校工會、學生會、團委共同組織,舉行不同于田徑運動會的趣味運動會,開展一些有趣味的體育活動,如綁腿跑、推磨跑、雙人拋接球、1分鐘投籃、夾玻璃球等,拉近了師生距離、和諧了師生關系,豐富了校園生活。
5、班級活動:
(1)主題班會:班主任組織學生通過主題班會,讓每個學生介紹自己,推薦競選班干部,班級內部民主商議、建立班規,讓學生認識自己,建立自己管理自己,為自己的言行負責的意識。
(2)正能量電影:在班會第一節,班級里可以利用多媒體,看一些正能量的新聞和電影、電視節目。如電影:《厲害了我的國》、《青春不留白》、《中國合伙人》等,用電影中的人物形象來影響學生的心靈,比老師講道理、灌雞湯強多了。
(3)、春游和秋游:每一年,學校都支持各班主任在合適的時間有組織的帶領學生去游學,與大自然接觸,放松心情,參觀博物館,學習歷史知識,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
6、杜絕抽煙、飲酒
中職生抽煙、飲酒,原因有以下幾點:首先是從眾模仿:青少年看到許多長輩吸煙飲酒,便認為“只有吸煙飲酒才是大人樣”,于是就模仿起來。想親自體驗一回“活神仙”的滋味。講“所謂的義氣”,朋友都抽煙,若自己不抽,便覺得“掉價”,于是在你來我往中就吸上了。其次是僥幸心理:盡管知道吸煙飲酒有害健康,但一些人心存“不吸煙照常得肺癌”,“吸煙的未必個個都有癌”這種僥幸心理照吸不誤。還有逆反心理:你越是勸阻,他越是想要吸煙,飲酒。
中職生現在不能喝酒,酒中的主要成分是乙醇。酒精它對人體是有害的,酒精過量,就會酒精中毒,導致死亡,飲酒會造成:肝臟傷害,引起脂肪肝,胃潰瘍,又可引起胃出血,而危及生命;
既然抽煙、喝酒危害自己健康,又有損自己的形象,我們何必去追求那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呢?學生在校內外杜絕抽煙、喝酒。
7、減緩焦慮、抑郁
要讓學生知道抑郁情緒不等于抑郁癥。20%的人都有抑郁情緒,但并不達到完全病態的抑郁癥。抑郁情緒持續兩周以上,超出自我調節控制能力,社會功能和生活質量受到損害,經常失眠、沒有原因的流淚,并有自殺傾向,才考慮為抑。我們要積極預防:讓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按時吃飯,起居有規律,積極參加體育鍛煉,增進自己的技能,有計劃地做些能夠獲得快樂和自信的活動,比如打掃衛生、聽音樂、做手工等。
廣交朋友友,經常和朋友保持交往的人,其精神狀態遠比孤僻獨處的人好得多。"朋友是良醫"。養成和朋友經常保持接觸的習慣,這樣可以避免和醫治孤獨和離異感,減輕抑郁癥狀。如果哪個學生真的有抑郁癥,大家不要歧視他,老師要提醒家長及時就醫,預防病情加重。
中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提升和改善,必然影響著他們整體素質的提升。中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和行為引導是一個長期的系統工程,希望通過有效科學地心理教育、引導以及學校家庭社會等多方面努力,減少或避免一些中職學生的心理問題發生。
總之,我們作為中職教師,對學生要多一些尊重和理解,多一些寬容和信任,中職生心理健康教育,達到從“牽著學生走”到“領著學生走”,直到學生可以“自己走”的目的。中職學生正處于生理和心理走向成熟的過程,引導得好,將使學生一生受益。
參考文獻:
《魏書生班級管理思想》
《班級管理》朱李燕
《德育---質量蘊含其中》中國統計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