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惠卿
摘 要:隨著教學方式的不斷創新,思維導圖教學方法在教學中應用的頻率越來越高。思維導圖通過借助圖像使學生構建思維框架,以形成一種思維輔助工具,這樣有利于學生梳理思維邏輯,將學生閱讀成果可視化,能夠幫助學生很好地閱讀整本書。本文通過闡述思維導圖的概念,概括思維導圖在小學語文整本書閱讀教學中的作用,以期更好地提高小學生整本書閱讀效果。
關鍵詞:核心素養;思維導圖;整本書閱讀;小學語文
【中圖分類號】G633.33?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文章編號】1005-8877(2022)19-0025-03
The practice of mind map guiding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to read the whole book under the core literacy
LV Huiqing? (The Second Experimental Primary School of Nanjing County, Fujian Province, China)
【Abstract】With the continuous innovation of teaching methods, the frequency of application of mind map teaching methods in teaching is increasing. Mind map enables students to construct a thinking framework with the help of images to form a thinking aid tool, which is helpful for students to sort out their thinking logic, visualize students' reading results, and help students read the entire book well. By expounding the concept of mind map,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role of mind map in the teaching of reading the whole book in primary school Chinese, in order to better improve the reading effect of the whole book for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Keywords】Core literacy; Mind map; Whole book reading; Primary school Chinese
新的課程標準提出要綜合培養學生的學習素養,從興趣、品位等方面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要不斷重視培育學生廣泛的閱讀面和閱讀量,就要不斷增強學生的閱讀興趣,從以往的題海戰術逐步向全面學習的方向發展。由此可見,語文閱讀教學的重要性不斷被提出,而語文課本的閱讀教學成為新的教學趨勢,如何在閱讀教學中做好學生的思維改善,是教學的重中之重。在小學階段引入思維導圖來教授漢語閱讀,最重要的是指導學生,使他們能夠獨立繪制思維導圖。繪制思維導圖白皮書和彩色筆可以用作基礎工具,在白皮書的中央繪制預留足夠的空間,以確保提高學生的記憶力,加深學生印象。
1.思維導圖的概述
近年來在新課標改革的推動下,國家對學生思維能力的訓練學習越來越標準化。思維導圖是運用圖像和關鍵文字的技巧,不拘于固定形式,用自己容易理解、記憶的方式延伸各級主題及相關的枝干及思維,用相互關聯、包含、并列等的層級圖表現出來,抓住關鍵詞和關聯信息等建立自己容易記憶的關聯。思維導圖充分運用大腦的機能,綜合經驗、記憶、拓展、思維的規律,幫助學生在抽象思維與具體實物、閱讀經驗、閱讀技巧和閱讀心得之間建立聯系,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和鞏固學習成果,促進學生大腦潛能的開發。思維導圖特別注重圖像記憶和自由發散聯想,弱化了理解性記憶和結構化思考。
2.整本書閱讀教學的概述
整本書閱讀教學強調的是以一本書為主要對象,教師按照閱讀教學的要求對各個學年的課程計劃做好合理安排并展開教學活動,通過閱讀的方式提高學生梳理知識結構和理解知識內容。換句話說,整本書閱讀教學就是教會學生掌握閱讀整本書的閱讀技巧,通過提升學生閱讀能力的辦法來優化他們的語文學科素養。21世紀是一個充滿巨變而又有著光明前途的世紀,科學技術和數字媒體的快速革新使信息傳播比歷史上任何時候都更為便捷,這使當代人的生活被大量信息包圍。我們今天面對的是跨國企業、多元文化、信息數字化等,每個人面臨的情況都更加復雜。在這種形勢下,死記硬背將無法適應新時代的學習需求,取而代之的是資料的收集、整合、應用與創新能力,整本書閱讀是幫助學生獲取這些能力的有效途徑。在學生的生命成長中,整本書閱讀能夠幫助學生與更廣闊的世界相鏈接,在與世界的對話中建構自己獨特的思維模型,用思維的力量抵達更遠的世界、探索無限的可能。
3.思維導圖在整本書閱讀教學中的意義
思維導圖具有表現形式豐富、表達方式簡便等優勢,能夠以支架的外顯特征來描述整本書的內容和框架,具有圖文結合的特點,能夠很好地引導學生發散思維,將之應用到實際的整本書閱讀教學中來具有非常多的優勢,可以擴大閱讀的寬度和廣度、增加閱讀元素,可以從多個角度來閱讀文章,同時也有助于學生加深對文章的理解,通過形象的思維圖形,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閱讀問題和故事主題思想。在思維導圖中思維圖形是最關鍵的,可以使用樹形圖或其他圖像進行繪制,可以在思維導圖的所有行上使用關鍵字,有助于學生建立自我學習的信心,能夠激發學生內心深處的閱讀興趣和求知欲望,有助于他們建立個人思維、自我思考和分析,建立自我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良好環境。因此在小學高年級整本書閱讀教學中應用思維導圖來引導學生思考是十分必要的,是符合當下小學學生獨立學習的良好舉措。
4.思維導圖在小學高年級語文整本書閱讀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1)掌握目錄,以掌握全文大意
在閱讀前要建立思維導圖,必須明確文章的大意,要打破學生對整本書的畏懼心理。梳理目錄是對整本書大意的理解,通過從目錄中找出書本的樂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現在的教材中新增了讀書欄目“快樂讀書吧”,通過“快樂讀書吧”學生可以掌握文章大意,能夠清晰地理解作品的目錄,基本上了解本書的作者及作者意圖,把握作者的語言風格和魅力。掌握好全文大意再來建立思維導圖,在整體的感知上建立了解基礎,能讓學生更快速地掌握文章大意和目的,從學習動能上提起學生探究的濃厚興趣。比如閱讀《西游記》這本書,主人公孫悟空是大家都耳熟能詳的人物,但很多小學生對其了解并不深刻,覺得故事過于復雜。但是通過了解書本的目錄和文章大意可以梳理出通暢的思維導圖,圍繞主題線路再來翻閱故事分節,使學生閱讀書本的內容方式更加豐富,有了一定的整體感知,能夠更好地進行合作探究閱讀教學。
(2)利用概念圖串聯既有認知
概念圖是使用圖形表示知識的一種方式,該方法最明顯的優點是基于清晰度以顯示思維邏輯。在介紹概念圖時,閱讀教學可以成為學生內心生活的抽象過程,在閱讀過程中可以保持可見的形狀激發學生的思想、實現思想的形成,以達成教育活動,可將使用的因素實現有效轉變。在閱讀《小狼》這本書之前,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集體討論游戲,并要求學生做同樣的事情——使用“狼”的相關人員完成圖片工作表詞匯。學生完成概念圖后,教師可以按照學生的回答進行分類。在利用概念圖串聯既有認知過程中,教師要細心觀察學生,了解學生的反應、感知學生的心理感受、精心保護學生的獨特見解,體現其主體地位。以學生為主導的概念圖串聯固然沒錯,但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學生自我知識儲備、知識應變能力和思維品質,在影響學生整本書閱讀效果的同時也會影響其今后的閱讀習慣,因此教師要實時引導概念圖的串聯過程,確保閱讀效果。
(3)建構框架以厘清情節
大部分學生在閱讀整本書之后會得到多種體會,而且每一種體會都不同,各種信息和閱讀感受撲面而來,容易讓學生混淆信息,出現雜亂無章的現象。在閱讀結束后,還會因為每個學生自身能力的不同而出現不同的認知和理解,有的能夠正常了解、有的能夠轉化、有的存在疑問、有的完全沒有起作用等。針對各種情況需要建立整體閱讀框架,通過思維導圖框架幫助學生增強理解和認知,在閱讀過程中輔助學生進行總結,根據思維導圖縱向結構來停頓闡述,幫助學生厘清情節,讓他們獲取更多的知識感受,體悟更加豐富的情感。整個過程中強調的是梳理,不用教師刻意去闡述,需要給學生留下更多的理解空間,讓他們構建自己的思維導圖,正確地理解書本的思維導圖且結合自己的思維導圖進行對位,幫助學生厘清思路。比如在《魯冰遜漂流記》這本書中,此書是一本西方名著,存在一定的文化差異,增加了一定的理解難度,這個時候通過建立思維導圖,可以將故事主人公的主線思路顯現出來,通過圖形表示書中所刻畫的主人公的思維和心理變化及行動舉止,將整個故事的主旨思路全部提到圖紙上來,學生能夠一目了然地看清整體結構,顯著提高學生對書本的理解程度,因此他們的學習信心也得到了明顯的提升,對閱讀習慣的養成意義非凡。
(4)梳理人物以感受形象
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經常強調對人物形象的梳理,在整本書的閱讀教學中對人物形象的梳理是至關重要的,從思維導圖構建的思路上來看也是如此。然而在實際的閱讀過程中對人物形象的理解是最難的,一方面需要學生去認識理解人物形象,另一方面要求學生能夠概述出人物形象的特征。通過思維導圖抓住人物的主要特征來設定思維導圖,通過思維導圖的立體性來提高學生對刻畫人物形象的認知,能夠更加清晰地接受人物具體外在和內在形象。比如在閱讀《小木偶奇遇記》這本書時,學生也許能夠輕松掌握書中的故事情節,但是對故事中人物形象的塑造比較難理解,教師通過思維導圖的梳理可以正面描繪主角匹諾曹的形象變化,從故事的情節出發感受人物形象的變化,從實際的思維導圖中滿足學生的想象力,讓學生更清晰地讀懂故事主人公的人物形象。
(5)基于維恩圖的引導策略
小學語文教師的教學水平主要是由教師自身所掌握的語文專業知識、教育教學技能、教育心理學知識融合在一起達到的水平。但是目前的小學語文教師在實際教學中,總會有部分知識是欠缺或者不完善的。由于年紀大的教師的知識結構并沒有及時地更新或者缺乏競爭,導致知識結構落后;還有一部分語文教師欠缺掌握自己專業的最新發展知識,更加欠缺其他專業知識。另外,還有年紀大的教師反饋他們對于思維能力引導教學的能力有待加強。這些現象導致部分小學語文教師指導思維導圖在小學高年級語文整本書閱讀教學中的應用方式和方法單一,不能更好地融合知識結構、情境和思維。維恩圖主要使用相交的圓來存儲組之間的顯示相似性、差異化等關系,以及交集于非交叉口的一些匹配項,從某種意義上它代表差異化發展。當學生完成《狼圖騰》的閱讀任務時,教師可以指導學生觀看《狼圖騰》的圖片、電影或原始書目,也可以讓其觀看整部電影。在積極監督下,學生可以在反復閱讀中進行比較和總結,然后找到它們之間的異同,發掘案件的內涵和實質。使用維恩圖,學生能更深刻、更全面地認識故事本質和人物形象。
(6)引導思維,提高認知
對于學習的目的來說,閱讀是一個學習過程,也是一種學習行為,閱讀的目的是更好地鍛煉學生思維,開發學生思索問題的能動性,不只是讀取信息,而是要深入閱讀內容和閱讀情境中。思維導圖的構建需要建立在學生能夠理解的層面,教師要從實際生活和學習出發,從學生的接觸層面來設計思維導圖,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夠讀懂思維導圖,并且能夠理解和應用思維導圖。而思維導圖的發散性是根據學生的自我認知和理解來變化的,教師對學生思維能力的把握是一項不穩定的需求,故可以借助思維導圖來引導思維的提高,在學生思維發散的過程中做好引導,防止學生思維偏離,又能夠從不同角度來思考書本中的問題,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比如在《十萬個為什么》一書中,這類科普類書刊對答案的定義是比較廣泛的,每一個學生在閱讀后給出的答案都有可能不同,而通過思維的引導可以將書中的知識結構凸顯出來,誘發學生思維,增強學生濃厚的閱讀興趣,實現真正的學以致用。還有筆者覺得可以采取一些措施來引導思維發展,一是討論式,把學生分成幾組,開放式討論或者閱讀專題討論,然后抽取一名學生報告,還給小組一次補充機會;二是學生上臺講課式,學生講一部分,教師補充,這個效率低一點;三是讓學生自己閱讀,先閱讀再提問,對學生有針對性地提問。教師應該教給學生學習的能力和方法,而不是靠填鴨、靠題海。
總的來講,思維導圖是一種將放射性思考具體化的方法,在學習、記憶方面幫助非常大,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不僅在記憶上可以讓學生大腦里的資料系統化、圖像化,還可以幫助學生分析問題、統籌規劃。不過,要學好思維導圖,做到靈活運用可不是一件簡單的事,需要花費很多的時間。結合當前小學教學任務和目標,閱讀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比例持續上升,閱讀教學的好處也得到了挖掘。在做好整本書閱讀教學中通過應用思維導圖來梳理閱讀效果是比較明顯的,符合解決當前學生思維邏輯不強、認知不足等問題,值得后續持續推廣。
參考文獻
[1]鄧迎春.運用思維導圖指導小學高年段學生的整本書閱讀實踐探析——以冒險小說《黃花梨棋盤》教學為例[J].語文課內外,20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