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榮

[摘要] 習思課堂是以培養擁有高階思維的學習者為宗旨,以構建激勵學生主動思考的動力體系、促進學生學會思考的策略體系、優化教師設計問題的方法體系、提升學生解決問題能力的實踐體系為主要抓手,力求引導學生通過預疑提問、商討理問、共學解問、延學再問等方式,促進思考,實現“習”與“思”的深度融合,建立習思相長的語文教學范式。
[關鍵詞] 小學語文;高階思維;習思課堂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版)》中指出,語文課程要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提升思維品質,重視高階思維的培養。在以知識為本到素養為本的教學變革中,培養學生的高階思維越來越成為一線教師關注的焦點。筆者立足小學語文學科需求及語文實踐,通過構建習思課堂,促進學生思維生長,提升學生的思維素養。
一、小學語文高階思維的意蘊
思維能力是指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聯想想象、分析比較、歸納判斷等認知表現,主要包括直覺思維、形象思維、邏輯思維、辯證思維和創造思維。依據布魯姆六層次目標分類理論及鐘志賢高階思維觀點,我們認為,在語文學習過程中,學生運用聯想和想象豐富自己對作品的感受和理解,分析比較、概括歸納、評價鑒賞、梳理探究基本的語言現象,以讓思維更深刻且具有批判性和創造性,這就是語文學科所特有的高階思維。
本文研究的小學生高階思維是指向高認知、深思考,并形成獨立見解的思維活動。具體指語文學習過程中體現的高階思維形式,包含指向解釋文本的提取信息的整合思維、解讀內涵的深度思維、對比聯系的比較思維;指向寫作的舉一反三的遷移思維、結構表達的邏輯思維、生動表達的形象思維;指向批判閱讀的思辨思維等,其核心都指向培養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指向高階思維的“習思課堂”建構
學生思維發展路徑的落腳點最終在課堂。但是,筆者在對我校70節語文課進行調研、分析以后發現,課堂中依然存在這些問題:教學多以問串講,牽引痕跡重,學生較被動;提問與思考沒有挑戰性,學生缺少精氣神;言語實踐活動較少,學生缺少真實的思考體驗。長期處于思維“亞健康”的課堂生態中,學生缺少主動思考的意識、探究的熱情和自主建構的能力。如何改善這種語文課堂學習的狀態,促進學生主動地“思”、深入地“思”、快樂地“思”,實現發展思維、提升學習能力的目的呢?
從筆者的研究來看,最根本的問題是從教到學的轉變。只有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重視,實現以學為中心的課堂,思維才能真正得到發展。基于這樣的思考,筆者與所在課題組進行了“指向高階思維的‘習思課堂模式研究”,旨在落實2022版新課標發展思維的理念,結合語文課堂,激發學生思考的興趣,促進學生思維生長,提升學生的思維素養,構建樂學愛思的課堂新樣態。
1.“習思課堂”的內涵
習思課堂之“習”,有三重含義:其一,預習(前置自主學習);其二,習得(自主建構);其三,溫習(積累拓展),這三者都指向學生的自主建構學習能力。習思課堂之“思”,有兩重含義:其一,引發問題的思;其二,解決問題的思,這二者都指向學生問思能力的提升。
習思課堂是以培養擁有高階思維的學習者為宗旨,以構建激勵學生主動思考的動力體系等為主要抓手,力求引導學生預疑提問、商討理問、共學解問、延學再問,聚焦問題,引發思辨,促進思考,實現“習”與“思”的深度融合,建立習思相長、自主建構的語文教學范式。習思課堂的“習”與“思”,最終實現在提高學生語用能力的同時,發展和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一方面通過“習思”活動,引導學生自主預習課文,習得語用技能,溫習積累語言,提升言語智慧。另一方面,通過有目的、有層次地引導學生在問題的發現、梳理、探究、解決等過程中,經歷思維過程、優化思維形式、促進思維進階、發展高階思維,使學生的思維從膚淺走向深刻,從混亂走向清晰,從鈍拙走向靈活。
2.“習思課堂”的特點
指向高階思維的習思課堂是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以學生為主體,以學習為中心”是習思課堂的主體觀。學生的自主性與能動性是習思課堂的重要關注點。習思課堂變教為學,讓學生更多地經歷發現、構想、抉擇、評價、創造,自主探究語言形式,遷移語言范式,建構思維框架,實現自能生長。學生的質疑、商討、合作、探究等學習過程是課堂的主體性活動,教師的引導融入學生學習過程中,只是引發習思活動的條件或手段。習思課堂突出了“先習后問,以問定教”“學為中心,教為不教”的理念,是有能動學力、探究活力、思維張力的學堂。
指向高階思維的習思課堂是以問題為核心的課堂。蘇霍姆林斯基曾指出有經驗的教師總是在課堂中從疑問和驚奇出發,并以此培養學生的思維。習思課堂中,問是關鍵,預習中的提問是先導,課堂上梳理出來的“問”是驅動,引領“思”走向深處,促發“學”的發生。在這個過程中教材的問題是基礎,學生的問題是起點,教學的問題是凝煉學生和教材的問題而產生的核心問題。教學的問題應適合學生的需要,是指向發展學生高階思維的問題。指向高階思維的習思課堂是以解決復雜問題為核心,學生自主、協作、探究的課堂,是符合建構主義理念的,培養高階思維的課堂。
指向高階思維的習思課堂是追求靈動課堂文化的思維學堂。這里的“靈動”一是指知識建構、素養導向、立德樹人的課堂靈魂;二是指問題情境與教學活動相適應,不斷生成新教學范式的靈活;三是指師生樂學善思,因習思課堂自能相長的靈氣。
3.“習思課堂”的范式
課題組聚焦高階思維,在習思課堂的教育改革實踐中,建構了基于課前—課中—課后的“讀與思—學與思—習與思”的教學范式,即課前讀與思——預疑提問;課中學與思——商討理問、共學解問;課后習與思——延學再問。
課前讀與思——預疑提問,這是精心設計的前置性學習。通過“讀思單”,為學生的自主預習提供支架,領學導航,引導學生聯系自己的知識經驗,對新的學習內容進行閱讀,展開有層次的思考。在此基礎上還要有針對性地引導學生探究質疑,為后續課堂學習中成為帶著困惑的學習者做好策略指引的準備。
課中學與思——商討理問、共學解問。課始,先讓學生分享預習成果,呈現在自主預習中針對學習困惑或文本特色所提的問題,然后對全班同學的問題進行分類梳理、整合優化,通過層級分解或集體商討,將學生問題、教材問題、教師問題加以整合,并轉化為提綱挈領的教學核心問題。接著聚焦核心問題,展開協作探究,進行學習實踐。學生能自己解決的問題就讓學生自己解決,而學生集團隊之力仍無法解決的重難點問題,教師可提供適切的支架,與學生一起深入討論,在教師的追問中引發學生思維碰撞,深化理解,最終形成高階認知。
課后習與思——延學再問。課終,將課堂生成的新的思維點作為“延學”主題,激勵學生通過多種合作方式,把生發的新問題或課前預習過卻仍未解決的問題往更深處探尋,鼓勵學生搜集更多的學習資源,通過發散思維來解決問題,獲取更多的學習收獲。
三、指向高階思維的“習思課堂”的實踐方略
習思課堂的實踐中,課題組發現了阻礙學生高階思維發展的兩大難點和關鍵點,一是核心問題的設計;二是在解決問題過程中,教師的引導方法如何匹配并助力適切的支架設計。經過反復研究,針對不同學段學生的語文學習規律和思維能力培養的要求,課題組初步進行了一些探索,形成了一定的共識。
1.核心問題的設計
指導學生學會發問。在教學中我們發現,學生在完成“讀思單”中提出問題這項任務時,往往不是基于深度思考,而是為了提問而提問,這會導致提出的問題沒有質量,通常是形式化的假問題。為此,教師要從激發學生提問的內在動機和探究欲望入手,通過三個步驟完成指導:發現問題——設置情境,激發提問意識;提出問題——聚焦要素,引領提問方向;檢索問題——優化整合,理出重要問題。詳見下表:
精準提煉高質量的核心問題。高質量的核心問題往往指向文本語言的核心內容和思維之核,能夠引領學生一步步發現文本語言和形式的秘密編碼,達到“入乎其內得其意,出乎其外得其言”的至高境界,讓言意兼得(語言的建構與運用)水到渠成。指向高階思維的核心問題設計首先要直指文本的核心思想、主題或情感,其次要指向語言的建構與運用,其解決過程最終要指向小學語文高階思維。依據這三條核心原則,可以把學生的散點問題進行串聯,然后整合教材問題和教師深度研讀的問題,并對這些問題進行篩選、排序、優化,組成一個環環相扣的且能循言明意、知意立言的問題群,在生生對話、師生對話的過程中生成一個能夠提綱挈領的核心問題。這個核心問題應簡潔明了,表述準確清晰。
為引導教師不斷反思總結,以提高設計核心問題的主動意識和能力,課題組創造性設計了“優質核心問題自我評估表”,從情境性、挑戰性、高階性、開放性、深刻性、靈活性等幾個維度為教師的自我評價提供參考。
2.解決問題的適切支架設計
習思課堂中,我們常常發現當學生的思維受阻時,教師要么束手無策、一筆帶過,要么喜歡用概念性的語言口授指導,而學生往往不能很好地接受。如何突破這個瓶頸就成了習思課堂亟待解決的問題。
布魯斯所著的《高階思維培養有門道》給了我們很大的啟發,書中提到圖形組織器可以展開高階思維。圖形組織可視化的特點可以讓學生不能立刻理解的思維點變得更加直觀,它就像一支畫筆引導學生在頭腦中繪制畫面,吸收和處理文字信息,并按照全新的方式將信息整合架構,生發出思維的新路徑,從而突破阻礙,形成自己的思考。
課題組把圖形組織的理念引入習思課堂,作為突破思維難點的潛航器,引領學生沉潛到語言文字深處,引領課堂向思維更深處漫溯。基于小學語文高階思維的相關內容,課題組創設出屬于自己的圖形組織器,引領組內教師在習思課堂中深化使用和創造性加工。
3.習思課堂的評價
習思課堂基于語文高階思維的維度,主要從學生狀態和教師表現兩個方面制定評價指標。課堂評價遵循兩個原則:一是學為中心、學大于教的硬性規定;二是多元評價的彈性。通過學與教的評價比例,調整師生地位,引導教師務必落實“學為主體”的理念。各學段根據實際情況靈活調整評價框架,形成更加適切的評價量表,從而更好地服務于習思課堂的導向作用。
習思課堂是面向未來的高階思維課堂。通過研究,我們相信每個學生都能學會思考,愛上思考,我們想通過這樣的課堂讓學生做好迎接這個迅捷變化世界的準備。創造好的習思課堂是我們不懈的追求。
[本文系2020年安徽省教育科學研究項目“小學生語文高階思維能力培養路徑的研究”(項目編號:JK20152)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江偉英.培養高階思維能力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初探[J].課程教學研究,2014(04):29-33.
[2]趙康.教育目標分類的發展與教育價值研究[J].新課程(下),2015(01):4.
[3]俞柯飛.以高階思維能力培養為目的的小學語文教學探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9(07):60.
[4]張燕.小學語文課堂對學生語文高階思維能力的培養探究[J].新課程,2020(25):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