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核心素養下的高中美術教學,在教學理念、方式方法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改變,更加重視學生鑒賞能力以及審美能力的培養。鑒賞體驗式教學需要從學生的學習體驗入手,重點提升學生對美術作品的鑒賞能力,進一步凸顯鑒賞教育、審美教育以及體驗教育的重要價值,在原有的課程教學基礎上對教學結構進行優化與完善,這對高中美術教師來說是一項非常大的挑戰,對他們的教學技能以及審美能力等都提出了較高的要求。文章基于核心素養背景,對高中美術鑒賞體驗式教學進行了詳細的探析,提出了具體的教學策略,以供參考。
【關鍵詞】核心素養;高中美術;鑒賞體驗
【基金項目】本文系臨夏州教育科學規劃課題成果,課題名稱為“核心素養背景下臨夏州少數民族地區高中美術鑒賞體驗式教學研究”,課題編號為LX[2020]GH013。
作者簡介:孔瑞娜(1987—),女,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永靖縣永靖中學。
美術鑒賞體驗式教學將關注點放在了學生的體驗感受以及情感需求方面,教師要根據高中美術學科的教學要求,重視作品賞析教學以及體驗教學,提升學生相應的感知能力。但是在以往的高中美術鑒賞體驗課堂上,教師講得比較多,且很多都是理論性的知識點,學生的自我體驗和感受比較少,學生長期處于被動狀態,在課堂上沒有主動權,思維能力得不到鍛煉,這違背了素質教育的要求。因此,基于核心素養的高中美術鑒賞體驗式教學,應該將重點放在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上,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讓學生真正參與到鑒賞與體驗中,在鑒賞與感知的過程中得到能力的強化和提升。
一、高中美術核心素養與鑒賞體驗式教學分析
(一)高中美術核心素養及其作用
1.高中美術核心素養
高中美術核心素養是指學生在學習實踐的過程中需要具備的能夠適應未來成長、社會發展的思維與能力。高中美術學科核心素養包括圖像識讀、美術表現、審美判斷、創意實踐和文化理解五個方面。圖像識讀素養要求學生在美術學習中了解美術材料、美術繪畫技法以及語言表達;美術表現要求學生在理解作品的同時,能夠創作出有深度的藝術作品;審美判斷要求學生學會對美術作品與藝術形式從審美角度進行判斷;創意實踐要求學生在進行美術作品創作時,根據自己對作品的理解,進一步創造新語言與新風格;文化理解要求學生對中國傳統美術文化以及世界美術文化都有一定的研究,并尊重各國的藝術語言。美術學科核心素養的要求能夠使教師的教學目標更加清晰,教師要轉變傳統的重知識、重技法的教學思想,重視培養學生的美術學科核心素養,轉變學生對美術學習的傳統理念,讓學生學會主動學習,并積極反思學習內容,能夠用藝術的手段解決美術問題[1]。
2.高中美術核心素養的作用
美術學科核心素養強調了美術與生活之間的聯系,所以學生在學習美術知識時,不僅要學習理論知識,同時要將美術知識運用于實際生活中,學會用美術知識來解決生活中的問題,真正實現學有所用。美術學科核心素養具有整體性特點,其各要素之間既是獨立的,同時又相互聯系,形成一個整體,需要教師在美術教學中進行綜合考量,以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提高教學效率。在美術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能夠讓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用整體的方法學習美術,從學術研究的角度去鑒賞美術作品,同時學會聯系與比較知識內容,提高審美能力。美術核心素養培養對學生的視覺綜合能力的提高有一定的促進作用,圖像是美術作品的基本形式,而圖像需要依靠視覺進行識別,其理解方式與文字、公式、聲音、動作等存在一定區別,所以學生在學習中需要運用視覺能力進行分析,再用心感受,以理解美術的相關知識。因此,對于美術學科而言,基于核心素養進行教學,能夠更好地實現學生美術綜合能力的提高。
(二)高中美術鑒賞體驗式教學分析
1.鑒賞體驗式教學模式特點
高中美術鑒賞體驗式教學,是讓學生在實際操作的過程中理解知識的教學方式。這種體驗式的教學模式區別于傳統的美術教學模式,更注重學生在實踐以及學習中的切身體驗、感受,強調讓學生主動學習,教師只需在課堂上進行適當的引導即可,將課堂的主動權讓給學生,讓學生獲得更好的學習體驗。并且鑒賞體驗式教學模式更注重學生的學習過程,否定教師直接傳授知識的教學行為,需要教師在教學中幫助學生理解知識。因此鑒賞體驗式教學模式可以說是實現學生內在發展的教學模式。教師應在鑒賞體驗式教學中做好引導者的角色,為學生提供充足的體驗時間。
2.鑒賞體驗式教學模式應用目標
鑒賞體驗式教學模式的應用,是建立在理論研究的基礎上的,主要是引導學生親身接觸和感知事物,領悟知識,并對其進行驗證,這些需要通過學生自主地完成賞析、情感與知識的合一以及教學實踐的創新來實現。鑒賞體驗式教學強調學生情感方面的感知,美術作品賞析與體驗的結合,可以讓學生在討論作品、分享經驗、歸納與總結的基礎上習得知識,提升能力。在參與鑒賞體驗式教學活動的過程中,學生通過親身體驗,利用感官、觸覺、視覺等將獲取到的直觀感受傳遞到大腦,并在自己的內心深處形成深刻的記憶以及自己的認知。
二、影響鑒賞體驗式教學模式應用的因素
(一)對美術鑒賞課程的認知不足
受應試教育理念的影響,家長、教師將關注點過多地放在了學生成績的提高上,而美術作為“副科”,在高中教學中并不受重視,處于邊緣化的地位。而提到美術鑒賞課程,教師和學生對其的印象較刻板、機械化,認為美術鑒賞課程主要是感知與了解美術作品背后的故事。而大多數教師在美術鑒賞課上都是通過理論傳授的方式,將這些內容傳授給學生,雖然學生獲取了作品的相關知識,并對作品進行了感知和解讀,但這只是達成了知識目標,學生的情感與認知目標并沒有達成。可見,教師和學生對美術鑒賞課程的認知不足,致使美術作品中的美并沒有被學生挖掘出來,這對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造成了很大阻礙。
(二)教學方式簡單
核心素養下,單一的教學方式的弊端尤為突出,鑒賞課堂上教師“一言堂”的現象非常明顯,學生被動接受的知識與自己的需求并不匹配,課堂氣氛沉悶,學生的學習體驗感較差,嚴重地影響到了學生自身學習動力的提升[2]。要想解決這一問題,教師就要避免教學出現形式主義的情況,豐富和完善教學方法,在鑒賞課堂中盡可能地加入一些有趣的活動,讓學生親自感受,親身體驗,主動獲取知識,這樣有利于學生取得預想的學習效果。
(三)教學內容不貼近生活
高中美術教學在教學結構方面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高中階段對鑒賞教學和綜合評價是非常重視的,強調課程的趣味性和實用性。但是目前高中美術鑒賞課程趣味性不足,學生學習的意愿并不強烈。高中一年級以鑒賞內容為主,二年級以表現內容為主,這兩門課程之間的銜接不到位,不夠貼近現實生活,存在脫節現象,所以學生在鑒賞課堂中對知識點的理解不夠透徹。
三、核心素養背景下高中美術鑒賞課程的教學策略
(一)應用情境體驗式教學法
情境體驗是鑒賞體驗式教學中非常有效的方式,教師可以通過調動學生內心的情感因素,讓學生去體會作品中的韻味,以此來提高學生對作品的情感認知。情境可以是真實的,也可以是教師在課堂上創設出來的。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教師要善于創設相應的情境,讓學生進行感知和體驗。比如,在教學“中國民間美術欣賞”這一單元的內容時,教師就可以組織學生去當地的博物館、藝術館以及民間展覽館等近距離地欣賞美術作品,了解作品的創作方法、色彩、造型等多個方面。在真實的情境下欣賞民間美術作品,可以將學生與美術作品之間的距離拉得更近,加深學生對作品以及相關事物的感受。而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則可以借助多媒體設備進行作品展示,激發學生主動探索的欲望,豐富學生的體驗感。
(二)采用任務主導的教學方式
鑒賞體驗式教學模式強調學生的體驗和感受,但是高中生的能力和經驗比較有限,需要教師科學引導,幫助學生明確具體的學習目標,避免學生浪費過多的時間,影響體驗的效果[3]。因此,在開展鑒賞體驗式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運用任務主導的教學方式強化學生的學習體驗感。以“中國古代山水畫”這一部分的教學為例,教師可以組織學生以古代山水畫為中心展開賞析。筆者以范寬的《溪山行旅圖》為例,先為學生布置學習任務,增強學生體驗的針對性。教師在任務的布置上要講究方式方法,體驗的內容要有一定的范圍,做好規劃。筆者布置了三個思考任務:1.這幅作品中哪里最能夠體現高山仰止;2.能否在畫作中找到作者范寬的題款;3.作品給人的感受如何,從何處看出。學生根據筆者布置的任務對作品進行賞析,而筆者借助多媒體設備展示作品,插入一些可以放松心情的輕音樂,并觀察學生的任務完成情況。有的學生在課本上寫下自己的理解,有的學生則根據自己的理解繪制圖畫。在課堂的后半部分,筆者與學生對以上三個任務進行了交流和探討。學生對作品的整體感受和認知是正確的,部分學生可以從細節處感受到作品磅礴的氣勢,感受墨色的渾厚和濃重之感,仿佛身臨其境,但有的學生理解效果欠佳,還需要教師的指導。
(三)采用探究式教學方式
核心素養下的高中美術教學強調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所以教師要多給學生學習和探究的機會,重視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讓學生親自參與到美術作品的賞析以及體驗中,獲得真實的體驗和感受,這樣才能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還是以《溪山行旅圖》的教學為例,為了強化學生的體驗感,在引導學生探究之前,筆者先明確自己設計的學習任務與本節課的學習主題是否存在偏差,在組織學生以小組合作的方式完成任務時,判斷學生探究與體驗的重點是否緊緊圍繞教學內容[4]。在學生參與體驗和探究之后,筆者與部分學生進行了對話,目的在于判斷哪些地方需要改進。教師通過這樣的方式,能使探究的主題更加明確,為學生提供較大的學習空間,讓學生獲得良好的體驗。
(四)采用巧妙的教學引導方式
高中美術鑒賞體驗式教學模式的應用不僅考驗教師的教學能力,也考驗教師教學的靈活性,教師要提高自身多方面的素養和能力,以強化學生的學習體驗感。學習體驗具有特殊性,而學生之間存在差異,每個學生的體會和感受都不同,這就需要教師對此進行合理的把控,并在發現問題后給予科學的指導[5]。比如,在欣賞作品時,學生難以感知作品的情緒,此時教師應該詢問學生的體會和感受并對其進行引導,這對于讓學生形成對作品的正確認知和價值觀,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等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結語
高中美術鑒賞體驗式教學側重于學生的體驗以及具體的感受,所以教學活動的開展要有層次性,教師要改變以往單一的作品評價的方式,在評析作品的基礎上對作品背后深刻的文化內涵以及精神世界進行深入的挖掘,并運用多種教學方式開展鑒賞體驗活動,強化學生的體驗感,在拓展學生美術鑒賞思維的基礎上,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提升。
【參考文獻】
[1]傅智琪.認知與實踐并存 體驗與探究共進:基于核心素養的高中美術鑒賞教學中研究性學習方式的開發與運用[J].中學教學參考,2021(21):13-15.
[2]丁寧.體驗式教學在高中美術鑒賞課中的探索與實踐[J].新課程(下),2019(11):162.
[3]陳洲蘭.基于核心素養的高中美術鑒賞教學策略探討[J].百科論壇電子雜志,2020(24):680.
[4]吳勝景.基于核心素養的高中美術鑒賞教學設計:以中國書畫模塊的山水畫為例[J].教師博覽(科研版),2019,9(03):4-7.
[5]冼賢.感受與體驗、探究與思辨的美術課堂模式:高中美術鑒賞課《培養審美的眼睛》觀課有感[J].美術教育研究,2018(12):158,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