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英杰
摘 要:體育教育是素質教育的有機組成部分,體育教育的目標不是讓學生掌握更多的運動項目,而是要引導學生結合自身的身體實際狀況選擇適合自己的鍛煉方式,進而增強身體素質。由于每個學生的運動能力與素質都不盡相同,需要高中體育教師采取分層教學模式,推動所有學生都能尋找到適合自己的運動方法。文章從分層教學法的內涵與原則著手,指出了分層教學模式對于高質量體育教育的價值,并詳細論述了如何通過分層教學來實現體育教學的高質高效。以此實現因材施教的教育目標,促進學生的個性化成長,改善每位學生的身心健康。
關鍵詞:高中體育;分層教學;有效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96?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文章編號】1005-8877(2022)18-0185-04
Implement layered teaching to improve the effect of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ing in high school
BAI Yingjie (Lixian No.1 Middle School, Gansu Province,China)
【Abstract】Physical education is an integral part of quality education. The goal of physical education is not to let students master more sports, but to guide students to choose suitable exercise methods according to their actual physical conditions, so as to enhance their physical quality. Since each student's athletic ability and quality are not the same, high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s need to adopt a layered teaching model to promote all students to find their own sports methods. Starting from the connotation and principles of the stratified teaching method, the article points out the value of the stratified teaching mode for high-quality physical education, and discusses in detail how to achieve high-quality and high-efficiency physical education through stratified teaching.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educational goal of teaching students in accordance with their aptitude, promote the individualized growth of students, and improve the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of each student.
【Keywords】High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Stratified teaching; Effective strategies
每個學生都是鮮活的個體,自身的實際情況不盡相同,具體到高中體育學科,每位學生的運動基礎與能力不盡相同,如果教師在開展體育教學的時候不加以區別,會出現一部分學生“吃不飽”,另一部分學生“吃不下”的現象,不利于學生的整體發展。正是在這個背景下,要求高中體育教師能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采取分層教學模式,盡可能地為每一層次的學生都制訂針對性的教育計劃,推動學生在量身定制的體育教學過程中感受到被尊重與理解,并在適合自己的教學過程中提高運動的熱情與技能。
1.分層教學模式概述
(1)分層教學模式概念
分層教學又稱為分組教學,是一種根據學生現有認知水平、能力水平和潛力傾向等判斷標準將學生分為若干層級,進而制訂差異化的教學計劃、教學目標、教學過程、教學評價等。這種教學模式契合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符合“一個都不能少”的教育理念。具體到高中體育學科,也需要采取分層教學模式,需要體育教師結合學生的身體素質基礎、體育運動能力、性格特點等元素,將班級學生科學地分為若干個學習層級,針對不同層級的學生實施針對性的運動項目,開展個性化的運動評價,讓所有學生都能得到適合自己的體育教育。
(2)高中體育教學現狀
首先,高中體育教學形式單一。高中階段迫于高考壓力,不少高中對體育課程建設缺乏重視,開展體育課程無法脫離傳統課堂被動教學的狀態。甚至還有些高中取消體育教學課,用文化課替代,教學形式枯燥乏味,無法依據學生的興趣開展教學。由于學生長時間接受這種教學模式,對教學活動感到乏味無趣,進而難以保障體育課堂的教學效果。高中體育教學課程開設的目的是鍛煉學生健康的體魄,掌握相關體育項目技能,為此,豐富體育教學模式,對于增強學生的體育學習意識,強健體魄尤為重要。
其次,學生興趣不足。高中階段由于教學壓力加大,學生的注意力往往集中在文化課學習上,對體育課程的教學活動不僅沒有時間關注,更多的是興趣不足。不少學生對高中體育課程存在抵觸心理,不愿參與體育教學中來,在此情況下,不少學生的健康及體質水平直線下降,出現近視眼、含胸、駝背等青少年發育問題。不但影響高中體育教學效果的提升,同時難以滿足新時代下對高中體育教育的要求。
最后,課堂評價制度不完善。在高中體育教學過程中,不少高中缺乏對體育課程的評價制度管理,通常體育課只是給學生講述體育技能,并不關注教學質量及學生的體能。導致學生對體育課程的學習停留在表面,不能獲得深層次學習,這對高中生的身體素質培養極為不利。
(3)分層教學法在高中體育教學實施的依據
首先,學生分層。學生分層是分層教學法中較為常見的分層方式,在學生群體中分層,是教師對學生的體能、體質等眾多方面進行深入了解,依據科學的分組理論,對學生實施分組教學。為了突出分層教學的重要價值,并確保分層的合理性和準確性,要求教師在分層教學時制訂詳細的分層教學計劃,真正讓不同層級的學生接受有效的指導訓練,從而提升學生的學習水平和技能水平。
其次,目標分層。目標分層的方法是依據教學內容,對教學目標進行分解,設置不同的教學目標層級,確保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實現自身技能水平的提升。可以將教學目標設定為三個目標難度:第一層設置為簡單,依據高中階段體育教學目標,制定較低難度的教學分層,這一層級重點傳播體育基礎知識和運用技能,幫助學生掌握運動規律,實現基礎性教學目標。第二層設定為中層,體育教學目標的中層教學內容包括提升學生身體綜合素養,幫助學生從低級別水平向中級運動水平提高,更為全面地掌握體育知識及體育技能。第三層為拔高層,這個層級的學生相對于簡單和中層人數分布而言相對較少,更注重學生的運動知識深度和寬度的拓寬,以及學生運動潛能的挖掘。按照目標分層教學工作的理念,對接受一般體育知識的學生劃分為第一層,對能夠正常完成體育教學任務的絕大多數學生劃分為第二層,對體育能力加強并具有創新性學習動能的學生劃分為第三層。為此,通過目標分層,讓每位學生都能尋找到適合自己的教學目標,在加強身體素質的同時,促進其身心發展。
例如,目標分層教學法運用在籃球課程教學上,首先對學生的籃球技能掌握情況進行細致了解調查。并將收集起來的數據劃分為三組,對完全不熟悉籃球運動技能及方法的學生安排在簡單組,對熟悉并掌握一定籃球技能的學生安排在中層組,對籃球技能突出并對該運動項目保持熱愛的學生安排在拔高組。分組完成后,實施課前設計的教學計劃,并根據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隨時對組內人員進行調整。對掌握籃球技能較弱的學生,采用循序漸進、由淺及深的教學方法指點教學,并與拔高組學生形成一對一訓練模式。讓籃球水平突出的學生幫助其他學生,共同提升籃球實踐教學效率。
最后,考核分層。顧名思義是根據考核標準制定分層教學目標,綜合高中體育測評內容,采用不同分數的分層教學法,在對學生進行考核的過程中,依據學生的表現制定合理的分層范圍。為此,教師提前做好準備,根據班級內學生的身體素質和高中課程標準,確定分層考核內容。通常,將考核內容分為高、中、低三個程度,根據不同層次的學生參與不同層次的考核。同樣以籃球為例,對于籃球技能水平較差的學生,完成低難度的考核,對于籃球技能水平中等的學生,完成中等難度的考核,對于技能水平較高的,完成高難度的考核。
2.分層教學模式對高中體育教育的意義
高中體育教育分層教學模式的采用,克服了“一刀切”的傳統教學模式弊端,可實現多層次、全方位的教育效果。
(1)有利于彰顯體育教學的價值
高中體育教學是素質教育的有機組成部分,教學的主要目標是實現學生身心健康成長,包括身體素質的增強、心理素質的鍛煉、人格魅力的塑造等。而現實中每個學生的身體素質、心理素質、人格魅力都不盡相同,對體育運動的駕馭能力及興趣愛好也不盡相同,在分層教學模式下,打破了傳統“一刀切”的教學桎梏,為每個層級的學生提供最合適的體育教育內容與形式,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2)有利于打造科學高效的課程體系
體育學科是高考科目之一,考查學生的主要內容是最基礎的體育運動,要求學生具備體育運動意識,這為高中體育教學指明了方向,要能立足體育高考要求,打造科學高效的課程體系。這一課程體系的核心要求是以學生為本,立足學生實際,這和分層教學模式異曲同工,所以在分層教學模式下可以打造更加科學合理的高中體育課程體系。
(3)有利于體育教育的高標準實施
體育教育是素質教育的一部分,體育教育不是單純的運動,不是單純地追求鍛煉效果,而是培養學生終身運動的意識與能力,要引導學生掌握適合自己的運動方式方法。在分層教學模式下,高中體育教師的教學評價不再是淺層次的成績,更多考查的是學生參與運動的主動性、積極性,關注學生在運動中感受到樂趣,在運動中實現身心健康成長,這也是體育教育的最根本內容與要求。
3.高中體育分層教學實施的原則
高中體育分層教學的實施不是教師的隨心所欲,而是需要把握一定的原則,根據既定的標準來開展,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原則是基于對學生運動情況全面了解掌握的基礎上,對高中體育教學實施的分層教學。只有對學生體育運動基本情況有一個全面、準確的認知,才能科學總結出班級學生之間的差異,并在此基礎上“對癥下藥”,根據學生的實際需求提供針對性的教學內容與要求。
(2)多元化教學
多元化教學工作的開展是在保留分層的基礎上,通過細致了解學生的身體素質測試高低或者運動技能掌握狀況來開展的多樣化教學模式,包括學生的運動能力、運動意識、興趣愛好、性格特點等,采取多元化評價,這樣才能實現最科學的分層,也才能保證最恰到好處的教育。同時對分層教學的內容、目標、評價等元素也要多元化,讓整個分層教學變得豐富多彩,這樣才能激起學生運動的熱情、提高運動意識、增強運動能力。
(3)遞進原則
分層不是分割,每個層次之間需要建立聯系,也就是不同層次之間建立了升降通道,這樣低層次的學生通過努力可以到上一層次,同樣上一層次的學生因為某些原因也可能進入下一個層次。所以,高中體育教師在實施分層教學模式的時候,要科學設置分層,要能建立健全分層動態調整機制。這一調整既包括分層標準的革新,也包括分層教學內容、目標、評價等方面的重構。這樣既能推動教學整體向上,也能促使學生積極地展示自身的閃光點。
4.分層教學模式在高中體育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1)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新時期教育理論認為只有發揮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才能實現教學成效高質高效,為此,高中體育教師要想方設法地激發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熱情,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體育運動中,而分層教學模式可以很好地實現這一目標。在分層教學模式下,學生被分為若干個層級,每個層級的學生都會得到最合適的運動內容、鍛煉要求、訓練目標以及教學評價,這樣每個學生都能感受到被理解、被尊重,對教師的教學計劃也會積極支持,愿意發揮自己體育教學主體地位的作用。
例如,在“足球”教學活動開展的時候,筆者首先基于對班級學生運動素質分析的基礎上,將他們分為三個層級,第一層級是運動能力非常強且熱愛踢球,第二層級是運動能力很強但是平常很少踢球,第三層級是運動能力一般對足球也沒有特別的愛好。接著筆者制定了三種針對性的教學方案,主要體現在教學的難度與過程上,第一層級的學生需要掌握踢球的技能,并且能組織足球對抗賽。第二層級的學生需要掌握踢球的技巧,并且能和同層級學生相互切磋,強度不需要太大。第三層級的學生需要掌握最基本的踢球動作,能獨立完成教學大綱要求的內容。如此分層地實施教學,便將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顯現了出來,突顯了學生的主體性,提高了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積極性,從根本上促進了體育教學效果的提升。
課堂教學主體地位的突顯,最主要的動力是學生的思想與心理,所以,高中體育教師在分層教學模式中,要善于抓住學生的個性特點,滿足學生的心理需求,做到分層教學不流于形式,緊扣其根本原則。
(2)因材施教,實現學生個性化成長
分層教學的關鍵是切合學生需要,目標是滿足所有學生的個性化需求。對高中體育學科而言,學生的運動素養良莠不齊,這就需要教師能巧用分層教學模式,針對不同層級的學生采取個性化的指導。尤其是體育特長生和后進生,需要教師及時跟進、及時指導,使特長生能將自己的特長項目發揮到極致,也使后進生的體育運動綜合能力得到針對性的發展。
例如,在長跑的訓練教學中,筆者發現班中有幾個學生的耐力素養、體能素質非常好,也熱衷于長跑。這時,筆者指導他們如何在長跑中調整節奏感與規律性,幫助他們逐步突破自我,更進一步地提升長跑的成績。但同時有幾個女生不愿意長跑,教師要細致分析原因,適當降低對她們的要求。針對這部分學生僅以常規性要求為主,并且組織班級女生集體長跑,開展追逐跑、計時跑等教學方式,以此減輕她們的心理壓力,幫助她們完成教學大綱的要求,逐步提高這部分學生的長跑素養。
(3)開展分層評價,滿足學生的心理需求
高中體育教師對學生的運動考查不能采取“一刀切”的評價標準,而是要結合分層教學模式的內容,采取分層評價標準,也就是針對不同層級的學生要有與之對應的評價內容。這樣的評價模式可以提高學生的成就感與獲得感,會激發他們更加高昂的訓練熱情。為此,高中體育教師要針對不同的運動項目制定分層評價標準,分別確定不同層級學生需要實現的訓練目標,這樣就能保證每一層級的學生都有適合自己的訓練要求,只要努力就能實現目標。這種評價可以激發學生的運動熱情,會帶給學生更強烈的滿足感。
例如,筆者在制定“籃球”運動評價標準的時候,針對班級學生的籃球運動能力,將學生分為三個考核層級,第一層級要能完成對抗賽,能在比賽過程中展示自己的籃球運動技能;第二層級要能完成過樁運球,能進行簡單的攻防;第三層級要學會運球,并且能完成定點投籃。這樣三個層級的學生都有了適合自己的籃球練習目標,并且對善于挑戰的學生,可以積極要求從下一個評價層級進入上一個評價層級,實現籃球運動能力發展的可持續性。
教師在制定分層評價標準之前,需要對教學大綱深入研究,對該項運動進行科學調研。教師尤其要注意對后進生評價內容的制定,要避免在評價過程中出現諷刺挖苦的內容,以正面評價為主,多運用表揚、贊許、肯定的評價方式,少一些否定評價,幫助學生建立積極的運動心理狀態,激發他們參與學習的熱情。
5.結語
綜上所述,高中體育學科是學生身心健康成長的主陣地,肩負著體育教育的光榮使命,而分層教學模式可以有效實現上述目標。這一模式可以實現體育教學的深入推進,可以實現學生的個性化成長。教師在實施這一教學模式的時候還需要把握原則,堅守要求。要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以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要因材施教以實現學生個性化成長,要開展分層評價以滿足學生的心理需求。從而提高體育教育的效果,促進學生身心得以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馬妮.分層教學法在高中體育教學中的運用策略[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7(02).
[2]左興高.淺析分層教學法在高中體育教學中的運用[J].課程教育研究,2017(08).
[3]宋輝.分層教學法在高中體育教學中的運用探析[J].體育世界(學術版),2019(05).
[4]李莉莎.分層教學法在高中體育教學中的應用[J].體育世界(學術版),2019(04)
[5]馬鋒.基于生本理念的高中體育分層教學分析[J].新課程,2021(23).
[6]趙翔.分層教學法在高中體育與健康教學中的應用策略[J].家長,2021(26).
[7]王琪.高中體育分層教學策略探究[J].文存閱刊,2020(09).
[8]鄧云鋒.分層教學法在高中體育教學中的有效運用探索[J].成才之路,2021(19).
[9]楊猛.淺析分層教學法在高中體育教學中的應用策略[J].天天愛科學(教學研究),2021(11).
[10]后德元.高中體育教學中的分層教學實施途徑探究[J].百科論壇電子雜志,2020(11).
[11]馬起山.高中體育分層教學的實施策略探析[J].當代體育科技,2019(32).
[12]梁杰.分層教學,整體提升 ——淺談高中體育分層教學策略[J].新課程(下旬),201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