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幼兒園區域活動質量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與初步應用

2022-05-30 09:12:13王萍陳萬針
學前教育研究 2022年12期
關鍵詞:區域活動

王萍 陳萬針

[摘 要] 區域活動作為幼兒園教育的主要形式與途徑,對幼兒身心健康發展具有重要價值。對區域活動質量進行評價是促使幼兒園教師進一步重視和提升區域活動教育質量的重要手段。然而,當前并無專門針對區域活動的質量評價指標體系與工具。為彌補此不足,本研究在運用文獻分析法、問卷調查法和訪談法構建幼兒園區域活動質量評價初始指標的基礎上,采用德爾菲法對指標體系進行了兩輪修訂,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計算了各指標權重,最后得到了由4個一級指標、17個二級指標、56個三級指標構成的幼兒園區域活動質量評價指標體系。通過把56項三級指標轉換為具體問題,本研究編制了《幼兒園區域活動質量現狀調查問卷》,在全國范圍內選取來自不同地區和等級幼兒園的教師、園長及行政管理人員共594名作為調查對象,邀請其以自評方式對所在幼兒園區域活動質量進行評價。結果顯示,調查對象所在幼兒園的區域活動質量總體達到合格水平,特別是環境創設質量尤為突出,不過區域活動中教師的支持和幼兒的表現質量均還欠佳;省級示范園的區域活動質量總體高于市級示范園,市級示范園的表現總體好于未評級園;城市園的區域活動質量高于縣城園,縣城園的區域活動質量高于鄉鎮園。這表明我國幼兒園區域活動質量整體水平仍有待提高,同時應著重關注未評級園與鄉鎮園的區域活動質量,縮小不同地區與等級幼兒園之間的質量差距,促進我國幼兒園區域活動質量均衡優質發展。

[關鍵詞] 區域活動;質量評價;指標體系;德爾菲法

一、問題提出

近年來,隨著幼兒園教育事業的快速發展,幼兒園教育質量日益受到世界各國政府的高度關注,為幼兒提供高質量的幼兒園教育已成為世界各國政府及社會的共同訴求,也是當前我國發展學前教育事業的新任務。幼兒園教育作為終身教育的奠基階段,其教育質量不僅關系到每個幼兒的終身發展,而且關系到每個家庭,甚至關系到祖國的未來和希望。2016年新修訂的《幼兒園工作規程》中指出:“提升保教質量是有效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展的基本要求。”[1]2021年教育部印發的《“十四五”學前教育發展提升行動計劃》中指出:“通過建立健全幼兒園保教質量評估體系,全面提升保教質量是發展學前教育的當務之急。”[2]2022年2月11日教育部頒布了《幼兒園保育教育質量評估指南》,旨在引導各地建立科學的幼兒園保育教育質量評估體系。[3]雖然目前暫無關于“幼兒園教育質量”這一概念的統一定義,但是大多數學者均認可幼兒園教育質量評價是“在一定教育價值觀的引導下,依據一定的評價標準和程序,對幼兒園的教育工作進行科學調查之后做出價值判斷的過程”,[4]具體由條件性要素、過程性要素、結果性要素三方面共同構成。[5]

目前關于幼兒園教育質量評價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評價定位、評價標準以及評價工具等方面。首先,在評價定位上,幼兒園教育質量是具有多維度、多方面的特征,這在幼教界已基本達成共識,即認為幼兒園教育質量評價包含條件性要素、過程性要素和結果性要素。[6][7][8]其中條件性要素涉及師幼比、班級人數、師資水平等,過程性要素包含師幼互動質量、環境創設、課程設置、家園溝通等,而結果性要素則涉及幼兒身心各方面的發展。[9]其次,在評價標準方面,世界各國為了提升幼兒園教育質量,促進幼兒身心全面發展,通過立法、頒布質量評估標準、成立質量監測機構、研制評估工具等方式加強對幼兒園教育質量的監控與引導,力圖以評估的手段來促進幼兒園教育質量的全面提升。如:美國全美幼教協會(NAEYC)于1984年頒布了《高質量托幼評價標準》,之后又頒布了《學前教育質量評級與提升系統》(QRIS);[10]英國的教育督導機構為教育標準局(Office for Standards in Education),主要負責對全國的教育機構進行監督、指導、評價與反饋;澳大利亞于2009年出臺了《早期教養國家質量框架》(NQF),負責對學前教育質量保障體系進行全方位的重構與革新;[11]德國于2002年研制并出臺了《兒童日托機構的質量標準:國家標準集》;[12]日本、新西蘭等國家也相繼頒布了相關文件。[13]自20世紀80年代起,我國在制定幼兒園教育質量評價標準方面也做出了積極的嘗試,如,各省市在解讀國家相關政策文件的基礎上陸續頒布了適宜本地區的幼兒園分級分類驗收標準。最后,在評價工具方面,國外學者從廣義的視角出發,在研制游戲活動質量的評估工具時,規定其評價內容包括環境創設、游戲材料的投放、活動時間的安排、幼兒的發展。[14]如,北卡羅來納大學學者編制的《托幼機構環境評價量表》(Early Childhood Environment Rating Scale,ECERS)及它的修訂版,包含空間與材料、師幼互動等多個要素。[15]弗吉尼亞大學學者編制的適用于師幼互動質量評估的工具——《課堂互動評估系統》均具有較高的信效度,能夠運用于不同的國家,其普適性較強,[16]且被驗證為評估幼兒園教育質量及師幼互動質量的有效工具。[17]我國學者在借鑒國外經驗、結合我國實際情況的基礎上,也逐步開始了研制幼兒園教育質量評估工具的嘗試,如,劉焱等學者在借鑒英美兩國的托幼機構環境評價量表的基礎上,研制了《幼兒園教育環境質量評價量表》;[18]之后,劉占蘭等學者在綜合考慮教育評估各要素的基礎上制訂了幼兒園教育質量評估標準;[19]還有學者研制了《中國托幼機構教育質量評價量表(試用版)》。[20]綜上可以看出,各國在探索幼兒園教育質量評估時切入點有所不同,因此所研制的評估標準與工具也有所差異,但其最終的落腳點都不謀而合,即保教質量應注重以幼兒為本、注重多方溝通與合作、尊重多元、尊重幼兒自主性。

區域活動作為幼兒園一日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因其體現個別化教育形式,以幼兒自主為特征,兼具游戲性和教育性等特征,從而在幼兒園實踐中得以普遍開展。具體而言,區域活動主要是指:幼兒園教師根據幼兒園的教育目標,為幼兒提供一定的活動空間和游戲材料,幼兒在豐富的環境中進行自由、自主的探索性活動和個性化學習。[21]由此可以得出,區域活動于幼兒身心發展的價值和意義主要如下:首先,區域活動基于幼兒的興趣與需要創設活動區、投放游戲材料,對激發幼兒學習與探究的內在驅動力發揮了重要作用;其次,區域活動為幼兒提供自主學習與探索的機會,使幼兒自主學習具有了可能性;最后,區域活動可以使幼兒園教師對每個幼兒的表現進行個別化的指導,從而實現每個幼兒在其原有發展水平上得到進一步的發展。[22]《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指出:“教育評價是了解教育對幼兒發展的適宜性和有效性,調整并改進教育工作,促進每一位幼兒發展,提高幼兒園教育質量的必要手段。”[23]由此可見,評價不僅有助于提升區域活動的開展質量,而且能更好地促進幼兒的發展。

關于幼兒園區域活動質量的評價研究主要包含在對游戲活動質量評價的研究之中。國外學者對幼兒游戲活動質量的研究往往從游戲活動的某一具體方面入手,如有學者研制的“愛做游戲的量表”,主要用于評估幼兒的游戲興趣。而我國學者則認為幼兒園游戲評價應該包含游戲環境創設、幼兒游戲水平、教師支持與指導等要素。[24]如劉焱的戶內游戲環境評價標準主要涉及環境的舒適度、活動區的名稱與結構、活動區的空間布局、區域游戲材料等。[25]此外,也有針對室內游戲環境研制的室內活動區評價表、[26]適用于幼兒園室內外游戲環境評價的量表。[27]如:針對游戲水平從“區域環境”“區域活動中的幼兒”“區域活動中教師的指導”“對區域的管理與保障”等四個方面出發制訂游戲等級量表;[28]針對師幼互動方面, 學者們往往借鑒或采用“課堂互動評估系統”(CLASS)研究師幼互動的質量。[29]

綜上可以看出,目前國外有關幼兒園教育質量評價和幼兒游戲評價的研究起步較早,也較為成熟。而我國在這一方面的研究起步較晚,目前仍處于較為薄弱的研究階段,研究成果也相對較少,具體表現為:可適用于實踐的評估工具數量較少、可操作性有待提升、信效度也有待檢驗等。同時,在已有的關于幼兒園教育質量評價的研究中并未凸顯區域活動質量評價的重要性,即使有也大多融合于“幼兒園課程與教學”“幼兒游戲環境評價”“師幼互動質量評價”之中,并未將區域活動予以單獨評價或研制專門適用于區域活動質量評價的指標體系。然而區域活動作為幼兒園一日活動中必不可少的活動,如若缺乏相應的指標體系,不僅會影響區域活動質量評估工作的有效開展,而且會直接影響幼兒園整體教育質量的提升,最終間接影響幼兒的身心健康發展。因此,研制或構建科學、合理,且適用于區域活動質量評價的指標體系迫在眉睫。基于此,本研究在綜合借鑒已有相關研究的基礎上,結合已有的關于區域活動質量評估工具的研制思路(大多采用定量研究或混合研究),綜合運用文獻分析法、訪談法、德爾菲法、問卷調查法等研究方法,將定性與定量相結合,力圖構建適用于評估幼兒園區域活動質量的指標體系。

二、研究方法

(一)文獻分析法

首先,本研究主要以“幼兒園教育質量評價”為“篇關摘”在中國知網(CNKI)上進行檢索,共檢索到361篇學術期刊、64篇碩士論文,以“幼兒園區域游戲評價”為主題詞在中國知網進行檢索,共檢索到91篇相關文獻。其次,以“兒童游戲評價”為主題詞在Web of Science進行檢索,共檢索到437篇相關文獻,從中選擇部分發表在代表性期刊(多為核心期刊)上的文章作為參考,自上而下式地探索幼兒園區域活動質量評價的相關要素,并在此基礎上明晰核心概念,總結研究現狀,為后續研究提供可靠的理論支撐。

(二)訪談法

為了進一步深入探索在實踐教學層面幼兒園區域活動質量評價的相關要素,依據開放式問卷調查結果編制訪談提綱。訪談內容均圍繞影響幼兒園區域活動質量的相關要素和區域活動質量評價的內容展開,如:您認為影響幼兒園區域活動開展的因素主要有哪些?您在評價區域活動質量時,主要從哪些方面進行評價?從開放式問卷樣本中抽取市級示范園資格及以上的9名幼兒園教師(大、中、小班各3名幼兒園教師)和3名幼兒園園長進行半結構化個別訪談,其訪談對象基本信息如下(見表1),訪談時間大約為35分鐘。在訪談過程中主要采取錄音和紙筆記錄相結合的方式記錄訪談內容,訪談結束后,在保留原始資料的基礎上將訪談錄音轉化為文本,為后續幼兒園區域活動質量評價指標的構建提供豐富、真實的原始資料。

(三)德爾菲法(Delphi Method)

德爾菲法是本研究中最為主要的研究方法,即運用德爾菲法對評價指標體系進行修訂。德爾菲法又被稱為“專家調查法”,主要是指按一定的程序,采用匿名的方式收集專家意見,之后經研究者的客觀分析,進行多輪征詢和反饋,最終使專家意見逐漸趨于一致,從而得出科學合理的預期結果的方法。[30]德爾菲法被認為是一種可靠的定性研究方法。[31]

1. 德爾菲專家的遴選標準

德爾菲專家的選擇是一個非常關鍵的環節,[32]專家的遴選直接關系到征詢意見結果的科學性和準確性。因此,在選擇德爾菲專家時需要考慮其專業背景、學術造詣、工作經歷和判斷力等因素,[33]并應是對研究問題有深入了解的“當事人”或者是“知情人”。綜上,本研究以專業背景、學術造詣、工作經歷等作為遴選專家的標準(具體見表2),從理論和實踐層面選取專家。專家咨詢結果分析顯示:專家權威程度Cr為0.875(>0.7),專家積極系數P為100%,表明本研究專家咨詢結果可靠。

2. 專家人數的選擇

對于德爾菲法專家人數的選擇,目前學術界尚無統一標準,不同學者對此看法不一。如一些學者認為,“專家人數一般為10~50人為宜”。[34]值得注意的是,隨著專家人數的增多,其征詢結果的準確性也就越高,但是其意見的收斂難度也就越高。因此,有學者指出:“專家人數過多,不利于數據分析和專家意見協調。”[35]當專家人數達到13人及以上時,誤差降幅不明顯。[36]基于此,本研究在選取專家時秉持科學性、全面性以及實踐性的原則,選取8名理論型和7名實踐型專家,共15名學前教育領域專家組成本研究中的德爾菲專家。(專家基本信息詳見表3)

3. 德爾菲專家問卷的編制與實施

為了征求專家對指標的劃分、指標內涵表述的意見,并對其合理程度進行評分,依據初步構建的指標體系編制第一輪專家意見咨詢問卷,問卷采用李克特五點計分法,具體為:“非常不合理”到 “非常合理”五個等級,依次計1~5分,得分越高表明指標的適切度越好。第一輪專家咨詢問卷于2021年8月15日至2021年9月27日實施,以網絡問卷形式發放(word版)。本輪共發放15份專家問卷,其中15份有效問卷,問卷的回收率和有效率均為100%,專家積極系數P=100%,表明專家組成員對本研究的參與積極性非常高。此外,由表4可知,第一輪專家總問卷的Cronbachs Alpha系數為0.976,表明本輪問卷信度較高。

在分析第一輪專家意見征詢結果并綜合專家意見對初建指標進行修訂的基礎上,編制第二輪專家意見征詢問卷,即對修訂后的各級各項指標的“重要性”予以評定,第二輪專家問卷仍采用李克特五點計分法,分為“非常不重要”到“非常重要”五個等級,分別計1~5分。第二輪專家咨詢問卷于2021年10月20日至2021年11月17日實施,仍以網絡問卷形式發放(word版)。本輪共發放15份專家問卷,回收有效問卷15份。第二輪問卷的積極系數仍為100%,第二輪問卷的Cronbachs Alpha系數為0.962,表明第二輪專家的積極性較高,問卷的信度較高。

(四)問卷調查法

1. 指標體系初步構建階段的開放式問卷

在區域活動質量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前期,為了進一步從實踐層面探索幼兒園區域活動質量評價的相關內容,在J省C市選取不同等級、不同辦園屬性的幼兒園教師、幼兒園園長和行政管理人員為調查對象(樣本來源與信息見表5),共發放200份開放式問卷,回收192份有效問卷,問卷的回收有效率為96%。

2. 指標體系檢驗階段的現狀問卷

為了更好地檢驗本研究所構建的指標體系的可信度、有效性和實踐可操作性,進一步深入了解目前我國幼兒園區域活動的質量現狀,本研究將所構建的指標體系編制成《幼兒園區域活動質量現狀調查問卷》,依據一級指標維度劃分,針對每一項三級指標設置問題,一共56個題項。問卷由基本信息和區域活動質量達標情況兩部分構成,其中基本信息部分包含身份、教齡、學歷、辦園屬性、園所等級、園所位置,達標情況部分以指標體系的4個一級指標作為問卷的分問卷,以56項三級指標作為問卷的題項。使用李克特五點計分法,根據各指標的達標情況予以計分,具體達標程度劃分為“完全不達標”到 “完全達標”五個等級,分別賦值為1~5分,得分越高說明達標情況越好。之后運用簡單分層抽樣在全國范圍內選取不同辦園屬性、不同等級的幼兒園專任教師、園長及行政管理人員作為調查對象發放問卷,并邀請一線幼兒教育工作者以內部自評的方式評價其所在幼兒園區域活動質量是否達標到指標所要求的標準,共發放594份問卷(問卷樣本來源見表6),回收有效問卷為594份,問卷的回收有效率為100%。

(五)主成分分析法

在檢驗指標體系的內容和結構信效度的基礎上,為了進一步明確本研究構建的指標體系中各級各項指標的重要性,本研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計算指標權集,即運用SPSS 25.0軟件對回收數據進行分析。首先分析各項指標在主成分上的線性表達,其次分析各指標在綜合得分模型中的系數,最后對指標權重進行歸一化處理得到各指標權重。

三、研究結果與分析

(一)指標體系的初步構建

1. 對幼兒園區域活動質量評價相關文獻的梳理與借鑒

雖然關于幼兒園區域活動質量評價的單獨研究較少,但在相關子項目的劃分與研究中,對區域活動質量的相關描述仍值得我們參考。如,在幼兒園游戲環境評價量表《托幼機構環境評價量表》《物質環境評價量表》以及《游戲環境評價量表》中均有對游戲環境的評價要素進行描述。此外有學者認為教師在區域活動中的主要作用是了解幼兒的經驗、觀察幼兒的行為、引導幼兒交流與分享。[37]劉焱從注意力與興趣等10個方面明確了游戲中幼兒的表現評價的指標。[38]將高頻關鍵詞進行歸類后,得出幼兒園區域活動質量評價的內容主要包含區域活動的設計、環境創設、教師支持、幼兒游戲水平等四個維度。值得注意的是,也有學者認為區域活動是幼兒完全自主性的游戲活動,在對其質量進行評估時不應考慮“活動設計”這一要素。但本研究認為,區域活動作為發生于幼兒園內的活動,必定具有其教育價值和意義,正如朱家雄所言:“如果將完全結構化的教學活動和純游戲視為幼兒園活動的兩個極端,那么在這兩大極端之間必然存在著無數種狀態和可能性,這反映的就是游戲和教學之間不同程度的結合。”[39]而區域活動正是處于這兩個極端之間,是在教師提供的“有準備”的環境中進行的。也就是說,區域活動的設計屬于頂層設計,其質量直接影響后續活動的開展效果。因此,在對區域活動質量進行評價時,不能擺脫如何設計活動從而達到教育目標的問題的思考。

2. 對幼兒園區域活動質量評價的問卷調查和訪談

通過分析回收的開放式問卷調查和訪談結果發現,在問及幼兒園區域活動質量評價時,被一線幼兒教育工作者提及次數最多的分別是幼兒的參與度、幼兒的興趣性、材料投放、環境創設、幼兒的游戲水平、幼兒的自主性、教師指導、區域活動的適宜性、教師支持與準備等。(部分問卷結果如下表所示)值得注意的是,一線幼兒教育工作者在談及區域活動質量評價要素時,大多關注的是幼兒的參與度和興趣性,如幼兒園園長D1認為:“區域活動開展的效果的好壞主要看孩子在活動中的表現,如孩子的專注程度、游戲的持續時間、孩子的興趣性、孩子與材料和同伴之間的互動情況等。”具體而言,幼兒的參與度、幼兒的興趣性、幼兒的自主性等屬于幼兒的游戲水平;材料投放屬于環境創設;教師的準備和指導屬于教師的支持;區域活動的適宜性則屬于區域活動的設計。

綜上,本研究結合文獻梳理、問卷調查和訪談結果,從宏觀上確立“區域活動的設計”“環境創設”“教師支持”“幼兒游戲水平”四大維度,之后在此基礎上逐一歸納并分析該維度下的具體要素,通過規范化描述將要素提煉成幼兒園區域活動質量評價的二級指標。例如:根據不同學者的觀點將“區域活動的設計”下的二級指標概括為“目標的制訂”“活動時間安排”“活動延伸”。在綜合考慮指標內涵、指標的可操作性和區域活動的特點的基礎上進一步將二級指標進行分解與闡釋,進而形成三級指標。基于上述研究步驟,本研究初步構建了幼兒園區域活動質量評價指標體系(包含4項一級指標、11項二級指標和62項三級指標)。

(二)指標體系的修訂與確立

1. 第一輪專家意見咨詢結果與分析

通過分析回收數據并根據專家修改意見對指標進行修訂,具體而言,主要分析數據的集中程度、離散程度和專家意見協調程度。

首先是一級指標的咨詢結果分析與修訂。從集中程度來看,4項一級指標的 中位數處于4.00~5.00之間,眾數大于4,平均值處于4.27~4.67之間,總平均值為4.47(>4);從分散程度來看,4項一級指標的標準差處于0.507~0.704之間,均小于1;從專家意見協調程度來看,變異系數處于0.110~0.164之間(<0.25),A3和A4的滿分頻率分別為60%、73%,由此可見,專家意見協調程度較高。而A1和A2的滿分頻率均為40%,低于基本標準50%,但是由于其他分值均大于或等于4,也就是說,剩余60%的專家認為A1和A2指標“比較合適”,因此,經綜合考慮后,暫時保留全部一級指標。同時根據部分專家就一級指標的表述提出的修改意見進行修訂,如:將“A1區域活動的設計”改為“區域活動方案的設計”,以突出活動的設計;“A3區域活動中教師的支持與指導”改為“區域活動中教師的支持”,“指導”與其下屬二級指標重復;“A4幼兒游戲水平”改為“區域活動中幼兒的表現”,凸顯指標的行為化。

其次是二級指標的咨詢結果分析與修訂。根據分析顯示:從數據集中程度而言,各項二級指標的中位數處于4.00~5.00之間,眾數均為5.00,平均值處于4.20~4.73之間,總平均值為4.56,即大部分專家認為二級指標的適切度介于“比較合適”和“非常合適”之間,并偏向于“非常合適”;從數據的離散程度而言,二級指標的標準差處于0.458~0.862之間,均小于1;從專家意見協調程度而言,二級指標的變異系數值處于0.110~0.205之間,均值為0.136(<0.25)。此外,除了B3“活動延伸”的滿分頻率低于50%以外(但其“中位數”“眾數”以及“平均值”均大于等于4),其余10項二級指標的滿分頻率均高于等于50%,表明專家意見協調程度較高。

同時,通過整理專家對各項二級指標的修改意見可以發現,其修改意見主要集中在“指標的表述”和“位置”“順序”上,即認為“指標名稱”存在歧義、指向性不明確等問題。因此,依據專家意見將其修訂為:“B4活動區的設置與布局”改為“活動區的設置與空間布局”,表述更加具體完整;新增“B6人際關系”;“B7活動開展前的準備”改為“活動前的準備”,精煉表述;“B8活動進行中的觀察與指導”改為“活動中的觀察與指導”,精煉表述;“B9活動結束后的評價與總結”改為“活動后的評價”,精煉表述;進一步細化“原二級指標B9認知發展表現”,在其所屬范圍內新增“B10好奇心與興趣性、B11自我管理、B12語言表達、B13專注力、B14想象與創造、B15問題解決”,突出指標的可觀察性、操作性;原二級指標“B11情緒情感表現”改為“B16情緒表現”;原二級指標“B10社會性發展表現”改為“B17社會性交往”,更加具體。

最后是三級指標的咨詢結果分析與修訂。從數據的集中程度方面來看,62項三級指標的中位數處于4.0~5.0之間,眾數處于4.0~5.0之間,平均值介于4.20~4.80之間,總平均值為4.486;從數據的離散程度方面來看,62項三級指標的標準差介于0.014~1.146之間,除了C7、C11、C29、C34、C36、C56、C62的標準差大于1之外,其余55項指標的標準差均小于1;從專家意見協調程度來看,62項三級指標的變異系數值介于0.086~0.272之間,均值為0.161(<0.25),除了C17、C40、C50、C54、C56的滿分頻率低于50%以外,剩余57項三級指標的滿分頻率均符合基本標準,即高于等于50%。

此外,在本輪專家意見咨詢中,共有10位專家對62項三級指標的“適切度”提出了疑問和修改建議,并依據專家意見將其修改如下:刪除“C7區域活動與家庭教育的關聯性”,該指標不具有代表性;刪除 C14“活動區墻面環境創設的互動性(幼兒與區域墻面的互動)”;刪除“C56角色意識,能夠理解角色關系,按角色要求行動”,該指標僅適用于角色游戲;合并“C10活動區的設置符合幼兒身心發展規律和年齡特征”與“C11活動區的設置滿足幼兒個別化需求”,指標存在重復;合并“C27游戲材料的功能多樣化,滿足多種操作需求”與“C29游戲材料的投放體現不同結構化程度(成型情況)”,指標存在重復;合并“C25游戲材料數量充足,種類齊全,滿足幼兒的活動需要,既不單調也不過多”與“C28游戲材料的材質多樣化”,指標存在重復。

經過第一輪專家意見咨詢,二級指標由原先的11項調整為17項,三級指標由原先的62項調整為56項,并對各項指標進行了較為細致的修改,使指標表述更加具體易懂,形成了4項一級指標、17項二級指標和56項三級指標。

2. 第二輪專家意見征詢結果與分析

根據第二輪數據的分析,結果顯示:一級指標的標準差處于0.000~0.458(<1),眾數和中位數均為5.000,平均值處于4.73~5.00之間,變異系數0.000~0.096之間;二級指標的標準差介于0.000~0.724(<1)之間,中位數和眾數大于4.00,變異系數處于0.000~0.116之間(<0.25);三級指標的標準差處于0.258~0.884(<1),中位數和眾數均為5.00,平均值處于4.33~4.93之間,變異系數處于0.052~0.148之間(<0.25)。由此可見,在第二輪專家意見征詢中,專家對各項指標均有較高的認可度。由于專家并未對一級指標和二級指標提出修改意見,因此,該部分暫未修訂。專家對三級指標的修改意見主要集中在指標的表述方面,建議指標表述更加清晰,避免存在交叉、包含關系。如:將“C9活動區內容與教育目標具有一致性”與“C10活動區的內容貼近幼兒實際生活,來源于幼兒生活經驗”中的“活動區內容”修改為“活動區的類型”;刪除“C3區域活動目標與園所目標,年級目標,班級月目標、周目標具有一致性”中的“年級目標”,指標表述存在重復;刪除“C22游戲材料的數量充足、種類齊全(包含紙類、塑料類、布類、木類),滿足幼兒多種活動需要,既不單調也不泛濫”中的“既不單調也不泛濫”一句,表述累贅。此外依據專家意見對各項三級指標表述進行修改,使其更加具體簡潔。

已有研究表明,當專家共識率高于80%時,表明專家已達成共識,可以考慮結束德爾菲專家意見的咨詢。[40]本研究將專家選擇“非常重要”和“比較重要”均視為專家對該指標的認可。也就是說,當這兩項所占比例之和達到80%及以上,且標準差小于1時,則表明通過專家一致性。經過兩輪專家意見咨詢后,專家對4項一級指標的共識率為4/4=100%,17項二級指標的共識率為16/17=94.12%,56項三級指標的共識率為55/56=98.21%,均大于80%。由此可見,專家對各級各項指標的認識高度一致,因此無須進行下一輪專家意見咨詢,并結束德爾菲專家意見咨詢。經過一系列相對科學、嚴謹的過程,最終確立幼兒園區域活動質量評價指標體系(其一、二級指標見表8),由于考慮到三級指標數量較多此處僅以子量表1“區域活動方案的設計”為例說明其二級指標下屬的三級指標(詳見表9)。

3. 指標體系的權重計算

通過德爾菲法確定指標體系的基本結構框架之后,研究者依據指標體系編制了一、二、三級指標的重要性問卷,向一線幼兒教育工作者再次發放問卷,對各級各項指標的重要性程度進行評定。共發放594份問卷,回收有效問卷594份。

一般而言,主要通過KMO值判斷其是否適合運用主成分分析法。KMO值介于0.8~0.9時,表明“較好”;介于0.7~0.8時,表明“還好”;介于0.6~0.7時,表明“一般”;小于0.5,則表明較差。[41]通過檢驗發現,KMO值為0.838,sig為0.000,表明該樣本數據適合運用主成分分析法。(見表10)

之后,使用SPSS 25.0軟件,采用方差極大旋轉法提取主成分,通過計算每項指標在主成分上的線性表達,并對指標權重進行歸一化處理,得到各指標的權重集。(見表11)

(三)幼兒園區域活動質量現狀

本研究依據前文構建的指標體系,將56項三級指標轉換為具體的問題,編制《幼兒園區域活動質量現狀調查問卷》,以幼兒園區域活動作為評價對象,具體評價內容包含“區域活動方案的設計”“環境創設”“區域活動中教師的支持”以及“區域活動中幼兒的表現”四個方面。

1. 問卷信效度檢驗

一般而言,信度主要涉及測驗結果的一致與穩定性,信度越高,說明測量的結果就越真實可靠。[42]據此,本研究主要從問卷的內部一致性、分半信度以及重測信度等多方面檢驗問卷的可信度,其分析結果如下:總問卷的Cronbachs Alpha 系數為0.991,分半系數為0.931,4個子量表的Cronbachs Alpha 系數介于0.963~0.985之間,分半信度值處于0.930~0.968之間,表明該問卷內部一致性較高,問卷的信度非常好。(見表12)同時,為了檢測受試者在不同時間得分的一致性,在間隔正式測驗兩周之后,從正式問卷的受試者中選取100位調查樣本,進行重測,分析結果見表13。兩次問卷的極差相關系數為0.926,大于0.7,并且各子量表的兩次問卷的積差相關系數介于0.756~0.907之間,大于0.7,表明重測信度較高。

本研究運用相關分析、區別效度、收斂效度檢驗指標體系的結構效度。相關分析結果顯示:問卷的4個子量表與整體量表之間的相關均呈現顯著水平,R2介于0.745~0.926之間,即運用子量表預測總量表的得分時,能夠解釋總量表得分的74.5%以上,屬于高度相關。通過分析部分與整體量表之間的相關系數發現,各子量表的值介于0.857~0.887之間,均大于兩兩指標的相關系數,表明本研究中各子量表之間均存在差異性顯著,問卷內部結構區分度較高。(見表14)由表15可以看出,4個子量表的AVE值介于0.735~0.787之間,CR值介于0.962~0.984之間(AVE值均>0.5,CR值均>0.7),表明本研究編制的問卷具有良好的收斂效度。

上述檢驗均表明,本研究編制的調查問卷具有良好的信效度,能夠用于實踐,進一步評估幼兒園的區域活動質量。

2. 幼兒園區域活動質量總體水平

由表16可以看出,調查對象所在的幼兒園區域活動總體質量均值為3.521,標準差為0.763,表明我國幼兒園區域活動質量處于合格水平。各項子量表的得分均值(M)介于2.391~4.236之間,標準差(SD)介于0.586~0.897之間,其中,區域活動方案的設計(M=4.054,SD=0.831)和環境創設(M=4.236,SD=0.897)質量較高,區域活動中教師的支持(M=2.391,SD=0.586)和幼兒的表現(M=3.404,SD=0.736)質量水平相對較低。由此可見,調查對象所在幼兒園的區域活動質量總體水平達到合格水平,特別是環境創設質量尤為突出,但值得注意的是,區域活動中教師的支持和幼兒的表現質量欠佳,值得進一步深思。

3. 各子量表區域活動質量水平

首先,從幼兒園區域活動方案的設計質量來看。得分較高的是活動時間安排(M=4.360,SD=0.884)和活動延伸(M=4.320,SD=0.875),得分較低的是活動目標的制訂(M=3.482,SD=0.734)。通過訪談得知,大部分幼兒園還是比較重視區域活動的開展的,即能夠保障區域活動的開展時間和開展次數,如幼兒園教師T2提到:“所在班級(中班)每天都會開展一次集體性的區域活動,每次活動的時間是60分鐘左右,在此期間區域活動和進餐活動(早飯后吃水果)是同時進行的。”即幼兒可以自由選擇先玩還是先吃水果。同時在訪談中也有幼兒園園長表示,幼兒園的區域活動和其他教育活動之間是相互銜接、整合的,這也更好地使區域活動得到延伸。但對區域活動目標的制訂,幾乎是所有幼兒園都容易忽視的問題,由于考慮到區域活動的本質特征,即自主性,大部分幼兒園教師將完全弱化其自身的角色,放任自流,因此未重視區域活動目標的設計與制訂。

其次,從區域環境創設質量來看。區域環境創設包含“活動區的設置與空間布局”“材料投放”以及“人際關系”3個項目,其中“活動區的設置與空間布局”得分最高(M=為4.379,SD=0.870),較接近最高分值5分,“人際關系”(M=4.277,SD=0.789)和“材料投放”(M=4.53,SD=1.033)次之。總體而言,三項指標的得分均高于4,這也表明了在實踐教學中幼兒園教師能夠合理設置活動區,能夠依據幼兒的身心發展規律和需要投放游戲材料。

再次,從區域活動中教師的支持質量來看。區域活動中教師的支持包含三要素,分別是活動前的準備(M=2.642,SD=0.651)、活動中的觀察與指導(M=2.117,SD=0.512)、活動后的評價(M=2.415,SD=0.596)。不難看出,區域活動中教師的支持質量下各子項目的得分也相對較低,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目前幼兒園教師在區域活動中缺乏一定的觀察、指導以及評價意識,未能充分發揮教師作為引導者、支持者的作用,使得區域活動的教育價值未能得到凸顯。

最后,從區域活動中幼兒的表現質量來看。區域活動中幼兒的表現質量總體得分(M=3.404,SD=0.736),8個子項目得分介于2.482~3.946之間,除了專注力、想象與創造力、問題解決得分小于3之外,其余5個具體子項目的得分均大于3,其中社會性表現(M=3.946,SD=0.783)得分最高,語言表達(M=3.911,SD=0.898)和情緒表現(M=3.448)次之。由此可見,區域活動中幼兒的表現質量也較低。

4. 不同等級幼兒園區域活動質量差異性分析

由表17可知,省級示范園區域活動質量總體得分(M=4.307,SD=0.898)。處于相對較高的水平,4個子量表得分介于4.180~4.410之間,均大于4;市級示范園區域活動質量總體得分(M=3.893,SD=0.774)次之,4個子量表得分介于3.562~4.159之間,均低于省級示范園的得分;未評級園區域活動質量總體得分(M=3.308,SD=0.746)最低,4個子量表得分介于3.173~3.503之間,均低于省級示范園和市級示范園。

此外,不同等級幼兒園區域活動質量在各維度上也存在明顯的差異性。從區域活動方案的設計質量得分來看,省級示范園得分均高于市級示范園和未評級園;從環境創設質量來看,省級示范園與市級示范園差異較小,但省級示范園區域活動質量總體明顯高于未評級園;從區域活動中教師的支持質量來看,省級示范園和市級示范園得分明顯高于未評級園;從區域活動中幼兒的表現質量來看,省級示范園和市級示范園質量總分和各維度得分均顯著高于未評級園。導致這一結果的主要原因是不同等級幼兒園之間師資水平、辦園條件、地區經濟水平等存在差異性,經分析回收數據發現:從學歷來看,省級示范園中大部分幼兒園教師的學歷是大專或是本科,而未評級園教師學歷主要以大中專為主;從教齡來看,省級示范園教師教齡普遍較長,有豐富的教學經驗,整體師資水平比市級示范園或未評級園高。

對不同等級幼兒園區域活動總體質量進行單因素方差分析,結果顯示,F值為36.255,P值為0.000**,即P值小于0.005,表明省級示范園、市級示范園和未評級園區域活動總體質量呈現顯著差異(P<0.005)。此外,對不同級別幼兒園區域活動各子量表進行單因素方差分析發現,不同等級幼兒園區域活動質量在4個子量表上均存在顯著差異。其中,省級示范與市級示范園區域活動質量平均值差值為0.425,P值為0.05,表明省級示范園與市級示范園的區域活動質量之間具有差異性,但未達到顯著水平;省級示范園與未評級園的區域活動質量平均值差值為1.01,P值為0.001,表明省級示范園與未評級園區域活動質量之間差異顯著,并且大于市級示范園與未評級幼兒園的差異;市級示范園與未評級園區域活動質量平均值差值為0.585,P值為0.01,表明市級示范園與未評級園區域活動質量差異性顯著。

5. 不同地區幼兒園區域活動質量差異性分析

對城市、縣城、鄉鎮三類地區的幼兒園區域活動質量進行描述性統計,結果如表18所示,城市園區域活動質量總體得分(M=4.145,SD=0.970)較好,4個子量表得分介于4.071~4.226之間;縣城園區域活動質量總體得分低于城市園,M=3.878,SD=1.071,4個子量表得分介于3.619~4.168之間;鄉鎮園區域活動質量總體得分(M=3.295,SD=1.338)較低,4個子量表的得分介于3.137~3.605之間。綜上,城鄉幼兒園區域活動質量不論是在整體質量上,還是在4個具體子量表的質量上,均存在較為明顯的差異。具體表現為城市園區域活動質量高于縣城園,縣城園區域活動質量高于鄉鎮園。已有研究表明,“城鄉間的幼兒園教育質量差異較為顯著,即城鎮化水平越高的地區,學前教育的質量也越高”。[43]也就是說,城鄉幼兒園教育質量的差異主要體現在城鄉幼兒園數量、資源配置、專任教師數量與師幼比、教師學歷、教師職稱、辦園條件等方面。[44]同時,三類地區在幼兒園區域活動質量特征上呈現共同的趨勢,即環境創設質量較為良好,而區域活動中教師的支持則較為薄弱。

此外,對不同地區的幼兒園區域活動總體質量進行單因素方差分析,發現不同地區幼兒園在區域活動方案的設計(F=18.422,P=0.000**)、環境創設(F=35.48,P=0.000**)、區域活動中教師的支持(F=16.403、P=0.000**)、區域活動中幼兒的表現(F=31.513,P=0.000**)等各維度上均呈現明顯的城鄉差異。

四、討論與建議

(一)評價指標體系各維度劃分的合理性

幼兒園區域活動質量評價指標體系是由各級各項指標共同構成的復雜的集合體。本研究在指標體系的初步構建時期,圍繞區域活動質量應包含哪些要素以及不同要素所包含的具體內容進行文獻梳理,并對一線幼兒教育工作者進行較大規模的開放式問卷調查,同時對部分幼教工作者進行了個別化深入訪談。其調查結果均顯示幼兒園區域活動應涉及活動方案的設計、環境創設、教師在區域活動中的支持和幼兒在區域活動中的表現。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進及研究的不斷深入,教育質量評價和幼兒園區域活動質量評價也正處于多元化與整合化的發展趨勢,對其評價內容的認識也更加的全面和系統化,注重評估內容的全面性,即主張從結構性、過程性以及結果性等方面予以考慮。[45]回顧已有的關于幼兒園教育質量或區域活動質量的評估工具,也可以發現類似的結論,如:劉焱等學者編制的《幼兒園教育環境質量評價量表》就包含物質環境創設、人際互動、生活活動和課程;蔡盈認為區域活動的評價可以從活動設計與實施、環境創設、教師的觀察與指導和幼兒的發展等四個方面考慮。[46]由此可以看出,不管是理論層面出發還是從實踐層面出發,從區域活動的設計、組織與實施到評價等各個環節去觀察區域活動的質量是較為科學、全面的。

此外,為了進一步驗證本研究構建的指標體系結構的合理性,在征詢專家意見確立指標體系后,對指標進行了項目質量分析、相關分析和信效度檢驗。其檢驗結果顯示:高低分組對于56項三級指標均呈現顯著性(P<0.01),決斷值|t|>3,表明56項三級指標均具有較高的鑒別度;各項總相關系數介于0.764~0.884之間,均大于0.4,說明各項指標與整體指標體系之間相關性顯著,同質性較高;相關分析結果顯示,4個子量表的R2值介于0.745~0.926之間,表明4個子量表能夠解釋總量表得分中的74.5%以上;收斂效度檢驗結果顯示,AVE值介于0.735~0.787,CR值均大于0.7,表明指標體系內部具有良好的收斂效果;區別效度檢驗結果顯示,各子量表的值介于0.857~0.887之間,表明本研究研制的幼兒園區域活動質量評估工具的結構模型良好。

綜上,通過上述較為嚴謹、科學、全面的分析步驟得到的指標體系基本結構框架穩定,各維度劃分較為合理。但是指標體系的構建是一個極其復雜的過程,質量評估工具的研制不能過于絕對,采取一刀切的方法,而是需要根據所處的具體情境和文化背景而定。[47]我國地域面積廣闊,不同地區經濟發展水平和文化背景存在顯著差異,各具特色,因此在構建質量評價指標體系時應積極聽取各方觀點和意見。本研究在構建指標體系過程中雖根據已有研究和對一線幼教工作人員以及專家的調查,但研究者并未深入實踐,如實觀察現實情況,因此,在后續的研究中可以采用實地觀察的方法對指標內容予以完善與健全。

(二)各級各項指標權重設置的科學性

影響幼兒園區域活動質量的因素是復雜多樣的,其影響程度也有所不同,因此為了確保評估結果的準確無誤性,有必要對各級各項指標的權重予以明確。本研究運用主成分分析法計算各級各項指標權重,該方法是一種較為客觀的方法。其權重計算結果顯示:4個子量表中“區域活動中幼兒的表現”權重最高(0.355),其次是“環境創設”(0.287),然后是“區域活動中教師的支持”(0.238),最后是“區域活動方案的設計(0.12)。從調查結果可以發現,區域活動中幼兒的表現是學術界在評價區域活動質量時最為看重的,這也與國家相關政策文件中提出的重點所一致。如在《幼兒園保育教育質量評估指南》中提到,“應堅持兒童為本,以游戲為基本活動,有效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展”,也就是說,評估的最終目的是促進幼兒在原有水平上得到發展,即遵循評價過程的發展性原則。而區域活動是幼兒自主性的游戲活動,區域活動方案的設計是否合理,環境創設是否適宜以及教師的支持與指導是否恰當,均通過幼兒在區域活動中的行為和表現得以體現,所以對區域活動中幼兒的表現予以觀察、記錄以及評價顯得尤為重要。“區域活動中幼兒的表現”權重最高(0.355),這也與本研究中對“區域活動”的界定相符合。“環境創設”(0.287)和“區域活動中教師的支持”(0.238)的權重位居其次,二者相差甚微,這也反映了幼兒園教育工作者對環境創設和區域活動中教師的支持的關注與重視。合理的空間布局與設置、適宜的游戲材料、輕松愉悅的游戲氛圍是高效開展區域活動的前提條件,但“有準備”的環境也并不能自發地對幼兒的行為產生影響,幼兒園教師是幼兒與環境進行互動的中介橋梁,也就是說,注重游戲的教育價值及教師的支持與指導是提升區域活動質量的關鍵要素。正如有學者提出應發揮教師在區域活動中的觀察與指導,其觀察內容具體涉及區域活動中幼兒的行為(學習興趣、活動狀態、情緒情感、意志品質、同伴交往)、環境和材料、兒童作品等。[48]區域活動方案的設計作為頂層設計,直接反映了指標權重設置是否科學,區域活動對應的是兼具教育性和游戲性的場所,并不是單純的游樂場所,因此需要明確區域活動的教育屬性,關注區域活動的設計,從整體上把握區域活動。

綜上,經過一系列較為科學的研究步驟計算,得到的指標權重較為科學合理,同時本研究采用的主成分分析法是一種較為客觀科學的方法,但其計算結果仍受到數據取樣的范圍和樣本量的大小的影響,因此在后續的研究中可以進一步綜合采用層次分析法、專家賦值法等一些較為主觀的方法,做到主客觀相結合,完善指標權重。

(三)我國幼兒園區域活動質量走向均衡優質需重點關注的方面

根據幼兒園區域活動質量的城鄉和等級比較結果來看,城市園區域活動質量明顯高于鄉鎮園,市級示范園以上區域活動質量明顯高于未評級園。總體而言,目前我國幼兒園區域活動質量仍有待進一步提升,如,從橫向來看,區域活動中教師的支持和幼兒的表現質量相對較差,環境創設質量較高,這與一直以來重結果輕過程、重硬件輕內涵的傾向有直接的關系,加之在實踐層面部分幼兒園教師仍對區域活動的認識存在一定的誤區,即要么習慣性地以成人的視角和立場來組織區域活動,導致教師過于高控,要么自由放任幼兒在區域活動的行為。從教育的視角來看,單純去順應幼兒的自然發展是遠遠不夠的,這有違幼兒園教育的意義,因此需要深思的是如何做到“教中有玩”和“玩中有教”,以及如何發揮教師的橋梁作用。從縱向上來看,目前我國城鄉幼兒園區域活動質量存在顯著的差異,這種差異不僅體現在設施設備、政府財政支持等方面,更體現在師資水平、師幼比以及教師福利待遇等方面。不同地區經濟發展水平的差異直接導致城鄉幼兒園區域活動質量的差異,特別是一些鄉鎮園在維持基本收支的狀態下苦苦掙扎,很難真正關注區域活動的開展質量。首先體現在設施設備(游戲材料、設備)上,很多鄉鎮園缺乏區域游戲材料,不能按時按需更換、新增游戲材料;其次是幼兒園教師隊伍不穩定,鄉鎮園未在編教師占比較高,流動性大,導致鄉鎮園很難做到保育、教育教師齊全;再次是教師專業能力有待提升,由于教師自身缺乏有效開展區域活動的基本素質與能力,導致很難提供有意義的支持與指導;最后是家長教育觀念的誤導,很多幼兒家長“小學化”要求強烈,不希望孩子在幼兒園“玩耍”,這也使得幼兒園區域活動質量很難得到提升。

綜上,針對目前我國城鄉、不同等級園區域活動質量存在的較大差異的問題,未評級園、鄉鎮園以及縣城園的區域活動質量發展需要受到更多的重視,該部分幼兒園區域活動質量的提升將有助于我國幼兒園教育質量的均衡、高效發展。根據2019年教育部統計的數據顯示,農村在園的幼兒人數占全國在園幼兒總人數的61.91%,因此需要充分關注鄉鎮幼兒園的教育質量。一方面,幼兒園自身需要在充分考慮本地區、本園所實際情況的基礎上,不斷創新探尋提升本園區域活動質量的方法,另一方面相關政府部門理應關注如何激發鄉鎮、縣城以及未評級園所的教育活力,促進幼兒園區域活動質量均衡、優質發展。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幼兒園工作規程[M].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16:1.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等.《“十四五”學前教育發展提升行動計劃》《“十四五”縣域普通高中發展提升行動計劃》[J].河南教育(基教版),2022(01):1.

[3]教育部.幼兒園保育教育質量評估指南[J].早期教育,2022(13):18.

[4]劉焱.試論托幼機構教育質量評價的幾個問題[J].學前教育研究,1998(03):14-17.

[5]劉霞.托幼機構教育質量評價概念辨析[J].學前教育研究,2004(05):5-7.

[6]霍力巖,孫冬梅.幼兒園課程開發與教師專業發展:比較研究的視角[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6:126.

[7]王萍,石建偉,蔡盈.自主游戲 愉快學習:幼兒園區域活動的開展[M].北京:科學出版社,2021:35-36.

[8]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12.

[9]SHERIDIAN S. Dimensions of pedagogical quality in preschool[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arly Years Education,2007(15):198.

[10]HELBURN S, HOWES C. Child Care Cost and Quality[J]. Future of Children,1996,6(2):64.

[11]周欣.托幼機構教育質量的內涵及其對兒童發展的影響[J].學前教育研究,2003(Z1):34-38.

[12]劉霞.托幼機構教育質量評價面面談[J].學前教育研究,2003(Z1):55-56.

[13]劉昊,王芳,馮曉霞.美國學前教育質量評級與促進系統評介[J].比較教育研究,2010,32(4):72-75.

[14]底會娟,王藝芳.發達國家學前教育質量監測體系的比較與啟示:以美國、英國、澳大利亞為例[J].現代教育管理,2019(05):77-82.

[15]文明.學前教育質量評價理論與實踐[M].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2018:8.

[16]錢雨.世界學前教育質量監管體系的發展特點與趨勢分析及其對我國的啟示[J].學前教育研究,2012(12):14-19.

[17]佩尼塔索尼,凱倫哈克.兒童早期游戲規劃[M].朱運致,譯.南京: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99.

[18]HARMS T, CLIFFORD R. Early Childhood Environment Rating Scale[M]. New York: Teachers College Press,1980.

[19]ROBERT C, PIANTA K M, BRIDGET K M, et al. Classroom Assessment Scoring Systerm (CLASS) Manual (PRE K)[M]. Baltimore: Paul H. Brookes Publishing Co,2008:1.

[20]王磊.CLASS在美國學前教育機構質量評估中的應用及啟示[J].外國教育研究,2014,41(11):39-46.

[21]劉焱,潘月娟.《幼兒園教育環境質量評價量表》的特點、結構和信效度檢驗[J].學前教育研究,2008(06):60-64.

[22]劉占蘭.中國幼兒園教育質量評價11省市幼兒園教育質量調查[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11:8.

[23]李克建.中國托幼機構教育質量評價研究[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7:86-152.

[24]虞永平,張輝娟.幼兒園課程評價[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6:149.

[25]劉焱.兒童游戲通論[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616.

[26]王堅紅.學前教育評價:理論·方法·實踐[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341.

[27]丁海東.學前游戲論[M].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2001:178.

[28]董旭花.小區域 大學問:幼兒園區域環境創設與活動指導[M].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13:159-179.

[29]鄭付影.幼兒園中班創造性游戲區師幼互動行為研究[D].保定:河北大學,2019:2-5.

[30]GENE R, GEORGE W. The delphi technique as a forecasting tool: issues and analysi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orcasting,1999(15):354.

[31]COCHRAN S W. The Delphi Method: formulating and refining group judgements.[J]. Journal of Human Sciences 2, 1983(02):11-17.

[32]LINDA S F, BUSBY D. The Delphi method[C]//SPRENKLE D H, MOON S M. Research methods in family therapy. New York: Guilford,1996:469-482.

[33]ANNET J, HURRY K. Knowledge of results and skilled performance[J]. Occupational Psychology,1957,31(2):69-79.

[34]KIM Q H, JIB F. The methodological worth of the delphi forecasting technique[J]. Technological forecasting and social change,1975,7(2):179-192.

[35]MATT D, PENNY D S, BRUCKER, et al. The utility of the delphi method in mFT research[J].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amily Therapy,2001,29(2):125-140.

[36]MITCHELL V W. The delphi technique: an exposition and application[J]. Technology Aralysis &? Strategic Management,1991,3(4):333-358.

[37]劉焱.幼兒園游戲與指導[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97-106.

[38]劉焱.幼兒游戲評價[M].太原:希望出版社,1993:42-96.

[39]朱家雄.幼兒園課程[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74-75.

[40]武麗志,吳甜甜.教師遠程培訓效果評估指標體系構建:基于德爾菲法的研究[J].開放教育研究,2014,20(5):91-101.

[41]陳辛.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我國沿海港口競爭力評價研究[D].杭州:浙江工業大學,2011:41-42.

[42]吳明隆.問卷統計分析實務:SPSS 操作與應用[M].重慶:重慶大學出版社,2009:244.

[43]羅妹,李克建.基于全國428個班級樣本的學前教育質量城鄉差距透視[J].學前教育研究,2017(06):13-20.

[44]洪秀敏,羅麗.公平視域下我國城鄉學前教育發展差異分析[J].教育學報,2012,8(5):73-81.

[45]劉霞.托幼機構教育質量:概念與構成[J].幼兒教育,2004(11):4-5.

[46]蔡盈.幼兒園區域活動質量評價指標構建研究[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18:30-42.

[47]原晉霞.我國幼兒園課程質量現狀探索與提升建議[J].學前教育研究,2021(01):43-56.

[48]劉巧茹.幼兒園區域活動中教師的觀察與指導[J].學前教育研究,2021(05):93-96.

Construction and Application of 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Kindergarten Regional Activity Quality

WANG Ping,1 CHEN Wanzhen2

(1Faculty of Education, Northeast Normal University, Changchun 130024 China; 2Xichang Minzu Preschool Education College, Xichang 615013 China)

Abstract: Area activity is essential to childrens daily life and development in kindergarten. This study took efforts to construct an index system for evaluating the quality of kindergarten regional activity to help improve kindergarten teaching and learning. Initial indicators were first constructed by using literature analysis, questionnaire survey and interview method. Then the index system was revised twice by using Delphi method, and the weights of each indicator were calculated by using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quality of kindergarten regional activity can be evaluated from 4 first level indicators, 17 second level indicators and 56 third level indicators. The overall level of kindergarten regional activity quality in China needs to be improved, and more 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to low quality kindergartens and those in rural areas.

Key words: regional activity, quality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Delphi method

猜你喜歡
區域活動
小班幼兒數學區域活動要體現“生活化”
考試周刊(2016年89期)2016-12-01 13:55:40
如何提升幼兒區域活動的參與度
考試周刊(2016年90期)2016-12-01 07:27:05
簡談幼兒園小班區域活動的創設
考試周刊(2016年90期)2016-12-01 07:26:17
利用鄉土資源有效開展鄉村幼兒園區域活動的一些思考
關于幼兒園區域活動設置的思考與探索
對幼兒園區域活動的認識和實踐探討
簡談幼兒區域活動材料的投放
考試周刊(2016年84期)2016-11-11 00:24:24
淺談幼兒區域活動的指導與評價
區域活動中材料投放與幼兒的主動發展研究
品三口而知味
主站蜘蛛池模板: 97色伦色在线综合视频| 精品国产美女福到在线不卡f| 亚洲AV电影不卡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亚洲综合在线尤物| 成人在线第一页| 无码aaa视频| 欧美成人精品高清在线下载| 国产肉感大码AV无码| 人妻精品全国免费视频| 久久综合九色综合97网| 国产亚洲欧美日韩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香蕉| 91外围女在线观看| 久久性妇女精品免费| igao国产精品| 东京热av无码电影一区二区| 日韩欧美国产三级| 97se亚洲综合在线天天 | 五月丁香在线视频| 一级毛片基地| 久久综合干| 国产精品久久久免费视频| 99精品福利视频| 免费国产小视频在线观看| 少妇高潮惨叫久久久久久| 久久久久国产一级毛片高清板| 99激情网| 国产精品毛片一区视频播| 精品视频福利| 麻豆精品国产自产在线| 在线观看国产精品第一区免费| 日韩精品免费在线视频| 日本高清免费一本在线观看| av在线无码浏览| 无码精油按摩潮喷在线播放 | 丁香五月激情图片| 91视频99| 黄色在线网| 丝袜亚洲综合| 免费人成网站在线高清| 国产精品污污在线观看网站| 免费视频在线2021入口| 乱系列中文字幕在线视频 | 欧美日本在线播放| 成人免费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AV色爱天堂网| 亚洲成A人V欧美综合| 九九这里只有精品视频| 尤物特级无码毛片免费| 亚洲无码不卡网| 国产欧美日韩专区发布| 亚洲精品无码AⅤ片青青在线观看| 一级在线毛片| 1级黄色毛片| 亚洲欧美成aⅴ人在线观看| 青青操国产| 在线观看国产精品日本不卡网| 亚洲欧美在线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狠狠色丁香婷婷综合| 亚洲精品无码抽插日韩| 久久亚洲国产最新网站| a毛片免费观看| 99在线免费播放| 青青国产在线| 国产大片黄在线观看| 欧美yw精品日本国产精品| 国产成人av一区二区三区| 中文字幕在线看| 国产粉嫩粉嫩的18在线播放91| 色综合久久久久8天国| 国产男女免费完整版视频| 亚洲午夜福利精品无码不卡| 久久精品丝袜| 正在播放久久| 小说 亚洲 无码 精品| 欧美成人区| 热久久这里是精品6免费观看| 国产又大又粗又猛又爽的视频| 亚洲娇小与黑人巨大交| 国产黑人在线| 青青操视频在线| 欧美成人a∨视频免费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