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網絡的不斷發展人們的工作學習生活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與此同時新課改的不斷深入,讓高中數學教師認識到了可以把教學與網絡聯系在一起,不斷完善教學媒體功能,豐富教學資源,改善教學環境。“互聯網+”時代的到來,讓高中數學教師獲得了一個豐富教學資源的途徑,運用信息化教學手段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地位,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有利于保證整個數學課堂的質量,培養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本文主要闡述“互聯網+”與核心素養的概念,明確“互聯網+”對高中數學教學的意義,分析“互聯網+”核心素養下的高中數學教學現狀,針對高中數學教學的問題提出合理化建議。
關鍵詞:互聯網+;高中數學;核心素養
一、引言
“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影響了學生的思維習慣,讓一些學生過度依賴互聯網。這時就需要高中數學教師在課堂上正確地引導學生使用網絡資源,把學過的知識與現有知識建立聯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可以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采用不同的方法來進行學習,有針對性地提升自身的數學素養,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二、“互聯網 +”與核心素養概念
“互聯網 +”實際上就是“互聯網+傳統行業”,把互聯網和傳統行業進行融合,創造出新的發展機會。“互聯網+教學”也就是通過網絡這一平臺,讓學生可以主動地參與到課堂中,教師借助網絡數據、云計算等技術促進學生身心全面發展的教育活動。在“互聯網+”背景下進行高中數學教學,也就意味著數學教師要學會借助信息技術來輔助教學,通過多樣化的教學時段,把網上的教學資源與教材進行整合,讓那些看似復雜、枯燥的知識變得通俗易懂,讓學生可以在輕松愉悅的環境下學習,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數學知識要與具體實踐相結合,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獨立自主的學習習慣,讓學生把所學的知識都應用到具體實踐中,真正達到融會貫通。核心素養主要是指學生應該具備的能夠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教育工作者要正確認識核心素養的重要性,堅持科學性、時代性、民族性的原則,在對高中生進行教育教學時,不僅要關注他們的文化素養,還要培養學生獨立自主的學習習慣,讓他們學會把學到的知識應用到具體的實踐中去,培養高中生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把他們培養成為四有公民,為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做出貢獻。
在“互聯網+”核心素養導向下的高中數學教學要遵循以下幾點進行發展,教師要明確數學教學的目標,不斷優化教學模式,采用多種教學手段,培養學生的數學抽象知識理解能力、邏輯思維能力與觸類旁通的推理能力,要在掌握數學基本公式的基礎上能夠獨立地進行預算,在學習立體幾何圖形的過程中要學會運用數學知識培養學生的建模能力以及數據分析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三、“互聯網+”對高中數學教學的意義
(一)有利于加快教育信息的傳遞速度
“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教育信息的傳遞速度。“互聯網+”實際上就是利用信息和互聯網平臺,把網絡和一些傳統行業進行融合,對于教育行業來說這是一種新的教育形式,能夠改變傳統教學的弊端,實現教育公平。由于我國幅員遼闊師資力量分布不均,導致一些偏遠地區的教學質量較差,這時就可以通過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的方式,讓一些鄉村學校能夠同樣享受到優質的教育資源。還可以通過這一方式,讓高中數學教師實現資源共享,讓學生可以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真正實現因材施教。網絡具有新穎性、互動性、開放性、平等性、虛擬性、超時空性、信息傳播高速性、無限性以及復雜性的特點,其中信息傳播高速性對于教育事業的改革具有很大的推動作用,人們只要在網絡上輸入要搜索的信息,就可以彈出相應的內容,供人們進行細致的篩選,不用再像以前那樣口口相傳,有利于文化知識傳播的。
(二)有利于拓寬教學知識,培養學生的自主能力
當人們還沒有進入到“互聯網+”時代時,消息的傳遞需要花費很長的時間,當消息到達目的地后有時因為失去了時效性而沒有了意義,這就是人們所謂的信息滯后性。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信息可以通過網絡進行傳遞,打破了時間、空間的界限,讓人們可以更快速地獲取信息。面對大量的信息教師可以把其應用到高中數學教學中,拓寬學生的知識面,讓學生可以開闊眼界,讓課堂變得更加生動。
隨著全媒體時代的到來,網絡給予了每個人展示自我的機會,這對于高中教學來說也是一次機遇與挑戰。有的教師能夠抓住機會,把自己的教學過程錄制下來分享到抖音、微信公眾號、微博等平臺上,讓其他地區的教師和學生都可以通過視頻來學習,真正實現了教學資源共享。通過互聯網讓每個人都能夠有學習的機會,學生不再只通過課堂這一途徑來獲取知識,還可以通過教學平臺等多個途徑來獲取學習的機會。
(三)提供豐富教學資源
數學核心素養主要體現在六個方面:數學抽象、邏輯推理、數學建模、數學運算、直觀想象以及數據分析。在核心素養下數學教學的重點就在于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讓學生可以提高自身的綜合運用能力,把學習過的數學知識進行整合和轉化,培養他們的思維能力。在整合的過程中,信息技術是數學學科素養培養的有效途徑。學生可以在網絡上獲取豐富的教學資源,了解數學學科的來源以及目前有關數學學科的最新研究成果。學生可以在網絡平臺上了解數學概念的推演,看到數學難題的解題步驟,在網絡上獲取相應的答案。教師要學會引導學生利用現有資源,把科學與人文融合在一起,拓展知識面的同時構建屬于自己的知識體系,真正實現教學目標。
四、“互聯網+”核心素養下的高中數學教學現狀
“互聯網+教育”改變了傳統的教學方式,能夠從學生的角度出發來以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為中心。在高中數學教學中,教師能夠熟練地使用信息技術。但是也有些教師對于信息化教學的理解存在一定的偏差,有的教師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只是單純使用多媒體課件進行教學,使用其他的信息技術頻率較低。教師在使用信息化技術的能力上還停留在初級階段,對于這一教學手段可以育人方面認識還不夠充分。“互聯網+”在數學教學上的應用需要教師的不斷摸索,要想實現數學教學目標,就需要根據學情制定科學合理的計劃。在教學過程中如何培養學生的數學綜合運用能力,適應新課改的要求,培養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都需要教師進行研究。
通過信息化技術可以把數學教學中一些抽象的內容變得形象化,比如一些幾何圖形,可以通過建模的方式讓學生直觀的感受立體空間圖形。教師可以在課堂中借助多媒體設備,幫助引導學生理解所學的數學知識,降低教師設計課件的難度。學生可以登錄網絡平臺來獲取教學視頻資源,比如微課堂、翻轉課堂、線上教學等,讓學生不再局限于課堂教學來獲取知識,隨時隨地都可以通過網絡來實現自主學習。信息技術手段可以輔助數學教學,可以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環境下學習,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教學的質量與效率。
“互聯網 +”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讓教師開始認識到數學教學的重點在于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解決數學知識的實踐能力,教師關注于提高學生的數學綜合運用能力,讓學生可以通過合作探究的方式來解決數學問題,通過小組討論的方式來集思廣益,學會總結與反思,幫助自身成長。隨著“互聯網+”的發展越來越多的移動設備出現在學生手中,很多學生為了緩解學習的壓力,很容易沉迷到網絡世界中,忽視了學科學習。不能科學合理地使用網絡技術,是學生數學成績差的一個重要原因。一節數學課的時間是四十五分鐘,這一學科的知識比較復雜,只通過課上短短的時間很難對全體學生進行指導。當教師缺少信息化教學手段時,不能利用網絡教學平臺與學生進行溝通時,就會導致學生把一些數學問題堆積的越來越多,很難抓住學習的重點,從而影響到學生的學習效率。長此以往,教師的教學效果也越來越差,不利于提高學生的整體素養。
五、“互聯網 +”背景下提高高中數學教學質量的策略
(一)充分利用多種教學資源
隨著現代技術的不斷發展,師生可以通過上網的方式來獲取相應的教學資源,這些資源主要分為免費和付費的。教師可以通過登錄教習網、第一課件網等平臺獲取課件、教案、試題等,把這些線上資源和教材進行整合,對學生進行分層教學。最近幾年由于受到新冠疫情影響,很多學校都轉為線上教學,教師可以在課前把錄制好的教學微視頻上傳到班級群中,讓學生先看視頻學習數學知識,教師再針對教學的重難點進行詳細的講解。微視頻具有時間短、突出重點、資源容量小的特點,能夠讓學生有目的地進行學習,可以避免無效學習。
比如在講高中數學必修一函數的概念一課時,學生在初中已經學習過了函數的定義:在一個變化過程中,有兩個變量x和y,對于x的每一個確定的值,y都有唯一的值與之對應,此時y是x的函數,x是自變量,y是因變量。教師可以通過錄制微視頻的方式,讓學生對一次函數的定義進行充分的了解,一次函數y=ax+b(a≠0)的定義域是R,值域也是R。學生可以在班級群里反復地觀看這一視頻,對于不理解的地方可以進行再次觀看。
(二)課堂中使用多媒體課件
在高中數學教學課堂中,多媒體課件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數學這一學科比較抽象枯燥乏味,很多學生在課上容易出現走神的情況,不愿意學習學生,缺少學習熱情。通過多媒體課件的方式,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學生可以直觀地了解數學知識。把那些看似抽象的數學公式、定義、幾何圖形都變得形象化、具體化,通過圖畫的方式便于學生去記憶和理解。教師在教學中使用多媒體課件,能夠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教學中,有利于把重難點的知識進行轉化,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比如在高中數學必修二第八章《簡單幾何體的表面積與體積》教學中,這一章節需要學生有豐富的想象力,能夠把各種圖形通過計算的方式變成立體的具像圖形,在計算的過程中還需要添加一些輔助線來解題。教師可以通過繪圖軟件把三視圖繪制成立體的圖形,加上虛線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圖形求出相應的面積。通過多媒體課件給同學展示時,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學生可以積極主動的參與的課堂教學中。比如例題三角形ABC的三邊長分別是AC=3,BC=4,AB=5,以AB所在直線為軸,將三角形旋轉一周,求所得旋轉體的表面積。在教學中,教師通過口述和板書的方式很容易讓學生覺得枯燥乏味,如果采用多媒體的方式,能夠讓學生更直觀的理解相關內容,使得計算思路變得更清晰。
(三)借助多種教輔工具培養實踐能力
在數學教學中,要學會運用教輔工具,實現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教師在教材過程中,需要借助一些教輔工具來繪圖,比如幾何畫板軟件、Geogebra軟件來處理集合、代數、微積分、概率統計等內容。學生在分析和解決數學問題時,也會用到教輔工具。為了保證數據的準確性,教師可以把相關的教學輔助用具進行匯總分析,篩選出符合目前學生使用工具,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教師也可以在上課的過程中通過電腦繪圖的方式引導學生學會使用多媒體技術來繪圖。比如在學習高中數學必修二第八章立體幾何初步8.4時,這節主要講的是空間點、直線、平面之間的位置關系。本節知識點分為兩部分:一是空間中直線與直線之間的位置關系;二是空間中直線與平面、平面與平面之間的位置關系。直線與平面有三種位置關系:1.直線在平面內——有無數個公共點;2.直線與平面相交——有且只有一個公共點;3.直線在平面平行——沒有公共點。為了讓學生更好地感受直線和平面的位置關系,保證畫圖的精準性,就可以通過計算機繪圖軟件,保證數據之間的平行。讓學生更快地掌握繪圖技巧,鍛煉學生的動手和繪圖能力。比如在學習高中數學必修二第九章統計一課時,可以通過EXCEL表格的方式來統計數據,讓學生掌握基本的統計軟件,重視計算機技術在人們生活中的作用,讓學生可以通過一些基本的圖表來分析數據,從而達到直觀性的看圖。
(四)培養學生數學建模能力
數學的知識點比較煩瑣,學生缺少對數學知識的構建能力。教師可以在講完一個章節的內容后,讓學生繪制思維導圖來幫助學生把新舊知識建立聯系和遷移,把看似瑣碎的知識構建成一個完整的體系。學生在制作思維導圖的過程中,可以把教學重難點標注出來,找出自己的薄弱點,針對這些薄弱點進行整理鞏固加深記憶。夯實基礎知識的同時,要把學過的知識進行分類實現綜合運用。比如在學習高中數學必修一第二章一元二次函數、方程和不等式后,教師可以讓學生根據本章節的內容來設計思維導圖,在繪制過程中要對本章三個小結的重難點進行梳理,配上相應的例題以及解題思路,尤其是要對二次函數與一元二次方程、不等式這一小結進行細致的梳理,讓學生可以通過繪制思維導圖來了解自己掌握知識的情況,標注出自己的薄弱地方,便于在后面的復習中重點學習這一部分。學生也可以通過考試卷子整理出錯題集便于后續的復習。
(五)課后運用信息平臺進行系統性學習與復習
為了讓學生可以更好地系統性的復習高中數學知識,教師可以把每章的教學重難點錄制下來變為微課,引導學生進行復習。為了保證每個學生都能夠積極地復習,監督學生可以通過釘釘打卡的方式來檢查學生的參與情況。針對每個復習的內容設置一些簡單的題目,讓學生可以在課后來作答。教師可以結合APP提供的正確率來衡量學生的情況,然后可以通過私聊的方式幫助學生對于不理解的地方進行強化。
六、結束語
綜上所述,隨著互聯網的不斷發展,高中數學教師要學會利用現代信息技術的優勢,充分挖掘網絡教學資源。讓學生可以在課前、課后學會利用網絡平臺,把學過的知識與具體實踐相結合。通過多種途徑培養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讓學生能夠獨立自主的學習,培養他們分析數學問題、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
作者單位:卓正國? ? 棗莊市第十八中學
參? 考? 文? 獻
[1]胡麗梅. “互聯網+”核心素養導向下的高中數學教學重心研究[J]. 中國新通信,2022,24(02):183-184.
[2]邱進軍. “互聯網+”環境下高中數學教學中的弊端及應對[J]. 中國新通信,2021,23(24):208-209.
[3]段海莉. 基于“互聯網+”的高中數學教學方式創新探究[J]. 中國新通信,2021,23(21):208-209.
[4]李冬梅. 試論互聯網時代高中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探究意識的策略[J]. 中國新通信,2021,23(18):206-207.
[5]張德洪. 探討如何利用互聯網提高高中數學課堂教學效率[J]. 中國新通信,2021,23(17):206-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