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陽 袁琪
【摘要】隨著教育領域新課標改革政策的不斷落實,各學科教師都積極對傳統教學模式進行優化與創新,致力于構建出自由、和諧、平等的課堂,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為他們未來學習與成長打下良好基礎,基于此初中數學教師也應及時明確全新教學目標,將培養學生抽象理解能力、空間辨析能力、邏輯推理能力、實踐應用能力等為主要教學方向,優化教學策略,落實課程改革工作,在初中時期強化學生數學學科核心素養,達成理想化教學目標.
【關鍵詞】核心素養;課堂關鍵能力;培養策略
數學是初中時期的主要教學科目之一,同樣也是教育改革的重點對象,教育新形勢下教師首先應該明確自身教學思想中存在的問題,做好自我反思工作,結合學生學習態度、個性特征以及興趣愛好對教學模式進行針對性優化與創新,在此過程中必須堅定以生為本的核心教育理念,在課內為學生提供更多知識探索、問題分析的機會,讓他們開動自己的思維理解知識內涵,并且在實踐中實現應用能力的提高,保證他們在數學課堂上實現核心素養的發展.
1 核心素養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培養價值
新課改時期教師應該注重對學生綜合學習水平培養,不斷豐富課內教學資源、組織多元化教學活動,為學生提供更加廣闊的思維探索、實踐應用空間,從最根本上出發激發他們對數學知識的學習欲望,在開動思維、積極探究的過程中理解數學知識的內涵,也明確數學的本質,最終自然得到認知能力、思維品質和空間辨析能力的全面發展,并且逐漸建立起對數學知識的學習自信心,為他們未來學習與發展打下良好基礎[1].
與此同時,教師在授課期間將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發展視為主要目標后,能夠真正轉換教學思想,不再對知識進行形式化講解,學生能真正參與到課堂活動之中,他們會發揮出自身的無限潛能,還能夠充分地展示自我,并且能在教師的引導下結合實際生活經歷、生活常識來詳細探究知識內涵,在理解的基礎上掌握更多應用的技巧,實現綜合能力的提高,也為他們未來發展打下扎實的基礎.
2 基于核心素養的初中數學課堂關鍵能力培養策略探索
2.1 優化課堂導學,鍛煉學生理解能力
良好的開端是教學成功的關鍵,教師為保證教學質量、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首先就一定要做好課程導入工作,讓全體學生都能在注意力集中的情況下參與到各項課堂活動之中,并且與教師默契配合高效完成學習任務,保證他們在興趣的基礎上得到綜合素質的發展.教師在組織導入活動的過程中還應該注意一點,必須要避免每一節課的內容千篇一律,為防止學生對所學產生視覺疲勞或是心理抵觸感,必須要根據課程內容對導入形式進行反復變換,逐漸激發起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探索興趣,讓他們能充分發揮出主觀能動性,更好地理解所學,最終在快樂學習、自由學習中得到核心素養的提升[2].
例如 魯教版七年級上冊《探索軸對稱的性質》一課 ,教師首先通過復習導入課程,向學生提出問題:“什么樣的圖形是軸對稱圖形?如何判斷兩個圖形成軸對稱形狀?”在學生思考的過程中教師用動畫將兩個圖形沿直線對折后的視頻,將“軸對稱”這一抽象畫概念以動態視頻的形式呈現在學生的面前,他們的注意力會快速被吸引,對已學知識的理解也不再停留于表面,從而正式進入學習狀態,他們會認真觀察動畫并積極主動思考教師所提出的問題,在自然狀態下配合教師完成豐富的課堂任務,逐漸提高數學學習能力,實現綜合能力的提升,為未來學習與發展打下良好基礎.趣味化、生動化的課程導入為學生提供了更多實踐探索的機會,他們能夠在發揮出主觀能動性的前提下提高學習質量與效率.
2.2 營造情境氛圍,調動學生學習熱情
良好的課堂氛圍能夠端正學生的學習態度,保證整體教學的有效性,課程改革形勢下教師應該注重觀察學生在課內外的學習狀態、思維發展方向、興趣愛好以及個性特征,在此基礎上有意識地營造出輕松、舒適、和諧的教學氛圍,讓學生能夠對所學產生代入感,進而更好地理解知識內涵,提高數學學習能力,夯實數學基礎.因此在實際授課中教師注重對課堂氛圍的烘托,首先可以增加師生之間的有效交流,放松學生的身心,讓他們能夠逐漸建立學習的自信心,在興趣的驅動下高效完成學習任務,實現數學素養的發展[3].
現階段大部分初中生都對數學學科存在恐懼、抵觸感,認為數學知識具有較強的抽象性,無法快速理解其知識內涵,因此在課堂上經常會受主觀情緒影響,難以產生主動,也未能真正將自己融入學習情境之中,面對這樣的問題,教師必須做好自我反思工作,及時優化教學模式,創設故事式、懸念式、生活式情境,拉近學生與所學知識之間的距離,讓他們的學習不再形式化,所有人都能在情境中主動思考問題,還能夠在理解的基礎上提高記憶力,在自然狀態下實現數學綜合素養的發展.在多元化情境中學生能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他們會主動猜測所學知識內涵,還能結合生活實際完成實踐訓練,最終強化核心素養,為未來學習與發展打下良好基礎.
例如 魯教版七年級下冊《證明的必要性》一課,教師首先主動與學生交流互動,引導他們思考在日常生活中通過觀察世界產生的猜測都是正確的嗎、又該如何判斷這些內容的正確性,在此基礎上創設情境,在PPT上呈現兩個圖片,要求學生通過觀察的方式判斷兩幅圖中包含圓的大小,讓大家直接說出結論,再以此為鋪墊來對兩個圖中圓的直徑進行測量,從而計算出面積,驗證學生猜測的正確性,通過這樣的方式得出結論,幫助學生明確“證明的重要性”,進而正式引入課程,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保證教學質量的同時促進他們綜合素質的發展.
2.3 創新習題內容,激活學生多元思想
初中階段數學知識難度相較于小學明顯提高,教師想要提升教學質量就必須保證學生在理解數學定理內涵、掌握數學公式用法的前提下進行有效的實踐訓練,從而將所學知識內化,實現高效教學目標.因此在課程改革階段,教師一定要對課內外訓練習題的內容進行進一步的優化與創新,讓學生能在興趣的支撐下回憶所學知識,還能對已學內容進行針對性的溫習與梳理,借助這樣的方法培養學生的數學思想,也最大程度上增強他們的實踐應用能力,提升教學質量的同時也為學生未來學習與發展提供保障.
教師在對習題內容進行優化的過程中一定要充分利用多元化資源,讓數學不再刻板、單一,同學們也不會套用解題模板,能夠在習題訓練的過程中充分調動自己的靈活思維,舉一反三思考問題,還能在自然狀態下將所學知識建立起完整的體系,深度挖掘數學知識的內在使用價值,在實踐中提升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潛移默化中得到綜合素質的發展,強化核心素養,成長為應用型人才.
2.4 設置多層問題,培養學生邏輯思維
數學是一門邏輯性較強的學科,因此真正意義上的高效數學課堂是指教師引導學生從多元角度思考問題,讓他們在靈活動腦、積極探索的過程中掌握數學學習技巧,也能從更深層次出發去理解所學知識內涵,真正做到學以致用.在此基礎上教師需要積極對教學模式進行完善與創新,首先明確班級學生的數學學習基本情況,了解他們思想、能力、學習積極性之間的差異性,在課前準備環節做好教學預設,保證全體同學都能在放松的狀態下參與到實踐探索活動之中,進而提升課堂教學的質量.
教師可以為學生設置多層的問題,由淺入深地對知識進行深入探索,首先結合生活實際、已學知識拋出基礎問題,堅定學生的學習自信心,鼓勵他們大膽說出自己對問題的想法,從根本上提升他們的課堂參與感,進而保證全體同學進入學習狀態,而在正式教學中教師則根據知識難度的不斷提升持續增加問題難度,為學生提供廣闊的邏輯思考空間,讓所有人都能明確數學知識的由來、數學概念的內涵、數學公式的正確應用方法,從而提升教學質量.在層次化問題的引導下學生學習主動性明顯增強,他們會積極處理問題、討論問題,大膽提出自己的觀點,在交際中實現邏輯思維能力的提升,最終增強數學核心素養,實現個體的全面發展.
例如魯教版八年級上冊《因式分解》一課 ,教師首先在第一個教學環節中用“平方差公式”導入課程,向學生提出問題:“如何計算(a+b)(a-b)?”同學們能夠結合已學知識得出結論(a+b)(a-b)=a2-b2,在此基礎上提問,“由此是否可以判斷a2-b2=(a+b)(a-b)呢?”學生能夠使用逆向思維積極思考,在教師的引導下得出結論,基于此教師進入正式教學,保證學生在積極的學習狀態下主動探索知識內涵,從而了解因式分解的意義,并指導它與整數乘法在整式變形過程中的相反關系,在不斷問答中實現理想化教育目標.
2.5 思維導圖引導,強化直觀想象能力
思維導圖是現代化教育改革過程中各學科教授積極使用的教學輔助工具,思維導圖應用能夠在新舊知識之間建立完整體系,深化學生的學習意識,保證教學質量.初中數學課堂上教師使用思維導圖展開教學能夠將同類型知識點進行整合,讓原本抽象、難懂的知識點更加具體、完整,便于學生理解與記憶,他們會結合已學內容對所學進行深度分析,從而在思維導圖的引導下展開激烈的討論,成功解決問題,最終深化數形結合、等價轉化思想,實現綜合素質的發展.
思維導圖的應用能夠最大程度上提升學生的觀察能力、想象能力,在提高思維邏輯性、理清數學知識之間關系的前提下進行有效的想象與創新,認真思考數學知識內涵.此外在思維導圖引導下學生能夠按照發現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順序來有效延伸思維,完成知識的有效轉化,明確各類知識之間的關聯項,應用邏輯思維探索解決問題的正確方法,在學習過程中注入主觀思維,提升數學學習質量.
2.6 引入項目學習,提升數學建模能力
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為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教師需要鍛煉學生數學建模能力,最大程度上提升他們的數學知識水平,從而保證教學質量.但是在實際的教學中,學生習慣性套用公式來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難以真正形成建模能力,更加不利于他們未來思維的發展,為解決上述問題,教師可以采取建模訓練與項目學習相結合的方式來完成課堂的構建,保證學生可以在具體的探究項目主題與框架之下開闊思維,通過建模來解決實際問題.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充分尊重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首先借助微課視頻導入課程,在視頻留白中設置項目任務,引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來進行合作學習,集思廣益分析數學知識內涵,根據生活經驗闡述主觀想法,在小組成員思想的碰撞之下構建完整的數學建模過程,學生自主觀察能力、合作探究能力、數學認知能力都得到明顯提升,他們也能構造出更適合自己的數學模型,為未來學習做好鋪墊.
3 結語
基于初中教育發展趨勢,數學教師應該及時對現行的傳統教學手段進行針對性優化,在授課過程中教師不能一味地進行對基礎知識的講解,還應該注重對學生核心素養關鍵能力的培養,盡可能利用課上教學時間深化學生的數學意識,增強他們的邏輯思維能力、數學推理能力,同時還要在課內組織交際實踐活動,進一步體現出數學教學的價值,培養學生實踐應用能力,促進他們核心素養的發展,為他們未來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閆彪年.初中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策略[J].科教文匯(上旬刊),2020,03:141-142.
[2]王文軍.新課改下的初中數學課堂教學策略[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20,03:183.
[3]江秀珍.論初中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J].華夏教師,2020,01:4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