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情境教學法在運用過程中,需要和歷史知識、學生認知結合在一起,以教學目標為依據,形成自主輕松的學習氛圍,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與熱情。針對傳統課堂進行優化,能使學生積極、踴躍地參與到學習中。文章提出將這種教學方法運用到初中歷史課堂中的策略,希望可以幫助學生提升綜合素質。
【關鍵詞】情境教學;初中歷史;教學目標
作者簡介:方剛(1985—),男,甘肅省蘭州市甘肅農業大學附屬中學。
在初中歷史教學過程中,教學情境的創設與課程改革的要求相適應,也和學生的認知特點相符。通過創設情境,可以調動學生的能動意識,培養學生在學習中的自主性,也有利于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思想理念。在運用情境教學法時,可以綜合運用多種方式。文章將從以下幾個方面具體展開論述。
一、初中歷史教學中情境教學法運用的重要意義
(一)使教學更具生動性
學生覺得歷史課比較枯燥乏味并不是因為學生對歷史不感興趣,而是教師在教學中運用的傳統教學模式很難激發學生的興趣,難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運用傳統教學模式進行教學時,教師主要是對背景、原因、經過、意義、結果這幾方面進行講授,整個教學過程比較模式化。當學生在學習中感受到真實感,并且在情感上覺得振奮、愉快時,知識就會向情感轉變。運用情境教學法,可以使學生在學習中產生一種真實感,將不能觸及的歷史通過直觀形式呈現,學生可以對歷史現象進行直觀觀察,并且在情境中產生一種比較深入的情感體驗。整個教學過程生動、形象,教學質量也得到了提高。
(二)有利于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
情境教學法重視學生主體作用的發揮,可以使學生在學習知識的同時參與活動,在活動中實現個性化發展。學生處于情境當中,也能產生積極、正面的情感,情感能量得到激發。在情境中,學生可以進入歷史環境,充當歷史人物,站在歷史環境中、人物立場上看待歷史,在總結和反思歷史時能夠更加客觀,進而形成正確的價值觀。
(三)有利于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
在課堂教學中,學生作為課堂主體,在學習時需要運用自己的知識儲備,并且結合當前學習的知識,不斷對知識進行重組、更新。情境教學法的運用,可以使學生在課堂學習過程中,對歷史事件、歷史人物形成正確的認識和理解,并且對歷史形成自己的感悟。在不斷學習和了解知識的過程中,學生的想象力、創造力、模仿能力以及問題解決能力均能獲得明顯提升。
二、初中歷史教學中情境教學法運用的基本原則
(一)可接受性
可接受性主要指教學情境當中的方法、知識、態度以及價值觀可以被學生接受。首先,教學情境要與學生的認知特點、心理特點、生理特點相符。對初中生而言,他們在小學階段已經學習了一定的歷史知識,以往學習的歷史知識富有趣味性和故事性,學生的學習興趣比較濃厚,能夠不斷地思考與探索。但是在小學階段,學生的世界觀未完全形成,對于這些內容的評價可能不夠客觀,需要教師進行引導。進入初中階段,學生的思維難以自主轉變,需要教師進行適當引導,利用形象事物鍛煉學生的思維。因此在運用情境教學法時,教師應充分考慮到學生的認知特點、心理特點、生理特點,保證這一方法能被學生接受。其次,情境教學法要重視層次性。認識事物的過程是由淺入深的過程,整個過程是循序漸進的。因此教師創設情境時,需要重視層次性,使整個過程形成一定梯度,這樣學生才更容易接受。最后,情境教學要以人為本。由于閱歷、經驗、能力的不同,學生之間有較大的差異,這就需要教師在創設情境時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使學生更好地參與其中。
(二)真實性
在創設情境時,往往需要通過人工的方式進行加工與處理,進行加工與處理時,需要堅持真實性,保證情境的合理性,同時蘊含其中的價值觀和情感需要體現出正確性。構建真實情境的主要原因在于,學生在真實情境中學習,獲得的情感、知識會更加可靠,能將知識正確運用于實際生活中。歷史情境是學生產生認知的重要基礎,對于學生的學習方式會產生重要影響。在真實情境中,學生可以更好地將知識運用于實踐中,學以致用,同時也能感受到歷史的真實性,對歷史知識形成比較深刻的記憶。
(三)發展性
發展性主要指將學生視為主體,重視學生在學習中自主性的發揮,使學生對知識進行有效內化,促使學生參與整個活動過程,推動學生獲得全面發展。遵循發展性原則的主要原因在于,教育的目標為推動學生實現全面發展,學生的發展是教育的第一要義。在此過程中,教師不僅要關注學生在智力方面的發展,也需關注學生在其他方面的發展,即教學情境要體現出全面性,能引導學生構建系統的知識結構。
三、情境教學法運用的影響因素
(一)教師
每個教師的教學風格都有所不同,這會對其教學方式產生比較直接的影響。在運用情境教學法進行教學時,教師應充分認識到自身對教學產生的影響,做到隨機應變和因勢利導,這是保證教學得以順利進行的基礎。同時教師應發揮榜樣力量,使學生在學習中嚴格要求自我。除此之外,教師的非語言表達對情境教學也會產生重要影響,主要指教師利用舉止、眼神以及神態等向學生傳遞信息。這種方式可以促進師生的思想溝通,并且使信息更具感染力,能加深學生對于知識的理解與記憶,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善于使用非語言表達,加強對學生的關注,營造活躍的課堂學習氛圍。
(二)學生
在初中階段,學生的自主意識比較強,采用創設情境的方式可以使學生的自主需要獲得極大滿足。當情境被多數學生接受,學生參與的主動性自然會變高。因此教師創設情境時應注重合理性,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與興趣。
四、初中歷史教學中情境教學法運用的關鍵
(一)創設目的明確的教學情境
教師創設情時境需要將教學目標作為依據,創設的情境需要體現出具體性、啟發性以及創意性。在此基礎上,學生能更好地理解問題的具體含義,能結合問題進行思考與探索,進而使問題得到有效解決。
(二)結合學生的身心特點
情境的創設應注重對聲音、顏色以及動作的運用,這對低年級學生來說吸引力比較大,并且情境應該體現出趣味性、生動性,可通過游戲、故事、表演等多種形式實現。對于高年級學生,可以創設合作探究和自主學習情境,使學生更充分地感知歷史魅力,在情境中滿足情感需求,更具進一步學習的動力。
(三)情境安排保證適度
在教學中,情境的安排應適度,避免學生過于重視情境而忽視知識學習。在創設情境以后,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在情境的作用和引導下對學習活動進行積極探究,使學生在探究中獲得深刻的情感體驗,使學生由原本被動學習知識變為積極、主動地學習知識,進而提升整體學習質量。
五、初中歷史教學中情境教學法的實施策略
(一)積極創設角色情境
學生對學習內容產生興趣,整體的學習能更具動力。教師運用情境教學法時,通過創設角色情境,可以極大地增強學生的主體意識,使學生的情感得到調動,營造愉悅且輕松的課堂氛圍,提升課堂整體教學效果。同時,也能實現寓教于樂,使學生感受到歷史學習的趣味。在角色情境中,學生需要對歷史片段進行模擬,在模擬中深入感知角色心理。例如在講授“九一八事變與西安事變”這部分內容時,教師可以先為學生詳細講授西安事變的經過,然后讓學生模擬西安事變相關人物在此次事件中的主要表現。學生為熟悉情境,需要先查閱相關資料,對史料進行研究,并且需要對角色進行認真揣摩,形成正確的角色認知。在情境中,學生會產生如臨其境的感覺,認識到自身角色與其他角色之間的關系,豐富情感體驗;在情境中,學生能夠感受到緊張的氛圍以及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感,同時心靈上受到震撼,取得更加明顯的歷史學習效果。
(二)重視創設影視情境
現代技術的不斷發展,使教學活動在實施時更具多樣性。在歷史教學中運用現代技術,能夠創新教學手段,通過視頻、音頻等多種形式的運用,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獲得良好的視覺體驗與聽覺體驗。這種方式也能實現情境的再現,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對學生情感進行有效熏陶。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為學生呈現歷史畫面,通過電視劇、電影等向學生呈現歷史內容,使學生對歷史知識產生比較深刻的印象,強化學生對歷史知識的記憶。例如在教學“革命先行者孫中山”這部分知識時,教師就可以為學生播放《孫中山》這部影片。影片對孫中山和其追隨者進行了全面記錄,將孫中山為了民族、民權、民生的偉大理想奔波一生、死而后已的精神充分體現了出來。教師也可以鼓勵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積極收集和歷史相關的電影,鼓勵學生結合學習內容自主制作課件,以此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三)利用實物和圖片創設情境
在歷史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使用物具和圖片為學生創設學習情境。物具主要指歷史遺留的物品,包括古器皿、古錢幣等,也包括物景模型、文物贗品。利用實物創設情境,可以促進歷史再現,使學生近距離接觸和了解歷史,使歷史內容更具說服力,同時課堂氛圍也會變得生動、活潑。例如在講授“絲綢之路”這部分內容時,教師可以為學生展示古代絲綢圖片,引出絲綢之路的發展特點、中國如何與周邊國家開展貿易等知識點,進而使學生認識到開辟絲綢之路對漢朝的興盛產生了極大的促進作用。利用圖片與物具創設情境的方式,可以使學生進行合理想象,形成直觀認識,學生的思維能得到提升。
(四)聯系生活創設情境
一些學生難以將新知識與舊知識聯系起來,難以取得溫故知新的效果。教師這時候可以通過創設生活情境,以學生熟悉的情境為結合點,讓新舊知識相連,從而提升教學效果。教師要充分了解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興趣愛好、性格等,根據學生的特點,將學生難以理解的知識點轉化為生活中隨處可見的情境。通過這種方式,讓學生意識到學習歷史不能只局限于課堂中,更重要的是要學以致用。初中歷史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創設生活情境,將教學內容與生活情境充分結合在一起,對此學生可以產生比較強烈的親切感,自主學習意識也會比較強烈。同時這種方式也能為學生積極實踐創造良好條件。例如“經濟與社會生活的變化”這部分內容中,部分內容涉及近代交通工具,當代交通工具已變得十分多樣,原本使用的輪船、汽車、火車、飛機等均有了革新,并且通信工具也獲得了極大的發展。在講授這部分內容時,教師可以讓學生結合自身的經歷,談談這幾年生活中的變化。有的學生提出,購物由原本的實體店購物向網購發展,飲食種類也更加豐富多樣,自己的零花錢也變多了。這種聯系實際生活創設情境的方式能夠使學生產生比較強烈的真實感,進而對歷史知識形成深度認識。
總的來說,將情境教學法運用于初中歷史教學中,有利于提升整體教學質量。在此過程中,教師可以運用多種方法實現對情境的創設,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與熱情,使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學習中,促進學生自主學習意識與自主學習能力的形成。具體實施時,教師可以運用創設角色情境、創設影視情境、利用實物與圖片創設情境、聯系生活創設情境等多種方式,并且創設的情境要與學生的認知特點、發展特點相符,保證情境的合理性,讓學生學得有興趣,對知識掌握得更牢固。
【參考文獻】
[1]陳彩云.情境教學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幾點嘗試[J].百科論壇電子雜志,2020(9):920.
[2]蔡淑華.情境教學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探析[J].文淵(中學版),2020(5):153.
[3]劉瑞明.探討情境教學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J].文淵(中學版),2020(5):649.
[4]李明娜.情境教學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創設與運用[J].讀與寫,2020(32):221.
[5]李文晶.情境教學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創設與運用[J].文淵(中學版),2020(6):161.
[6]朱智娟.情境教學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開展策略分析[J].新課程,2020(14):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