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運儀
【摘要】在小學階段的美術課堂誠信教育中,引導學生親自動手、親身感受、主動參與到布置班級文化墻的整個教學過程,能夠更好地幫助學生感受美、體驗美、發現美、創造美,從而貫徹落實文化育人、管理育人的思想理念,將有形的環境和無聲的文化有機融合,顯性教育和隱性教育充分結合,促進學生養成良好的誠信品質。我們始終相信班級的文化墻能充分發揮“潤物細無聲”的作用,使學生在這種無聲的文化熏陶、感染和愛的鞭策中真正接受到良好的誠信教育。
【關鍵詞】小學美術;班級文化墻;誠信教育
一、以誠信教育為主題的班級文化墻布置對于學生的意義和價值
良好的誠信品質會直接影響學生的一生,伴隨其成長。誠信教育是一門專門培養和訓練學生良好道德情操,并且指引他們正確處理各類關系的重要道德規范的課程。
班級文化對于學生的影響是非常大的,誠信教育是班級文化中最核心、最基礎的內容。美術教學中,學生的藝術修養和行為操守是同等重要的。因此,美術教學之中也應該在各個環節滲透誠信教育理念。在小學美術教學活動中,做到以班級為單位,結合我國優秀傳統文化、法律法規、校紀校規,進行誠實守信等理念的教育,以各種方式的活動來宣傳誠實守信的重要性,旨在培養廣大學生誠實待人的品質,用真誠的態度去對待他人、關愛他人,對他人充滿同情心,樂于助人。希望每位學生都能夠嚴格要求自己,言行一致,不撒謊;作業、考試、科研等不作弊、不剽竊;希望學生守時、守信,有義務和責任感,言必信、行必果;犯錯誤時,勇于承擔錯誤,有知錯就改的良好道德品質。
誠信教育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藝術感,陶冶情操。除了在課堂上深入滲透誠信教育,還應充分借助班級文化墻的設計與布置,使學生今后能夠在這種無聲的文化熏陶、感染和自我鞭策中繼續接受更好的誠信教育。根據誠信教育的實踐活動內容和主題,結合班級各個學生的實際情況,精心設計構思,用心布置班級文化墻。既有效地培養了班級全體學生的主人翁意識和團隊合作精神,又大大增強了班級的文化凝聚力,展現了班級的特色風格;同時,還充分給予了學生積極參與、融入班級的文化隊伍建設,展示自己優秀才華的良好平臺與發展契機。一面面豐富多彩、充滿個性的班級文化墻,時時刻刻展示著健康向上、溫暖陽光、生動活潑的班級風采。班級中的每一面墻壁和每一個角落都可以成為承載誠信教育的物質載體,都能夠發揮很好的教育作用。
二、誠信教育在小學美術教學中的現狀分析
教學中出現的不誠信情況是非常多的,例如,有的學生因為貪玩沒有做完自己的繪畫作業,但是為了逃避懲罰謊稱丟了;有的學生向家長或長輩匯報自己參賽情況時,一般都是報喜不報憂,繪畫比賽成績不理想或沒有達到預期的名次時謊報沒有參加比賽;有的學生臨摹其它優秀繪畫作品參賽,謊稱是自己的創作;還有的學生趁家長不在家時,偷拿錢去網吧玩游戲,被發現后卻說錢用于買畫筆、畫紙,等等。
小學生群體中出現誠信方面的問題,其原因是多個方面的,社會環境、家庭環境及學生的性格都是影響因素之一。通過各種調查分析,得出誠信教育在小學美術教學中的現狀如下:
1.教師一味地教
教科書的知識有限,大多數小學美術教學都側重于繪畫技巧與藝術文化,忽略了在教學過程中滲透誠信教育。
2.學生一味地學
在實際的美術教學中,學生習慣于“動手”式學習,習慣于被動接受學習,形成對教師和教科書的強烈依賴,并逐漸習慣于模仿教科書和教師,缺乏獨立的創造力。這樣出來的作品無靈動性,更無自己的特色。
3.重視程度不夠
在應試教育的影響下,國家和學校雖然開辦了美術課程,但是對這一課程的關注度遠沒有語數外等文化課程的關注度高,這使得小學階段的美術教育并沒有發揮其應有的功能,誠信教育也很難在其中進行滲透。很多學校中,美術課常常被“擠占”。
針對以上出現的問題,美術教學中的誠信教育固然可以通過班級文化墻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地熏陶。但近年來,班級文化墻的布置也流于形式,學生在班級文化建設中處于“觀摩”狀態,教師成為班級文化墻布置的主力。這不僅是讓班級文化黯然失色,對學生的個性發展和藝術潛力開發也有著極為不利的影響。在美術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應強調教師尊重學生個體之間的差異,因材施教,引導他們積極主動地參與到班級文化墻的設計、布置中,激發他們自主學習的興趣。
三、關于小學美術誠信教育的實踐——以班級文化墻的布置案例分析
那么,什么樣的班級文化墻布置可以使誠信教育高效而有意義呢?筆者在平時的美術教學中對班級文化墻進行布置的同時,進行了誠信教育的研究和探索。
(一)案例
本學年,筆者擔任了三年級一班的班主任,班級有一段時間總是丟東西,不是這個學生的課外書、擦筆不見了,就是那個學生的跳繩不見了,甚至教師獎勵的獎品也在課間不翼而飛。通過持續的觀察和了解,筆者發現有一些學生存在“拿”東西的情況。筆者在思考,如何處理?既要引導“拿”東西的學生改掉壞習慣,又不能傷害他的自尊心。于是,筆者決定召開班會,以布置“爭做誠信好學生”主題班級文化墻來進行解決。班會發言中,筆者先引入了不誠信的例子,然后再著重講述了筆者上學時,班上同學存在這種不良行為造成的危害和影響,讓學生發表自己的看法及建議,場面十分熱烈。班會活動進行到一半時,筆者問學生:“如果這位同學把自己‘拿’的東西還回來,你們會原諒他嗎?”其他學生異口同聲地說:“能。”接著,筆者宣布了本次班級文化墻布置的主題,讓筆者調查了解到的存在不誠信行為的學生成為本次班級文化布置的主力。
(二)布置主題
爭做誠信好學生
(三)布置過程
1.成立班級文化墻布置小組;成員由班主任、班委會及存在不誠信行為的學生組成;
2.小組成員以“爭做誠信好學生”為主題開展討論,緊緊圍繞本班存在的誠信問題,利用手抄報、書法、繪畫作品等多種形式對教室進行布置。尤其是多讓存在不誠信行為的學生參與到全過程,讓他們在親身感受中接受誠信教育。
(四)效果
在我們布置班級的文化墻的過程中,丟了東西的學生高興地跑到筆者跟前說:“老師,東西回來了!”從此,筆者班再也沒丟過什么東西。本次課堂活動主要采取自我體驗、自我認知的教育形式,有效避免單一的課堂對話給學生帶來思想和心理上的沉重負擔和精神壓力,通過教師和學生自己親身體驗到的例子,對學生產生更深刻的心靈震撼,再結合以“爭做誠信好學生”為主題的班級文化墻布置,讓有這種行為的學生徹底意識到自己的價值觀和行為將會影響自己終生,從而改變自己。我們還給予了學生一次改正的機會,在整個美術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在對學生進行教育時,從來沒有提及“偷”“盜竊”等很容易傷害學生自尊心的詞匯。學生也真正明白了教師和同學的用意。本次班級文化墻的設計與布置也促進了全體學生誠信品質的提高。
因此,在班級文化墻的設計與布置中融入誠信教育,有助于每一位學生充分認識和理解到“誠實”“守信”在學習、生活中的重要意義,同時也要求自己,在任何事情之上都要嚴于律己,要將誠信作為自己的基本操守。班級文化墻的設計與布置充分發揮了環境育人的潛移默化作用,有力推動了小學美術誠信教育持續有效的開展。
參考文獻:
[1]胡振芳.探討小學美術課堂中存在的問題及應對方法[J].魅力中國,2016(46).
[2]陳伽君.小學美術在班級文化建設中的運用[J].亞太教育,2019(7).
[3]蔣紅軍,眭春花.班級特色文化催開誠信之花[J].班主任之友(小學版), 2008(3).
[4]張娟.小學生誠信教育、關心他人和團結合作研究[J].神州,2018(30).
[5]桂亞琴.構建誠信的班級文化[J].成功(教育),2012(24).
[6]張莉.新課標下如何充分發揮班級文化建設的育人功能[J].高考,2021(12).
責任編輯? 陳? 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