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分層教學法是小學數學教學中常用的教學方法。文章首先對分層教學法進行了簡介,其次分析了小學數學教學的難點和問題,再則提出了小學數學分層教學中應遵循的原則與小學數學分層教學的具體策略,最后對小學數學分層教學的意義進行了闡述,希望對促進我國小學數學教學工作的進步與發展有所幫助。
關鍵詞:小學數學;分層教學;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8918(2022)15-0070-04
作者簡介:張慧芳(1973~),女,漢族,甘肅定西人,甘肅省定西市安定區大城小學,研究方向:小學數學教學。
自新課改以來,一方面,小學數學教學工作取得了顯著進步;另一方面,也對其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數學是小學教育階段的主科之一,也是難度較大的一門學科,這導致小學數學教學質量一直偏低。而小學數學教學質量的提升,離不開各種先進的教學理念、教學思想、教學模式以及教學方法,分層教學法正是其中之一。
一、分層教學法簡介
分層教學法是現代先進教學方法之一,具體來說,分層教學法是指先根據學生在學科學習中的實際知識基礎、能力等將其合理地劃分出不同層次,再給不同層次的學生實施不同的具體教學,這其中包括教學目標的不同、教學提問的不同、教學評價的不同等。分層教學法的最終目的,是使所有層次的學生都能夠跟得上學習進度并獲得最大化的提升。相關研究表明,不同學生受內外部各種因素的不同影響,其知識基礎、學習能力以及潛力傾向等也存在一些差異,因此教師不能對所有學生的學習強求統一,也不能以固定的標準去衡量所有學生。只有通過采取分層教學法來進行教學,才能夠滿足所有層次學生的不同學習需求。總而言之,分層教學法是符合客觀教育規律的一種教學方法。
二、小學數學教學的難點和問題
(一)數學知識本身難度較大
由于數學知識本身難度較大,所以給小學數學教學工作也帶來了較大難度。數學既是一門主科,又是一門理科學科,在數學學習過程中需考驗學生的邏輯思維、抽象思維、想象能力、實踐能力等多項素質和能力。并且,數學學習是一項長期性的任務,學生既要記憶大量的數學理論知識點,又要做大量的數學題訓練,這對小學生而言難免存在一定的困難。調查顯示,多數小學生都認為數學是眾多學科里難度最大的一門。可見,數學知識本身難度較大這一問題是制約小學數學教學效果的一項重要因素。
(二)教學方法落后
教學方法落后是當前小學數學教學中存在的一項突出問題。在現實中,很多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中所采用的仍舊是填鴨式、灌輸式、照本宣科式的教學方法,同時兼以題海戰術。誠然,數學的學習離不開大量知識記憶和數學題練習,但這不能是唯一手段,否則會嚴重消磨學生對數學的學習熱情和興趣,適得其反。而且,機械化的教學方式,也容易使得學生在課上走神,甚至是讓學生感到抵觸和厭煩。
(三)教學重理論輕實踐
現階段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重理論輕實踐的問題普遍存在,這是導致小學數學教學質量不理想的一項重要原因。數學本身是一門實用性學科,小學開設數學課的目的,不僅是傳授給學生數學基礎理論知識,更是教會學生利用數學來解決現實問題,但固有教學觀念影響較深,導致很多小學數學教師都忽視了后者。
三、小學數學分層教學中應遵循的原則
任何教學方法有效應用的前提都是要遵循科學的教育原則,分層教學法也不例外。因此,在小學數學分層教學實踐中,教師必須以遵循科學的教育原則為前提。科學的教育原則主要是指:“人本性”原則、“民主性”原則以及“情感性”原則。
(一)“人本性”原則
小學生正處于啟蒙期,這是一個人成長發育的關鍵時期,學生往往從這個時期開始展現出一定的自我意識和個性,乃至出現不同程度的叛逆心理,所以,在小學數學分層教學實踐中,教師必須充分遵循“人本性”原則,以學生為中心來開展相關教學活動,從學生的實際特點和需求出發進行教學策劃,注重開發學生的個人潛能,善于根據學生的個性引導其主動學習。
(二)“民主性”原則
只有讓學生所處的課堂環境是一個民主的課堂環境,學生才能夠更好地進行學習,所以,在小學數學分層教學實踐中,教師必須充分遵循“民主性”原則,即教師與學生始終處于平等位置,學生在課堂上具有較高的自主權和發言權、對相關教學活動的策劃具有一定的參與權,而非教師的“一言堂”。
(三)“情感性”原則
在教學過程中,不能以硬性的手段去強迫學生學習,這樣只會適得其反,而應巧妙利用感情牌,引導學生從內心真正認同學習這件事的意義與價值,并與相關數學思想、數學理論等產生情感共鳴,所以,在小學數學分層教學實踐中,教師必須充分遵循“情感性”原則,以更好地實現教學總體目標。
四、小學數學分層教學的具體策略
小學數學分層教學的具體策略主要包括了五大方面,即:合理劃分學生層次、分層設置教學目標、分層設計課堂問題、分層布置課后作業以及分層開展教學評價。
(一)合理劃分學生層次
在小學數學分層教學的實踐中,教師最先要做的一件事,就是合理劃分學生層次,即根據學生在數學學習中的實際知識基礎、能力等,將學生合理地劃分出不同層次,以方便后續給不同層次的學生實施不同的具體教學。一般情況下,宜將學生劃分為A、B、C三個層次,A層次的學生知識基礎和綜合能力較強,B層次的學生知識基礎和綜合能力適中,C層次的學生知識基礎和綜合能力相對薄弱。
(二)分層設置教學目標
在小學數學分層教學實踐中,需要給不同層次的學生設置不同的教學目標,確保每個層次的教學目標都與該層次的學生水平相適應。同時,教學目標的制定還要充分參考教學大綱要求。例如,在小學數學“負數的初步認識”的教學中,教師給A層次的學生制定教學目標為“正確讀寫正負數,了解數軸的意義,掌握數軸的畫法”;給B層次的學生制定教學目標為“正確讀寫正負數,了解數軸的意義”;給C層次的學生制定教學目標為“正確讀寫正負數”。通過上述方式,給不同層次的學生設置不同的教學目標,能夠使基礎較薄弱的學生在掌握本節課知識的同時提升數學學習信心,使基礎較強的學生在牢固掌握本節課知識的同時提升自主學習能力、實現自我突破。
(三)分層設計課堂問題
課堂提問是教學中必不可少的環節,在小學數學分層教學實踐中,教師應給學生分層設計課堂問題,使問題與學生的層次水平相適應。例如,在小學數學“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的教學中,教師先要提前了解學生的數學水平,并根據教材內容、學生的平時考試成績和日常課堂表現等來為學生確定相應的教學目標;在正式課堂上,教師先給學生展示出一些簡單的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的習題,如52+25=、48-22=、35+58=等,這些題目對學生而言比較簡單,大部分學生都能夠快速給出正確答案;之后,教師在簡單的加減法基礎上,給學生列出一些連加、連減的算式題,如35+18+27=、45-31-10=、85-45-32=等,并引導A層次和B層次的學生正確解答出這些題目,C層次的學生則讓他們參與進思考探究中,但暫不強求他們全部答對;再之后,教師繼續給學生列出一些混合加減法算式,如15+22-17=、16+20-10=、87-52+25=等,并引導A層次的學生正確解答出這些題目,B層次和C層次的學生則讓他們參與進思考探究中,但暫不強求他們全部答對。通過上述方式,讓不同層次的學生思考探究與自身層次水平相適應的問題,這樣能夠使所有層次的學生都獲得最大化的提升。
(四)分層布置課后作業
布置課后作業的目的是讓學生鞏固知識并溫故而知新,而在小學數學分層教學實踐中,教師不能強求所有學生都完成一樣的課后作業,而應給學生分層布置課后作業。例如,在小學數學“統計”的課后作業布置中,教師給A層次的學生布置課后作業為“對自己的數學考試成績做統計,并制作出兩種不同的統計圖表”;給B層次的學生布置課后作業為“對自己的數學考試成績做統計,并制作出一種統計圖表”;給C層次的學生布置課后作業為“對自己的數學考試成績做統計”。通過分層布置課后作業,能夠使所有學生都有效實現鞏固知識、溫故而知新的目標。
(五)分層開展教學評價
教學評價是教學工作中的重要一環,簡單來說,教學評價就是依據一定的標準對教學質量進行客觀判斷和評價。在傳統的小學數學教學評價中,教師往往是對全體學生采取統一、相同的教學評價標準,這種教學評價模式看似公平,但其實并不能真正考察出所有層次學生的學習狀況和進步情況。因此,在小學數學分層教學中,教學評價也應做到分層。例如,針對A層次的學生,教師在常規評價外增加對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自主思考能力、自主提出問題能力等的評價;針對B層次的學生,教師在常規評價外增加對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學習進步情況的評價;針對C層次的學生,教師在常規評價外增加對他們的學習進步情況和學習積極性的評價。
五、小學數學分層教學的意義
(一)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
實踐研究表明,通過小學數學分層教學,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數學核心素養主要包含以下幾方面內容:①數學抽象素養:它是數學的一種基本思想,是形成理性思維的基礎,數學的本質特征正是由數學抽象所反映出來的。②邏輯推理素養:數學體系的構建抑或數學結論的獲取均離不開邏輯推理,它充分反映出了數學的嚴謹性。③直觀想象素養:數學問題的發現、數學問題的提出、數學問題的分析以及數學問題的解決,均需要運用到直觀想象。④數學運算素養:數學結果是經數學運算后得出的,它是一種科學的演繹推理方式。⑤數學分析素養:它是在當前大數據時代下的數學應用的必要方法。⑥數學建模素養:若想將數學理論知識實際應用到解決現實問題當中,則必然會應用到數學建模。而任何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都不是一蹴而就的,數學核心素養亦然。通過在實際教學中應用一些先進科學的教學方法,可以對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起到很大的推動與促進作用,包括分層教學法。大量的教學經驗顯示,分層教學法是一種基于學科核心素養培養目標下的教學方法,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進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的形成。在小學數學分層教學實踐中,學生需要分層次進行思考和實踐,而這正是形成數學核心素養的基礎。
(二)有利于突出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
實踐研究表明,通過小學數學分層教學,有利于突出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過去,在小學數學教學課堂上,教師很容易將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所忽視,這也是造成小學數學教學質量不理想的一項重要原因。在課堂上,學生才應該是主體,而教師的角色則是主導,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必須先設法充分突出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才能夠獲得良好的教學成果。大量的教學經驗顯示,分層教學法具有以學生為絕對主體的特征,它的應用,能夠充分突出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在小學數學分層教學實踐中,不同層次的具體教學目標、手段等都始終是圍繞“該層次的學生”這個中心主體來進行設計的,且重視引導學生開展與自身層次水平相適應的自主學習,所以學生在參與各種學習活動期間,往往能夠將自身的主觀能動性最大限度地發揮出來,而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
(三)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實踐研究表明,通過小學數學分層教學,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意思是說,當學生先對一門學科產生了高漲的興趣后,則自然而然會積極主動去學習這門學科;而相反,若學生對一門學科根本就沒有興趣,則也很難積極主動去學習這門學科,甚至還可能會對這門學科的學習生出一些抵觸情緒。相關研究表明,影響學生學習興趣的因素主要在于三點:第一是學生個人因素,有的學生本身就對某項知識或者技能感興趣;第二是教師因素,有的教師人格魅力較大或親和力較強,學生會因為喜歡該教師而愛屋及烏地喜歡上其所教課程;第三則是具體教學理念、方法和策略等因素,有的教師所采取的教學理念先進、教學方法和策略科學,更易吸引學生的興趣。但傳統的小學數學教學方法顯然并不夠新穎、趣味和科學,所以也不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大量的教學經驗顯示,分層教學法是一種比較新穎化、趣味化和科學化的教學方法。
(四)有利于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
實踐研究表明,通過小學數學分層教學,有利于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不同學生的知識基礎、能力水平、潛力傾向等各不相同,若對所有學生的數學學習強求統一,則很可能一方面滿足不了部分基礎較好、能力較強、在這方面具有一定潛力的學生的學習需求,另一方面導致部分基礎較差、能力較低、在這方面相對缺乏潛力的學生跟不上學習進度,最終使得大部分學生的學習效率較低。正確的方法是根據不同學生的不同情況,對其采取不同的教學。大量的教學經驗顯示,分層教學法是一種能夠實現對不同學生進行精準教學的方法,它是面向全體學生的,意在不忽視任何學生的學習需求。在小學數學分層教學實踐中,教師給不同層次的學生實施的是不同的具體教學,所以學生在參與學習活動的過程中基本都會感到學習難度適中,既能夠滿足自身學習需求,而又不至于太過吃力,從而提高學習效率。
六、結語
綜上所述,小學數學教學具有知識難度較大、教學方法落后、教學重理論輕實踐等難點和問題,鑒于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應積極改進教學方法。分層教學法是現代先進教學方法之一,實踐研究表明,通過小學數學分層教學,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突出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及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而在具體的小學數學分層教學實踐中,應遵循科學的教育原則、采取合理的相關策略,以確保充分發揮出分層教學法的作用和價值。
參考文獻:
[1]杜婀娜.淺談小學數學分層教學策略[J].小學生(中旬刊),2021(11):50.
[2]朱國水.基于深度學習的小學數學分層教學有效策略[J].試題與研究,2021(28):115-116.
[3]劉順河.淺談小學數學分層教學的應用策略[J].新課程,2021(38):113.
[4]趙愛東.小學高年級數學分層教學的應用價值研究[J].求知導刊,2021(38):57-58.
[5]曾美迎.淺析小學數學課堂分層教學的策略[J].當代家庭教育,2021(26):97-98.
[6]王晶.核心素養下的小學數學分層教學策略探尋[J].新課程,2021(34):29.
[7]綦玉潔.核心素養下小學數學分層教學策略探尋[J].讀寫算,2021(24):185-186.
[8]劉龍周.小學數學實施分層教學的路徑研究[J].名師在線,2021(19):12-13.
[9]劉婷.核心素養視域下小學數學分層教學探究[J].新智慧,2021(15):57-58.
[10]張金勤.核心素養視域下的小學數學分層教學策略研究[J].小學生(中旬刊),2021(5):5.
[11]楊莉.基于核心素養的小學數學分層教學策略探究[J].考試周刊,2021(33):8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