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孜古麗·哈德哈集
◆摘要:數學在我國義務教育中具有重要地位,其不僅貫穿義務教育全過程,還能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隨著新課改逐步推進,想要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加強數學教學的趣味性與豐富性,幫助學生打牢數學學習基礎,必須意識到中小學數學銜接學習的重要性。因此本文通過對比小學數學與初中數學學習,把握數學學習的銜接點,加強思想滲透,逐步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能力,加快轉換速度,最大程度實現教學目標。
◆關鍵詞:小學數學;初中數學;銜接教學
小升初既是義務教育中的關鍵轉折點,也是為學生打牢學習基礎、提升學習能力的重要時期。在此階段,學生要面臨著數學學習難題提高、思維跨越式轉變等問題,因此教師應該做好數學學習的領路人,幫助學生調整學習心態、重新制定學習目標,與學生攜手探索數學學習中的樂趣。
一、小學數學學習與初中數學學習的對比
(一)學習內容上的變化
小學數學學習主要分為三個方面:統計和概率、數和代數以及空間和圖形。而初中數學學習更具有系統性,主要分為兩個方面:數學和幾何。不僅將小學數學知識歸納到這兩個體系中,還進行了深化與總結,例如學生開始接觸代數、比例等等。小學是非常重要的奠基階段,數學學習簡單、直接。而初中數學發展到了抽象、感性階段,教師更重視各知識點之間銜接性,著重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不再僅追求原理背誦和案例學習,還要逐步提升對數學知識的運用能力。
(二)思維上的變化
小學數學學習重視“做”,而初中數學學習重視“思”。從小學數學課本最初被稱為“算術”就可知,術的占比非常高,強調幫助學生理解何為數學?如何簡單掌握數學?對邏輯思維方面涉及較少。雖然到了小學高年級會觸及基本數和運算知識,但是數學思維方面仍被蒙上了一層紗,學生可以通過大量運算練習提高成績。但是初中數學知識更強調理論和抽象理解,例如需要學生掌握類比思維、數形結合思維以及轉化思維,能夠順利過渡一元一次方程與一元二次方程等等。
(三)學習能力上的變化
初中數學強調學生的自主性和探索性,小學數學以教師為主,教師帶領學生思考和分析。但是初中數學更加系統,一種知識點有多種理解方法,一種解題方法有多種延伸形式,這就變成了學生學習的重難點。學生應該改變傳統的“聽講式”學習方法,適當放棄死記硬背,深入探索、主動學習,根據具體的學習情況,針對性提升學習能力,多問、多思,多探析。
(四)學習方法上的變化
很多學生很難在小學階段養成“課前預習,課中記錄,課后復習”的好習慣,小學數學學習只要完成課下作業即可。但是初中數學要從被動入門轉為主動接受,學生開始養成了預習習慣,在課堂上主動提出、積極思考并且和老師探尋多種解題方法,課下不僅完成了老師布置的任務,還會獨立練習與復習。學生開始加強創新學習方法,要求學習方法符合自身學習進度。
二、如何做好中小學數學學習的銜接
(一)找準中小學數學知識的銜接點
教師要建立更加系統、完整的數學知識網絡,小學數學知識雖然簡單、淺薄,但是和初中數學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教師要將部分小學數學知識納入到初中數學知識的體系中,以點概面,找準銜接點。
例如要連接算術和有理數,小學算術集中于自然數和正分數,而初中數學引入了負數,學生無法理解前后關系,所以學習非常吃力。教師應該幫助學生構建知識邏輯,先打通三者之間的聯系,講述負數淵源與易錯點,隨后再開始教學。要連接數形,利用數軸學習為后續學習函數圖像等知識奠定基礎,先用溫度計為學生做示范,讓數軸在學生腦海中更加立體。
要連接算數和代數解法,這兩種解法擁有不同的邏輯思維,代數以符號形式展現數值關系和數學結構,而算數只涉及已知數和未知數。在教學時,教師要以算數解法為起點,通過代數解法,幫學生從“已知”轉為“未知”。
(二)重視數學思想的滲透
從小學數學轉為初中數學的關鍵就是滲透數學思想,將扁平的數學原理立體化。例如,滲透函數思想時,為了讓學生深入把握一元二次方程,可以加強方程式和實際生活的聯系。教師可以用生活活動舉例子,若活動將近,將成本為4元的商品定價為12元,每日銷售量為600件。商品每降價1.5元,銷量增加120件,那么想要實現利潤最大化,商品應該如何定價?將此題的數值帶入函數,價格是X,利潤時Y,要求學生找到最佳的等量關系。
教師還可以滲透分類思想,提高解題效率。滲透整體思想,讓學生把握等式中各量的關系。
(三)重視發展學生的學習能力
要堅持循序漸進、符合實際等原則,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因為初中數學知識,如有理數、方程等等都包含了小數運算,而學生小學階段并沒有系統的計算能力與嚴謹的計算思維。要讓學生養成記筆記的好習慣,把握課堂上的各個知識點,避免出現局部放棄情況。既要提高運算題量,也要重視運算思考,深入鉆研。
三、結束語
小學數學學習和初中數學學習的銜接工作,具有承上啟下、深入挖掘等作用,能夠鞏固學生在小學階段學習的知識,從而為后續進行系統學習、培養數學思維奠定基礎。教師要緊跟新課改步伐,構建一個生動、豐富的數學課堂,幫助學生從“量”的知識積累,形成“質”的知識飛躍,提高初中教學質量,鞏固學生的主體地位。
參考文獻
[1] 陳晨. 小學高年級數學與初中數學學習銜接的研究[J]. 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2018(22):190.
[2] 柯金戀. 小學數學與初中數學教學銜接問題探討[J]. 速讀(中旬),2020(01):157.
[3] 鐘建華. 新課改視野下小學數學與初中數學教學銜接探析[J]. 教師,2021(17):47-48.
[4] 張昆,鄭蕾聰. 消解學生數學學習自卑心理的實踐途徑——透過初中與小學銜接的視點[J]. 中小學課堂教學研究,2020(01):68-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