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作為即將走上小學英語教學崗位的英語專業學生來說,除了要掌握相關的教學理論和教學方法外,同時也要意識到“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求知的內在動力,也是實現課堂教學目標不可缺少的助力”。本文結合昆明理工大學津橋學院為英專學生開設《英語教學實踐》課實踐經驗,探討作為未來的小學英語老師應如何將“提升學生學習興趣”納入英語“聽”“說”“讀”“寫”的教學設計中。
關鍵詞:小學英語;英語教學;學習興趣;英語教學實踐課
作者簡介:王紅,女,昆明理工大學津橋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教學管理、教學法研究。
昆明理工大學津橋學院針對英語專業本科三年級學生開設了《英語教學實踐》課程,該課程是以研究英語教學為主體, 教育科學與英語教育相結合的實踐教學課程,主要內容包括外語教學法理論及主要流派和與之有關的語言學、心理學和外語學習理論等基礎知識,旨在培養學生英語教學實踐技能,為學生參加教育實習和將來從事小學乃至中學英語教學工作打下堅實基礎。
本課程由講授教學理論知識和學生試講兩部分組成。理論知識的講授與試講穿插進行,相互結合、相互印證,學生課堂試講是重要的教學環節。教師根據教學內容和教學要求讓學生編寫教案,并組織學生試講,要求學生注重吸收最新的科研成果,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課堂試講要求學生在規定時間內模擬為小學生上一節英語課。在學生實操過程中,出現最多的問題不是對教學理論、教學方法的不理解,而是學生只會按部就班完成教學活動,沒有真正關注上課對象是否融入了教學中。針對這一問題,教師與學生在教學實踐中不斷探討并幫助學生意識到:英語教學不是一項完成教材上教學練習的簡單機械的活動。作為一名合格的小學英語教師,需要認真思考如何幫助學生提升學習興趣,從而促進教學目標實現。
如何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促進教學目標實現?目前的教學研究提到最多的是:“親其師才能信其道”,融洽的師生關系可以提升學生學習興趣;快樂式學習可以針對小學生的認知特點提升學習興趣;體驗式教學激發小學生的好奇,從而促進學習興趣;還有利用競賽形式等等。基于這些研究發現,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在《英語教學實踐》課堂上的實操中利用一些活動來實現提升小學生英語學習興趣。
一、聽力練習
著名心理學家皮亞杰曾說過:“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賴于興趣”。小學階段正是情感性學習的關鍵時期, 這個階段兒童的學習活動帶有很大程度的情緒化傾向,當兒童對學習有濃厚的興趣、好奇心和強烈的求知欲時,兒童的注意力就會特別集中和持久。所以在英語聽力教學活動中,我們的教學目的不僅是要幫助學生提高聽力水平、幫助學生排除聽力困難,在聽力訓練中,教師也應該關注聽力活動設計的多樣性,材料的趣味性,隨時“叫醒”學生的耳朵。
例如,在pre-listening環節中預測聽力內容,我們可以通過提問引起學生對所聽內容的興趣,這在某種程度上也提升了學生的聽力理解能力。以人教版《英語》六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的聽力練習(Let's try)為例,該部分練習題是讓學生聽完錄音后進行句子對錯判斷。為提升學生對聽力材料的興趣,教師應在聽音前先讓學生猜測一下Oliver的筆友是一個什么樣的人?如果你希望有一個筆友,他(她)會是怎樣的一個人。教師可引導學生調動之前和本單元剛學過的單詞來描述“筆友”,通過該練習,可降低學生對聽力的恐懼,讓學生有針對性地去聽,同時也調動學生聽的積極性,從而達到提升學生學習興趣的目的。
二、口語練習
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這充分說明了興趣的重要性。小學生的口語學習活動總是因一定的學習動機而引起的,只有當學生喜歡說、要求說,有迫切提升口語愿望時,才能自覺積極地投入口語練習中去。在口語教學環節,津橋學院大多數英專學生在模擬教學中只是簡單讓學生讀每個單元的對話,讀的形式也非常單一,只是讓學生一人讀一個對話內容。這種方式比較枯燥,學生只是為了完成朗讀任務而張口讀英語。教師衡量小學生口語表達能力的高低只是注重發音是否正確,語調是否自然,但教師忽視了一個問題,即學生離開課堂后,在現實生活中是否也能得心應手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因此,英語口語教學中教師應關注基于課本上的對話,創設新的情景,讓學生自主編寫或創造對話。要做到這一點,可開展以下教學活動:先讓學生掌握對話中的單詞和句型,實用表達方式,并讓學生用幾分鐘瀏覽或默讀對話,然后教師創設一個新的情境,讓學生和同桌合作編寫一個與本單元對話主題相同的新對話,要求學生不僅要利用本單元所學的知識點,同時盡可能將過去所學單元中的英文單詞、短語、句型也應用到對話中。通過這種放手讓學生編寫對話并進行朗讀和模擬對話的練習,既培養了學生的創造能力,同時也激活了學生學習英文的興趣。雖然編寫并模擬練習對話與照讀課本里的對話相比,難度加大了,但非常實用,所以在面對這種新的挑戰時,學生的參與興趣反而更加提高了。
另外,在口語教學中可考慮采用故事教學法。心理學研究認為,興趣是兒童最好的老師,是產生學習行為內部動機的強大動力,而興趣又是“故事教學法”的核心,故事中有生動的情節、豐富的情感,同時也蘊含著一定的語言知識,故事不僅能吸引學生進入學習情境,也符合學生以形象思維為主的心理特點和學生學習語言的認知特點。以人教版《英語》六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的故事閱讀練習(Story time)為例,這是一篇關于為別人指路的英文故事,教師可以把這部分內容設計為口語教學活動。首先,教師先播放一個有關英文指路的視頻,這個環節我們可以把它稱為“朗讀故事”, 播放視頻為學生提供飽含豐富情感的場景,賦予語言生命力。第二步為“表演故事”,在大多數學生已熟練掌握故事內容后,可以讓學生分組合作,在小組內分配角色,進行入情入境地表演,并鼓勵各小組互相評價。最后一步是“背誦故事”,讓學生背誦課本上的“Story time”部分內容,這樣可以幫助學生積累更多有內容、有情境、有邏輯的話語,并有利于學生形成良好的語感。利用孩子愛聽故事這一天性,將英文單詞、詞組、短語、句子隨著故事的發展,由少到多、由短到長、由易到難巧妙地夾雜在故事的講述過程中,在節省教學時間的同時,提高了小學英語課堂教學的趣味性,最終達到提高學生口語表達能力的目的。
三、閱讀練習
閱讀教學在語言學習,特別是外語學習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閱讀不僅是鞏固和擴大詞匯量的好方法,還可以幫助學生獲得學習樂趣,獲取信息,培養學生的英語閱讀理解能力,使學生養成良好的英語閱讀習慣,掌握正確的閱讀技巧,擁有主動學習的能力和合作精神,為終身學習打下基礎。
在英語閱讀教學中,津橋學院英專生常用的教學方法是讓學生先看課本上的提問練習,然后閱讀,最后完成練習即可。受傳統教學的影響,誤以為把做大量的閱讀理解題當作提高閱讀能力的簡單易行且行之有效的方法,這樣做忽視了學生的情感因素,使整個閱讀教學變得死氣沉沉。津橋學院英專學生常用的另一種教學方法是采用千篇一律的教學程序“教單詞、學語言點、讀課文,做練習,復述”;在閱讀教學中,始終圍繞著課文內容轉,不敢逾越教材半步。這種被動接受的方式往往會讓小學生失去對英語閱讀的興趣。
如何引導學生找到閱讀的樂趣、快樂地閱讀并從閱讀中學到知識?津橋學院英專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在《英語教學實踐》課堂實操中嘗試利用一些活動來提升小學生英語閱讀興趣。
小學生的思維特點是以直觀形象思維為主,課堂中除了語言環境以外,比較重要就是通過生動形象的直觀事物輔助教學,所以在平時教學中可使用直觀呈現法,利用提問、圖片、視頻等方式激活學生已有的關于閱讀話題的知識。比如,要閱讀與動物有關的故事,先看一個動物的視頻,或者和學生討論喜歡和不喜歡的動物;利用圖片、實物、故事場景圖等教授學生生詞,并能夠創設情境幫助學生使用這些詞匯,在有效掌握詞匯之后再引導學生進入閱讀環節?;蛘咴陂喿x前,先讓學生針對閱讀主題展開討論,讓學生預測作者會圍繞該主題寫一些什么內容等等。
以人教版《英語》六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故事閱讀練習(Story time)為例,這是一篇關于學習游泳的英文故事。在閱讀前,教師可播放一些有關游泳的動畫片,或讓會游泳的學生用中文簡要介紹一下游泳的技巧和感受。隨后,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嘗試用本單元或之前學到的英文單詞或句型來教授別人如何游泳。這個環節可采用小組競賽形式,看哪個小組的英文表達更棒。在完成這些動員工作后,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進入到課本閱讀了。在課本閱讀中,學生進一步了解了游泳的信息、豐富了相關知識,并在語篇中學習了語言知識、培養和發展了閱讀技能。這一連串的教學活動可以使學生在閱讀中獲得樂趣,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
需補充說明的是,在英語閱讀教學中,雖然某種教學活動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快樂閱讀,但如果長期只采用這一種教學形式,那學生的閱讀興趣將只是“曇花一現”,無法長久保持。因此,教師要不斷給自己“充電”,學習更多的趣味教學方法并設計出更加靈活多樣、有效的閱讀教學活動,這才是提升學生學習興趣和上好一堂閱讀課的“重要武器”。
四、寫作練習
在當前的小學英語教學中,教師往往只組織大量的“聽”“說”“讀”的活動,而忽視對“寫”的有效訓練。有的學生詞匯、句型掌握得較少,語法結構方面的知識不扎實,在寫作時往往會錯誤百出;有的學生受母語語法干擾較大,用漢語的方式組句,寫出的文章難以理解;有的學生則害怕寫,沒有寫的熱情,覺得無話可說。針對以上問題,教師應該更新教學觀念,設計一些符合小學生認知規律、實效性較高的寫作活動,提升學生動手寫作的興趣。命題作文是實際教學中用得最多的訓練方式,即給出作文題目及提示,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去寫。每學完一個單元后,都可以設計相應的命題作文,讓學生按實際情況去寫。
教師在收到學生提交的作文時,應多給予每個學生一些正面積極的評價,從而增強學生動手寫作的信心。在給予了正面評價之后,教師應對學生在寫作中出現的錯誤進行分析,并在課堂上與學生一起修改錯誤。每次發現錯誤,教師都應該記錄在筆記本上,命名為“作文寫作易犯錯誤本”,一段時間后跟進了解筆記本上記錄的錯誤出現率是否降低了,并進一步加以糾正。通過這種改錯方式,教師可以及時對教學方法進行調整。另外,教師應在課堂上對改錯和寫作有進步的小學生適時予以表揚和鼓勵,從而提升學生對英文寫作的興趣。
在英語寫作教學中,津橋學院英專學生組織的常見的寫作活動包括抄寫和仿寫。這兩種方法可以幫助學生積累詞匯和寫作技巧,但如果長期給學生布置大量的抄寫和仿寫作業,難免會讓學生覺得枯燥無味。如何能讓這兩種傳統教學方法充分發揮作用?教師可以根據學生年齡段和能力的不同,重新設計作業方式。例如,讓學生先抄寫某個動畫片中英文表達,隨后并讓學生進行仿寫。對一些學習基礎較差的學生,可以讓他們在仿寫后模仿動畫片中人物的語音語調。對學習基礎較好的學生,可要求他們將仿寫的句子編寫為一個小故事中,然后在課堂上將這個小故事表演出來。盡管很多人會認為這項仿寫作業又有文字(仿寫)又有聲音(口語表達),已偏離了寫作作業范圍,但我們需認識到“說”是“讀”“寫”的基礎,“寫”是“說”的輸出,是綜合運用語言的體現,“說”可以促進“寫”“寫”也可以促進“說”,口語與寫作是可以同步運用、相互融合的教學方法。
提升小學生學習興趣,必須經過一個持續、有效的訓練過程,需要教師有計劃地組織、訓練并正確引導,“水滴穿石非一日之功,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學生學習興趣提升后勢必會提高學生在聽說讀寫方面的語言運用和表達能力。
參考文獻:
[1]朱實遠.如何激發小學生英語學習興趣[J].科教文匯,2009(11):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