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秀云
摘要:語文作為一門任何時代都倍受重視的科目,集人文性和社科性于一體,知識面涉及廣泛,不僅是人們交流思想的工具,更是其他科目學習的基礎。隨著新課改的推進和“大語文”觀念的日漸深入人心,語文學科的重要性也日益凸顯。小學語文作為學生語文學習的啟蒙階段,從看似簡單的字詞句段入手,又要逐步讓學生學會深入理解和運用所學語文知識,要為日后語文的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半p減”政策后,明確提出要控制義務教育階段學生日常作業的負擔,想要單一地依靠重復抄寫、不斷練習的方法來讓學生學好語文的時代一去不復返。所以如何利用課堂有限的時間,提升小學語文的教學效果,是每個小學語文教師必須要面臨的重要課題。在這種背景之下,更加生動有趣,更有吸引力的多元化教學模式也進入了小學語文課堂。筆者將根據自身教學經驗和感受,提出一些可以在小學語文課堂上運用的多元化教學策略,以期對小學語文教學提供有效的參考和補充。
關鍵詞:小學語文? 小學生? 多元化教學;
小學生因其年齡整體來說尚小,普遍具有好奇心重、想象力豐富,注意力不穩定、不持久,學習的主動性和內驅力不足等特點。傳統的小學語文教學,偏重語文知識的機械記憶和重復抄寫,教學過程中傾向于引導學生套用標準答案和標準模板,缺少自主的思考,提到小學語文的學習,給很多家長和小學生留下的都是重復識記、書寫量大和枯燥刻板的印象,讓很多小學生面對語文學習時壓力倍增,甚至容易產生抵觸排斥情緒。要改變這一局面,就要求小學語文教師更新教學理念,并結合小學生的特點思考和創新語文課堂教學模式,讓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模式多元化,激發小學生的學習熱情和積極性。接下來我們就從課堂教授、鞏固復習、課后拓展三個方面,針對小學語文課堂多元化教學模式的有效運用做出以下探究。
一、多元化的課堂教授模式,讓課堂學習精彩紛呈
(1)學科組合聯動。小學語文課文中涉及到古詩、詩歌、散文、故事等多種題材形式的內容,傳統的語文教學中針對古詩、詩歌通常采用的教學方式就是反復背誦從而達到熟練記憶的目的,盡管教師和家長都知道多積累詩歌益處多多,但因為小學生理解能力有限,遇到不懂意思的詩歌記憶起來不免覺得乏味,所以容易造成學生學習背誦詩歌就是為了完成任務死記硬背,容易挫傷他們學習經典的積極性。眾所周知古詩和詩歌有很強的韻律和節奏,比如《詩經》最早就是用來唱的,那么小學語文教師就可以借鑒這一方法,把詩詞和學生喜歡的音樂相結合,給古詩詞配上學生們耳熟能詳的旋律,進行古詩新唱、詩歌吟唱,在吟唱的同時不知不覺實現了詩歌的背誦記憶,還能進一步讓學生感受古詩及詩歌的韻律之美。此外,優美的詩歌和文章和美術相結合,可以進行詩配畫、文配畫,學生按照自己的理解把詩歌和文章所描述的畫面畫出來,發揮了小學生想象力豐富的優勢,又能通過畫作去把控學生對于詩歌和文章的理解是否正確,而且通過配畫的形式讓學生把想象具體化、直觀化,更復合小學生的思維模式,還能更進一步加深學生對文章的理解。小學語文的教學還可以和體育活動相結合。比如部編版語文二年級下《一匹出色的馬》一文,講述了爸爸巧妙利用一根柳樹枝條,最終讓妹妹不需要父母抱,自己高興跑回了家的故事。想要告訴孩子們只要心中有目標、有動力,堅持到底就一定會成功的道理。我們也完全可以把“一匹出色的馬”帶到孩子們的體育活動中,給孩子們提供柳條或者適當的體育器械,去親身感受這一過程,真正去體會自己向著目標堅持的過程,相信無論是對于堅持這一品質還是對于課文,學生們都會有自己更深刻的體會。
(2)師生角色“互換反轉”。相信很多小學語文教師都有過學生相近字、形似字混淆,認不清楚寫錯用錯的經歷,也經常有很多學生見到不認識的字,因為偷懶不想查字典,直接按照自己的直覺和經驗“認字認半邊”的情況發生。以往的教學過程中教師通常都還是以教師權威角色的角度,課上課下反復強調,甚至讓學生抄寫練習但收效甚微。在教學模式創新多元化的啟示之下,教師可以放下自己權威的角色,“反轉”在課堂上將相近字、形似字故意認錯混淆,故意“認字認半邊”,在學生面前“出錯誤”“鬧笑話”。讓學生變身“權威”去發現錯誤,改正錯誤,通過這樣幽默有趣的教學形式,不僅能夠提高學生在語文學習中的注意力,更是能通過這樣“反向”的教育,潛移默化、事半功倍地糾正語文學習中的常見錯誤,養成語文學習嚴謹認真的習慣。
(3)思辨批判式教學。傳統小學語文教學中,特別是在語文閱讀教學中,通常是以教師滔滔不絕地講,學生不停地接受為主,課本、作者、教師就是權威,學生很少發出“質疑”聲音,教師更側重向學生傳授標準的套路,能給予學生真正思考的機會較少。由此聯想到一位美國教師在講授《灰姑娘》的經典案例,案例中的美國教師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更加客觀地去看待和思考灰姑娘的后母的行為,而不是單純去定義后母是好人還是壞人。甚至在課堂的最后引導學生去發現經典故事《灰姑娘》中的“漏洞”,讓學生認真閱讀后主動發現午夜十二點過后所有東西都變回了原樣,但灰姑娘的水晶鞋卻沒有變化去的疏漏,引導學生不盲從盲信作者,再著名的作家在創作中也會有不完美的地方,當然我們也都知道作者之所以這么寫是為了后續故事的發展,但引導學生進行深度閱讀認真思考的過程是非常值得我們借鑒的。比如拿小學生非常喜歡的我國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記》來說,很多學校開展了這一經典著作的閱讀活動,很多學生被《西游記》里精彩的故事吸引,更是崇拜七十二變無所不能的孫悟空,那除此之外我們還能引發學生哪些深入的思考呢?我們可以引導學生:我們現在都知道唐僧取經之路上經歷的國家很多和我們國家的語言是不相通的,那為什么在西游記里所有國家都通曉漢語?好多國家的國王王后的制度都和我們國家相似?為什么大家都知道孫悟空有火眼金睛,但幾次遇到妖精孫悟空識破唐僧卻不相信他,最終落入妖精之手呢?相信通過這樣一些不一樣角度問題的思考,學生會對作者寫作的時代背景有更全面的了解,對唐僧取經的信念和他一心向佛一心向善的虔誠有更深刻的認識,讓學生在閱讀和語文學習中真正具備自主思考的能力,不盲聽盲從,不人云亦云,不千篇一律,有思辨和批判的學習精神,有自己鮮明獨立的觀點,這些對于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和寫作能力都是大有裨益的。
二、多元化的復習鞏固模式,讓學生樂在其中
小學生學習學習接受起來快遺忘也比較快,所以在小學語文的學習過程中,復習鞏固必不可少。比起傳統語文復習中的反復背誦、大量抄寫,多元化的復習鞏固模式更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1)在游戲中進行復習鞏固。“兒童永遠生活在游戲中”,小學語文復習鞏固可以采用多種游戲相結合。識字類的“采蘑菇”,黑板上貼好字卡詞卡,用采下來的卡片組詞造句;“歡樂對對碰”,偏旁部首、形旁聲旁配對拼成不同的漢字;還有“成語接龍”、“漢字書寫接龍”等多種多樣的游戲,讓學生在游戲中再次鞏固字詞句等基礎知識。
(2)在競賽中進行復習鞏固。小學語文教師還可以定期或不定期的組織學生進行不同形式的競賽:“搶讀賽”、“賽詩會”、“擺擂臺”等,個人或者分組形式皆可,利用小學生的競爭意識和團體意識,是學生們都非常喜歡的活動。在爭得榮譽的同時又復習了所學知識,更能讓學生感受到學習的成就感。
(3)運用思維導圖的方式進行知識的梳理和匯總。傳統的小學語文教學中,多數都是老師板書,學生記筆記,到了現在信息和資源大爆炸的時代,更是有各種版本詳盡的“語文筆記”“學霸筆記”層出不窮,很多家長為了省心便買來直接給孩子用。殊不知這樣直接拿來的別人的東西都是外在的,反而會助長孩子不思考不總結,一切靠現成的壞習慣。所以在多元化的復習總結過程中,小學語文教師更應該教會孩子如何自己進行知識點的回顧、梳理和匯總??梢岳盟季S導圖的方式,把知識點都關聯在一起,形成學生自己獨一無二的復習筆記,讓學生真正做到對所學知識心中有數。
三、多元化的課后延伸拓展,讓課堂知識有效遷移
較之傳統小學語文留作業這一單一的課后延伸形式,所學知識關聯拓展有限不同,多元化的課后延伸拓展,能更加拓寬學生的認知面,比如傳統教學我們背了很多唐代詩人的詩歌,多元化的課后延伸我們可以讓孩子去挖掘和思考:常掛在嘴邊的那些唐朝詩人他們相互之間都能見面嗎?比如春天的景色那么迷人,我們可以通過哪些方法“留住春天”,啟發學生除了寫作之外,我們還可以通過拍攝、做標本等更多方式感受和記錄春天。再如四年級在學習了《蝙蝠和雷達》之后,可以讓學生繼續去拓展生活中還有哪些發明是動物給出的靈感?我們要給予學生的是更多地通過自己的方式獲取更多的相關知識,由課堂中學習的一個點,然后關聯成一條線,再拓展成一個面,最終形成一個整體和系統。
綜上,我們從課堂教授、復習鞏固、課后延伸三個維度做了小學語文多元化教學模式的闡述,并期待通過這些模式的有效運用,小學語文教師不僅能授之學生學習語文的“魚”,更多的能授之學生以“漁”,全面提升小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和素養。
參考文獻:
劉貢布.多元化教學模式下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探析[J].新智慧,2021(08):97-98.
李玲.淺析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應用多元化教學模式的策略[J].天天愛科學(教育前沿),2022(01):177-178.
王輝.多元化教學模式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探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