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敏莊
【摘要】在實際教學中我們不難發現,轉化學困生是最艱辛、最費力的工作之一。如何幫助學困生擺脫現有狀態,使這部分特殊學生群體積極融入集體、主動投入學習成為相關工作者討論與探究的熱議話題。本文從班主任的角度出發,對轉化學困生的有效策略進行探究,希望能夠對相關工作者有所幫助。
【關鍵詞】學困生;小學班主任;轉化策略
學困生指的是在學科學習上停滯不前、在學習態度或學習能力上存在問題的學生。在傳統的應試教育背景下,他們是班級中的“弱勢群體”,容易受到任課教師的區別對待。由此陷入“學習不好、不被賞識、缺乏自信、不愿學習、學習越來越差”的惡性循環中,甚至有的學生會產生厭學等消極心理,更有甚者還會做出極端事件。這不論對學生的學業完成還是個人身心成長來說,都尤為不利。而班主任作為班集體的“大家長”,工作性質與內容決定了班主任必須要承擔起轉化學困生這一艱巨的任務,需要付出更多的耐心、更大的努力去為學困生提供針對性的引導。
一、“學困”問題出現的成因分析
下面,筆者以學生A為例談談轉化學困生的一些心得體會。學生A成績不理想,上課不認真聽講、愛做小動作,下課不完成作業,多次被教師當作“反面教材”,用來警醒與提示其他學生走向正途。通過長時間的觀察,筆者發現學生A與部分任課教師的關系并不好。他不喜歡聽教師講話、不愿意按照教師的意思做出改變。以多年教學經驗來看,如果此時不采取針對性的引導措施,隨便一個“契機”便會成為他誤入歧途的轉折點。筆者通過與學生A的深入交流,總結出他產生“學困”問題的成因有以下幾點:
(一)不會的知識點越積越多
學生A很聰明、思維敏捷、有主見,但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沒有那么多的精力照顧到每個學生,導致他在學習某一知識點時自主認知與教師的講解思路產生沖突,又未能得到及時的引導與解決,使得他腦海中所接收到的信息是零散的、不完整的,在課下自行整合處理后勉強在心中給出一個“自以為”的正確內容。由于其年級尚小、學科能力水平不足等緣故,這“自以為”的內容并不適用于日后學習展開,而當學習下一知識點時,不僅缺乏正確理論支撐,又有新的問題產生,周而復始中,不會的知識點越來越多。長此以往,可能學生A自己都不清楚腦海中到底有多少知識是教師傳授的,又有多少是自己“想象”出來的意識產物。如此,在學習過程中,積攢的困難越來越多,總是有著解決不完的麻煩,殘酷的現實慢慢地讓他萌生“放棄學習”的念頭。
(二)缺乏自信
缺乏自信是學困生普遍存在的現象,學生A也是如此。導致學生A不自信的成因有很多,如,成績不理想、得不到別人的關注、找不到好的學習方法等。當學生A在班級排不上名次,只能眼巴巴地看著別人得到教師的贊許與嘉獎時,有的教師的錯誤引導方式,只告訴他“應該向誰誰誰學習”而沒有看到他的閃光點,導致學生A覺得自己“一無是處”“怎么努力也沒用”。家長也沒有及時關注到學生A的心理變化,甚至只有批評沒有鼓勵。這種不適當的對比和批評無疑是讓學困生走向岔路的“助推劑”,讓學生A清楚地意識到自己與別人的差距,更加喪失自信,從而產生“放棄”的念頭,甚至自暴自棄。
二、班主任轉化學困生的策略
學困生的轉化其實并不是什么難事,它需要的是教師的耐心與決心。學生就像是一張白紙,在校園文化、班級文化的渲染與熏陶下,在長時間的學習生活中,他們早已被“學習”二字所感化。在大多數學生的心里,“好好學習、天天向上,不辜負老師、對得起家長”是他們潛意識中的一種精神訴求,也會在主觀意識的能動作用下付諸于行動。學困生也是如此,他們渴求學習更多知識、取得好成績,能夠引以為傲地站在他人面前盡情展示自己。因此,每一個教師都要根據其“學困”特征產生的具體原因去尋找針對性策略進行引導,為學生帶來新的希望。
(一)有效溝通,尋找問題所在
溝通是增進人與人之間表達情感的重要方式。我們在教學工作中所看到的學困生只是一種表象,而我們卻習慣于借助主觀經驗將這種表象進行分類歸納,用“學困生”三字去掩飾自己工作中所存在的問題。為此,教師首先要意識到學困生的產生與自己的言行舉止有莫大關聯,應付出更多的精力去幫助他們。其次,身為班主任,必須要熟悉掌握班內各個學生的基本狀況,這樣才能為轉化學困生等諸多問題的開展提供充足的信息支撐。
在此過程中,教師要先與任課教師進行溝通,對學困生在學科學習中的具體情況進行把控。如,針對學生A的轉化問題,筆者和數學教師溝通他的情況時發現,他在課程剛開始的問題引入與合作探究時表現得較為積極,但在講授完知識開始做題后卻忽然沒了聲音。通過溝通,我們意識到,學生A的智力和思維都沒問題,缺的是自信。于是,筆者私下與學生A進行深入交流,發現他的自主意識較強,不愿意受限于教材的標準推導流程,更愿意自行思考。因此,在教師講授知識內容時,他總是在驗證自己的想法而錯過了課堂的“精華”。找到了問題所在,才能“對癥下藥”。班主任要與科任教師及時溝通,了解學困生的課堂情況,再與學生進行溝通,讓學生感受到來自班主任的關懷與照顧,打開他因長期被壓抑而閉鎖的心門,才能為后續轉變學生錯誤想法等其它工作的有效開展奠定基礎。
(二)尋找對策,著力解決
根據學生的不同情況,班主任要采取不同措施進行解決。如,像學生A這樣自主意識較強、愛思考,但不會聽課、沒有掌握優質學習方法的學生,筆者先從科任教師入手,讓科任教師在課堂上多給予該學生一些關注,如,通過運用啟發式小提問的方式,將該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課堂上。在課下,科任教師可走到學生身旁,問一問“這節課哪里沒聽懂?”等,在拉近彼此距離的同時起到查漏補缺的效果。然后,筆者再從學生A入手,通過主題班會等方式集中告知或借助小組探究以優帶后的作用,側面引導學生A意識到認真聽講的重要性,掌握更多好的學習方法。最后,再與學生A進行深入交流,與生共情,了解他的想法,如,“你覺得哪種學習方法好?”根據學生的回答與自己的理解為其推薦更適合的具體方案,讓學生A覺得筆者像是和他在統一目標作用下共同努力奮斗的小伙伴一樣,讓他有信心、有動力去努力翻越學習中的那些“大山”。
綜上所述,轉化學困生是班主任的職責所在,轉化學困生的方法還有很多,這是一項長期、細致的教育工程。我們要結合實際情況提供有效引導,從樹立學困生的自信、掌握有效的學習方法、鞏固知識內容、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端正學習態度等多方面入手,努力助力每一個學困生走出學習困境,在愉快、平等的環境中學習、成長。
參考文獻:
[1]陳強梅.關于初中數學學困生的成因分析和教學策略改進研究[J].數理化解題研究,2021.
[2]董洪丹,宋懷彬,張領先等.極課云大數據背景下轉化學困生的實踐研究[J].教育科學論壇,2021(26):34-36.
[3]鄧永寬.從理解與賞識的角度探究學困生的轉化方法[N].六盤水日報,2021-08-10(8).
[4]王曉芬.初二數學學困生學習調查及轉化策略——以泉州市三所中學為樣本[J].福建基礎教育研究,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