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秋霞
【摘要】在“雙減”政策的大環境下,如何才能有效地提高語言教學的質量?本文以“快樂讀書吧”為基礎,對“快樂閱讀”的教學實踐進行了探討,并在此基礎上,建立了教材與課外閱讀材料的聯系,并對其進行了指導。落實“雙減”政策已成為人們日益關心的問題,在這樣的大環境下,如何提高小學語文課堂的教學質量與效率,已經成為廣大教師所追求的目標,以提高閱讀的質量和效率,逐步實現從“自由淺讀”到“課程深讀”的轉變,從而促進學生的閱讀和綜合素質的提高。
【關鍵詞】“雙減”政策;小學語文;快樂讀書吧
“雙減”政策實施后,學生在家做作業的時間減少了,空閑的時間也多了。在培養學生的興趣、自由發揮的同時,怎樣才能更好地促進學生的學習?筆者認為最好的辦法就是多看書,多做中文功課。要真正落實“雙減”政策,小學語文教師不僅要重視家庭作業,還要重視課外知識的延伸。此外,為了使小學語文課程更有系統地推行“雙減”政策,還應加強對語文課堂的重視。表面上,“雙減”政策僅限于課外作業和課外延伸,而在深次層面,教師還需要不斷地改進課堂教學,以最終實現提升教學的質量和效益。因此,作為一位小學語文教師,必須對“雙減”政策下的教學方針進行深入的探討,掌握其本質,并進行有效的教學策略,從而使學生在語言教學中更好地發展。
一、“雙減”政策背景下的小學語文教學現狀
教育部把“雙減”政策作為“第一工程”,并將其納入到地方、縣教育局的工作考核之中?!半p減”是指減負,本質上是提高教學效率、教學質量,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注重“班級教學”與“課后作業”,基于此而著力促進教學效果和教學質量得到改善。減輕壓力依賴于教師適當調整教學計劃,在“課堂學習”和“家庭作業”之間要做到“共振”。在家庭作業中讓學生做到學以致用,在學習中逐步發展自己的學習自信心;在家庭作業中培養學生的學習與作業興趣,在新型家庭作業模式下糾正學生的偏學和厭學心理,使他們形成正確的學習觀念和價值觀。
1.教學方法單一
通過對學生的課堂調研,我們可以看到,目前很多小學語文教師在實踐中依然采用傳統“填鴨式”教學模式,教師單純教,學生跟著教師學,全班學生都會覺得乏味,學生無法體會到語文學科真正的魅力。此外,學生和家長對語文的認識有很大的誤區,很多知識會在考試之后被遺忘,而不能有效地發揮其學科價值。
2.學生的想法和意見得不到有效的表達
很多情況下,部分小學語文課堂中,教師還處于主體地位,教師不停地說,學生被動地接受、傾聽、記憶。雖然有些教師設置了提問、回答和討論的環節,但是這些大多數都是浮于形式的。很多教師只是讓學生根據自身想法回答問題,然后,按照答案逐字批改,把正確答案作為衡量標準。為此,學生的思想不能被有效地表達和肯定,而這會使學生領悟不到學習的真諦,從而影響到他們的思想和學習觀念的發展和建立。于長遠來看,這對他們的發展很不利。
二、“雙減”政策背景下小學語文“快樂讀書吧”閱讀模式的構建
1.以文章帶書籍
在“快樂讀書吧”的基礎上,新教材以教材為主體,以單元例文為主線,設立了“快樂讀書吧”的閱讀推薦書目,實現“以文帶書”,使課外閱讀與課堂內閱讀的融合,使課后閱讀成為課外閱讀的基石,引導學生開始主題閱讀之旅。在課堂上,教師要有單元整體意識,根據學生的學習狀況,進行穿插式的教學??偟膩碚f,“課內文章”和“快樂讀書吧”的教學重點有一定的重合。在課堂上,教師要選擇適當的教學策略,使學生的閱讀效率得到提升。
比如,在《守株待兔》課文結束后,教師可以將《南轅北轍》的知識轉移到了《中國古代寓言故事》的教學中,讓學生了解到這兩本書都是中國的古典寓言。再比如,在《草船借箭》的課中,將課文的學習與名作的閱讀相結合,并與“回味經典”這一單元的主題相結合。在讀完課文后,適當地播放《三國演義》中的優秀影片,使學生產生一種思想上的聯想,從而使他們感受到小說與名著的關聯;再引導學生理清小說的主旨,引出小說中的人物之間的關系,讓讀者對原著產生濃厚的興趣;再以“火燒赤壁”“三氣周瑜”“七擒孟獲”等經典故事,讓學生體會到諸葛亮“神機妙算”的神奇,從而引發學生對《三國演義》的向往。
2.以一本書帶一類書
葉圣陶說:“課本知識只是一種例證?!睂W生可以根據范例進行推理,同時也可以鍛煉他們的閱讀和寫作技巧。從三年級起,“快樂讀書吧”的每一欄都有四個固定的版塊:導言、引導閱讀、提示、延伸閱讀。在“你讀過嗎”這一節中,課本設置了一篇文章—“1”。在“我認為你還能讀更多”部分,課本推薦了同樣的話題或者相同類型的書—“X”?!伴喿x提示”的設計為學生提供了一種特殊的閱讀方法,其目標是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內容。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樹立“1+X”的觀念。以一本書籍為例,啟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引導學生學習如何運用所學知識來進行其它文章的閱讀。比如,當學生讀完《中國古代寓言》,掌握了《寓言》的讀法之后,為了讓學生更好理解和運用教師教授的學習方法,教師可以向學生推薦《克雷洛夫寓言》《伊索寓言》等讀物,再利用“韋恩圖”將三本書不同之處進行對比,并結合地域、文化背景、創作年代等角度闡述自己的看法和體會,進而再次促進學生加深對讀者的思想理解,實現極具豐富的閱讀體驗。這樣,我們在進行課堂講解的同時,也擴大了學生閱讀的范圍。
三、結束語
以“快樂讀書吧”為基礎的主題閱讀模式與目前的“雙減”教學中的素質教育思想十分契合,同時也是提高學生語文閱讀水平的一種有效方法。語文教師要從教學實際出發,充分發揮其應有的教育價值,并以主題閱讀來培養學生的閱讀經驗。同時,我們還應從多個方面來豐富目前的教學活動與內容,讓學生對閱讀產生濃厚的興趣,從而將其有效地擴展到課外。
參考文獻:
[1]陳群芳.“雙減”背景下小學語文“快樂讀書吧”欄目在教學中的應用策略探析[J].教師,2022(6):3.
[2]王利英.巧用快樂讀書吧,優化小學語文課堂教學[J].課程教育研究:學法教法研究,2020(10):194-195.
[3]陳明珠.小學語文“和大人一起讀”與“快樂讀書吧”教學的行與思[J].小學生作文輔導(看圖作文),2018(10):11.
責任編輯? 溫鐵雄40066ECC-1545-4DF2-A5F2-726CCC87DB7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