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混合式教學模式具有著顯著的教學特點與應用價值。但在目前高中語文教學中,“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還存在諸多的問題。文章分析高中語文“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的問題和原因,并提出相關解決問題的相關思路。
關鍵詞:高中語文;混合式教學;現狀;解決思路
混合式教學是信息技術和面對面課堂教學融合,它實現了不同理論、信息的傳播媒介、教學手段的一體化,是一種新型的教學形態和模式,它對學生綜合能力培養具有積極意義,還能夠促進他們個性化的發展。
混合式的教學具有著顯著的開放性,它實現了課堂教學與教學環境開放以及教師教學的觀念與學生學習思想的開放。此教學模式最重要的是實現在線與面對面課堂教學的融合,借助互聯網環境的優勢,對全球范圍內信息資源實現互聯共享的應用效果,人們借助互聯網就能隨時隨地進行所需信息的獲取。和傳統教學模式比較,混合式的教學在教學環境方面更位開放和自由,課前學生可以借助互聯網環境實現知識的預先獲取,這對課堂環境和地域限制實現打破;同時其課堂的組織和形式也更為開放和豐富,教師可以借助翻轉課堂實施課堂組織活動開展,對和以往刻板和單一教學模式有著顯著區別。此教學模式順應了時代發展的需求,其不僅借助網絡技術、網絡資源實施傳統課堂的補充與豐富,更是把網絡信息技術和資源向傳統課堂實施深度和有效融合,學生以移動終端就能夠獲取和學習到相課程的知識,實現課堂知識和內容的補充,以知識信息開放獲取的形式對傳統知識學習方式局限性打破,促進學生綜合能力和學科素養得到全面提升[1]。
一、高中語文"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現狀
互聯網在教育中的運用和發展,推動了混合式教學的出現,此教學模式自提出就在教育領域受到很大反響和關注。借助相關軟件等技術工具,微課、慕課和翻轉課堂的線上學習形式逐漸出現,這也使混合式的教學已經成為未來教育發展的趨勢。
目前,電腦、平板、數字電視和智能手機等產品已經在人們生活中十分常見,且無線網絡也覆蓋了很多地區,這都為“線上+線下”混合式的教學提供了良好條件。很多教師開始借助網絡和軟件進行教學視頻的推薦和網上作業的布置,而學生也能夠借助網絡和軟件來實現學習資料的獲取和學習任務的完成,在此教育發展背景習,混合式教學模式逐漸得到了穩步發展,并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同時,很多教師在網絡技術和媒體技術等方面具有良好的能力,特別是青年教師,他們對電腦和網絡等具有很快的接受與運用能,基于此,他們具備良好素質為混合式的教學開展奠定了基礎[2]。現階段,國家對教育事業愈加重視和關注,對教育發展資金的投入也是不斷增加,促進學校基礎設施得到很大改善,多媒體和網絡教室等逐漸建設與完善,學生在日常學習也能夠借助此類設施輔助學習,這對他們學習的興趣提升以及學科素養培養具有很好的效果。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高中語文混合式教學仍存在著下列一些問題。
1.混合教學媒介沒有得到拓展與豐富
在混合式的教學中,對教學媒介沒有得到有效的拓展與豐富是比較常見的現象。此教學模式需要使用到諸多基礎設施作為媒介,包括相關硬件、軟件等。在現階段高中語文的混合式教學中,硬件和軟件等方面的基礎設施還不夠完善,相關硬件以及軟件設備還存在不齊全的情況,如學校只有一些多媒體的平臺,缺乏平板等相應移動學習的終端,只能通過多媒體進行PPT的課件展示;或在課程開展的前、中、后階段沒有所用的平臺和基礎設施等媒介,這都對混合式 教學開展產生了影響。同時,教師在混合式的教學中,對相關硬件和軟件的使用比較單一,并沒有對電腦、網絡化電子白板等有效使用,即使具備條件也常當作擺設,只在公開課等課程中才會簡單使用[3]。
2.缺乏混合教學重視且教學應用效果有限
一些教師在教學開展期間對混合式的在線教學沒有客觀認識,認為在線教學只是一種非必要手段,不會對非信息化的課堂取代,在教學中也沒有積極應用與創新;一些教師還認為混合式的教學開展中由于會使用到移動式學習設備、學習平臺等,可能會導致學生沉溺其中,對學生學習效果和學習成績產生不利影響,進而在教學中沒有重視混合式的教學。同時,在混合式的教學中,一些教師對線上學習工具的使用和選擇方面還存在不足,他們不知道在什么情況進行對應媒體工具的選擇與使用。如對課文背景相關知識可以在課前以微課形式向學習平臺上傳來讓學生進行預習,但一些教師選擇課中以電子白板方式展示,就對教學時間產生了浪費,影響教育效果。
3.混合式的教學活動開展缺乏系統性和規范性
在語文混合式的教學活動開展中,要求具有系統性和規范性,確保師生、教材和媒體等都能夠在此教學整體過程中作用得到充分發揮,實現各個方面對教學活動的合理和有效參與。但對現階段高中混合式教學情況分析,發現一些教師在教學活動的開展中還缺乏統一和規范的模式,主要還是憑借自身經驗進行教學活動的設計與開展,在課前也沒有對教學環境和條件等綜合分析,由于缺乏固定和系統的指導,導致教學活動的設置隨意和不科學。同時,在教學期間也沒有對教學媒體、交互方式的選擇策略很好體現,在互動教學開展中主要呈現單向、淺層的互動效果,缺乏雙向的互動,且學習終端互動方式很少涉及和應用;另外,在課后教學的評價中往往沒有實施形成性的評價,這都影響了其教學效果[4]。
存在上述問題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兩點:
一是基礎設施以及技術應用存在不足
影響高中語文混合式的教學活動開展受到基礎設施以及技術的影響,若教學中所需硬件和軟件等基礎設施存在不完善的情況,就會阻礙其教學活動的開展。目前很多地區教育發展響應國家教育改革,積極進行信息化建設,但還有一部分地區基礎設施并不完善,沒有足夠能力進行基礎設施建設,也不能對網絡資源獨自開發,這也導致其不能很好實現混合式的教學活動開展。同時,盡管一些學校具備良好條件能夠實現混合式的教學活動順利開展,但其在互動的體驗、模塊的建設、資源的建設、信息的更新等還存在不足,可能教學平臺存在自身技術的不完善,還可能師生在對平臺使用中會出現各類技術方面的問題。而目前在此類平臺管理于維護方面,還需要相關專業人士進行,影響了平臺推廣,這也影響了教師對此類教學平臺的使用。
二是混合式教學培訓教育存在不足
一些教師在語文教學活動開展中,沒有對混合式的教學深入和有效開展,普遍呈現出畏難的情緒和心態,他們對混合式 教學存在接受度的不高,嘗試精神和創新精神比較缺乏。學生在混合式的學習中存在積極態度,但他們對此學習模式的接受度同樣不是很高,往往出現適應性的問題,主要表現為課堂參與和自主性的發揮方面的不適應情況。面對此類情況,學校缺乏對教師和學生的教育培訓,導致此類問題并不能得到及時和有效的解決。由于受到傳統考試形式影響,在教育發展中學校主要還是重視應試教育的內容,對教師的現代話技術培訓并沒有過多關注,教育技術方面的培訓也不夠重視。學校只會在教師入職培訓期間簡單地培訓一下教育技術。在二十- -世紀,信息技術發展的速度遠遠高于教學變革的速度,因此教師只有樹立終身學習教育技術的目標,才能跟上時代的潮流。對于教師的培訓尚且如此,更不必說對于學生的培訓了[5]。因此,培訓的缺失不但影響了混合式教學質量的提升,而且也阻礙了混合式教學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普及。
二、高中語文"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解決思路
1.加強建設混合教學媒介和設施
在混合式的教學中,對相關硬件和軟件等基礎設施十分依賴,因此學校要加強建設混合教學相關媒介和設施。在硬件建設中,主要包括校園寬帶、無線網的建設,便于課程開展;教學終端和學習終端研發,它們是師生能夠實現在線互動與交流的重要載體,便于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活動開展;慕課和微課等視頻制作錄播室的建設,可以幫助教師實現對教學優質視頻資源制作并上傳到云端,來讓本校教師、周邊學校等參考,從而實現教學效率的整體提升。在軟件建設中,主要涉及到在線的學習平臺建設,它是課堂空間的延伸載體,則學校在對在線學習的平臺引入或者開發前要對其做好綜合的評估以及科學的設計,確保在線學習的平臺實現應有效果的發揮。
2.豐富和建設在線課程的資源
在高中語文混合式的教學中,優質的在線資源普遍短缺,而想要實現在線課程的資源有效建設,最為快捷的方式就是聯合多個學校,圍繞著重點高中實施課程資源的共建和共享,構建出 “團結協助和共享聯動”的課程資源建設共同體。重點高中往師資力量比較好,且硬件和軟件等方面的建設也比較完善,可讓聯盟學校進行學習,而其他學校也可進行自己優質資源的共享,實現資源共建的局面。同時,學校還需要以共享和合作為目標進行教師教研共同體的形成,此教學團體內的成員具備共同價值取向,他們在此教學團體內能夠相互學習和相互討論等,實現課程資源相互補充和教學能力共同進步。學校還可以建立一些研究小組和創新小組等,基于混合式的教學針對性實施在線課程的資源建設,來推動混合式的教學發展。
3.強化教師混合式教學理念與應用
混合式的教學和傳統教學有著顯著區別,其更加強調學生學習主動性的發揮,學生學習有著開放、平等的觀念,學生借助平臺更加便于學習、交流、討論和思考,而在此課堂中,教師要對學生學習主體地位更加關注,將更多機會交予學生。同時,在混合的式教學中要求教師具備良好媒體和信息操作技術,教師要做好互聯網知識和操作能力的提升,教師對要對混合式的教學大膽嘗試和積極創新。學校要為教師混合式的教學學習與開展提供支持,學校可以組織教師進行一些混合式優秀教學課程觀摩與學習,對他們的應用能力進行培養;且學校還可以定期對教師的媒體技術、互聯網技術等實施培訓,并將其納入到考評標準中,另外學校還要鼓勵教師進修和學習,支持和提倡他們多去外校進行培訓,來實現混合式的教學能力有效提升。
4.實現混合式的教學活動開展的系統化
想要實現高中語文混合式的教學活動有效開展,做好其教學活動的系統化設計是前提和基礎。教師在教學中不要單純講授或者讓學生基于互聯網進行自學,而要讓引導他們學會實現線上線下融合學習和自主化學習。在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根據系統化原則來進行教學模式的設計,從課前、課中和課后三個方面進行。比如,在部編版《短歌行》一課的混合式教學中,課前教師可以總結課文的要點并制作成微課課件向學習平臺上傳,且向學生布置學習任務,此時學生就能夠借助移動終端獲取學習課件資源和學習任務,便于開展課前預習,教師能夠借助學習平臺的學習反饋了解學生學習狀態,進而進行課堂教學策略的制定;在課堂教學中,教師來對學生開展面對面的教學,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等形式開展新課導入,并以提問情境創設、項目法、小組合作等來引導學生對課文的自主閱讀和深入學習;在課后為了促進學生學習鞏固,教師可以借助學習平臺對授課資源向學生分享,還可以結合學生的學習差異以學習平臺開展個性化的輔導,促進學生全面提升[6]。
綜上所述,“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具有著顯著的特點與教學價值,符合新時期現代化教育發展的需求,很多學校也認識到了此教學模式的優勢,并從各方面積極進行此教學模式的引入和實踐,但從現階段高中語文的混合式教學情況來看,仍然還存在諸多方面的不足。想要實現“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的有效開展和發展,各個學校就需要充分認識到此教學模式的內涵,并繼續積極對此教學模式探索,結合教學實施現狀做好相應策略的采取,這對推動教育事業的現代化發展意義重大。
參考文獻:
[1]張文娟, 王立軍. 網絡下混合式教學在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研究——以"語文知識綜合訓練"課程為例[J]. 科教文匯(上旬刊), 2018, No.433(09):62-63.
[2]李北燕. 高中語文"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探析[J]. 試題與研究, 2020, No.1044(33):86-87.
[3]謝毓. MOOC的混合式教學在中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運用[J]. 課程教育研究, 2020(14):56-57.
[4]樊玉.基于混合式學習理論的高中語文詩歌教學設計及案例研究[J].課外語文,2016(17):69-69.
[5]韓雲鵬. "轉換模式"與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的結合[J]. 語文教學通訊·D刊(學術刊), 2018, 1018(11):42-44.
[6]郭衛軍. "翻轉課堂"——高中語文混合教學的理念與途徑[J]. 語文天地:高中版, 2015(3):16-17.
基金項目:江蘇省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課題“混合式學習在高中作文教學中的運用研究”,課題編號:D/2021/02/464。
作者簡介:卜春富,1971.3,男,漢族,江蘇、泰興,中文教育碩士,中學高級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