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玉紅
摘要:受到新課程改革的影響,教師開始強調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在小學數學教學活動的實施過程中,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是素質教育理念的具體體現,是轉變學生學習方式的主要途徑,是提升數學教學質量的主要方式。鑒于此,本文主要對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的策略展開了探究。
關鍵詞:小學數學;自主學習能力;教學策略
自主學習能力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逐漸養成的一種重要能力,能夠促使他們對知識形成一種的渴求心理,總是主動地去進行知識的預習和完成復習任務,并且積極開展自我管理,學習的效率也能夠大大提升。
一、利用互聯網平臺,分享學習資源
互聯網平臺就是一個包羅萬象的媒介,里面包括了數不盡的資源。教學中,教師應該借鑒網絡上的優質教學資源,納入到自己的教學當中。教師不能再采取傳統的教學方式,而是應該鼓勵學生發揮他們的主動性、主體性。在教學資源方面,教師應該以“教材”為基礎進行延伸,尋找更多適合學生的教學內容。教師要高效利用好自己的備課時間,積極吸取他人的智慧,豐富自身的教學經驗,讓學生在課上學習到豐富的知識,有足夠的收獲。因此,教師可以利用互聯網平臺,分享學習資源。一方面,教師可以通過網絡平臺來收集教學資料,整合教學素材。只有不斷地學習,教師才能優化課堂教學。另一方面,教師可以通過網絡平臺來向學生分享學習資源,讓學生能夠靈活地安排好自己的課余時間,利用好自己的碎片時間。為了督促學生在課下及時完成作業,教師可以向他們分享一些數學小知識、小技巧,增加學習的趣味性。學生在這種趣味學習的過程中也能夠受到一些點撥。這樣一來,通過利用互聯網平臺,能幫助教師分享學習資源,拉近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距離。
二、開展小組合作學習,促使學生之間交流合作
小組合作學習是一種被廣泛應用的學習形式,受到教師的歡迎。經過學生之間激烈的討論,往往能夠產生更多新奇的想法,這對于學生思維的發展來說有很大的益處。小組合作是對于學生團隊精神考驗的有效手段,對于學生協作能力的要求非常高,在小組中每一個學生都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如何領導一個小組也成為領導者所考慮的重要內容。由于數學學科存在一定的難度,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可能會有不順心的情況,這可能會打擊他們的自信心,導致其喪失對數學學習的熱情。因此,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鼓勵學生之間交流想法,讓他們相互幫助,解決在學習中遇到的問題。
例如,在教學《比例》這部分內容時,教師可以讓學生進行小組內的探究活動。在此之前,學生已經學習過了百分數,比例無非就是在同一集合內各個物質所占的百分數,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去學習其知識,再根據各小組的想法進行總結。在小組的總結歸納過程中讓學生的思維產生了碰撞,進而發現了不一樣的數學知識,使得小學生的數學演技又得到了進一步的開闊,為小學生增長數學知識有很大的幫助作用。這樣一來,通過小組合作學習,能夠促進學生之間加深感情。提升了小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讓小學生能夠在團隊中發揮自己的作用,更加了解了團隊協作的重要性。
三、結合社會實踐,深入理解數學知識
當學生掌握了一定的數學知識以后,可以在社會實踐進行應用,然后開展進一步的探究,這也是他們自主學習能力發展的一個重要階段。將所學知識運用到社會實踐中,對于數學知識進一步的進行驗證,能夠達到持有所用的目的,這才是學習數學知識最終的目標。社會實踐過程中,學生不像平時上課一樣,有教師的指導,有同學的幫助,大多數情況,他們都需要通過自己的智慧來解決問題。因此,教師可以結合社會實踐,促使學生深入理解數學知識,并且產生新的想法。
例如,在教學《扇形統計圖》這部分內容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利用節假日的時間進行社會實踐,加強對扇形統計圖的應用。首先,學生可以從自己家中的用水量入手,分析各個用水途徑的占比,并且畫出扇形統計圖。其次,再去其他的商店、商場進行訪問,對城市用水量有一個大概的了解。最后,在此基礎上提出節約用水的一些策略,并且進行節約用水宣傳,爭做“環保小衛士”和“節水小衛士”。經過這一社會實踐活動,學生能夠意識到水資源的寶貴,并且形成節約用水的意識。這樣一來,通過結合社會實踐,學生深入地理解了數學知識,核心素養也因此得以提升。
四、結語
綜上所述,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學生自主能力能夠使學生更加深入的了解數學知識,相比于傳統的似懂非懂會更加深刻,因為自己探究的結果會記憶牢固,所以說培養小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是學習數學知識最有效的方法。
參考文獻:
[1]方超. 小學數學智慧課堂模式教學探索[J]. 教師博覽,2022,(12):30-31.
[2]賀正禹. 趣味性教學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措施[J]. 教師博覽,2022,(12):65-67.
[3]葉妙妙. 化錯教育理念下的小學數學課堂構建分析[J]. 教師博覽,2022,(12):7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