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德華
摘要:數學在現代生活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尤其是在小學階段要對數學有一個牢固的認識就要加強數學知識與生活相聯系,在體驗數學的過程中,使學生自主的理解知識,加深對知識的認識的動態過程,通過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動態的體驗過程,也能讓學生學會自主思考,自主學習,加深對知識的記憶,運用的能力。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教學情境;積極性;創新
前言:小學生正處在身體和心理發育的關鍵階段,對于一些事情的理解仍然停留在感性的層面,要通過意象來深化理解。小學數學是一種抽象的學科,要把數學和生活緊密結合起來。在小學數學教育中,要使學生始終感覺到數學與現實的緊密關系,認識到數學的現實意義,從而確立學習目標,提高自己的數學思維和能力。
一、生活化小學數學教學的重要性
小學數學生活化教育是數學教育的最高層次,是數學教育的主要目的,它對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1.生活化的小學數學教學對學生創造力的培養
由于受傳統教學理念的影響,小學數學教學中注重基礎知識的講授,而忽略了對學生的興趣的培養,從而影響了學生的創造性。而以現實生活為基礎的小學數學教學,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指導他們進行探究與發現,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造性。
2.生活化的小學數學教學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
數學起源于生活,也影響著現實生活,所以我們既要讓學生掌握數學基礎知識,還要利用數學知識來解決現實問題,使他們能夠把數學應用到實際中去。對小學生來說,數學是一種生動具體的思維方式,它既尊重了學生的這種心理特征,又給了他們豐富的生活經驗,讓他們體會到了數學的實用價值;同時,在數學教學中對學生進行生活教育,能夠激發他們對數學的興趣,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讓他們真正地熱愛數學。
二、生活化教育在小學數學中的應用
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是實施素質教育的根本要求,也是數學教學的最高境界。
1.營造生活環境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要加強對教材的研究,使教學內容與實際生活緊密結合,把數學問題變成生活情景,使學生真正融入到生活中去,這樣既能降低學習數學的困難,又能使學生對數學產生濃厚的興趣。比如,小學生在遇到問題時,不能正確地理解“相向”、“相背”、“相對”等概念。再比如,在做連乘法的練習時,老師可以設定一種生活環境:父親的藥瓶上有“100 mg*100片”的字樣,醫生告訴他們,一天三次,一次300 mg,一次10天。在生活情景指導下,學生可以通過大量的情感素材來了解和運用數學知識。
2.收集人生事例
在小學數學生活教育中,要把學生的生活和數學的學習緊密結合起來,積極主動地發掘現實生活中的數學材料,從而為今后的數學教學活動打下良好的基礎。日常生活中的購物發票、電費賬單、電話號碼等等,都可以作為日常生活中的數學教材,將它們運用于日常生活中,既能減輕學生的數學學習困難,又能讓學生們建立起運用數學知識來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問題,從而培養他們的數學思考能力。比如,可以使用有關的購物發票說明統計,并從發票中的物品信息研究單價、數量、總價之間的數量關系、使用手機號碼可以連續閱讀等。
3.正確掌握學生對生活教學的興趣
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它對提高學生的身心健康有很大的幫助,但在實施過程中,教師要掌握好自己的尺度,不能只照搬生活中的事例,而要根據數學的實際情況,對生活中的情景加以處理,使提出的數學問題變得生動有趣。
4.運用數學課本,運用生活場景進行教學
教科書是老師的主要教學材料,但并非要求老師“照本宣講”,那樣就會喪失教學的真諦,老師的職責就是要讓學生不只是了解課本的內容,而是讓學生對數學有更深層次的理解,并在生活中能夠自如地運用數學解決問題。在教學過程中,老師要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親身體驗來處理教材,把生活中的材料結合到學生的生活中去,讓他們更加深入地了解。比如小明在學校里要買兩塊錢的玩具,但因為沒有足夠的現金,所以老師就讓小芳給了他兩塊錢,這樣小明就欠了小芳兩元錢。通過介紹生活情景,讓學生了解負數,然后通過一些難度較大的數學知識,加強對數學概念的理解。選擇一些學生熟悉的、貼近生活的數學,可以讓他們將那些晦澀難懂的數學知識,變成更加直觀、容易理解、易于理解的數學知識。同時,這種轉換還可以讓學生在今后的人生中,在遇到相同的情況下,回想起以前所學到的數學知識,就可以運用起來,解決問題。
5.讓學生在生活中體會數學的真諦
在數學教學中,通過對學生日常生活場景的改編,讓他們對數學的概念有一個明確的認識,這是一個非常關鍵的過程。比如,在學習長度的時候,米、厘米、毫米都是一種很抽象的概念,老師可以讓學生們去測量每一步的距離,半步的距離。學生們用眼睛直觀的看和實際的操作來了解米、厘米、毫米的具體距離,以方便以后的學習。
同時,通過組織課堂活動,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的思維更加活躍,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另一方面,老師還可以把“過家家”的生活場景搬到教室里來,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增強他們之間的交流。例如,在做平均除時,老師可以做一個簡單的互動游戲,把20元的獎金交給組長,讓他和其他同學分享,讓他們的工資都一樣,如何分配?通過這種生活場景的設計,讓每一個同學都能投入到數學的學習中去,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讓他們更容易地掌握這些知識。
6.提高學生的自我發展
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下,老師將課本上的知識、結論等都是以直觀的形式呈現給學生,這樣他們就不能真正的感受到數學知識的構建過程,也就無法享受到學習數學的快樂。數學生活的教育方法需要老師讓學生“體驗”,在體驗的過程中,“解剖式”地向學生展示了數學知識的構成過程,啟發他們的數學思維,更新他們的認知結構,培養他們對數學的理解和判斷,從而使他們從被動的接受變成主動的學習,學會獨立地整理自己已經擁有的數學知識。
在數學學習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對生活的關注,適時地轉變教學方式,并在不知不覺中把這種思維方式植入到學生的頭腦中。讓學生從自己的角度來了解和掌握這些知識,而不是單純地把看書籍當作一種學習方法,而是讓他們有更多的時間用自己的方法和在生活中已有的關于數學的經驗來構建自己的數學知識。
結論:數學教學應與現實生活密切相關,創造生活場景是數學教學的一個重要內容。“生活就是教育”,把生活變成了課堂,把課堂變成了現實。通過運用生活實例,使學生能夠親身體驗和感受數學的魅力,體驗數學的快樂。因此,把“生活”教學運用到小學數學教學中,既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促進他們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顧文會.讓小學數學教學根植于學生生活[J].學生之友:小學版(下),2011(08).
[2]范梅南.宋廣文等譯.《生活體驗研究》[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3.
[3]胡志濤.《生活即教育》[M].北京:語文出版社;1999年6月第一版.
[4] 陶行知.《陶行知全集》[M].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B86FCB7B-49CA-44AB-8AD0-41E3BF54ADD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