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譽宵
摘 要:中華優秀的傳統文化是文化自信的根本,因此在日常學習中要加強傳統文化的學習與傳承。本文通過分析傳統文化的內涵與意義,提出了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增強文化自信的有效路徑,希望對我國傳統文化的發揚光大有所助益。
關鍵詞:傳統文化;傳承;文化自信
引言
中華傳統文化歷史悠久,內容豐富,如何能有效傳承優秀傳統文化,并增強文化自信,是我國學者持續研究的方向與內容,本文將對此展開積極的研究與探索。
1.中華傳統文化的內涵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在漫長的五千年歷史長河中逐漸形成的,是歷史的沉淀與積累,也是社會不斷發展與創新中,誕生的代表中華民族最核心的精神內容,同時中華傳統文化也是世界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并對世界文明做出了杰出的貢獻。中華傳統文化的內涵大致概括為三個方面,第一個方面,“自強不息”、“厚德載物”是中華民族民族精神的體現,中華民族是一個自強不息的民族,五千年來,以其艱苦奮斗的精神、吃苦耐勞的品質、不避艱險的行動,推動著中國以及世界的發展,同時以其如大地之博的包容精神,讓多民族文化在這片熱土上代代傳承,多元化發展;第二個方面,注重人的內在修養,尊重身邊有德行的人,而不是只看重其外表,面對人和事關注其內在美要勝于外在美;第三個方面,重家庭、重血緣,家庭之親、血緣之親是成就國家之親的基礎,中華民族自古就崇尚血緣與親情,已將家族觀念深入骨髓。
2.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增強文化自信的意義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增強文化自信的根本與關鍵,文化自信是基于對文化的強烈認同與敬畏,并由此產生的自豪與自信。因此,在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時要注重增強文化自信,提高文化自信也要充分認識到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性,二者相輔相成。
2.1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國家發展壯大的根本
文化是國家發展的根本,也是文明進步的靈魂,實踐經驗證明,一個國家想更快更強的發展,就要清楚“自己是誰,從哪里來,到哪里去”,而文化的傳承就是對過去的認識及肯定,從而對“自己是誰,從哪里來”有清晰的認知,并對“到哪里去”有明確的方向[1]。因此,在國家發展中,只有正視自己的歷史,認可自己的民族文化,產生強烈的民族自信與自豪,才能不迷失前進的方向與動力,有力推動國家與社會的持續進步。歷史上的四大古國,古巴比倫、古埃及、古印度、中國,發展至今,只有中國的華夏文明依然在不斷的崛起與壯大,而古巴比倫、古埃及、古印度曾經輝煌燦爛的文明,都因沒有得到良好的傳承,而迷失在歲月長河中,最終銷聲匿跡。
2.2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文化發展創造的助力
我國文化的發展是不斷完善、不斷進步的過程,需要有良好的傳統文化作為基礎,并在基礎上進行衍生與創新,從而展現出新文化的生命力。因此,中華傳統文化是推動新文化發展的最好助力,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在實踐中,結合我國基本國情,不斷成長與改良,以嶄新的文化滋養、豐富人們的內心世界。文化不是一成不變的,更不能墨守成規,只有將傳統文化與新時代背景相結合,并培養出對文化的自信與自豪,才能不斷的推陳出新,不斷的創新創造,為中華文化的發展提供更大動力。
3.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增強文化自信的路徑
3.1 建立完善的傳統文化教育體系
3.1.1 加強教材建設
實現傳統文化的有效傳承應積極探索學習教材的創新與改良,讓傳統文化元素更好的融入教材與課程中,充分發揮教材的重要意義,將優秀的傳統文化生動、形象、科學的展現給學習者,學習者在學習知識的同時,還能接受傳統文化的熏陶,感悟傳統文化的內涵,體驗傳統文化的魅力,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深深根植于心中,讓其得到更好的的傳承與發揚,從而加深學習者對祖國的熱愛,對中華文化的自信與自豪。
3.1.2 完善師資力量
從事傳統文化教育的教師應具備良好的專業素養,對傳統文化有深入、透徹的了解,能夠真正掌握傳統文化精髓以及傳統文化教育方法,學習中要警惕那些只懂皮毛,沒有對傳統文化進行過深入了解,并號稱“國學大師”,打著傳統文化教育的幌子濫竽充數。傳統文化教育工作應鼓勵真正熱愛傳統文化,并具備專業素養,愿意投身于傳統文化教育行業的有志之士,加入教師隊伍中,以其教育熱情,深深感染學習者,從而產生濃烈的學習熱情,達到最佳的學習效果。
3.1.3 涵蓋整個教育
傳統教育應涵蓋教育的各個階段,從幼兒園教育一直到成人教育,都要將傳統文化灌輸于其中,實現終身教育的目的。要將傳統教育與其他知識教育有機融合,讓學習者在學習中潛移默化,更好的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充分感受到傳統文化是新時期必備的知識與能力,也是走上社會必不可少的內涵與素養,從而通過傳統文化傳承樹立真正的文化自信[2]。
3.2 探索有效的傳統文化傳播方式
我國固有的傳統文化教育模式以及傳播方式已無法達到傳統文化傳承的要求,也沒有很好的被現代社會所接受,一些傳統文化的學習門檻較高,需要具備很高的專業素養,而不能簡單、直接的被大眾接受與理解。因此,傳統文化的傳播要注重方式與技巧,積極探索、發現新的形式。首先,要探尋傳統文化傳播的新形式與新思路,讓人們通過耳目一新的方式,帶著興趣主動學習傳統文化,比如之前很火的《中國詩詞大會》就通過新穎的呈現方式,掀起了一波學習傳統文化的熱潮。其次,要尋找合適的傳播渠道,現代人的生活節奏快,很少有時間去閱讀文獻,進行傳統文化學習,傳統文化應利用現有的互聯網技術,與抖音、微信、微博等緊密相連,通過其進行傳統文化的有效傳播,讓大眾更方便、更輕松的接觸到通俗易懂的傳統文化。
4.結束語
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增強文化自信,是我國現階段文化建設的重要工作,在傳承中要建立完善的傳統文化教育體系,探索有效的傳統文化傳播方式,讓傳統文化更加深入人心,并得到有效傳承。
參考文獻
[1] 陳澤環, 李艷峰. 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增強文化自信——基于張岱年文化哲學的闡發[J]. 思想理論教育, 2017(9):5.
[2] 李偉麗[1]. 弘揚中華文化增強文化自信[J]. 教育研究(2630-4686), 2018, 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