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萬眾
摘要:當前的初中化學教學為了適應教育體系的變化,做出了一定的調整,對教師的教學策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這一方面,化學教學需要落實核心素養的培養過程,為學生灌輸科學、正確的知識觀念,促使學生在了解生活常識及其原理的基礎上,對學習產生更大的興趣,進而提高教學的有效性。在此基礎上,圍繞教學策略有效性的教研也就成為了一大重心,通過挖掘化學學科的教育價值,從而更好地發展學生的理論學習、邏輯推導、知識應用等能力,在育人觀念的滲透下提高初中生的綜合素質。本文簡單分析了展開高效化學教學的策略,以期為其他人的化學教學提供一定的參考。
關鍵詞:初中化學;高效策略;教學研究
化學是一門實驗性質的理工類學科,可以說是“生活中處處有化學”。而由于初中學段的劃分,學生往往只有一年的時間去系統性地學習化學,盡管有著小學階段科學學科打下的基礎,但許多學生仍然陷入了吃力的學習狀態。而為了進一步滿足教學目標,鞏固學生對客觀世界的認識,使學生理解化學學科的意義與價值,從而產生學習與研究的熱情。教師需要在這一打基礎的階段幫助學生形成系統性的認知,贏得學生對化學的好感,使教學更好地發力。對此,教師可以針對初中生對新鮮事物的好奇心,結合教育知識理論,在實驗的幫助下提高化學教學的效果,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具體的高效教學策略方案如下所示。
一、融入化學史觀,建立系統性的知識體系印象
俗話說“想學文,先學史”,這一點套用在其他學科上也通用,科學能夠帶給人知識,而歷史卻能給予人智慧。以化學學科來說,化學史的發展可以說是曲折而不斷進步的,圍繞各種危險性實驗構建起的知識體系讓學生逐漸懂得了知識的來龍去脈,由實驗到理論,從理論到猜想,從猜想到實踐,無數化學家為此付出了不懈的努力。通過化學史的學習,學生能夠在樹立知識脈絡中認識到科學探究與思考的方式,能夠切實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發揮出智育功能,使其圍繞歷史建立起系統性的知識體系印象,體驗科學精神。
如,在學習元素周期表的過程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學習門捷列夫總結實驗規律、推導元素周期律的經驗,確定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習與認知過程。或者借助居里夫人發現鐳元素并死于其放射性、卡倫死于二甲基汞的歷史,讓學生理解無數化學家艱苦卓絕的付出,在充滿荊棘的道路上不斷前進。又或者借助凱庫勒夢見苯環首尾相連、抹香鯨分泌物變成龍涎香等知識,在趣味歷史與各種有趣的反應探索的灌輸下來建立學生的學科印象。在化學史的學習中,學生能夠意識到化學學科的危險性與趣味性,從而在化學學習中能夠更加上心,學會用基礎的化學知識保護自己,并為有志于化學學習的學生提供一定的指引。
二、結合實際生活,灌輸綠色化學理念
21世紀以來,綠色環保的觀念深入人心,而師生往往被社會上各種“化工廠爆炸”、“實驗室事故”、“危險化學物質泄露”等事件所熏陶,客觀上認識到了化學的危險性。而這也導致了綠色化學理念得到了更為廣泛的傳播,教師需要通過教學使學生進一步認識到綠色化學對社會可持續發展的作用,在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中降低化學的危害性。在初中化學階段,由于學生接觸的化學知識不深入,教學過程需要注重綠色化學理念的灌輸,在對應概念的掌握下積極踐行這一理念,從而更好地培養化學人才。另外,通過結合實際生活,學生也能夠在應用綠色化學中處理一些生活廢水、資源減量、拒絕使用高污染高危害藥品等,意識到一些特殊農藥、試劑諸如百草枯、潔廁靈這類事物的特性。
如,教師可以先開辦環保知識講座,在專題學習中講解塑料、廢金屬、常見的生活廢水的組成,簡述其常見的化學反應,加深學生的見解,使其意識到這些產物的危害性,使綠色化學理念深入人心。也可以從生活化教育的角度出發,從汽車尾氣到化工廠、冶金廠排氣的組成說起,引申到常見的霧霾顆粒與有毒氣體,講解這些有害產物在身體內的結合與反應過程,從而讓學生努力說服家人,在節能減排、倡導綠色出行的過程中踐行綠色化學理念。也可以通過組織公益勞動的形式,鼓勵學生參與清理城市垃圾,在摒除白色污染、回收可利用垃圾的過程增強學生的綠色化學意識。
三、以實驗為中心構筑教學體系,打造高效課堂
化學教學往往圍繞實驗而展開,初中階段的實驗需要教師集中注意力,給學生講解具體的實驗操作細節,在拓展中鼓勵學生探究實驗現象背后的原理,結合反應方程式去貼合理解化學反應。為了進一步提高教學的有效性,教師可以圍繞實驗構筑教學體系,在實驗教學的途中升華教學內容,鼓勵學生在積極參與實驗的過程中結合觀察與思考,意識到方案設計、實驗記錄與結果觀測的重要性,在對實驗結果多種形式的表征中整理實驗數據,判斷事實證據與實驗假設之間的矛盾,從而在歸納總結中加深對化學知識的理解,課堂更加高效。
如,在加熱高錳酸鉀制備氧氣的實驗中,教師可以先利用信息技術進行模擬實驗,鞏固學生對實驗操作的印象。然后通過實際操作過程,使學生在動手的過程中聯系其中的原理——試管傾斜防止冷凝水回流、塞棉花防止固體粉末堵塞導管、集氣瓶倒置防止氧氣泄露等等,讓學生注意到實驗細節對實驗結果的影響。另外,教師也可以根據教學內容自行設計實驗,在保證趣味性與吸引力的教學過程中可以讓學生更為全面、客觀地看待化學反應,理解實驗內容,將理論與實踐完美結合起來。
結語:綜上所述,初中化學的高效教學策略需要多方共同的努力,教師需要根據化學知識體系設計合適的教學方案,圍繞實驗展開教學,并在課文內容的拓展中加深學生對化學學科的印象,為培養學生的化學學習興趣貢獻一份力量。
參考文獻:
[1]張賢金,吳新建,葉燕珠等.課改以來初中化學教學情景創設的現實困境與跨越路徑[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18.
[2]武盼盼,劉子忠,張鳳英.化學史融入初中化學教學現狀的調查與對策研究[J].化學教育(中英文).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