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飛
摘要:歷史科目作為我國教育體系當中的重要內容之一,保證其教育質量對于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有著重要的實際意義。在開展歷史教學工作的過程中,通過教學歷史故事可以幫助學生對相應知識點有一個更加深刻的了解,從而更加全面地掌握歷史知識,可以實現學生歷史學科核心素養的有效培養。所以相關教育工作者應當加強對歷史故事應用的重視。下文也將對如何將歷史故事有效應用于高中歷史課堂當中進行闡述。
關鍵詞:歷史故事;高中教學;歷史學科核心素養
在時代不斷向前發展的過程中,社會對教育質量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對教育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導致傳統教育模式已經無法有效滿足社會對于教學工作的實際需求。因此,教師應當積極轉變教學理念,創新教學思路,將培養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作為教學工作開展的出發點以及落腳點,從而促進教學質量的進一步提升。高中歷史教學工作的高質高效開展對于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以及價值觀有著重要的實際意義,所以保證學生全面理解并掌握歷史知識有著重要作用。在教學工作開展的過程中教師應當注重歷史故事的有效應用,因為其不僅可以有效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還可以幫助學生加深對歷史知識的理解,所以教師應當著重關注該種教學方法,并發揮出其實際價值。
1.通過歷史故事實現新課程的導入
“良好的開端等于成功了一半”這句話在某層面上是非常正確的,所以在開展高中歷史教學工作的過程中,應當注重歷史教學內容的有效導入,畢竟教學內容的導入效果會直接影響后續的教學效果[1]。在開展歷史教學工作之前,教師可以先為學生講述一段歷史故事,突出本節教學內容的主題,并且通過故事可以在課堂上營造出趣味性較強的教學情境,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起學生的求知欲,這對于教學內容的有效導入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在選擇歷史故事的過程中,為了防止講故事占用過多課堂時間,教師應當選擇立意明確、短小精悍的歷史故事,通過故事引出主題、拋出問題,規劃教學流程,實現高中歷史教學工作的高效開展[2]。例如,在開展《新民主主義革命》這一章節的教學工作時,教師可以將該章節的教學目標設置為讓學生明確只有工人階級才能拯救中國,拯救民主這一歷史事實,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歷史的正確選擇。所以在應用歷史故事導入的過程中,應當與教學目標相結合,因此可以選用“28門禮炮”這一故事。該故事的內容為在新中國開國大典上,毛主席在天安門城樓上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今天成立了!”隨后按下升旗電鈕,天安門廣場上冉冉升起一面五星紅旗,54門大炮一起發出28聲巨響,這標志著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最終勝利。在講述完該歷史故事之后,教師可以向學生提問“依照國際慣例,最高禮儀中的鳴禮炮數應當為21響,為什么開國大典上鳴禮炮28響?”學生可以就該問題進行積極討論,如“新中國成立過于重要。”“28響具有特殊的歷史意義。”等等,在學生談論過程中,教師應當發揮其引導作用,讓學生向年數方面思考,并提醒學生28年前中國發生了哪個重大歷史事件,從而使得學生明確1921年新民主主義革命在中國歷史當中的重要地位。通過將28聲禮炮這一歷史故事作為歷史教學工作的導入,可以實現在課堂上有效調動學生的注意力,并引導學生積極對相關歷史知識進行思考,通過師生之間的有效討論,提升學生在課堂上的參與度以及專注度,確保后續教學工作可以得到高質高效開展。
2.應用歷史故事培養學生的辯證思維能力
高中階段學生的認知水平以及思維能力都已經得到了有效發展,所以教學工作開展的過程中,教師應當注重學生辯證思維能力的有效培養,因為該項能力對于學生未來實現高水平發展有著重要的實際意義,所以教師應當加強對辯證思維能力培養的重視。在學生獲得該項能力之后,學生可以從多方面對知識內容進行思考,并對相關歷史知識進行合理質疑,并且質疑也可以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思維發展,所以說歷史教學工作開展的過程中應當有效應用歷史故事,實現對學生辯證思維能力的有效培養,幫助學生更高效地開展學習工作[3]。例如,在開展《新中國初期的外交》這一章節的教學工作時,教師可以將教學目標設置為讓學生對新中國成立時期復雜的國際形勢進行分析。所以歷史故事可以引用“克什米爾公主號飛機爆炸案”,讓學生對該時期中國所面對的外交困境有一個更加清晰的認識。該故事發生于1955年,中國外交團隊乘坐克什米爾公主號區印尼參加萬隆會議,但是該飛機卻在印尼納土納島上空爆炸,機組成員以及外交代表團成員全部遇難。在后續調查工作開展的過程中,相關人員發現該起爆炸案由臺灣當局一手策劃目的是殺害時任外交部長的周總理,但是當天周總理因為臨時事務改變了行程,沒有乘坐該飛機,但是還是導致我國大量外交人才喪生。后續國家就改事件向國際提出抗議,并要求對該事件進行徹查,但是由于中國政府當時相對貧弱,導致訴求沒有得到有效滿足,兇手也沒有被繩之以法。通過該故事的有效應用,可以讓學生產生共鳴,理解當時新中國政府面臨的艱難處境,并認識到新中國外交政策具有的現實意義,并有效提升學生的認知水平以及思維能力,使得學生擁有良好的辯證思維。
3.應用歷史故事強化對歷史知識難點的理解
在教學工作開展的過程中,教師還可以有效應用歷史故事來加強學生對相關歷史知識的理解,畢竟部分歷史知識內容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并且以歷史問題以及概念居多。例如,對戰國時期的社會民生問題以及戰爭格局概念進行講解的過程中,教師可以有效應用戰國時期的歷史典故、歷史事件,如完璧歸趙、圍魏救趙、長平之戰等等,從而使得學生對相應國家的局勢以及地位有一個深刻的理解,進一步提升學生的歷史學習水平。
結語
綜上所述,在教學工作開展的過程中,為了進一步提升歷史教學質量,教師應當注重歷史故事的有效應用,從而發揮歷史故事的教育價值,實現學生歷史學科核心素養的有效培養。
參考文獻:
[1]銀聯博.巧用歷史故事豐富歷史課堂——分析高中歷史課堂效率優化策略[J].求知導刊,2020(2):2-2.
[2]黃劍平.巧用歷史故事,讓初中歷史課堂豐富多彩[J].課堂內外:教師版(中等教育),2020(11):93-93.
[3]薛萬軍.巧用歷史故事提高初中歷史課堂教學效果[J].中學政史地:教學指導,2021(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