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慧莉
摘 要: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就是要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培養德才兼備、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人,培養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本文基于立德樹人的背景,通過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明確德育目標的實施,培養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培養學生的道德認知,幫助其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為其今后的成長上自信翱翔的翅膀。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實踐;立德樹人
引言
在現階段,在教育領域里,立德樹人,不僅是一種教學理念,更是一種指引學生成長的路標。相關學校將提高學生綜合素養放在了教學改革的第一位。并不斷創新德育教學的形式和內容,以不斷促進學生的全方面發展。在小學語文課教學中,教師要突破傳統的教學觀念,要重視知識文化的傳承,更要重視人文精神的鍛造。通過有效的教學,提升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陶冶學生的思想道德情操,夯實學生的文化根基,點亮學生精神世界的生命底色。
一、基于立德樹人下學校語文教學的現狀問題
1.1對立德樹人理念不夠重視
新課程改革對小學德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就是要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培養德才兼備、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人,培養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要將立德樹人的教育理念融合到各個學科當中,引導學生建立正確的價值觀、道德觀以及社會觀。小學語文,作為一門基礎性、綜合性學科,具有極強的德育功能,是融入立德樹人教育思想的重要“銜接扣”。然而,經過調查發現,不少小學語文教師雖然能夠體會德育的重要性,但是受傳統應試教育思想的影響,對于教學中的德育滲透,意識不強、流于形式。受教學壓力的驅使,教師們將大部分教學重心與精力放在了如何提高學生的文化成績、提高學生應試技巧上,甚至有些教師認為德育是思政課程教育的范疇,忽視了教育的初衷,忽視了語文學科育人的功能,導致語文和德育的疏離。
1.2語文教學方式單調
目前,經過多方努力的教育教學方式的轉變與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一線教學工作者孜孜以求,也逐漸摸索出一些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方法,但教師的風格與學生的不同,其實施與普及仍待努力均衡。傳統的教師閱讀教學時,是以任務驅動的方法推進,讓學生自讀,繼而展開對文章的探究,指導性較強學生易于跟隨,但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刻板印象,對課堂思維的積極調動不足,使學生沒能生成屬于自己的學習體會,德與能的培養和提升缺乏了主動性的助力。
二、基于立德樹人語文教學實踐探索
2.1構建故事情節,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就小學生而言,“魅力課堂”才能充分調動其學習的專注力和積極性。從源頭入手,激發其主觀能動性,才能使其深度融入課堂學習中,悅納課中積極思考、主動探尋的自己,從而產生“我能更出色”的愿望,為“學習”這場持久戰蓄力。眾多的教學實踐傳遞了這樣的訊息——創設故事情節的教學模式,有助于達到這一效果。鑒于小學生的學習能力尚淺,對形象思維到抽象思維的轉化、嫻熟,需要時間去成就,教師可以采用講述故事的方式,通俗易懂又深受學生喜愛。
在教學實踐中,為達到育人的目標,教師可利用多媒體、互聯網信息技術,相關的電影、圖畫等素材創設教育環境,增強對學生的吸引力。以《大自然的聲音》課文為例,教師能夠通過大量照片、視頻、音頻探秘大自然,讓學生了解大自然的聲音的特性、人與自然和睦共處的美妙。借此呼吁學生在生活中,樹立環境保護意識,培養講究衛生好習慣、文明游覽好習慣。同時,發掘“同伴的力量”,尋找身邊的小標兵,讓學生可以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2.2挖掘“德”元素,悉心引導學生“真體會”、“真感悟”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將閱讀教學與德育教學有機融合在一起,促進深度閱讀,亦提高學生的閱讀審美能力,實現兩者的無縫銜接。我們要建立這樣的認知:每一篇教材的選入,一定有可挖掘的育人亮點,在教學準備中,精準挖掘“德”元素尤為重要。緊扣“德”元素,聯系生活深度閱讀,或幫助學生站在作者的角度、融入作者的時代等,與文本有效地對話,實現情感的共鳴,思想的觸動。例如,在閱讀《鄧小平爺爺植樹》前,教師借助回顧時代背景、人物身份,建立情感初認知,再通過自我體會的朗讀,領悟鄧爺爺愛國愛民的博大胸懷,拳拳赤子之心,親歷親為保護環境的意識。
2.3自主閱讀優秀文學作品,培養自信探索的品性
培根曾說,讀書足以恬情,足以博采,足以長才。誦讀經典文學作品,有助于增長智慧、提升思想道德水平。培養學生”好讀書、讀好書“的習慣,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學生在自主閱讀中,會提升閱讀理解能力,形成樂學善思、孜孜以求的學習習慣、處事之道。例如《桂花雨》的教學,教師先提出一個問題:課文的題目是什么意思?學生的回答百花齊放,教師因此了解了學生的最初的自我體會,尊重學生的學習體驗,是促進學生內驅力的有效方法之一。此時,再讓學生通讀課文進一步探究,學生的自信和主動更為強烈。
2.4善于感情達意,提升閱讀審美能力
現階段,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傳統課堂模式有時不利于學生養成主動學習、思維訓練、增強理解能力的好習慣。在語文課堂中,教師可運用分角色朗讀、情景劇表演的教學方式,將學生學習揣摩文中人物性格,學習更全面地表達與展現,反復研磨中捕捉文中所要傳達的思想情感、精神內涵等。另外,課外閱讀也能輔助訓練學生的閱讀能力——誦讀、理解、審視、閱讀審美能力等,對語文綜合素質的提升益處良多。比如,在學習《黃山奇石》時,教師在上課前通過查閱有關黃山的資料,科學使用多媒體、微視頻等資源,給學生渲染黃山的巍峨初印象,接著讓學生試著閱讀體會黃山的壯觀奇特何在!散文優美的語言文字,細細品讀,情感的領悟和迸發就在字里行間顯現,民族自豪感、愛國情愫也油然而生。聽覺、視覺的盛宴,身體和心靈都受到了洗禮,認知與經驗得以升華!
2.5滲透正確的價值觀,培育學生的價值觀念
“蒙以養正,圣功也。”我們的教育是社會主義的教育,必須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引導學生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厚植愛國主義情懷,引導學生堅定不移聽黨話、跟黨走,努力成長為堪當民族復興重任的時代新人。鑒于小學生社會生活經歷較少,思想核心價值理念還處在初級階段,很易受外來不良信息的影響,教師應具有適時教育的意識,旗幟鮮明、理直氣壯地幫助學生提升思想道德品質,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扣好人生第一??圩印钡闹匾笇д吆鸵啡?。
例如,在講授《精衛填?!窌r,教師可播放相關的視頻,在學邊讀邊思,透過內容探索精神本質,可以問:同學們,這篇文章教會了我們什么?使學生更明確悟理的方向,觸摸文章所刻畫的精衛形象,代表了古代勞動人民探索自然、征服自然的強烈愿望,以及不畏艱苦、英勇頑強的精神品質。由此,通過文章表達的情感品質,孕育學生為了理想信念,奮力拼搏,堅持不懈的品格與為人處世之道。
2.6巧妙設計,讓“德育”元素在語文課堂步步生花
通過巧妙設計教學環節,構建語文教學與德育相融合的課堂,達到兩者的高效與共贏。小學生思想活絡,個性張力、想象力都較強,喜愛靈活多變、活動豐富的學習方式,如果在教學中直接提取德育元素灌輸給學生,會引起適得其反的降維效果。反之,多姿多彩的課堂是調動小學生學習興趣的有效手段,是德育內容更自然深入融合的有效手段。這就要求教師在深度挖掘、科學整合教材的基礎上,突出德育元素,優選教學手段,優化教學過程。比如,學習《有的人――紀念魯迅有感》課文時,教師可以在課中利用研讀課文,自行設計導學單、小組交換導學單,自主探究式學習的形式,給予自主合作解決問題的時間和空間,學習的熱情高漲了。比如,教師可以利用激將詼諧的語言詢問:同學們,都說我們的魯迅爺爺好,我怎么看不出來呢?誰可以提醒我呢?拋出這類具有延展性的思辨性問題,在自主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發展學生的思辨力,體會德、能、技的重要性。
結束語
小學生是祖國的未來,教師應順應時代的要求,堅持在教育教學中,開展以立德樹人為基礎的實踐探索,把家國情懷、職業理想與對學生的愛融為一體,用欣賞的眼光堅定學生的自信,用可持續發展的信任呵護學生的自尊,以高尚善良的人格魅力影響學生的心靈,以專業的學識啟迪學生的智慧,讓每個學生在德才兼備全面發展的道路上快樂成長,成為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成就屬于他們的美麗人生。
參考文獻
[1]于海霞.小學語文教學如何落實“立德樹人”[J].天津教育,2022(12):35-37.
[2]鄭明欽.立德樹人背景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探究[J].名師在線,2022(08):4-6.
[3]李婷婷.立德樹人背景下小學語文高效閱讀課堂的構建[J].科教導刊,2022(01):124-126.
[4]王玉玲.“立德樹人”理念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有效融入[J].小學生作文輔導(讀寫雙贏),2021(12):83-85.
[5] 張世和.借力“典型課例”,助推“立德樹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德育教育[J].安徽教育科研,2021(32):1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