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時代的發展不斷召喚著素質教育,同時道德教育也越來越受到重視。在學校教育中道德教育是不可或缺的關鍵部分,對學生的健康成長和思想價值的引領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但是當前中小學德育效果卻總是不近人意,接下來我將從學校、家庭、社會三個方面來論述自己對中小學德育效果提升路徑的一些意見與建議。
關鍵詞:中小學;德育效果;提升;路徑
一、優化學校道德教育
(一)教師要以身作則,樹立榜樣
在學生的成長過程中,接觸最多的除了家長之外就是教師了。在學生的校園生活中,教師扮演著學生監護人的角色,對學生的成長起著先鋒模范作用。所以,作為學生接觸最多的教師要懂得榜樣的作用,在日常教育教學工作中,嚴于律己,以身作則,給學生樹立好榜樣。因為身處于中小學階段的學生,他們善于模仿,教師在校園里的一言一行都對學生有潛移默化的影響。同時,作為新時代的教育工作者,必須將自身的道德修養和崇高的教育教學水平融入到與學生相處的過程中,形成獨具自己個人特色的人格魅力,從而不斷影響學生的成長與發展。所以,教師在教育學生的過程中要堅持做到,愛崗敬業、遵紀守法,堅持做到將良好德行、良好行為習慣和優秀思想品德作為培養學生的培養目標,讓校園生活中點點熏陶來提升德育效果。
(二)充分尊重學生,堅持以人為本
一個自由、民主、平等的校園環境,對學生的健康成長具有重要的作用。所以在實施教學的時候應該充分尊重學生,做到以人為本的教育。尊重學生,讓學生在課堂內外,增強對自我的認識、不斷地完善自我,在民主的氛圍下鍛煉自己的對外交際、社會交往的能力,在這個過程中來充分審視自身的重要價值。學校教育應該在“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上,讓學生在課余活動和課堂上感受到生命教育的重要作用。同時,學校在實施德育的過程中,應該看到每個學生的不同個性與心理品質,對學生因材施教,給與學生最大的尊重。特別是在中小學階段的學生,他們的內心是敏感和孤獨的,他們更渴望得到老師關注、和他人的肯定。
所以,一個良好的校園和班級環境對于學生的發展發揮關鍵的作用。善于總結與發現學生身上的閃光點,對于后進生多表揚鼓勵,要用欣賞和發展的眼光來看待學生,學生是正在發展中的人。教師要與學生做到亦師亦友,與學生做好朋友,不要時常將教師的“威嚴”掛在身上,要懂得給學生留空間給學生抒發內心的想法。因為嚴格的管控和不對等的地位,不僅德育效果不佳,而且還會造成學生的逆反心理,對學校教育教學的開展帶來一系列的障礙。教師應該用真誠、耐心和愛心來教育與引導中小學生,良好的師生關系,是學校德育工作得以順利進行的重要基礎和首要保障。
(三)優化校園文化,營造良好環境
校園是學生在學校主要的學習和活動場所,校園文化對于學生的發展具有潛移默化的效果。想要取得良好的學習效果,必須積極營造良好的校園文化環境。
具體而言,學校要做到以下兩個方面。第一,物質文化環境。班級要形成一個整潔、溫馨舒適的教師環境,這樣優美的環境不但可以體現出班級的獨特文化,還能給學生帶來文化的熏陶和美的享受,讓學生在班級的文化和生活中構建一個良好的道德風尚。第二,精神文化環境。學校要利用各種各樣的方式,增強學生的集體榮譽感,還要抵制學生中出現小團體主義。第三,加強對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推廣和宣揚,在班級樹立榜樣,形成一種正確的價值導向,以便能強化對學生的德育效果。
二、利用家庭教育的德育優勢
(一)使科學的家庭教育理念深入人心
家長對中小學生的品德形成有重要的作用,如果道德觀念淡薄,重智育輕德育,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中小學生的品德發展。家庭教育作為學校教育的補充,家庭教育應該發揮好其作用,教育的基礎上培養親子關系,在親情上深化素質教育,培養孩子擁有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就需要家長綜合自身所學,充分利用自己的聰明才智去激發這種能力。作為家長要懂得提高自身的修養,培養自己的道德情操和高雅的生活情趣,進而不斷地感染孩子,用積極的榜樣來影響孩子的成長。家長可以利用好社區來培養學生,在業余的時間可以很方便地參與到各種培訓中,和其他家長共同交流孩子的品德教育問題。如果家長積極性不強,參與情況差,政府就可以在社區開展以道德建設為主題的活動,由社區居委會來督促家長多參與,對家長進行道德觀念的培訓,并且在培訓后進行及時有效的評價,以此形成完善的社區道德培訓體系,從而讓科學的教育理念深入家長的心中。
(二)家長要發揮好榜樣作用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最直接影響最深的老師,日常生活中孩子的行為舉止,映射出來的就是父母的行為舉止。要想讓孩子們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父母首先要做好榜樣,言傳身教,正確引導,在日常生活中不斷地影響孩子的做人做事。所以,作為父母要以身作則,品行優良,心理健康,才能給孩子做好榜樣。一個書香家庭,和諧溫暖,父母通情達理,這樣環境中成長的孩子往往愛學習,懂禮貌,有上進心。一個蠻橫無理,好吃懶做,玩世不恭的家庭長大的孩子往往愛打架,不愛學習,自私自利。現在有很多家長心胸狹隘,愛與計較,經常為了小事爭吵不休,甚至教育孩子在生活中霸道要強。曾聽到過有的家長埋怨自己的孩子被“欺負”,甚至認為孩子無用,教他們一定要還擊。這樣的家長總是一面埋怨孩子不乖,一面袒護他們的不良行為。有其父必有其子,父母對孩子的影響是一生一世,要想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家長必須首先充電自己,做一名合格的父母。
(三)家校協同合作
學校和家庭的合作跟家校聯系是有區別的,在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上,家庭和學校的合作可以很好地發揮其內在的作用。家庭和學校在溝通的基礎上,朝著育人的目標上互相配合,在學生成長的路上共同發揮作用、各顯特色、相輔相成的形成教育合力,讓學生在這樣的環境下更好地成長。家校進行合作還可以讓家長進行品德教育培訓,使家長建立起正確的科學的教育觀念,才能更好的教導學生。學校可以利用家長會、校園品德主題活動等機會邀請家長參與學校德育的過程。同時課上結合個別學生案例,生動豐富的展示小學生在學校的品德表現,突出品德教育的重要性。課后邀請家長與自己的孩子一起參加學校品德教育活動,共同參與其中。家長在接受了科學的家庭教育理念后,也要將理論運用到實踐,在實際生活中不偏心,不溺愛孩子,孩子犯了錯誤應及時糾正,以此保持品德教育的長期性和持續性。
三、把握社會資源,做好“全域德育”
(一)運用生活事例正向引導學生認知
隨著網絡的迅速發展,學生可以通過互聯網接收到最新的時政熱點,同時也可以通過互聯網發表自己的一些觀點與意見。在現代快速發展的網絡時代家長、教師多關注時政熱點,把握社會輿論發展趨勢,同時了解中小學生最關注的問題。關注社會發展可以把握時代脈搏,分析輿論走向,與時俱進,及時掌握社會動態,對學習就業都有很大的指導。將當前的時事政治熱點運用好,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還可以提升學生道德品德素養。小學生則可以閱讀小學生板塊,看一些科技、教育類的新聞,拓寬眼界。教師、家長和小學生都要去關注熱點新聞,了解時事,這樣不僅可以增強小學生與教師、家長的溝通,也可以發揮出小學生的判斷能力和批評能力。
(二)凈化校園周邊環境
學校周圍的環境與校內環境一樣重要。校園里面的消費人群大,校外相應的吃、穿、住、用和玩的配套也多。一方面這些設施滿足了中小學生學習和生活的需要,另一方面卻存在著對中小學生身心健康帶來危害的安全隱患。因此,需要以校園為圓心,合理規劃校園周邊環境,為學生的品德發展帶來良好的環境。建立配套的垃圾箱和垃圾處理站,保證校園周邊環境的清潔衛生,同時輔助校內的生態文明教育,讓學生從周圍生活中感受道德的力量。公安部加大對周邊環境的治安管理,預防中小學生打架斗毆和校園欺凌事件的監管,同時還要消除社會不良人士對中小學生帶來惡劣影響。除此之外還要維護好師生的人身財產安全,對于違法犯罪類的活動要予以打擊,有關 部門要做到違法必究,從而消滅違法犯罪的高漲勢頭,給學校周邊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與環境。保障中小學生的食品安全,禁止有娛樂性的經營戶的經營,學校和政府部門多溝通,建立協作機制,合理打造優良的校內校外環境。
(三)借力社會資源傳播正能量
除了家庭與學校,社會環境也會對學生的品德產生重要的影響。樹立正確的道德培養目標,以社會資源為內容,以傳播社會正能量工作為抓手,樹立道德楷模。通過報刊、新聞等途徑多多宣傳和播報道德模范行為和身邊的好人好事,激發全民學習熱情,打造良好的品德模范環境。采取切實的措施,組織開展道德模范訪問活動,把國家對道德模范的獎勵落到實處,這樣才對中小學生的道德學習有更強的說服力。同時,雖然不能完全避免惡性新聞的傳播,我們還是要努力的在魚龍混雜的社會中幫助學生過濾掉負面的新聞。在學生遭遇不良信息時,合理利用反面案例,給與學生正確的疏導。社會安全部門應增強對小學生信息傳播的監督和管理,與學校合力打造安全信息網絡,小學生在無法避免接觸到不良信息的社會中能夠保持清晰的判斷,獲取正能量信息,養成良好品德,不斷提升德育效果。
參考文獻
1? 劉慶文.強化三維融合 提升德育效果[J].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20(29):44-46.
2? 楊德勤.構建和諧師生關系 提升中學德育管理效果[J].新智慧,2019(28):42.
作者:馬翠珍(1997-),女,漢族,廣西橫州市人,研究方向:德育原理,南寧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碩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