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玉芬
摘要:提升學生體質健康水平,健全學生人格、錘煉學生意志。雙減政策落實后,小學體育課應該從教案的設計,課堂教學的內容進行改革,新時代體育教學的目標是要適當的調整學生運動的強度、密度。將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都能夠通過合理的體育運動項目都達到最佳狀態。
關鍵詞:雙減;小學體育;教學探究
引言
2021年7月24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下發了《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雙減”政策下發后,基層學校應結合政策,更新教學理念、轉變教學模式,開展新一輪的教學改革。小學體育教學也應乘著“雙減”政策的東風,打造高效快樂的體育課堂。
一、創新游戲教學,打造課堂新生態
游戲教學是通過設計游戲教學情景和環境,創新課堂教學形式,將游戲與課堂中的語言、行為和情感融合在一起的教學方式。這對促進師生互動交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學生的課堂參與感、啟發學生的學習思維、指引學生有效掌握知識等方面具有積極的作用。在“雙減”政策背景下,如何切實提升低學段體育課教學效率,更好地實現“減負增效”,教師除了必須抓好課前備課環節,還應注重貫徹快樂體育教學理念,為學生創設生動有趣的游戲教學情境,讓他們在愉悅的體育游戲氛圍中激發學習興趣和熱情。小學低學段學生的學習注意力往往不容易集中,這極大地影響了體育課堂教學效果,但他們非常喜愛生動的游戲活動,樂于參加課中競爭游戲。所以,教師可以巧設體育游戲教學情境,引入各種富有情趣的競爭小游戲,讓體育課堂充滿樂趣。
例如,在進行“各種方式的單雙腳跳”教學中,教師可以指導學生開展“換物接力”的游戲競賽,要求他們只能借助單腳跳的方式進行比賽。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會踴躍參與游戲,并感受單腳跳的樂趣。等這一環節結束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開展“小青蛙找媽媽”的游戲活動,讓他們在游戲中體會到跳躍運動的樂趣,初步掌握雙腳跳的動作要領,訓練跳躍能力。最后,教師還可以帶領學生開展一場融合單腳跳和雙腳跳的接力游戲,鼓勵他們通過接力賽將所學的跳躍知識融會貫通,鍛煉自己的腿部力量,在合作比賽中獲得成功的體驗。這些體育游戲雖然簡單,但富有趣味,能將運動競爭精神傳遞給每個學生,使他們在這種靈動有趣的游戲活動中收獲無限樂趣。又如,在“直體滾動”教學時,教師可以創設“小廚師學炸油條”的游戲情境,將教學內容融入游戲比賽情境,鼓勵學生自主參與模仿練習,使學生在由簡到難、循序漸進的練習中體驗運動的樂趣,感受成功的喜悅。可見,這些富有趣味的情境教學充分展現了教師的體育教學實踐智慧,讓學生盡情享受到了“雙減”政策背景下的趣味體育課堂。
二、創新教學方法、開展信息教學
教學方法是教師開展教學工作的途徑,教學方法不創新、現代信息教學技術得不到普遍的應用,提高教學質量、改善教學效果的目標就無從下手,所以,教師應該深入理解并實踐現代信息技術應用于體育教學的具體策略。然而,目前一些體育教師在信息化教學方面經驗不足、能力較弱,沒有將現代信息技術廣泛應用于體育教學活動中去。所以,要想現代信息技術融入小學體育教學,關鍵是要以豐富形式為基石,創新教學方法、開展信息教學,具體的改進措施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首先,教師在教學時可以采用視頻教學、網絡教學的方式。由于小學生心智發展不夠成熟、認知能力有限,在老師進行動作講解時,即使配合的有親身示范,一些學生也是很難理解老師表達的意思。如果能將有關教學內容做成視頻,通過反復播放、慢鏡頭動作分析講解的形式,一定會使得教學效果有所改善。其次,教師在理論知識講解時要善于應用多媒體課件。小學階段的學生抽象思維能力不強,其更擅長于感性認識,所以老師在進行理論講解時,要注意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豐富課件表現形式,盡量集聲、光、圖、像為一體,涵蓋文字、圖片、音頻、視頻、動畫等內容,通過豐富有趣的授課方式吸引學生的興趣。最后,教師可以與家長聯合,構建全方位教育體系,充分利用移動互聯網來培養學生的運動習慣。教師可以利用微信等平臺創建班級群聊發放有關體育知識、體育新聞,積極與家長和學生互動,通過提醒家長來督促學生進行鍛煉。只有學校和家庭、教師和家長共同努力,才能實現學生培養的全面無死角。
例如,教師在體育教學活動開展中,可以利用現代信息技術進行高效率講課。以小學體育中的“立定跳遠”的教學為例,教師在講解動作要領時就可以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立定跳遠的動作主要可以分為起跳、空中展體、落地三個過程,而其中空中展體動作對于跳遠距離有著重要控制作用,但是由于該動作是在空中完成、速度較快,即使通過親身示范也很難使學生明白其中的動作要領,這時候就可以很好地利用視頻教學方法。教師可以提前準備好有關視頻或動畫,通過慢動作播放使學生對于空中展體階段的擺臂、收腹、伸腿等動作有更加直觀的認識,同時也可以搜集有關反面教材視頻,分析擺臂、收腹、伸腿等動作不到位時對于跳遠距離的不利影響。這樣的講解方式,彌補了傳統口頭講解加親身示范教學方法的不足之處,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可以將三種方式結合,靈活運用現代信息技術進行高效率講課。
三、轉變教學方式調動學生積極性
在小學體育課堂教學中,為了更好地實現教學目標,體育教師應該重視與學生之間的互動。為了讓學生更好地運用運動人體知識指導運動實踐,必須改進現行的教學方法。因此,在小學體育教學中,要正確認識和處理教師主導與學生主體的關系,積極營造愉快的教學環境,靈活運用“啟發式”、“學習引導”等多種教學方式。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主鍛煉能力,引導學生學以致用,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的體育理論知識指導體育鍛煉的實踐,培養學生自主創新的思維能力。堅持人文文本的教學指導思想,以學生為主體,將教學目標定位于學生的健康發展,力求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體育參與相結合、運動技能、身體健康、心理健康這幾個方面的社會適應要統一協調。既要注重文化知識的學習,又要注重學生自我能力的培養;培養學生強健的體魄,培養健全的人格。不僅要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而且要保護學生的個性。
結束語
“雙減”政策的出臺對于小學體育教學改革來說是契機、是支持,學校作為落實“雙減”政策的主陣地,體育教師作為落實“雙減”政策的主力軍,必須基于“雙減”政策理念去著手教學改革,關注學生個性化發展,層層壓實責任、任務落實到人,讓“雙減”政策價值得以真正發揮。
參考文獻:
[1]麻廣一,宮士君.“雙減”政策背景下小學體育教學對策[J].嘉應學院學報,2020,39(06):86-91.
[2]徐維嘉.減下來,增上去——“雙減”政策下的體育教學新思路[J].新體育,2019(22):51-53.
[3]虞佳千.“雙減”后小學體育課教學質量提升策略[J].新體育,2018(16):6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