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勤英
摘要:雙減政策是針對小學生制定的,最大化減輕學生作業壓力,提高教學效率的教育政策。在這一模式下,小學科學課堂教學模式也發生了變化,需要教師重視課堂教學管理,最大化提升課堂教學的質量,幫助學生更好的吸收課堂知識。本文基于雙減政策的大背景,深入闡述了具體的小學科學課堂管理策略,以供參考。
關鍵詞:雙減背景;小學科學;課堂管理策略
引言
小學階段的科學課堂教學相比于別的學科,其涉及著十分廣泛的知識面,且具有一定科學性。在雙減背景下加強小學科學課堂教學管理,能夠促進學生形成一定的科學素養,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有效培養學生較強的創新探索能力,因此,采用科學的課堂管理策略對強化小學科學整體教學質量發揮著十分關鍵的現實意義。
一、傳統小學科學課堂教學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一)學校科學教學資源匱乏
小學階段的科學學科屬于是實踐性的學科,這對于教學資源的需求是非常大的,因為在各個條件的限制下,科學課堂上無法真正的展開實踐性的教學。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對科學教學越來越關注,并且教育局以及相關部門對學校做了相應的投資,但是也可以看出,這是遠遠不夠的,有些校內的裝備依舊是陳舊的,教學資源也比較單一,各個學校之間多少還存在不均衡。此外,有年輕教師或者轉學科教師缺少對學生們展開正確的引導的方法,因此課堂效率無法提升。
(二)分析科學課堂教學過程學生缺乏參與積極性
在傳統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在整個的教學過程中,存在著比較多的教學誤區:比如,第一點站在科學的角度上分析教師的教學方式,探討方法偏離主題,尤其是在老師組織課堂教學活動的過程中,學生不能積極主動的參與教學活動。第二點探討方法過于形式化,由于教師在上課之前是提前做好了教案,因此教師過于追求教學步驟,教學過程也就比較匆忙,達不到教學效果。第三點設定的教學實驗轉變成為探究學習,作為學生也是在科學課堂中經常聽教師講解探究學習,但是,每次進行探究學習的過程和結果,教師都是設計好的,很多老師在沒有進行探究學習過程時就已經把過程和結果進行公布。
(三)過多的使用現代化的教學設備
利用多媒體進行輔助教師進行教學,可以把教學模式從枯燥無味的形式轉變成為多種形式的教學,可以更加直觀形象、生動有趣進行學習,提高教師的教學質量。同時,也是對于傳統教學模式的一次重要改革。對于現在有的學校提出了“無多媒體不開課,無多媒體非好課”等這樣的教學觀點,讓許多年輕的教師在整個課堂的教學過程中,過分地依賴多媒體設備。比如在科學課堂中,教師在講解科學知識點時,從上課開始到結束鼠標一直沒有離手,把整堂科學課變成了計算機課,利用現代化的教學設備進行科學實驗活動的代替品,利用一些聲音或者是圖片進行分散學生的學習注意力。誤導學生的學習重點和關注的重點,不能做到讓學生可以更好地進行科學抽象知識的理解,完全沒有發揮出多媒體輔助教學模式的優勢。
二、雙減背景下的小學科學課堂教學管理策略
(一)構建生活化教學情境,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雙減政策下開展小學科學課程的教學活動,教師可以將課堂所學內容緊密聯系于現實生活,以此更好的提高學生的認知水平,強化其參與課堂學習的積極性,能夠充分調動學生個人的興趣,促進其健康發展,幫助其得到更多的探究體驗,有助于強化學生對科學課程的學習積極性,最大限度為教學質量的強化提供保障。例如,教師在講解“一天的垃圾”相關知識點的時候,教師可以在前一天為學生安排學習任務,引導學生將平時生活過程中自己所制造的垃圾拿到科學教學活動中,讓學生深層次的認識和了解,如,零食垃圾、礦泉水瓶等不同種類的垃圾分別裝于不同的塑料袋中,并且要求全體學生主動參與其中,在實際教學活動中看看自己所制造的垃圾有多少,此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入本節課的教學內容中,促進學生能夠深入了解每個人每天所制造的垃圾,同時部分學生可能會將自己家廚房產生的垃圾也拿來,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稱重測量,接著對垃圾展開分類并回收,幫助學生逐漸形成優秀的衛生習慣,促進其實現健康發展,幫助學生樹立保護環境的思想意識,借助教學情境的構建,能夠讓科學課堂教學得到進一步的發展,有助于促進小學科學課堂教學的順利開展。
(二)加強學校對于科學教學設備的建設
對于小學的科學課堂的開展,不僅需要有專業的科學教育人才,還需要加強學??茖W教學設備的建設。對于有一定教育條件的學校來說,科學的教學設備也是學校不可缺少的一個重要的載體。想要更好地提高學校科學課堂教學水平,首先,需要學校內部對于科學教學的研究和發展計劃,為科學教師提供強有力的支持和動力。其次,重視學校內部科學教師的發展規劃和教學任務,發揮出科學教師骨干的幫教作用,發揮出科學教師的教育積極性。最后,加強科學教研組團隊建設,力爭成為一個有主題、有分工、有討論、有總結的科學教師團隊。
(三)完善小學科學課堂的教學設計
在科學課程教學過程中,教材是重要主題,是師生之間進行教學和學習的關鍵載體。然而教學并非等同于課堂,單純地根據教材文字講解的教學方法不僅難以吸引學生的注意,而且無法彰顯課程教學的精髓,大大削減了小學科學教學開展的有效性。對此,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充分尊重教材,基于教學目標層面出發,根據學生的具體認知水平,有效引導學生展開自主學習、小組合作以及深入探究,為課堂教學實現可操作性鑒定牢固基礎。同時,針對性的教學模式是廣大科學教師值得深入學習的一種全新模式,教學不能局限于傳統,可以有效的融入一些新穎元素,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和能力水平有效拓展課堂,進而實現課本活用取舍的效果,促進課堂教學的順利開展。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小學科學教學中實施雙減政策,既是挑戰也是發展機遇,因此,需要教師正確的理解雙減政策,正確落實到我們工作當中,要做到不斷的更新我們的教學理念,反思我們的教學方案,力爭創立更加有指導價值的教學案例,實現自我發展和完善,創建真正有活力的、高效的科學課堂。
參考文獻:
[1]鄒飛. 試論新課程背景下科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發展對策[J]. 科技風, 2019, No.395(27):25.
[2]韓瑜. 新課程背景下小學科學教學的有效性問題探究[J]. 基礎教育, 2011(3):203-204.
[3]王宇敏.優化小學科學作業的策略探究[J].遼寧教育,2019(11):7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