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芳芳
摘要:就高中地理學科來講,學生的核心素養包括地理實踐能力、人地協調觀、區域認知以及綜合思維。在核心素養背景下,想要進一步提高高中地理的教學成效,要求教師能夠采取深度教學的方法,一方面為學生創設更加良好的問題情境,拓展學生思維;另一方面借助動態的思維導圖,引發學生深層思考,調動學生的思維情感,這樣不僅可以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同時也有利于培養高中學生的地理核心素養。對此,本文主要基于核心素養背景下,談談高中地理深度教學的實踐與探索。
關鍵詞:核心素養;高中地理;深度教學
引言:核心素養背景下,在高中地理教學實踐中采取深度教學的方法,可以讓學生對教材中的知識點進行深刻的體會和認知,提高學生的課堂學習效率。與此同時,深度學習也有利于讓學生在動態的情境當中構架起生動的地理思維框架圖,無論做材料分析題還是案例題,都能從腦海中抽取相關的知識點有效作答,提高了學生的解題效率,也有利于促進高中學生地理核心素養的全面發展。
一、高中地理核心素養培養和深度教學之間的關系
(一)核心素養培養是深度教學的結果
在高中地理教學實踐中落實深度學習的教學方案,要求教師能夠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并且突出地理學科的實際應用價值,深層次培養學生的學科素養。具體包括引導學生發揮創造性思維、邏輯思維和發散性思維等,并具備有效解決地理學科問題的能力,這些必備的學習品質與學生的地理核心素養息息相關。其中,創造性思維有利于加深學生的區域認知能力,發散性思維可以讓學生更有效地探究地理實踐,并樹立人地協調觀,這不僅符合高中地理核心素養培養的基本目標,同時也是高中地理新課標的要求。
(二)深度教學是核心素養培養的載體
高中地理學科的核心素養,包括學生的綜合思維、區域認知、人地協調觀以及地理實踐。通過開展深度學習,可以以課堂教學和習題訓練為載體,有效培養學生以上四方面的核心素養。尤其在深度學習視域下,學生們能夠將碎片化、表層化的知識,內化成系統的思維導圖,無論是做題還是思考,可以實現知識之間的無縫銜接,有利于教師完成教學任務,并且實現核心素養的培養目標。
二、核心素養背景下高中地理深度教學的實踐策略
(一)營造問題環境,拓展學生思維
提問式教學可以讓學生在自由的時間內深入思考,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因此,要求教師能夠根據教材中的重點內容,并參照學生的學習基礎,為其主動思考營造良好的問題環境,并給予學生充分的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時間,讓學生們在分享和傾聽的過程中,更游刃有余地解決問題,從而提高學習成效。例如,在講到“城鄉空間結構”的時候,要求教師能夠明確教學重點,引導學生了解城市幾個重要功能區的特征和區位,并認識形成城市空間結構的具體原因。在導入新課之前,教師可以在電子顯示屏中出示城市中常見的工業區、居住區和商業區的圖片,然后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談一談三個重要功能區特征以及功能有哪些?并結合教材的內容,聯系實際說一說工業區不斷外移,對城市的發展有利還是有害?學生在深入思考的情況下,謹慎作答,拓展思維,有效建立工業發展和環境保護協同推進的意識。
(二)利用思維導圖,引發學生思考
高中地理教學中,一項重要的任務就是培養學生的識圖和讀圖能力。因此為了可以引發學生的深入思考,教師可以利用思維導圖的方法,讓學生在發揮主體功能的同時,有效抽取圖片或資料中的條件和內容,形成深入的思考,一方面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另一方面幫助學生構建更完善的地理知識思維導圖,強化深度學習的效率。例如,在講到“流水地貌”的時候,要求學生能夠重點理解滑坡和泥石流、流水堆積地貌和流水侵蝕地貌三部分的內容,教師可以為學生出示練習圖,根據所學知識,簡述峽谷地貌的主要外力作用,讓學生利用已有知識將思維導圖遷移到練習題當中,分析試題的關鍵。也可以為學生出示泥石流發生時應急逃生的示意圖,讓學生們根據教材內容并結合所學知識,簡述泥石流災害發生的基本條件以及災害發生前可能出現的征兆等,以此加強學生深入思考的能力。
(三)創新教學方式,突出學生主體
高中地理教學實踐中,想要提高深度教學效率,要求教師采取多樣化的教學方式,包括提問法、情景創設法、小組教學法等,讓學生們可以在核心素養的背景下,進一步探究地理問題,總結地理觀點,從而突出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例如,在講到“氣壓帶、風帶與氣候”的時候,教師需要明確教學目標,引導學生探究氣壓帶和風帶對氣候造成的影響,并培養學生掌握良好的讀圖和識圖水平。在實踐中,教師可以采用提問法,讓學生回答天氣和氣候之間的區別在哪里?然后利用情景教學法在投影上出示世界氣壓帶、風帶分布圖以及世界氣候的分布圖,讓學生們能夠在空白處標出全部的氣壓帶和風帶。就世界地圖中的某一部分,讓學生們談一談該區域是何種氣候,為什么?以小組討論的形式呈現最終結果,有利于幫助學生養成合作和分享的意識,并突出學生的主體認知。
(四)挖掘鄉土資源,調動學生情感
鄉土地理的內容包括社會地理和自然地理兩部分。當前高中學生由于繁重的課業壓力,很少有機會了解家鄉的風俗文化和地理知識,因此教師可以讓學生在緩解壓力之余,在地理課堂上融入鄉土地理內容,挖掘鄉土資源,讓學生們結合生活實際,調動思維情感,產生熱愛家鄉、熱愛土地的意識。例如,在講到“產業轉移對區域發展的影響”的時候,教師可以讓學生們談一談身邊的實例,說說在自己學校周圍或家鄉有哪些產業從原來的繁榮,逐漸走向衰退,不得不轉移,并歸納產業轉移的基本特征,培養學生的綜合思維,了解產業轉移對移出區和移入區在環境、社會、經濟等方面造成的影響,讓學生能夠樹立正確的人地協調觀,并加深學生對家鄉的了解。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核心素養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學想要提高學生的深度學習效率,要求教師能夠進一步營造良好的問題情境,拓展學生的思維;利用思維導圖,引發學生深入思考;并且選擇合理的教學方式,突出學生主體的認知。除此之外,也要讓學生挖掘鄉土資源,調動個體的思維情感,提高深度教學的時效性和可靠性,進而為培養高中學生地理核心素養提供保障。
參考文獻:
[1]鄒寶玥.基于深度學習的高中地理教學目標構建及實施研究[D].吉林師范大學,2021.
[2]楊沙沙.深度教學視域下高中地理綜合思維培養策略研究[D].曲阜師范大學,2021.
[3]金果.地理核心素養培養視角下深度教學策略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