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志睿
關鍵詞:高中化學教學;遷移能力;培養策略
化學是高中階段的基礎課程之一,與高中生的實際生活以及其他課程的學習有很大關系,因此,培養學生的遷移能力就顯得十分重要。在具體的高中化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能夠讓學生在短時間內加強對化學規律的認識,還能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快速解決與化學有關的問題,這對學生化學學習興趣和效率的提升有重要意義。但在具體的教學中,學生遷移能力的培養也存在較多問題,因此,加強對遷移能力培養的研究和探索很有必要。
1在高中化學教學中培養學生遷移能力的重要性
所謂知識遷移能力,簡單來說是指在化學知識的學習中,借助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系,將已經獲得的知識、技能、經驗等轉移到新的學習情境,在學習新知識的同時,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學習本質上是一種輸入體驗,在學習期間需要反復理解、思考和鞏固,這樣才能保證學到新的知識,實現有效學習的目標。學習是人類的先天潛能,在適宜的條件下會自然地釋放出來,并與原本的知識、經驗進行有機結合。高中化學本就是一門研究原子、分子等內容的自然學科,如“離子反應”“分子的立體結構”等,而且這些化學知識會隨著科技以及人類社會的發展而誕生新的物質和理論。由此可見,化學知識的學習全靠教師傳授不太現實,必須注重培養學生的遷移能力,這樣才能讓學生獨立使用已學知識來學習與解決新的化學知識和問題。可見,在高中化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不僅可以幫助學生加強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系,還能豐富學生的學習體驗,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和綜合能力。
2高中化學教學中知識遷移能力培養的問題
2.1教師缺乏對學生遷移能力培養的重視
在高中化學教學中,由于部分教師沒有擺脫應試教育的影響,在課堂教學中僅重視對高考知識點的教學,為了讓學生取得良好的成績,往往采取題海戰術,一味地讓學生做題,只是為了尋找應試的規律,忽視了對學生知識遷移能力的培養。比如在教授“認識有機化合物”這部分內容時,沒有強調這部分知識與生活的聯系,而是一直以應付考試為目的進行教學。在此情況下,學生在日常的練習或者考試中,一旦遇到新的題目就會無從下手,而這就是學生知識遷移能力缺失的表現,遇到新的問題不能舉一反三,也無法對與生活有關的化學問題產生及時反應,可見培養學生的遷移能力已經迫在眉睫。
2.2學生忽視了遷移能力的重要性
很多高中生在化學學習中認為,只要學好課堂知識即可,但是這樣是遠遠不夠的,要知道很多課程之間都有明顯的關聯性,沒有一門可以脫離其他課程單獨存在,只有掌握知識遷移能力,才能聯系相關知識,并形成較大的知識結構,進而實現高效學習[1]。但是在具體的學習中,由于高中時期學習任務緊張,很多學生并未意識到知識遷移能力的重要性,缺乏靈活的學習方法,甚至很多學生形成了思維定勢。如在學習“化學反應與能量”時,大多數學生都是以課本知識學習為主,并沒有認識到這部分知識在其他領域的應用,這就直接導致學生的遷移能力得不到有效培養。除此之外,很多學生在學習態度以及學習興趣方面也有一定的不足,限制了遷移能力的提升。
2.3教學方式比較傳統
傳統的高中化學課堂大多是以教師為主導,很多教師為了追趕教學進度、提高學生的化學成績,一直以填鴨式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如大多數教師在教學“原子結構與元素的性質”時,一直圍繞教材進行機械化教學,并沒有留給學生思考與合作學習的時間和空間。這樣的教學方式不僅無法培養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甚至還會增加學生的學習壓力。
3高中化學教學中學生遷移能力的培養策略
3.1強化學生對化學知識的理解
學習遷移理論明確提出,知識正遷移的出現和產生是建立在學生理解知識的基礎上的,也就是說,只有保證對原有知識的深度理解,才能將所學知識遷移以及應用到新知識的學習和探索中,才能真正利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所以在日常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分析和思考化學問題,有意識地培養學生利用已學知識解決化學問題的意識和能力,并盡量設計新的化學問題情境,鍛煉和提升學生的遷移能力。例如在教學“原電池”這一內容時,可以先提出以下問題:家用的干電池如何產生電能?這樣的問題與學生的生活比較貼近,大多數學生都能利用已有的生活經驗得出答案,這時教師就可以為學生準備必要的材料,讓學生設計能夠產生電能的化學反應裝置并進行展示,讓學生探討這樣的裝置是否合理,在討論中對電流形成條件產生更深刻的理解,并產生正向遷移[2]。
3.2注重培養學生總結歸納的能力
大多數學生在化學學習中都會存在這樣的現象:一般具有規律性的知識往往容易記憶,而且很難忘記,比如金屬活動性順序表或者元素周期表等,而這種情況與遷移理論的認識是一致的,也就是說,當學生將知識歸納為一定的規律后,更容易產生遷移。為了培養高中生的化學知識遷移能力,需要在化學教學中注重培養學生總結歸納的能力,引導學生養成總結以及整理重點知識的習慣。比如在教學“化學鍵”的過程中,可以引導學生明確重點需要學習的知識,并以表格的形式對相關知識點進行總結,這樣學生就能對3種化學鍵的異同有所認識,而且學生的總結歸納能力以及知識遷移能力也能得到有效的鍛煉和提升。
3.3消除思維定勢,避免出現負向遷移
通常情況下,知識遷移對學生學習新知識會產生兩方面的影響,即促進新知識的正向遷移以及影響新知識的負向遷移。只有實現新知識的正向遷移,才能加深學生對新知識的理解和認識,而負向遷移則會導致學生對新知識產生錯誤的理解和認知。在高中化學教學中,很多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都存在一定的思維定勢,習慣性使用類比的方法來加強對知識的理解,這樣的學習方式很容易混淆知識點。因此,在具體的教學中,教師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幫助學生正確認識知識點之間的異同,幫助學生消除思維定勢,鼓勵引導學生使用科學探究的方法加強對化學知識的理解和認識,避免出現負向遷移的情況。例如在教學“元素周期表”這一內容時,可以引導學生對比C、Si來理解同族元素在原子結構上的共同點,然后注重引導學生區分兩種化合物在化學性質上的差異,避免學生在學習中利用CO2的性質來推測SiO2的化學性質,這樣才能讓學生產生知識的正向遷移[3]。
3.4加強課本知識與實際生活的聯系
在高中化學教學中,為了培養和提升高中生的知識遷移能力,需要根據高中生對化學學習的客觀需求選擇合理的教學方式,注重應用生活化的教學方法,將課本知識與學生的實際生活聯系在一起,保證學生的化學學習能夠達成活學活用的目標,進而提高學生的化學學習興趣,端正學生的化學學習態度。很多教師一直按照教材教學,對于這種情況,應該注重拓展生活方面的化學知識,豐富學生的知識儲備,引導學生學會利用化學知識解決生活問題,這樣才能提高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比如在教學“化肥和農藥”這一內容時,可以讓學生調查當地農村的化學肥料具體使用情況,并總結常用的化肥有哪幾種,嘗試討論這些化肥的作用機理,進而讓學生意識到化學學習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知識遷移能力。
3.5小組合作學習,取長補短
在傳統的高中化學課堂中,多數教師采取機械化的單向講述式教學,在互動方面也采取了你問我答的方式,并沒有讓學生產生有效的互動和交流,教師也沒有掌握學生的學習進度以及思維方式,無法對學生的學習進行有效的指導,難以實現高效教學[4]。新課改明確提出,學生是課堂的主人,教師需要發揮出自身的指導作用,以此為基礎,真正打造出高效課堂。因此,在高中化學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開展小組合作學習,以小組的形式共同加強對抽象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例如在教學“石油、煤和天然氣的綜合利用”這一內容時,可以組織學生開展小組合作學習,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分別圍繞石油、煤和天然氣綜合利用中的化學原理進行分析,并針對資源的循環利用、能源的優化利用以及環境治理對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意義,鼓勵學生大膽提出自己的想法,讓學生的思維不斷碰撞,最終共享討論結果,讓各個小組共同掌握相關知識。通過小組合作學習,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還能讓學生在合作學習中克服障礙,實現自我能力和知識素養的提升,切實提升知識遷移能力。
4結語
培養遷移能力是高中化學教學中的重要任務,培養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對學生化學學習效率以及綜合能力的提升有重要意義。但是在遷移能力培養上還有一定的問題,所以教師需要深刻認識到培養遷移能力的重要性,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培養學生的化學知識遷移能力,促進高中化學課堂教學效率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