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教育改革的發展,初中語文教學中寫作教學逐漸成為教學中的重要環節被教師所重視。為提升學生寫作能力,促使其具有一定的創新意識,在新課改的要求下,初中語文教師需要探尋信息化教學與初中語文寫作的結合方式,運用信息化手段促進學生寫作能力的提升。基于此,本文從信息化寫作教學的意義出發,站在初中語文寫作教學問題的基礎上,探究將信息化教學與初中語文寫作教學結合的有效措施,旨在為日后相關人員對其進行研究時,能夠提供參考性建議。
關鍵詞:信息化教學;初中語文;寫作教學
一、引言
隨著我國教育改革政策不斷深化,現階段我國各個學校中都在進行教育改革,信息化手段教學,成為各大學校開展教育改革的主要方式。為促使初中學生能夠具有獨立的寫作能力,激發其自身創新意識,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需運用多種教學方式對語文作文教學進行整合。在數字化時代發展過程中,將信息化教學融入寫作教學中,能有效激發學生的創作欲望,而信息化教學手段還能為學生的寫作學習提供豐富的素材,學生在資料查查中可以以此為基礎,根據自身需要找到針對性的寫作素材以此,提升自身寫作水平,擴展自身視野寬度,進而促使學生寫作素養的提升。
二、信息化寫作教學的意義
信息化教學模式與寫作教學相融合,能夠促使學生接觸到更多知識,豐富其自身內心世界,使其在知識的海洋里暢游,而在開展寫作過程中學生可以根據自身寫作需要和文學基礎進行構架,并用信息化手段搜集自身所需要的素材進行自主創作,學生在自主意識的領導下配合教師的引導,能夠不斷提升自身的寫作水準,達到強化自身創新能力、寫作能力的目的[1]。與此同時,教師在開展信息化教學與寫作教學相融合的過程中,萬不可缺失教學與生活相融合的節點。
在傳統寫作教學過程,寫作教學形式和教學理念較為單一,致使中學生能獲得的文章參考素材較少,致使學生的創作思維被束縛,不利于學生創新思維和創造思維的擴展[2]。為解決此類問題,將信息化教學方式融入寫作教學,能夠有效地拓展學生思維空間,提升其寫作能力,使其互的寫作樂趣,進而在培養其寫作能力的同時提升學生對生活的認識。
信息化寫作教學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主體地位,實習得到尊重,進而促進學生自主能力的提升,使其具有更大的創造力,能夠在寫作過程中融合自身所思所想,所見所聞,進而提升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寫作能力。
三、初中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作文教學理念單一
受到傳統教育的影響,教師的作文教學理念較為單一,通常對寫作教學重視度不高,在日常語文教學過程中更注重對學生知識的培養[3]。現階段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通常每周安排一次作文課,因此學生能夠得到的寫作指導訓練時間較短,而除作文課外,教師在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滲透的寫作訓練也比較少。此種教學情況存在的主要原因為教師重理論知識不重學生實踐能力,因此現階段課堂教育教學重點逐漸從培養學生知識文化轉移到培養學生自身能力,使學生成為復合型人才。
(二)作文點評方式作用較小
傳統作文評價方式主要為紙質評價點評方式,此種評價主要是以教師的筆頭點評和范文講解為主此種教學方式較為耗費教師的精力和時間[4]。對于學生的作文進行時間和精力,而學生在教師筆頭作文點評和作文分析后,通常只對評語感興趣,而對于其他寫作的整改關注度較低。即使部分教師嘗試開展學生互相評價,但是由于學生作文寫作水平差異較大,此種點評方式存在較多阻礙,無法達到理想效果。
四、信息化教學與初中語文寫作教學結合的有效措施
(一)創設生活化的寫作教學環境
將信息化教學與初中語文寫作教學相結合需要教師創設生活化的寫作環境[5]。教師在營造寫作情境時,并不需要創設較為華麗和全面的寫作情境,而是在相應的教學環境中形成一定的針對性教學方式,學生在此學習情景下,能夠不斷分析學習信息,從而強化自身學習效果,促使學生的寫作文章具有一定的感染力和創造力。基于此教師運用信息化手段創設的寫作學習環境,需要在生活化信息的激發下,開啟相應的寫作教學,此時教師應將多媒體技術和生活實際現象經驗等進行,有效結合在以語文教材為基礎,運用信息化手段激發學生的生活經驗共鳴,進而激發學生的所思所想,使學生在抽象的材料中能夠提取到具體化生動化的信息,進而將其融合在自身寫作創作中。
與此同時教師在開展信息化寫作教學過程中創造教學情境,需要從兩方面入手:1.營造客觀的教學環境;2.進行課堂情感氛圍渲染[6]。前者主要為對學生進行問題情境的創設,以問題為中心,引導學生逐漸聚集自身的注意力,記憶力和思考力,在問題本身對命題寫作材料本質進行有力剖析,以此提升其對作文的命題能力,從而提升自身寫作水平。后者則是在教學過程中,運用相應的材料,營造富含情感的教學環境,以此促進學生的情感共鳴,是學生能夠在自身情感滿意的情況下,寫作出當時的所感所思,達到下筆如有神的狀態。
例如,在開展主題寫作過程中,教師需要給予出一定的主題,如記憶里的那個他。此時教師可以運用信息化手段播放相應的音頻視頻,渲染出溫情感人的氛圍,學生在此氛圍下,通常會生成相應的情感共鳴,容易想到自己的親人長輩或兒時同伴,并在音頻影視的激發下,進行追憶,進而為寫作創新提供情感素材。
此外信息化寫作教學情境的創設,還可以運用外部信息,增加學生的生活閱歷是其在實際寫作過程中能夠逐漸對寫作主題具有一定的理解,進而達到自主創作的效果[7]。中學生年紀較小,經歷的事情有限,因此其在實際創作過程中無法有效運用自身生活閱歷。基于此,教師可以通過外界的信息資源激發學生的生活感想,使其在實際寫作過程中能夠具有一定的思維方式和理解角度,進而進行深度創作。
例如,在進行《鴻門宴》改寫這一寫作,中學生需要對鴻門宴中的主角人物進行理解,了解當時的背景。但是由于學生在實際閱讀過程中積累的寫作素材較少,并且在閱讀過程中自身文章理解性較弱的學生,更是無法對此段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進行有效理解,從而在實際創作過程中立意較淺。此時教師應針對學生的困難進行針對性優化運用信息化設備播放相關影片,例如楚漢之爭、背水一戰等,使學生能夠在影片的觀看中深度理解當時的背景,進而為學生的寫作提供一定的借鑒素材,擴展學生的知識廣度,使其在借助影視資源的基礎上,將歷史與自身理解相結合,進而使自身創作更加新穎,立意也較為特別。
(二)運用信息化手段進行讀寫結合
在寫作教學過程中,信息的選擇和獲得在對于學生而言具有關鍵性作用[8]。素材的轉化對于學生而言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既能為其提供寫作資源,又能激發學生寫作熱情,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運用此種方式,能開放學生的寫作思路。現階段由于教育改革的深化,對于寫作教學的重視程度也在不斷地提升,但是在寫作教學的真惡化過程中,存在較
多問題,其中最主要的問題是,學生在實際閱讀后仍舊無法進行寫作和創作,無法將素材融合于寫作之中,結合寫作教學內容進行資源整合,是學生在實際寫作過程中無法獲得文本中的有用信息和寫作素材,致使學生的讀寫能力不高。而信息技術的運用能有效地促使語文教學中寫作教學和閱讀教學的整合,使得學生的寫作資源獲得渠道得以被擴展[9]。首先,電子閱讀的出現,這是閱讀途徑不再被書本所束縛,從而閱讀時間,閱讀空間,閱讀形式都得到了優化,此時學生在進行學習時,在縮減學習時間的同時,還能提高學習的有效性。第二,信息化教學使得教學過程中能融合照片、聲頻、視頻、動畫等多樣化的信息資源,使學生閱讀內容不再被傳統形式所限制,從而更大的調動學生閱讀的積極性和學習興趣。第三,閱讀評價方式的多樣化,促使學生在實際寫作過程中有了更寬廣的練習平臺。
例如,教師在開展寫作教學過程中為保證學生能夠提升學習興趣,應在教材要求的基礎上開展相應的活動,促進學生對其進行探究,在讀寫過程中,帶著目的去學習,此時教師需為學生提供其所研究的課題和學習資料清單,若學生有需要也可為其提供信息檢索方式,此時學生未達到探究的最佳效果,會運用信息化手段進行合作研究課題,并將其以寫作形式進行匯報。在此過程中學生完成研究型讀寫活動后,可得到經驗的積累和素材的積淀,從而幫助其在寫作過程中填充內容,優化寫作手段,豐富其寫作的途徑,使其在合作探究過程中提升自身思維表達能力。
(三)運用信息化手段為學生提供寫作素材庫
教師在進行寫作教學過程中,為提升學生資源獲取效果,可以以班級為主體創造出專屬的寫作素材庫,以便學生進行知識的積累和材料的獲取。教師可以運用語文教材激發學生的寫作欲望[10]。語文教材是學生獲取知識的基本來源,而教材中通常蘊含著古今中外的典型文學,此類文學可以與寫作相結合,將其運用在的創作中。或是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生活經驗選擇相應的寫作素材,為學生提供能夠直接理解并運用于文章創作的生活素材。與此同時教師還可以為學生提供寫作學習資源的獲取渠道,使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創作內容找尋相應的創作素材,進而提升自身的創作水平,與此同時教師還可以運用時事新聞,引起學生對社會熱點的關注,使學生能夠在文學創作中融合社會動態進行相應的寫作。寫作素材庫相當于資料員,在實際創作過程中,教師需要根據學生自身特點進行個性化教學設置,從而創建針對學生個性化教學目標,以此訓練學生的選擇能力,使其在進行專題寫作過程中,能結合自身的寫作話題進行相應的文章和素材的搜集。但是就是需要在學生接觸到資料之前,對寫作素材庫中的資料進行篩選和判斷運用適合的素材引導學生進行閱讀和理解。
(四)開展線上線下雙平臺教學
學生在進行思維訓練時教師需對其進行針對性訓練,此過程可以融入于教學中,但是在有條件的情況下,最好不要將其進行分化。教師可以運用信息化網絡平臺開展訓練,保證實際思維訓練的效果。在各平臺的運作下,教師可以將日常訓練的寫作內容和教學要求放到平臺中進行共享,以此實現學生在線上線下得到同步訓練的目標[11]。在網絡交流平臺運作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教學目標創設相應的寫作話題,學生進行在線投票,選出自己最想寫作的題目和類型確定之后,在在促使學生進行素材的收集,根據自身題型進行歸類和處理,使其在交流過程中補充到寫作平臺中。在此過程中,學生還需要對其他學生所分享的資料進行判斷和篩選,查看其與自身創作需要是否相符,并記錄在搜集素材過程中存在的問題,若是此類問題,在寫作和素材搜集過程中無法解答,則可以通過在線詢問的方式,得到相應的答案。
例如,作文的寫作技巧,學生寫作素材等也要在分析與探究后進行歸類,在上傳到共享平臺中教師需針對學生作文進行二次批改和點評,學生在點評后進行相應的修改,再上傳。
讓線下平臺是指運用信息化交流平臺和后臺教學兩種方式進行學生寫作教學,以此提升學生語文學習能力,激發學生創作思維。在此教學模式的開展過程中,學生能夠獲得更多的創作資料和資源信息,從而達到取長補短提升自身學習能力的效果。而教師通過學生分享的資料可以查看出每位學生學習的動態喜好,以此加深其對學生的了解,進而判斷學生的個性化差異,使教師在展開寫作教學過程中,能更加尊重學生的個性。家運用互聯網與課堂線上線下教學模式的過程中,學生每完成一個階段的任務,都需要展開相應的思考和判斷,考慮創建率的適配性考慮同學的寫作需要,而在此過程中學生逐漸具有自我能力的判斷能力,能夠在實際寫作過程中更加了解自己所思所感,從而在進行創作過程中能夠加深立意,強化文章的情感深度。
(五)開展寫作評點的雙向交流
傳統的學生寫作點評,通常是教師在紙質作文本上進行相應的批閱,此種點評方式雖然能起到相應的指導作用,但是卻具有一定的缺點,教師與學生之間只能進行單向交流,致使學生無法重視教師的點評和其所提供的學習信息,從而造成反饋效應與實際預想之間存在差異,教師寫作批改工作工作量較大,精力過于分散,久而久之使得寫作點評成為一種形式。但是將信息化手段融入學生的寫作,教學能夠有效地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和關注度,并且教師可以運用互聯網教學平臺,促使寫作評價的雙向交流,使學生間也能進行作文的點評,而學生通過教師點評和同學點評,能夠獲得到寫作文章中的有效信息,并且形成相應的反饋效應,提升自身對作文的完善能力,進而提升其創作能力,使其具有的判斷性思維逐漸提高。在雙向交流方式的運用下,寫作點評,不單只是對某一處錯誤地更改,更多的是對情感的反饋,學生在此種寫作點評下自身的角色會發生相應的變化,從寫作者變成批閱者,變成他人作文的問題提出者而此種角色的變化有助于學生對自身寫作文章的優化,達到有則改之,無則加勉的效果,并且此種方式還能在實際運用過程中,提升自身的促進性,以能動性為基礎,幫助學生提升自身在寫作學習中的主觀動力,增加學生寫作學習的參與感,提升寫作能力和寫作熱情,在文章優化后,學生還會獲得相應的課堂成就感,進而提升學生的寫作素養。
五、結束語
總而言之,信息技術運用在學生寫作培養過程中,能夠有效促進教育方式多元化發展信息技術與中學生寫作教學相結合,能夠激發學生的創作能力,使其在學習中激發自身的創新思維養成觀察與思考的學習習慣。在信息化手段的激發下,學生的知識面更加寬闊,理解能力更強,對于世界的認知更為全面,而自身的能力也在信息收集和素材選擇過程中得到培養,進而實現學生語文素質綜合性發展的目標。
作者單位:宋喜喜? ? 甘肅省靜寧縣賈河初級中學
參? 考? 文? 獻
[1]劉麗艷.淺談“互聯網+”教育背景下初中語文閱讀和寫作教學的有效融合[J].中國新通信,2021,23(22):202-203.
[2]鄧永瓊.初中語文寫作教學引入生活化教學的途徑探索[J].教學管理與教育研究,2021,6(11):18-19.
[3]鄭向華.初中語文微寫作教學策略研究[J].語文教學之友, 2021,40(06):40-41.
[4]陳春芳.利用電子書包搭建初中語文寫作教學的“隨身課堂”[J].科技資訊,2020,18(10):146+148.
[5]李娟娟.情景教學法在初中語文寫作教學中的有效應用[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9,16(11):75.
[6]黃鳳英.課外閱讀知識在初中語文寫作教學中的重要性及其應用[J].教學管理與教育研究,2020,5(03):41-42.
[7]黃玉燕.蒙太奇手法對初中語文記敘文寫作教學的啟示[J].西部素質教育,2020,6(03):231.
[8]何舉蘭.微寫作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實施策略[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 2019,16(09):67.
[9]肖興祖.構建初中語文常態化作文訓練的策略分析[J].語文教學之友,2020,39(02):41-43.
[10]黃小琴.初中語文寫作教學的策略——以統編教材七年級寫作單元為例[J].西部素質教育,2019,5(24):238.
[11]李達.初中語文閱讀教學存在的問題及提升策略[J].語文教學之友, 2021,40(12):2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