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批注式閱讀法是在當前教學改革的過程中開始得到重視的一種教學手段和方法,對于小學語文課堂整體教學水平的提升有著重要的作用,也可以使學生充分地參與閱讀學習,強化小學生的語文閱讀水平。所以教師需要通過概念滲透、符號講解、轉變課堂模式,強化課堂交流等方式引導小學生理解批注式閱讀,形成批注式閱讀習慣,進而實現小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
關鍵詞:批注式閱讀;群文閱讀;語文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3-9132(2022)19-0106-03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2.19.036
語文學科是學校教育的重點,而閱讀是語文教學的關鍵。在當前的教育教學改革中,實現閱讀教學的改革是促進語文學科整體教學水平提升的前提和基礎。因此,教師可以將批注式閱讀引入小學閱讀教學中,幫助小學生掌握這一閱讀方法,提高其自主閱讀能力。
一、批注式閱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應用的意義
批注式閱讀是近年來隨著素質教育理念的推廣和普及而逐漸被教師應用于語文教學課堂上的一種新的閱讀教學方法。但是,批注閱讀的這一概念卻是古已有之。在閱讀和學習古文時,批注式閱讀是較為常見的一種方法,甚至一些分析理解較為精彩的批注能夠單獨成為具有閱讀價值的文學作品,這足以證明批注式閱讀是一種高質量的有效閱讀方法。而將批注式閱讀應用于當前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自然也有利于閱讀教學效果的提高。
從概念上來看,批注式閱讀是指學生在自主閱讀時,對文章的語言進行感知,對文章的內容、思想、重點語句等部分,在思考、分析、比較歸納的基礎上,用線條、符號或簡潔的文字加以標注的讀書方法。一般來說,閱讀過程中的批注主要可以分為九個種類:基礎性批注、感受式批注、點評式批注、聯想式批注、方法式批注、賞析式批注、疑問式批注、補充式批注以及仿寫式批注。其中,基礎批注、方法批注,賞析批注等幾個種類更偏向于學生對基礎語文知識的學習和應用,適合于課堂上閱讀講解中運用;而感受、聯想等批注則主要指向對學生語文綜合素質的培養,是課堂閱讀講解的一種拓展與延伸;仿寫、點評等幾種批注方法更多地表現為一種閱讀練習的形式,專注于小學生批注式閱讀方法的進一步掌握以及閱讀能力的強化。
所以綜合來看,批注式閱讀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應用主要具備三個方面的意義。首先,批注式閱讀能夠成為小學生學習基礎閱讀知識、技巧和方法的一個途徑,同時也兼具檢驗其掌握程度和應用能力的作用。批注式閱讀作為教師分析閱讀文章的一種輔助手段,能夠幫助小學生快速理解和掌握文章內容、結構等。其次,批注式閱讀能夠鍛煉小學生閱讀過程中的聯想和想象能力,強化小學生的情感代入和體驗能力,加強小學生對于閱讀文章中所表達的思想和情感的理解,進而加強小學生文字情感表達的能力,所以有利于小學生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最后,批注式閱讀也能夠成為引導學生賞析文章語言風格和特點,對學生開展專項練習的一種有效方式。因此,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應用批注式閱讀有積極意義,應該得到教師的認可、關注和實踐推廣。
二、批注式閱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應用的策略
(一)開展基礎講解,初步了解批注閱讀
1.滲透批注閱讀概念。蒙臺梭利的結構化教學理論認為,學生的學習應該從教具的使用過程中理解和學習概念,而不是通過教師直接的指導來掌握概念。這實際上是對于傳統教學方法的反駁。體現在小學的語文閱讀教學中,主要是指教師在進行閱讀方法和技巧的指導教學時,不能夠簡單地用文字完成理論講解,而是應該讓學生通過實際的案例來進行深入的體會,進而實現對技巧和方法的掌握。而這也正是教師在小學語文閱讀課堂上應用批注式閱讀教學方法的核心理念。
之所以在采用批注式閱讀的課堂上格外關注概念的滲透教學,主要是因為學生的批注只有在其真正有所理解、有所感受的時候才能夠發揮作用。而教師一旦只從理論的層次上講解批注式閱讀,那么小學生對于閱讀批注只會形成概念,并且僵化和形式化自己的批注過程,影響其最終的教學效果。所以教師必須要用概念滲透的方式讓小學生逐漸形成批注式閱讀的概念,而這一環節是教師全面應用推廣批注式閱讀的前提條件。具體來說,一方面,教師需要通過閱讀文章講解的方式引導學生初步認識批注這一閱讀手段。比如教師在進行經典名著的篇章教學時,就可以將名家的批注版本作為閱讀材料之一。在學生閱讀學習時,可以通過提問引導小學生關注批注部分,引導學生形成批注閱讀的基礎概念。另一方面,教師需要在語文課堂上引入多種類的批注閱讀作品,讓學生形成對批注的全面認識。也就是說,教師需要通過讓小學生認識多種類的批注來拓展其對于批注內容、方向的認知,避免學生對批注的認識陷入僵化。而借助于作品來滲透批注式閱讀的概念,讓小學生自主形成批注的概念和意識則是使小學生做好應對批注式閱讀教學課堂的基礎。
2.講解閱讀批注符號。俗話說,磨刀不誤砍柴工。在學習中也是如此,掌握正確的方法和技巧能夠有效提高學習的效率,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掌握方法比簡單傳遞知識,督促學生記憶背誦知識更為重要。尤其是在小學的基礎教育階段,方法的教學顯然更為重要。基于這一理念,教師要將批注式閱讀廣泛應用于小學的語文教學中時,需要先從最基礎的部分,也就是閱讀批注符號的講解開始。在課堂上,語文教師可以循序漸進地通過布置閱讀教學任務的形式,讓小學生了解掌握不同批注符號的作用,并且使其逐步形成符號批注的習慣。一般來說,教師可以采用課上課下相結合的方式來進行。在課堂上進行閱讀教學時,教師可以有意識地在講解和分析過程中加入一種或者幾種批注符號,并且簡單解釋其用法,讓小學生初步形成對這一批注符號的運用概念。而在課堂教學結束之后,教師再安排單獨的閱讀篇章作為課后的作業,并且要求學生模仿課堂上教師的講解方式,對文章中部分語段用批注符號進行分析。這樣在一段時間的閱讀教學之后,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總結常用的閱讀批注符號,并且通過簡單的概念對應和講解讓小學生真正形成批注閱讀的概念,系統化地掌握批注符號的用法,為小學生適應批注式閱讀教學課堂模式奠定基礎。C9303C8B-8468-47A5-83FE-5BA0A3C976F6
(二)轉變教學模式,形成批注閱讀習慣
新的教學概念在應用的過程中必然會與傳統的教學方法、教學模式和教學手段等發生沖突。在這一情況下,如果教師不能夠及時地根據教學理念進行轉變和創新,那么必然會影響課堂的教學效果,甚至會出現教師應用新的教學理念反而造成教學效果倒退的現象和問題。而這一問題的出現意味著教師必須要跟隨教學概念來進行課堂教學模式的轉變。也就是說,教師要在小學語文閱讀課堂上廣泛應用批注式閱讀,就需要先轉變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課堂模式,使其能夠與批注式閱讀相匹配,并且通過固定化的教學模式和流程鞏固小學生批注式閱讀習慣。
1.開展系統性自主閱讀課堂。自主閱讀并不是一種具體的教學方法,而是閱讀教學所應追求的訓練目標,其訓練的形式、方法和途徑應該是靈活多樣的。但是培養小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卻能夠通過系統性的課堂教學環節設置來實現,尤其是基于使小學生形成批注式閱讀習慣的這一教學目的。而在這一過程中,教師應該把握以下要點。首先,教師要給予小學生思考的空間。開展自主性的閱讀教學課堂,形成小學生批注閱讀的習慣,學生學習的主動權問題是教師要解決的關鍵性問題。因此,課堂上,教師要毫不吝嗇地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要留給學生較為充裕的自主思考和學習的時間。在這一環節中,教師要做到的是保證小學生專注于批注式閱讀的自主探索,不出現走神、分心、濫竽充數等問題和現象。其次,要注重方法指導。教是為了不教,自主閱讀強調以自學為主,所以要讓小學生通過自主閱讀形成批注式閱讀習慣,方法指導就顯得尤為重要。而方法指導的具體實現需要借助于教學環節的巧妙設置。教師要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將批注式閱讀過程中如何批注的有關知識和實現批注式閱讀所需要的一般程序、基本方法和有關技巧巧妙地轉化為單個的教學任務和成體系的教學環節。這樣小學生自然能夠通過完成自主閱讀任務來逐步掌握批注式閱讀的方法,形成批注式閱讀的習慣。
2.開展群文式主題閱讀課堂。群文閱讀教學模式是指學生在教師的帶領下,通過閱讀相關聯的多篇文章,學會如何更好地體會閱讀真諦,理解閱讀的魅力。而之所以在應用批注式閱讀的小學語文課堂上開展群文閱讀的課堂教學模式,主要還是因為群文閱讀能夠使批注式閱讀的講解和練習成為一個整體。在群文閱讀的模式之下,教師能夠將基礎性的語文文章和材料作為講解的案例,讓小學生了解批注式閱讀的方法和技巧在實際閱讀過程中應該如何應用,使小學生形成具體的概念,而同一主題下的其他閱讀文章則可以作為小學生實踐練習的素材,讓小學生通過模仿和實際閱讀來切實應用批注式閱讀的方法,進而使小學生真正掌握批注式閱讀,形成批注式閱讀的習慣。因此,這樣的群文閱讀與傳統的群文閱讀課堂設計有所不同。相較于之前以主題為核心進行群文閱讀的組織與安排,在應用批注式閱讀的課堂上,教師組織群文閱讀時,既要考慮文章的主題,還要考慮批注方法在應用上的統一。也就是說,以批注方法與閱讀主題為雙核心進行閱讀文章的選擇,才能夠實現群文閱讀課堂上教學內容的一致性,從而實現更好的教學效果,強化小學生對于批注式閱讀方法的掌握以及自身的閱讀能力。
(三)加強課堂互動,交流批注閱讀成果
從批注式閱讀的概念以及上文的描述中可以了解到,這一閱讀方法實際上更強調小學生的自主閱讀,是鍛煉小學生自主閱讀能力的一種有效方式。但是,對于小學生而言,自主閱讀、自主學習不可避免的一個問題就是正確性問題。也就是說,小學生的自主學習過程無法保證其正確性,所以也就無法保證其學習的效率。所以,總結交流的環節對于小學階段的自主學習課堂是必不可少的,對于批注式閱讀課堂而言也是如此。在應用批注式閱讀的教學課堂上,教師的講解只能占據一小部分的時間,更多的還是小學生自己在課上課下閱讀中的練習。而小學生在自主練習的過程中,無法判斷自己閱讀批注的正確與否。一旦小學生對課堂上的相關講解內容存在理解上的偏差,必然會用錯誤的方式完成練習,自然也就影響了其對閱讀批注的掌握。因此教師需要強化課堂內外的交流互動,針對小學生的批注過程以及結果進行溝通,從而幫助小學生及時發現問題,及時糾正。
在批注式閱讀的教學課堂上,教師需要在小學生完成批注閱讀之后,通過課堂上的互動交流來引導小學生交流自己閱讀的成果,在這一過程中對小學生的方法、思路等方面給予必要的引導。而具體來說,這種課堂互動主要分為師生之間的互動和學生之間的互動。教師通過提問引導小學生與自己展開交流對話,或者利用任務引導小學生進行課堂上或者小組間的閱讀交流分享,以此來幫助小學生發現問題,糾正問題,真正強化小學生批注式閱讀的能力,使小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得到強化。除此之外,教師也需要關注小學生課外閱讀任務的完成,強化小學生課下的相關交流。一方面,教師可以利用當前的信息技術組織小學生進行課下線上的閱讀交流。例如,在小學生課下完成相關閱讀任務時,教師就可以在確保學生都完成之后,利用微信、QQ等社交軟件進行集體的分享和交流。在學生分享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全程監督引導,幫助其發現問題,并且針對問題進行集體性的討論。另一方面,教師也可以利用下一節的課堂導入時間,選擇部分小學生進行課下閱讀文章的分析講解,重點分享自己批注閱讀的過程以及感想,通過這樣的方式來發現問題。
在批注式閱讀的課堂上,通過這樣課上課下的分享和交流,才能夠避免小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閉門造車,讓小學生迅速掌握正確的批注閱讀方法。與此同時,這樣的交流和分享也能夠增強閱讀教學的趣味性,加強小學生對于批注式閱讀的學習興趣,從而幫助其迅速掌握這一閱讀方法。
三、結語
批注式閱讀教學方法與普通閱讀教學相比更加關注閱讀者的閱讀反思,因此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批注式閱讀教學方法的應用來提升小學生的閱讀水平,對課上課下的閱讀教學活動進行創新,在其中滲透批注式閱讀的相關內容和要求,從而使小學生逐步掌握批注式閱讀的方法。這樣才能夠真正提高語文閱讀課堂的教學效率和質量,強化小學生的語文自主閱讀能力。
參考文獻
[1] 陳敏.小學語文中批注式閱讀教學方法分析[J].現代閱讀(教育版),2012(5).
[2] 尹修芬.“批注式閱讀”在小學中年級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中文科技期刊數據庫(全文版)教育科學,2017(5).
[3] 祖麗皮艷姆·艾木都拉.批注式閱讀方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運用[J].讀與寫(上,下旬),2015(16).
作者簡介:安麗(1984.9— ),女,漢族,甘肅靜寧人,一級教師,研究方向:小學語文教學。C9303C8B-8468-47A5-83FE-5BA0A3C976F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