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亞婷
摘要:小學語文科目是義務教育中核心的一門學科,以培養學生的文化素養和優秀品質為主,教師在教學中不僅需要重視優等生的教育,還要顧及到差等生的學習情況,避免班級兩級分化的情況出現,應該要從學生的興趣出發,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在教學中一定注意方式方法,根據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進行教學,從而可以有效提高語文教學。
關鍵詞:小學語文;語文教學;培優補差
引言:
小學語文科目是一門非常重要的學科,由于語文本身的枯燥性與學術性,學生往往在學習過程中苦不堪言、盲目苦讀,導致學生對語文的厭學心理,進而造成班級優等生與差等生兩極分化,教師應該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著重培養優等生的同時,還必須密切關注差等生的學習情況,研究是何原因影響學習進度,讓優等生與差等生和諧統一,在學習中共同進步。
一、教師在語文教學培優方面
(一)語文教師綜合了解學生實際情況
語文教師在教學培優方面,首先需要了解優等生的學習情況以及個人喜好、性格等,教師可以在課余時間通過溝通交流,拉近師生的距離,根據實際情況正確疏導,引導他們如何高效率學習,并且告訴他們在平時生活中也應該保持積極樂觀和謙遜有禮,不能因為成績優良就驕傲自滿,告訴學生學習是一輩子的事情,要永遠保持學習的心態,無論是學習還是生活,都要積累良好的經驗,而且在學習知識的時候還要注重德行的教育,同時,根據他們的性格愛好,深入了解學生,從而達到培優的真正目的。
(二)在教學中要正確引導學生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遇到優等生犯錯誤的情況,一定不可以蜻蜓點水,小懲大誡,要做一視同仁,由于小學生的認知以及價值觀還沒有正確樹立 ,教師在進行處理的時候,要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合理引導,絕對不可放任,讓學生明白做錯事的嚴重性以及必須承擔的后果,避免學生再次出現錯誤,教師在教學中知識傳導是相當重要的,但是語文教學并不只是簡單知識傳授就可以的,還必須注重學生的德行教育,要注重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
(三)在教學過程中充分發展優等生
在所有的班級當中,優等生是老師的得力助手,可以幫助一起完成教學目的,從而實現自我的最高價值,還能從中學習管理學生的能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采取小組組合的模式,將優等生分別與差等生有機組合起來,在開展教學時,可以讓優等生起到帶頭作用,并且幫助小組內的學生一起學習,可以有效改善差等生的學習狀況,進而提高小組團隊的成績,而且在優等生幫助差等生的時候,還能鞏固自己所學的知識,這對雙方都是有益的。
二、教師在語文教學補差方面
(一)在教學中適時鼓勵表揚差等生
教師在教學中一定要做到平等對待所有的學生,特別不能忽視差等生的教育,鼓勵他們積極參與到學習上,改善他們的學習成績,同時,在拋出問題的時候,鼓勵他們積極發言,并且進行贊許表揚,增加他們的自信心,給予他們微笑溫暖,除此之外,在教學中,可以在每個教學知識點講授完后,向學生詢問疑問點難點,再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強化。
(二)在語文課堂上優先考慮差等生
教學過程中,教師一般會把注意力放在優等生上,造成差等生的學習情況越來越糟糕,長此以往,很可能產生厭學心理,由于知識無法吸收,導致后期學習困難,甚至會出現放棄學習的情況,教師在教學中,可以優先考慮差等生,向他們拋出問題,并進行適時引導,分層分點細化知識,差等生的基礎打牢后便可以跟上課程進度,讓他們的學習負擔也大大減輕,并且提升了自信心。
(三)在教學中時刻暗示提醒差等生
每個學生都希望得到老師的認可,教師在教學中,一定需要注意自己的情緒,不能因為犯錯而對學生進行言語攻擊,防止因為偏見打壓學生,而且小學生的認知能力相對較弱,教師在處理過程中要恩威并施,并且可以在最后表示他們在老師心中是不錯的印象,不要讓老師失望。同時,在一定的場景下,適時提醒暗示他們,讓學生在潛移默化的情況下進行改變,讓差等生逐漸變成優等生。
三、培優補差在小學語文中的具體策略
(一)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在實際的語文教學中,首先要做到興趣與課堂和諧統一,教師根據學生興趣吸引學生學習,比如說在小學語文的課堂上,老師正在講述《奴隸英雄》這一課文,老師先引導學生通讀全文,隨后指引學生找出文中反映奴隸悲慘境地的句子,并探討自己的感受,除此之外,讓學生換位思考,體會奴隸們的心酸以及貴族的丑惡,讓學生深入理解知識并且引導學生上臺表演課文片段,通過邊讀邊演的形式讓學生印象深刻,老師在一旁進行知識梳理,引導學生鉆研課文的主人公精神以及譴責貴族的背后思想,讓學生在興趣中深入研究,有效提高了學習成績。
(二)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在教學中,傳授知識不是關鍵,重要的是讓學生掌握學習的能力,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對學生的語文成績有很大的裨益,比如說,在小學語文的課堂上,老師在講授《村晚》時,首先運用微課形式對課堂進行熱場環節,之后引導學生朗讀古詩,根據古詩內容老師進行細致講解,結合古詩想象情境,接著老師提出問題引導學生積極參與,鼓勵基礎較弱的學生踴躍發言,表揚成績優異的學生,最后,老師讓學生一起書寫這首古詩詞,并根據書寫情況進行糾正字形、寫字姿勢,并且讓學生在下一課時根據這首古詩進行提問以及書寫,潛移默化引導學生養成鞏固練習以及練字的好習慣。
(三)教學鉆研精講引導學生
教師要對教材有一個全面的了解認識,并且深入鉆研,讓課程目標以及知識要點爛熟于心,進而設計精致的教學方案,比如說,在小學語文課上,老師在講授《我們的民族小學》這一課文時,首先根據創設的情境,熱情導入課堂,引起學生對學習的熱枕,然后引領學生一起通讀全文,并且設置帶有趣味性的識字環節,讓男生女生比賽認讀,讓學生在輕松的狀態下掌握生字,之后對課文內容進行深入講解,層層嵌入,并結合生活實際,明白內容的深層含義。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關于小學語文教學的培優補差,教師在實際教學中一定要統一照顧優等生與差等生,避免課堂兩級分化的情況,根據學生實際情況,在進行知識傳授的同時還要密切關注德育的重要性,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參考文獻:
[1]趙文娟.小學語文教學中”培優輔差”之我見[J].科普童話:新課堂,2019(8):1.
[2]黃碧霞.基于因材施教的小學語文培優輔差探討[J].讀天下:綜合,2019(19):1.
[3]李晉.微課在農村小學語文培優補差的應用研究[J].讀天下:綜合,2019(2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