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如霞
摘要:隨著新課改的提出以及持續深入,高中階段物理課程改革也隨之開展,基礎立德樹人理念下的高中物理教學改革,已經逐漸成為當前時間節點內非常重要的改革措施,高中物理課程應當有其本身的特點,在課程改革過程中應當針對這些特點對學生的綜合能力進行配用,以實現立德樹人的目標。在物理教學中,物理學史的功能逐漸得到教育工作者的研究和關注,在物理課堂教學中融入物理學史內容可以改變傳統物理課堂教學中忽視教學素養培養的可行路徑,提高學生核心素養。
關鍵詞:新課改;高中物理;高效課堂
新課改明確指出,基礎教育課程應當承載黨的教育政策以及方針,即規定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新課改內容時國家意志和思想在教育領域的重要體現,而立德樹人在新課改內容落實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和價值。在教育教學中,教育工作者只有充分理解立德樹人的內在涵義,明確立德樹人理念的引領價值和作用,并以此為基礎組織教學活動,同時,高中物理教師需要嘗試引入物理學史,借助物理知識的發展歷史來滲透核心素養培養。
1.高中物理核心素養內涵分析
高中物理是高中教育教學的重要課程,也是高中學生探究學習的難點學科。在高中物理課程教學中,更為關注學生基本物理觀念、物理運算能力、實驗探究能力以及科學態度與責任這五個方面專業素養的培養。其中,基本物理觀念素養主要是指高中學生通過物理教學知識的學習,能夠初步形成物理的物質觀、運動觀、能量以及相互作用觀,能夠初步運用物理知識來分析解釋自然生活現象并解決具體問題。物理運算能力素養則是指高中學生在物理課堂的學習過程中,能夠深入理解吸收物理教材上的基本物理運算原理、公式,能夠初步靈活應用具體物理公式熟練進行運算解題,能夠嘗試通過自主運算推導來理解學習一些公式、定律知識,以及能夠有效理解掌握物理單位具體換算方法、常規物理解題格式、運算方法等知識。而實驗探究素養主要是指學生通過參與物理理論知識與物理實驗知識的學習活動,能夠初步掌握運用物理實驗來分析論證具體物理現象的能力,能夠初步使用各種方法來分析、處理具體信息。最后,科學態度與責任素養主要是指高中學生能夠通過日常物理課堂學習,能夠具備較強學習、研究物理的興趣。
2.核心素養理念下物理學史融入到高中物理教學策略分析
2.1轉變教學理念,提高對物理學史的重視程度
傳統教學理念的作用下,使得高中物理教學陷入到一個非常尷尬的處境,進而影響教育教學活動的開展。新課改背景下,為了使得高中物理教學擺脫原有“尷尬”的處境,首先要做的就是轉變教學理念,以新課改為指導組織教學活動,構建高效課堂。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物理學史有著重要的作用,但許多教師往往未能意識到其應用的價值和作用。所以,高中物理課堂改革也應當以此為目標,分析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如教學方法選擇上不恰當、教學模式落后等等,并針對具體的情況進行調整,圍繞學生實際情況展開教學活動,將物理學史融入到課堂教學中,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進而幫助學生學習物理知識,扎實掌握物理知識。
2.2運用物理學史,加深學生物理觀念
核心素養之中物理觀念有著重要的作用,是物理基礎知識概念、理論在學生思想、意識之中的升華,而物理學史則主要表達物理現象的形成過程,同時,物理學史也從一定程度上說明,新的物理概念是在一次由此打破傳統理念基礎上所構建的,所以,高中物理教師在教學中應當深入剖析物理學史,使學生從動態的歷史學習中體會到物理概念的形成,打造更加完善的物理課程知識體系。
以“重力”教學為例,教師在課堂上提出:“古代注明哲學家,亞里士多德提出,沒有力的運動是不存在的,而天文學家又提出,重力是一種吸引力;直到近代,科學家將重力看作物質的一種屬性,哥白尼認為重力是的吸引力...”基于前者的理論基礎,牛頓提出了“萬有引力定律”這一概念。通過對物理學史的深入分析,學生不僅能夠了解到重力的發展過程,也能夠加強學生對重力概念的理解,培養學生核心素養。
2.3運用物理學史,降低學生學習難度
當前高中物理教學中,學生課堂參與度較低是影響課堂效率的主要因素,剖析其原因,則是物理概念知識難度較大且內容抽象而導致,在教學中教師也只是盲目的進行知識講解,沒有描述物理概念、規律產生等,為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當運用物理學史來為學生呈現物理學家研究歷史的過程,使學生體會到知識源于生活、源于事實,拉進學生與知識之間的距離,幫助學生理解所掌握的知識。
以“牛頓第一定律”教學為例,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講解伽利略斜面實驗來幫助學生理解,掌握“力是改變物理運動狀態”的原因。如果將小球放置到斜面上,小球則會滾動到另一斜面上,并上升到與斜放點相等的高度。在物理學史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嘗試將整個知識的發展歷史運用學生能夠充分理解的語言,降低學生學習難度。同時,通過物理學史的講解,可以糾正原有意義上學生“物體受力才會運動”的錯誤理解,幫助學生正確理解“牛頓第一定律”概念。
2.4運用物理學史,幫助學生形成科學責任
核心素養背景下,高中物理教師應當意識到科學責任的形成并非是短時間內就能夠完成的,而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因此,在高中物理學史運用過程中,教師需要從物理學史發展歷程中為學生尋找一個學習的榜樣,借助榜樣的作用促進學生學習活動的開展,滲透物理學史,以讓學生體會到物理研究的艱辛,幫助學生形成科學責任意識。
以“彈力”教學為例,為了幫助學生構建科學合理的精神、求職態度,教師可以列舉物理學家“胡克”進行教學導入,介紹胡克是如何通過一步步的知識探究發現彈性定律,讓學生體會到彈性定律的出現對物理發展的重要作用。通過案例的講解,學生可以從中認識到物理學家一絲不茍的精神品質,并在潛移默化之中幫助學生形成責任意識。
3.結語
在高中物理教學過程之中,核心素養是教師教學過程之中必然要涉及的內容,且在高中物理實驗課堂之中開展不同程度的教學能夠更好的推進課堂教學,幫助學生的物理核心素養進一步完善,為日后深入學習發展鑒定基礎。為此,高中物理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當有目的進行物理學史滲透,幫助學生了解物理規律、理論形成的整個過程。
參考文獻:[1]汪良俊.核心素養理念下物理學史融入高中物理教學的策略研究[D].延安大學,2021.DOI:10.27438/d.cnki.gyadu.2021.000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