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曉亮
摘 要:英語是小學階段的重要學科之一,對于學生的成長和發展具有積極意義。閱讀是一種獲取信息的手段,也是學生綜合運用能力的一部分。在新課程改革不斷深化的背景下,英語教師需要革新教學模式,優化教學內容,將培養學生閱讀能力作為英語教學的重要目標之一。基于此,本文將簡要分析小學英語閱讀教學現狀,并結合實際情況,提出行之有效的英語閱讀教學策略。
關鍵詞:小學英語;閱讀教學;問題分析;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31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文章編號】1005-8877(2022)15-0173-03
Analysis of Reading Teaching Strategies in Primary School English Teaching
YANG Xiaoliang (Xiangnan School, Tongwei County, Dingxi City, Gansu Province, China)
【Abstract】 English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subjects in primary school, which has positive significance for the growth and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Reading is a means of acquiring information, and it is also a part of students' comprehensive application ability. In the context of the deepening of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 English teachers need to innovate the teaching mode, optimize the teaching content, and take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reading ability as one of the important goals of English teaching. Based on this, this article will briefly analyze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English reading teaching in primary schools, and put forward effective English reading teaching strategies combined with the actual situation.
【Keywords】Primary school English; Reading teaching; Problem analysis; Teaching strategies
1.小學英語閱讀教學存在的問題分析
(1)學生的閱讀興趣不高
結合小學生英語學習的實際情況來看,有部分學生對英語閱讀內容不感興趣。一方面,對于英語基礎較好的同學而言,已經養成了自己的學習習慣,可以進行自主閱讀。對于英語基礎稍弱的同學而言,對英語書面信息理解不夠全面,在閱讀過程中漫無目的,需要一定目的去支配,其閱讀效率較低。另一方面,對于英語教師而言,部分教師可以有效應用情境教學法以及思維導圖法進行教學,可以保證教學效率,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閱讀興趣。但是,部分教師在應用教學方法的過程中,難以貼合小學生的實際情況,容易拆散完整的閱讀情境,這種情況不利于學生進行閱讀。同時,學生的閱讀能力不同,心理存在差異,教師需要給予關注,如果關注不到位,學生則容易產生逆反心理,容易降低閱讀興趣。學生的閱讀質量和閱讀心理息息相關,英語教師可以加以引導,使其可以突破英語閱讀障礙,滿足學生的心理需求,使其愛上閱讀。
(2)學生的閱讀技巧缺乏
現階段,小學生的英語詞匯量匱乏,在英語閱讀過程中,學生遇到不會的英語單詞,往往會通過查詞典的方式解決,處理方式不夠靈活,不會結合文章的上下文對單詞的意思進行猜想,也不會結合語境理解單詞。如果教師不能應用針對性的教學措施解決該類問題,則難以提升小學生的閱讀水平。因此,教師需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具體的指導,應用針對性的教學方法,引導小學生進行高效閱讀。
(3)教師的評價方式單一
結合學生實際閱讀情況而言,一部分學生對英語閱讀沒有學習興趣,一部分學生缺乏相關經驗,知識掌握不夠扎實,還有學生閱讀技巧匱乏,對此,教師需要對學生加以引導,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評價,使其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但是,部分教師的評價方式相對單一,不夠新穎,容易降低學生的學習效率。對此,教師可以創新評價方式,豐富評價形式,引導學生主動閱讀,教師不僅需要重視終結性的評價,更需要重視形成性評價,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和閱讀過程,給予學生合理點評,激發學生的閱讀動力,才可以促進學生綜合發展。同時,在現階段的英語教學中,教師比較重視對學生的評價,評價方式相對單一,還可以引導學生對教師進行評價,以及進行生生互評,有助于調度學生的積極性。
(4)學生的背景知識欠缺
現階段,小學生自主性較弱,不會在課余時間自主閱讀課外材料,同時,小學生的文化背景知識了解不多,不愿意主動閱讀。結合當下的英語教學而言,教學體系和教學內容比較完善,但是,學生沒有獲得其他國家背景知識的途徑,僅僅可以在英語教材中學習英語文化,認識西方節日,學會英語歌曲,西方文化內容有限,難以全面了解西方建筑和宗教等文化背景,進而難以理解中西方的文化差異。因此,教師不僅要重視課上教學,而且可以引導學生進行課后閱讀,引導其閱讀課外材料,豐富自身文化知識,實現自我提升,有助于學生全面發展。除此之外,小學生的閱讀習慣不佳,英語思維沒有形成,如果教師沒有給予有效指導,難以提高學生的閱讀效率。現階段,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會一邊閱讀,一邊讀出每一個英語單詞,同時在腦海里相處英語單詞的中文意思,這種情況導致學生英語閱讀速度難以提升,同時,難以理解語篇的意思,容易出現循環閱讀的情況。對此,英語教師有必要引導學生多多閱讀英語材料,不斷練習,提升自己的閱讀能力,提高閱讀效率。
2.小學英語閱讀教學策略分析
(1)合理設計文本,提高閱讀興趣
學生的閱讀興趣與閱讀材料有直接關系,對此,教師可以合理設計文本。一方面,教師可以整合內容,不斷豐富英語閱讀材料,要重視閱讀材料和單元教學之間的關系。可以歸納教學內容,整合教學目標,在備課過程中,教師可以設計文本內容,增加學生的閱讀量。保證閱讀材料符合教學內容,制定難度適中的閱讀內容,才可以保證閱讀效果,保證學生的閱讀動力。另一方面,教師需要選擇具有趣味性和生活性的閱讀材料,便于學生理解,同時,可以最大限度地滿足學生的閱讀心理。在教學過程中,英語教師可以進行生活化的講解,為學生提供與生活息息相關的材料,來豐富課程內容,可以結合學生的實際年齡和心理特點,準備故事性的閱讀材料,引導學生深入觀察,感受閱讀的趣味性。生動有趣的閱讀材料,可以有效激發學生的閱讀熱情。所以,教師在課余時間,可以積極與學生進行交流和溝通,深入了解學生,掌握學生的喜好和閱讀興趣,進而收集相應的閱讀材料。此外,生活化的閱讀材料更容易被學生理解,可以提高學生對閱讀的信心。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適當拓展英語知識,可以結合教學內容,講解一些西方文化知識,可以引導學生感受中西方的文化差異,將西方文化滲透于閱讀中,有助于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
(2)訓練閱讀技巧,培養閱讀習慣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因此,教師需要重視教授學生閱讀方法和技巧,引導其學以致用,教會學生“學”,符合素質教育理念。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不斷嘗試,探索教學新路徑,發現學生的不良習慣及時糾正。在閱讀過程中,生詞是學生閱讀最大的難題,因此,教師可以教授學生巧妙處理生詞,逐漸提高英語閱讀效率。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往往會逐句閱讀,想要翻譯全文,遇到生詞和句子時,難以理解,容易出現消極情緒,這是一種比較常見的不良閱讀習慣,不僅影響了閱讀速度,而且破壞了閱讀的整體性。對此,教師可以教授以下幾種方法,引導學生應用以下方法應對閱讀中的生詞。首先,可以結合文章的具體語境,猜想詞語的意思。其次,可以聯系上下文,猜測詞語意思。再次,可以教授一些簡單的構詞方法,以此來理解生詞。因為在閱讀過程中,學生容易遇到一些派生詞。教師可以講解一些前綴un-和dis-,還可以講解一些后綴,比如-less和-er等。學生了解了構詞法,unhappy、careless等詞語就不再是生詞,同時,可以擴充學生的詞匯量。最后,可以結合定義和解釋說明,通過對比關系,猜測詞義,比如,在文章中會出現一些but、though等詞語,通過前后關系,可以理解其中的意思。此外,對于閱讀能力的培養,教師可以結合提問,引導學生進行思考,發散英語思維。比如,陜旅版三年級第一冊 Unit 5 Part A I have a bag一課,教師可以結合教材內容進行提問:What ’ s in my bag? ?Do you have a bag? Whose bag is it on the screen? 通過層層遞進的提問,逐漸培養學生的英語素養。
(3)采用多元評價,激發學生的閱讀動力
眾所周知,應用多元化的評價方式,可以有效調動學生的閱讀積極性,使其具有閱讀動力。一方面,教師需要將終結性評價和形成性評價有機結合。在素質教育背景下,更加重視教學評價的作用。對于語篇評價而言,通常情況下,有兩種評價方式:其一為口試;其二為筆試。應用口試的方式,對學生進行測試時,一般會引導學生閱讀英語短文,同時引導學生進行復述,還可以要求學生聽對話,回答相應的問題,以及看圖說話等方式,通過以上方式可以檢測學生對語篇內容的理解程度,也就是形成性評價的方式。
與此同時,教師需要重視課堂觀察,在授課過程中,觀察學生的學習行為、學生的參與度以及對閱讀材料的理解程度,筆試測試是終結性評價的一種方式,在測試過程中,學生可以補全對話,可以進行寫作等,以此來檢測學生的英語學習情況。同時,英語寫作可以檢測學生文本格式的應用情況。教師在評價過程中,需要結合以上內容,對學生進行綜合性的評價,完成評價任務。另一方面,教師需要重視激勵性評價。對于小學生而言,激勵性的評價更加適合其心理。通過教師的鼓勵,學生可以樹立學習信心,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使學生健康成長。眾所周知,準確的評價以及及時的評價可以起到導向性作用,給予激勵性評價,學生能夠逐漸形成活潑的個性,使學生敢說、敢做,有助于學生綜合發展。激勵性評價需要重視鼓勵性的語言,教師可以通過語言來幫助學生克服閱讀困難,幫助學生排除畏懼心理。比如,當學生閱讀遇到困難時,教師不能心急,需要耐心引導,說:“不要著急,可以再試一試,再仔細找一找,看一看相關句在哪里?”或者“同學們可以讀完整篇材料之后,再想一想單詞的意思。”此外,教師還需要重視體態激勵,有效的體態可以加強授課效果,同時,有助于增強教師—學生之間的感情,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所以,教師還可以應用一些手勢和表情,幫助學生理解一些英語知識。對于內向膽小的學生而言,教師可以面帶微笑,用親切的目光給予學生鼓勵,期待學生的回答。對于回答錯誤的同學,教師不要直接說“No”,可以通過輕輕搖頭示意學生,引導學生再做嘗試。最后,可以進行情感激勵,以此來調動學生的熱情。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關注學生的情感因素,幫助學生解決其遇到的問題,引導其通過自己的努力,理解一篇英語閱讀材料,從而建立對閱讀的自信心,獲得一定的成就感,感受閱讀的樂趣。
(4)指導課外閱讀,發展閱讀能力
小學英語教師需要以學生為本,重視學生的實際發展情況和學習情況,以此為核心,選擇相應的英語閱讀素材,引導學生進行閱讀。需要注意的是,選擇的英語閱讀材料必須符合小學生的最近發展區,不宜過難,也不能太過簡單。有了合適的課外閱讀材料,教師需要進行指導,教會學生閱讀方法,逐漸提高小學生的課外閱讀水平。同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將課內學到的知識內容以及英語閱讀技巧應用到課外閱讀上,進行知識遷移。同時,自覺糾正不良習慣。對于英語基礎稍弱的學生而言,英語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讀一些基礎的英語閱讀材料,對于英語水平處于中等階段的學生,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將自己學過的知識加以應用,不斷鞏固英語知識。對于英語能力較好的學生,教師可以引導其進行自我挑戰,鼓勵其閱讀一些生詞量較多的材料。同時,在閱讀過程中,引導學生應用已經掌握的閱讀技巧,不斷提升自己,嘗試獨立閱讀、獨立理解。需要注意的是,教師需要引導學生理解課內閱讀和課外閱讀的差別,知道課外閱讀出現生詞是很正常的現象,不能過于著急,不理解是很正常的事情,以此來鼓勵學生進行掃讀,引導學生進行略讀,逐漸提高學生的英語閱讀效率。除此之外,對于英語閱讀而言,可以結合現代化的信息技術,教師可以收集學生的閱讀量以及詞匯量等具體信息,通過技術分析和數據處理,可以了解學生的個體閱讀情況,可以及時發現學生在閱讀中存在的問題,進而做出有針對性的指導,有助于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眾所周知,課內閱讀是學生學習的主要內容,課外閱讀是輔助內容,更是對知識的補充。
簡言之,課外閱讀可以準備與教材內容相貼合的,圍繞教材內容拓展的閱讀材料。通過閱讀這種課外材料,鞏固英語知識。同時,該類閱讀材料中具有少量的英語生詞,可以降低學生的閱讀壓力,不會為其帶來閱讀障礙,可以有效防止學生因為畏懼心理導致放棄閱讀的情況。同時,該類閱讀可以調動學生閱讀興趣,可以有效達成閱讀教學目標。當學生選擇閱讀材料時,教師可以給予一定幫助,可以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引導其進行分層閱讀,對于英語基礎稍弱的學生,可以引導其閱讀基礎的材料。對于中等學生,教師可以引導其閱讀含有熟詞熟句的材料,鞏固知識。對于英語基礎較好的學生,可以鼓勵其閱讀5%生詞量的材料,有助于激發學生的潛力。可以引導學生閱讀童話故事和常識性的短文,具有多樣化的特點,能夠滿足學生學習英語的需求。
總而言之,英語閱讀課是一門技能訓練課,英語教師需要不斷探索、不斷實踐,應用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綜合閱讀能力。對于當下英語閱讀教學情況,可以應用合理設計文本、訓練閱讀技巧、指導課外閱讀等教學方法,提高學生閱讀能力,推動學生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高藝瑋.基于多元智能理論的小學英語課堂教學策略研究[D].呼和浩特:內蒙古師范大學,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