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燕蘋
【摘要】在中小學基礎教育中教學改革的程度已經比較深入,針對教學各個環節存在的問題都進行了梳理,從教師備課、課堂教學到課后作業都已經被納入改革的范疇。其中,備課的重要性被大幅度提升,備課是為課堂教學準備方案、內容、策略的環節,高質量的備課是有效課堂教學開展的前提。目前,城鄉學校多采取教師集體備課的方式,充分利用教師集體的智慧解決課程資源和策略問題,取長補短來提升備課效果。本文主要圍繞小學語文備課環節進行分析,討論提升備課效果的策略,目的在于提升小學語文教學質量和效率。
【關鍵詞】小學語文;集體備課;二次備課
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課堂教學規范被不斷修正、完善,有益于課堂教學質量提升的工作正在逐步進入學校教師的工作列表。這一點從學校將教師集體備課列為日常工作方式的行為就可以看出。在傳統學校工作模式中教師大多單獨進行備課工作,依靠教學參考書去準備教學資源、教學方案,借鑒其他教師的備課方案也屬于私人行為,很少有集體備課的活動開展。隨著教學改革的深入,分層教育、個性化教育、多媒體技術應用逐步進入教育領域,教師集體力量整合起來共同應對成為必然。這就是集體備課的由來,也是提升備課效果的有效策略。
一、小學語文備課工作的重要性
小學語文階段的教學難度不高,但所涉及的語文知識繁多、涉及其他學科和生活。語文課堂上有很多可以談論的話題,有的需要深挖,有的則只需淺淺帶過。課堂教學時間有限,想要抓住語文要素,弄清楚語文“學什么”和“怎么學”,做好備課工作非常重要。教師只有先將一節課、一個單元的教學目標確立,將教學資源和內容準備好,為不同層次學生準備目標、內容、提問和評估標準,才能夠真正上好一節語文課,讓全班學生都能從課堂上有所收獲。所以,課前教學準備工作必須做足做優,不斷適應學生的變化和發展,提升備課質量和教學質量。集體備課的價值在于共享優質資源,教師分工合作,以更少的備課時間實現分層備課。二次備課的價值在于結合學生學情對教學目標、方案、課堂環節、課堂練習進行優化。在具體的實操過程中,集體備課集合全體語文組教師的力量富集盡可能多的教育資源,做好課堂教學的內容、活動、練習題準備,二次備課時教師需根據自己班級學生的實際需要從中挑選內容、活動和練習題,使備課結果更貼近班級學生學情和需求。
二、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管理實操策略
第一,務必落實二次備課環節。二次備課是提升備課工作質量、提升教學效果的必要步驟,是教師在自己班級學生的實際情況、自身專長的基礎上進行的優化和調整。小學語文教學質量提升必須重視對二次備課環節的落實,尤其教學資源不豐富的農村學校更要重視集體備課與二次備課,這一環節對教學資源依賴小,但能明顯提升教學質量。在四年級第三單元中有《古詩三首》,需引導學生認讀認寫“芙、蓉”等生字詞,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詞,引導學生通過自己的閱讀和體會了解古詩詞的含義,感受詩人的思想情感。《古詩三首》教學的難點,在于培養學生的古詩詞理解能力和體會詩人的精神品質。以上為語文要素中“學什么”的內容,教師集體備課的關鍵在于解決“怎么學”的問題。《芙蓉樓送辛漸》教學開展前可先帶領學生復習《贈汪倫》《送元二使安西》等表述離別之情的古詩詞,引導學生從古詩詞的題目入手理解詩人想要表達的情感;引導學生對古詩詞進行自主閱讀,跟隨教師朗讀,伴樂朗讀,通過對古詩詞節奏、韻律的把握來使學生體會詩人的情感和品質。二次備課時考慮到本班學生在古詩詞學習上的興趣差異,為部分對古詩詞學習更感興趣的學生提供課外古詩詞資源,對另外部分對古詩詞學習興趣有限的學生則以復習鞏固此前學過的古詩詞為主。
第二,務必落實課堂15分鐘紙筆作業。“雙減”政策的提出要求減輕學生的課后書面作業負擔,小學語文在課堂上開辟紙筆作業或練習環節非常有必要,能夠加強對課堂教學的鞏固,還能夠響應教育部的改革號召。教師在備課環節中需根據教材內容、學情設計練習題型和內容,將題量控制在15分鐘內。以四年級的第五單元習作指導為例,教材單元提供了精讀課文《麻雀》《爬天都峰》和習作例文《我家的杏熟了》《小木船》,提出習作要求“生活萬花筒”,教師指導學生從課文和習作例文中學習此類習作的寫作技巧,聯系第三單元“寫觀察日記”時掌握的觀察技巧,寫一篇習作。教師可先引導學生回憶一件印象深刻的事兒,與同組同學說一說,隨機選一名學生向全班同學分享;然后引導學生按照一定的順序將自己印象深刻的事兒捋清楚,時間順序、發展順序、地點順序等皆可,將按順序寫作的要素傳遞給學生。“按順序寫作”是本單元精讀課文的要素之一,比如《爬天都峰》作者按一定順序寫事,抓住怎么想、怎么說、怎么做,把事情發展過程中的重要內容寫清楚,教師需引導學生回顧課文并將學到的語文要素遷移應用至習作之中。教師可將15分鐘的紙筆作業時間挪動課堂中間用于學生現場動筆,后續的時間用于學生自評、互評和教師點評。
第三,務必落實教學現場評價。教學現場評價的價值在于即時性,對學生的課堂互動做出評價和指導,對學生的課堂練習結果進行評價和指導,都是為了給學生指明課后復習鞏固的方向,提升課堂教學的質量和效率。教師在課前備課時應考慮到學生可能在課堂互動和練習中表現出的結果,做好不同難度問題的層次劃分,并根據學生所處的層次做好對應。不同層次的學生對同一個中等難度的問題做出相同的回應,層次較差學生被表揚,則層次較高學生屬于正常發揮或低水平發揮,需要被鞭策;對同一個高等難度的問題時,層次較差學生答不上來或回答錯誤無需批評,回答正確則需大力肯定和表揚,層次較高學生回答正確同樣需要肯定。諸如此類,教師首先需要做到心中有數,才能避免把過難的問題給到層次低的學生,避免過易的問題給到層次高的學生,難度適宜和跳一跳更有益于提升教學質量。
綜上所述,小學語文課堂教師需要重視集體備課和二次備課的價值,提升備課環節的質量,為課堂教學活動的開展奠定基礎。集體備課不應被應付了事,也不應成為網上教案“修一修”“改一改”的尷尬環節,更不能成為一種形式上的活動,比如把教學計劃、各個教師教案進行匯總打印當做集體備課的結果。集體備課重在教師集體的討論交流,重在教學資源的富集,重在教師的集體智慧和力量發揮。集體備課是教師個人二次備課的基礎,做好集體備課可有效減輕教師個人二次備課的壓力,提升二次備課的質量和效率,切實提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周窈.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六個一備課模式”的調查研究[D].河北科技師范學院,2019.
[2]金芳萍.小學語文集體備課的困惑與對策探討[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21(7):142-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