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湘瓊
【摘要】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我國國力空前強大,越來越多人關注到其背后的一個重要影響因素—教育,意識到教育是提升國家綜合能力的必備條件。為優化教育理念,提高教育質量,各級教育部門或學校正在進行探索與研究。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入推進,語文學科的重要性進一步凸顯。小學作為啟蒙階段,對于學生的言語發展、溝通交流能力提升、文化理解與交流等方面都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然而部分教師缺乏有效的教學方式和教學手段,導致學生的知識能力發展難以取得滿意的效果。本文就如何在小學語文課堂中進行有效教學展開粗淺的研究。
【關鍵詞】小學語文;有效教學;有效性
目前,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存在著學生興趣不濃、參與程度和積極性不高、理解不夠等問題。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師的教學策略和引用手段不恰當。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進,小學語文課堂應當更加注重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切實把學生當作課堂的主體,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增強學生學習動力,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讓學生做課堂的主人,從而促進學生良好的主體成長。下面從小學語文有效課堂教學的意義、現狀和有效教學的策略研究三個方面出發進行探究。
一、小學語文有效課堂教學的意義
隨著素質教育的提出和新課改的推進,課堂中學生的主體地位越來越受到重視。為高質量實現有效的教學目標,教師在課堂中要注意發揮自身的主導作用,全面發揮教學優勢,促使課堂教學改革。有效教學有助于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構建良好的課堂學習氛圍]。有效教學依靠教師與學生的充分合作、全面配合,才能進一步培養學生的主體能力,而實現這個目標是衡量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質量的重要標準之一。
二、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現狀
第一,教學模式陳舊,教學目標單一。部分教師還停留在讓學生提高考試成績的目標上,降低了課堂教學目標的多元化與多樣化。此外,教師的教學方法過于單一落后,只一味地注重傳授,沒有考慮到學生的接受能力和興趣點,形成了“滿堂灌”的現象,沒有創造一種良好的課堂學習氣氛,不利于有效教學課堂的創建。
第二,學生的態度不佳。一方面,小學語文課堂的一些教學內容需要學生進行大量的背誦。因此,學生會產生一定的抗拒心理,一旦學生的積極性不高,課堂上與教師的互動配合興致就會不高,導致了教師“一言堂”的現象,教學難以取得理想的效果。另一方面,有些學生存在著認為語文不重要,可以不學的不端正想法,致使他們的學習積極性不高。
第三,應試教育影響太深。當前,小升初的應試考試仍然是學生升學擇校的主要依據。教師為讓學生在應試考試中取得滿意的成績,會讓學生進行大量的基礎知識的背誦和習題的反復練習,不僅使得語文課堂枯燥乏味,還讓學生形成了畸形讀書觀。學生沒有感受到語文的趣味,沒有感受到自身的學習優勢,沒有形成思維意識和能力。
三、小學語文有效教學的策略探究
第一,設定多元化目標,采用多樣化策略。教師教學目標不僅是要向傳授學生知識,同時要幫助學生意識到自身學習主體的地位,提高學生學習能力,提高與他人溝通交流能力,增強思維能力。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采用合作學習策略,引導學生在合作交流中互相幫助,相互借鑒、分享學習資源和學習方法,取他人之長,補自身之短。例如,在學習教育部編人教版小學四年級上冊《蟋蟀的住宅》時,教師可以嘗試用合作學習的方法將班級中的學生分成幾個不同的學習小組,讓學生規劃不同的學習任務。如一些學生負責收集資料、一些學生負責基礎知識的延伸探索,另外一些學生負責記錄過程,并相互記錄考核取得的成果。此外,在教學中,教師還可以適時借助信息技術,以圖片、視頻、幻燈片等方法,增進學生對學習內容的情感認知和思維認知,促使學生形成探索欲望,激發學習積極性,助力對學生實施素質教育。例如,結合教育部編人教版小學三年級上冊課文《美麗的小興安嶺》,教師不妨借助信息技術的優勢,通過展示相關圖片、視頻,延展教學內容,讓學生形成形象化的感知。教師借助圖片對學生進行一一介紹,有助于增強學生對文章的理解,同時增強學生的環境保護意識和愛國情感。
第二,創新課堂提問,提高學生興趣。改變學生認為語文枯燥乏味的想法,教師可以采用課堂提問的方式進行。課堂提問的主要功能時啟發學生思考,讓學生聽轉變為學生積極思考,才能提高學生課堂參與度。因此,教師要充分發揮提問導向作用,從教學目的與教學內容的特點出發,創新提問方式,同時還要考慮學生的具體情況與思維發展特點。提問有以下幾個注意點:(1)在重點難點處設問,旨在幫助學生理解重點、突破難點,更好地完成本堂課教學任務;(2)問題要有層次感,不僅要有簡單的問題,讓班級中的全部學生都能回答,而且要有部分有難度的題,啟發不同層次的學生思維,讓學生體會到學習語文的樂趣;(3)提問需要遵循學生的思維發展規律,問題要由淺入深,由易到難,逐步推進,培養學生良好的邏輯思維能力
第三,課堂教學滲透德育。當前新課改提倡改變傳統應試教育僵化學生思想現象,促進學生個性化發展,把課程思政作為重要的一個改革方向,這就要求教師不僅要傳授學生知識,而且要發展學生的能力和培養學生正確的價值觀。由于小學階段學生年齡較小,人生觀、價值觀與世界觀并未完全形成,所以小學階段也是對學生進行道德教育滲透的重要階段。教師一定要深入挖掘課本內容中的道德因素,讓學生在獲取知識的同時,養成良好的道德素養,提高學生綜合素質。例如,在教育部編人教版小學五年級下冊《從軍行》古詩教學時,通過講解古詩內容和寓意,結合當代許多為國奉獻、為國獻身的事例,讓學生體會到詩人和許多仁人志士深厚的愛國情感,以此不斷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第四,結合實際生活進行教學。小學語文課本內容和實際生活有著緊密的聯系。因此,為了豐富課堂教學內容,讓學生更改好地理解內容,順利地進行課堂活動,教師要結合生活實際展開語文課堂教學,是提升有效課堂教學模式的一個重要抓手。首先,教師教學可以與校園生活相結合,讓學生體會到學校生活的快樂。其次,教師教學可以與學生生活相聯系,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趣味。再者,教師教學可以與社會生活相聯系,開拓學生眼界。最后,教師教學可以與自然相結合,讓學生體會到大自然的魅力,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在新課改的背景下,在新的教學理念支撐下,大部分教師形成了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的意識,開始探索尋找新的教學方式,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新的問題仍不可忽視,教師依然需要不斷進步,不斷學習和總結,積極探索更好的更適合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在今后教學發展中,教師應從學生主體出發,秉承有效教學理念,不斷創新、優化教育策略,才能穩步促進學生主體良好成長。
參考文獻:
[1]楊寶舉.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運用多媒體技術的思考[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20,13(7):88-89.
[2]劉小燕.靈動教學,優化指引—小學語文課堂有效教學的策略分析[J].文理導航(上旬),2021,15(11):22-23.
[3]郭憲慶.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J].中國校外教育(上旬刊),2017,6(10):129,131.